第二节液体的压强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及液体内部压强的方向
(2)了解液体压强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3)认识液体压强的实际应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的事实,知道液体内部不同深度处压强的大小和方向。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观察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2)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
二、教学用具
演示用:液体侧压底压演示仪、压强计、水、盐水、大烧杯、刻度尺
学生分组用:大烧杯、压强计、刻度尺、水、盐水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
难点:液体内部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
压强的定义、公式、单位。
(二)新课引入:从以下的图中你想到了什么
(三)新课教学
课本P80学生体验:让学生带废旧牛奶盒并在盒上不同高度的地方戳几个孔,往盒里倒水,并观察。
现象:不同高度喷射出来的水柱跨度不同
1.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演示1:液体底压演示仪:随着水量的增加仪器底部的橡皮膜向外突出
解释:固体由于受到重力作用,对支撑它的物体有压强。
液体也受到重力作用,对支
撑它的物体——容器底也有压强。
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2.液体对容器侧壁的压强
演示2:液体侧压演示仪:把水倒入侧壁开口处扎有橡皮膜的圆筒(倒水前,也让学生观察橡皮膜表面与侧壁筒口相平)橡皮膜向外凸出。
解释:液体对阻碍液体散开的容器壁也有压强。
结论:液体对容器壁有压强,而且不同高度的压强大小不同。
3.液体内部压强(此探究实验可做成学生学案让学生自己探究并得出结论)
用实验探究液体内部是否有压强,如果有压强,规律是什么?
介绍压强计:介绍时,用手指轻轻按一按金属盒口的橡皮
膜,观察压强计U形管中两管红色液柱出现的高度差,用力越
大,两液柱的高度差也增大;压强计的原理是利用U形管两管
液柱的高度差的大小来表示橡皮膜表面受到的压强的大小。
实验(可分组或演示):
⑴实验器材:液体侧压底压演示仪、压强计、水、盐水、
大烧杯、刻度尺
⑵实验步骤(可用视频向学生简单介绍或让学生自己探究)
⑶让学生带着问题边实验边思考(以问题引出实验步骤):
①当把压强计连着的扎有橡皮膜的金属盒放入水中,将橡皮膜保持在同
一深度,朝着不同的方向,这个高度差是否相等?说明什么问题?
②橡皮膜在3厘米、6厘米、9厘米处时,这个高度差有什么不同?又说
明什么问题?
③当把压强计连着的扎有橡皮膜的金属盒放入水中(或盐水)时,用水
和盐水做实验的U形管两管液面的高度差,在同一深度为什么盐水比
水大?又说明了什么问题?
⑷实验表格
实验次数
深度
(厘米)
橡皮膜
方向
水
压强计
左液面/(mm)右液面/(mm)液面高度差/(mm)
1 3 朝上
2 3 朝下
3 3 朝侧面
4 6 朝下
5 9 朝下
⑸实验结论:
① 比较1、2、3次实验可得:同种液体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② 比较2、4 、5次实验可得:同种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③以上的数据与用盐水做实验得到的数据相比较可得:液体的压强跟液体的密度有关。
4.总结液体的压强的特点: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它的密度有关系。
5、液体压强的大小
(1)公式:gh p ρ=
(2)()()()⎪⎪⎩
⎪⎪⎨⎧)—米(——————————帕———m ________/8.9/_________)(_______3h kg
N g m kg p p a ρ
★正确理解深度(h )的含义
给出以下两图,说明深度的正确理解,并指出假如计算以下两图中红点的压强,其深度应该选h 1
(3) 例题:如图,有甲乙两桶煤油,底面积S乙=3S甲。
哪桶煤油对底面的压强大些?哪桶对底面的压力大些?(g=10N/Kg)
(4)思考:拦河坝为什么下宽上窄?
5.连通器
给出连通器演示仪,引导学生总结连通器的特点。
(1)定义:上端开口,下部连通的容器叫做连通器。
茶壶、锅炉水位计,船闸等等都是连通器。
(2)工作原理:连通器中注入同一种液体,当液体不
流动时,液面总保持相平。
(3)举例(视频):
①船闸(要求学生看后分析其原理)
②茶壶、锅炉水位计、过路涵洞、喷泉、自动喂水
器(简单介绍给学生)
6.小结
7.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