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都市区概念:它是一个大的人口核心以及与这个核心具有高度的社会经济一体化倾向的邻接社区的组合,一般以县作为基本单元。
北京都市区、长三角都市区、上海都市区、杭州都市区、金华-义乌都市区、宁波都市区、温州都市区等。
2.大都市带概念:大都市带在一个较大的区域范围内,有若干个彼此分离的大都市区在人口和经济活动等方面逐渐紧密连成一体所形成的一种空间结构形态,是一种新的城市区域空间组织形式和城市区域发展的现象。
世界大都市带目前世界上有6个大都市带: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大都市带;日本东海道太平洋沿岸大都市带、欧洲西北部大都市带、美国五大湖沿岸大都市带、英格兰大都市带以及中国长江三角洲大都市带等。
其中又以第一、第二个大都市带最为典型: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大都市带该大都市带简称波士华希(),是世界上第一个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都市连绵带,沿着大西洋,北起马萨诸塞州、新罕布什尔州,南到弗吉尼亚州,共涉及美国10个州。
北端城市为波士顿,南端是华盛顿,中间以纽约为中心,依次排列着普罗维登斯、哈特福德、纽黑文、费城、巴尔的摩等一系列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延伸,宽,面积约为13.万9平方公里。
据美国《幸福》杂志197年7的统计,美国50家最大商业银行中的28,50家最大人寿保险公司的42,%50家0最大的工业公司的33,%50家最大零售公司的42,%50家最大运输公司的28都%将总部设在这个大都市带内。
另外,华盛顿是美国的首都,纽约是联合国总部所在地,这个大都市带不仅是美国政治中心,也是世界政治活动的中心地。
日本东海道太平洋沿岸大都市带日本东海道太平洋沿岸大都市带以东京、名古屋、大阪为核心,包括横滨、京都和神户等特大城市,在濑户内海沿岸和北九江地区所形成的日本最大的大都市带。
这个大都市带面积约为10万平方公里,占日本国土面积的20,%居住人口达600余0万,集中了日本50以%上的人口,远远超过美国东北海岸的大都市带,人口密度也比后者高出3-倍4。
东海道大都市带是日本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集中了全国工业企业和工业就业人口2/,3工业产值的3/和国民收入的2/,3以及全国80以%上的金融、教育、出版、信息和研究开发机构。
这一大都市带已成为日本群岛的重要发展轴心。
我国大都市带上海大都市带(上海,南京,苏州,宁夏,杭州)、沈大都市带(沈阳,大连)、京津翼大都市带(北京,天津,石家庄)、成渝大都市带(重庆,成都)、长江中游大都市带(武汉,长沙,南昌)、吉黑大都市带(哈尔滨,长春)、珠江三角洲大都市带(珠海,深圳,广州)、济青大都市带(济南,青岛)3都.市连绵区概念:都市连绵区是若干个都市区沿综合交通走廊连绵分布而形成的巨型城乡一体化区域,是国家的经济核心区。
都市连绵区属于城市的功能地域,由一定规模以上的中心市及与其保持密切社会经济联系、非农业活动发达的外围地区共同组成。
判别指标都市连绵区成型的判别指标:(1)具有两个以上人口超过百万的特大城市作为发展极,且其中至少一个城市具有相对较高的对外开放程度,具有国际性城市的主要特征;(2)有相当规模和技术水平领先的大型海港(年货物吞吐量在一亿吨以上)和空港,并有多条定期国际航线运营;(3)区域内拥有由多种现代运输方式叠加形成的综合交通走廊,区内发展极与走廊之间有边界的陆上手段;(4)期内有较多的中小城市,且多个都市区沿交通走廊相连,总人口规模达到250万0以上,人口密度达到70人0/平方公里以上;(5)组成都市连绵区的各个都市之间、都市区内部中心市与外围县之间存在密切的社会经济联系。
中国八大都市经济连绵区《所含大都市圈及其中心城市:(中心城市后加*)》1、长江三角洲经济连绵区所含省市区:上海、浙江北部、江苏南部、安徽南部环上海都市圈:上海*、南通、苏州、嘉兴、舟山环南京都市圈:南京*、合肥、扬州、泰州、镇江、滁州、芜湖、马鞍山、铜陵、宣城、巢湖环杭州湾都市圈:杭州*、绍兴、宁波、舟山、嘉兴、上海环太湖都市圈:苏州*、无锡、常州、嘉兴、湖州2、珠江三角洲经济连绵区所含省市区:广东中部、香港、澳门所含大都市圈及其中心城市:珠三角都市圈: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东莞、惠州、中山、江门大珠三角都市圈:香港*、广州*、深圳、澳门、珠海、佛山、东莞、惠州、中山、江门、肇庆、清远3、环渤海经济连绵区所含省市区:北京、天津、河北、辽宁、山东所含大都市圈及其中心城市:渤海西岸(西渤或京津冀)都市圈:北京*、天津*、石家庄、唐山、秦皇岛、承德、张家口、保定、廊坊、沧州辽东半岛(沈大)都市圈:沈阳*、大连*、鞍山、抚顺、锦州、本溪、营口、铁岭、阜新、辽阳、盘锦、葫芦岛、丹东山东半岛(济青)都市圈:济南*、青岛*、潍坊、淄博、泰安、滨州、东营、莱芜、烟台、威海、日照4、台湾海峡经济连绵区所含省市区:福建、台湾所含大都市圈及其中心城市:海峡西岸(西峡)都市带:厦门*、福州*、漳州、泉州、莆田、宁德海峡东岸(东峡)都市带:台北*、高雄*、基隆、新竹、台中、嘉义、台南5、环北部湾经济连绵区所含省市区:海南、广东西部、广西南部、越南北部所含大都市圈及其中心城市:环北部湾东岸(东湾)都市带:南宁*、湛江*、海口、三亚、茂名、北海、钦州、防城港、崇左环北部湾西岸(西湾)都市带:河内*、海防*、谅山、广宁、太平、南定、清化6、大东北经济连绵区所含省市区:黑龙江南部、吉林中部、辽宁所含大都市圈及其中心城市:哈长都市圈:哈尔滨*、长春*、齐齐哈尔、大庆、佳木斯、牡丹江、绥化、伊春、吉林、松原、四平、辽源辽东半岛(沈大)都市圈:(见第二项第3条)7、长江中游经济连绵区所含省市区:湖南北部、湖北东部、江西西北部所含大都市圈及其中心城市:环武汉都市圈:武汉*、鄂州、黄石、黄冈、咸宁、孝感、天门、仙桃、潜江环长株潭都市圈:长沙*、株洲、湘潭、岳阳、衡阳、常德、娄底、益阳、萍乡赣西北都市带:南昌*、九江、宜春、新余、萍乡环洞庭湖都市圈:荆州、常德、益阳、岳阳8、长江上游经济连绵区所含省市区:重庆、四川东部、云南北部所含大都市圈及其中心城市:成渝都市圈:重庆*、成都*、绵阳、德阳、遂宁、南充、达州、巴中、广元、广安、资阳、眉山、内江、自贡、乐山、雅安、泸州、宜宾昆明都市圈:昆明*、玉溪、曲靖、楚雄、攀枝花4.城市群概念:城市群是城市发展到成熟阶段的最高空间组织形式,是在地域上集中分布的若干城市和特大城市集聚而成的庞大的、多核心、多层次城市集团,是大都市区的联合体。
中国现有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呼包鄂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中原城市群、成渝城市群,哈长城市群共8个国家级城市群。
珠江三角洲城市群根据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年2),0珠2江0三角洲城市群的定位是探索科学发展模式试验区,深化改革先行区,扩大开放的重要国际门户。
坚持“一国两制”方针,推进与港澳紧密合作、融合发展,共同打造亚太地区最具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世界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全国重要的经济中心。
京津冀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包括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的石家庄、唐山、保定、秦皇岛、廊坊、沧州、承德、张家口八个地市其所属的通州新城、顺义新城、滨海新区和唐山曹妃甸工业新域。
呼包鄂城市群呼包鄂城市群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西部的核心区,黄河两岸,主要由包头,呼和浩特,鄂尔多斯三城市组成。
呼包鄂地区是内蒙古最重要的经济圈和城市带,也是中国最富裕的地区之一,三市呈品字形分布,有着非常密切的经贸和社会联系。
包头是内蒙古最大的发达性城市,内蒙古工业中心、经济中心、区域经济总指挥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同时也是内蒙古的火车头;呼和浩特是内蒙古自治区首府,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鄂尔多斯则是新兴的草原都市和煤炭王国。
200年0,内蒙古确立了以呼包鄂为核心的特色经济圈建设的发展战略。
201年3呼包鄂三市总额超过万亿元,占全区总量的,总人口多万。
呼包鄂经济发展水平已与沿海发达地区比肩。
“呼包鄂经济圈”正成为内蒙古经济快速增长的火车头和助推器,对带动当地经济发展起了巨大作用。
自治区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杭栓柱认为,半壁江山的经济总量、丰富的资源条件、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健全的科技支撑、各具特色的产业基础,均为三地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山东半岛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以济南、青岛为中心,包括烟台、潍坊、淄博、东营、威海、日照等城市。
发挥临海和靠近日、韩的区位优势,制造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势头很猛,带动了山东全省的发展。
随着城市群对外辐射力的增强,城市群的范围将不断扩大。
随着《环渤海地区山东省城际轨道交通网规划(调整)环境影响评价第二次公示》的出炉,山东快速铁路建设将再度迎来快速发展。
10年之内,济南市民将可以乘坐舒适、快捷的城际列车来往山东半岛城市群之间。
然而,环评报告显示,在带来交通便利的同时,快速铁路建设可能会使沿线动植物、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受到影响。
[5]辽中南城市群辽中南城市群以沈阳、大连为中心,包括鞍山、抚顺、本溪、丹东、辽阳、营口、盘锦、铁岭等城市。
该地区城市高度密集、大城市所占比例最高。
沈阳是东北和内蒙古东部的经济中心、交通和信息中心,全国最大的综合性重工业基地。
大连是东北亚地区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东北地区最大的港口城市和对外贸易口岸。
辽中南地区工业化起步已近70年,在工业化推动下形成了中部城市密集圈和沈大城市走廊。
逐步形成了以沈阳、大连为中心,以长大、沈丹、沈山、沈吉和沈承五条交通干道为发展轴线的城镇布局体系,提高了地区城市化水平。
中原城市群中原城市群以郑州、洛阳为中心,包括开封、新乡、焦作、许昌、平顶山、漯河、济源在内共9个省辖(管)市。
中原城市群位于河南省中部地区,依托中原这块肥沃的土地,孕育了若干个中外闻名的大都市,如洛阳、开封、许昌等,几经兴废,其风韵犹存。
郑州虽是后起的城市,由于其得天独厚的交通优势,得以后来居上,成为中原城市群的中心。
区域内人口密度达66人5/平方公里,是我国人口密度最大的区域之一。
各城市发展势头强劲,经济联系日益紧密,基本形成了以郑州为中心、1个半小时通达的交通网络,具备了一体化发展的基础和条件。
长江中游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也称“中三角”或“中四角”,是以武汉为中心城市,长沙、南昌、合肥为副中心城市,涵盖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经济圈、江淮城市群等中国中部经济发展地区,以浙赣线、长江中下游交通走廊为主轴,向东向南分别呼应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打造国家规划重点地区和中国经济增长“第四极”。
[1武]汉距长沙30公0里、距合肥32公0里、距南昌26公0里,与长三角和珠三角平坦的地势相比,中三角间山水相阻,地形复杂,面积却为世界之最,是长三角的3倍,珠三角的5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