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连乘乘加乘减的教案

连乘乘加乘减的教案

连乘乘加乘减的教案连乘乘加乘减的教案连乘乘加乘减的教案1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页的例6及做一做,练习三第1~4题教学目的:知道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对于小数乘法同样适用;掌握小数连乘、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迁移和类推能力;养成认真细心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正确计算小数连乘、乘加、乘减教学难点:理解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出示:先想一想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12×5×6030×7+__×4-问:①每个式题各含什么运算?是什么式题?②每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③指名口答2、引入新课:小数的运算顺序同整数一样板书课题:小数连乘乘加乘减二、进行新课(一)教学例61、出示例6(1)读题(2)列出算式(3)问:算式中有几步计算?是什么式题?每个数目都是小数吗?(4)这个含有小数的连乘式题应该先算什么?(5)运算2、练习P9做一做(1)先指名说说运算顺序,再计算(2)指名板演集体订正(二)教学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乘法1、准备题下面简算中用到了哪些运算定律?7×12=12×78×5×4=8×(5×4)(24+36)×5=24×5+36×5指名口述各定律内容问:这些乘法运算定律中交换律中两个数的范围是什么?结合律中三个数的范围是什么?分配律中的三个数的范围是什么?2、过渡:那么小数乘法中是否也有这样的定律呢?我们一起来研究。

3、下面每组算式左右两边的结果相等吗?0.7×1.2○1.2×0.7(0.8×0.5)○0.8×(0.5×0.4)(2.4+3.6)○2.4×0.5+3.6×0.5(1)集体观察一下0.7×1.2与1.2×0.7相等吗?为什么?(2)以小组为单位,通过看看、想想、算算的'方法解决下面两题(3)交流汇报讨论结果(4)说明: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于小数乘法同样适用。

(5)问:现在乘法运算定律中的数的适用范围包括哪些数?4、练习P11(3)填在书上后集体订正三、巩固练习1、P11(2)自练后评讲,说出对错的理由2、计算下面各题19.4×6.1×2.35.67×0.21-0.62四、全课今天你新学到了哪些知识?五、布置作业P11(1)下面两行连乘乘加乘减的教案2教学内容: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11页例7及后做一做、练习二5-10题。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知道小数的运算顺序和整数运算顺序相同。

(2)使学生掌握小数连乘、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正确地进行小数连乘、乘加乘减的计算,并能解答有关应用题。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通过旧知迁移新知识的方法来学习小数连乘、乘加、乘减的计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小数连乘、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正确地进行小数连乘、乘加乘减的计算。

教学难点能解答小数连乘、乘加乘减的有关应用题。

教学过程:一、复习.1、口算:5×2×7 25×4×8 9×10×62、说出运算顺序:12×(5+60) 30+7×__×4÷200小结:刚才我们复习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而小数的四则运算顺序跟整数是一样的。

二、新授1.教学教材第11页例题7.(1)出示例题7:(2)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怎样列式计算?(3)生尝试练习。

抽生板演:0.9×0.9×100=0.81×100=81(*方米)(4)分析订正:大家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学生质疑或师提问:)①这个算式是先算的什么,再算的什么?(先算0.9×0.9,再乘100.)②0.9×0.9是什么意思?(求的是一块砖的面积)③为什么要用0.9×0.9呢?不可以就用0.9×100吗?(因为占地的是瓷砖的面积,而不是瓷砖的边长。

)④再乘100呢?求的是什么?(100块砖能够铺地的面积。

)⑤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每一步求的是什么?(5)如果有110块够吗?①学生独立完成,汇报思路:第一种:0.9×0.9×110 第二种:0.9×0.9×10+81=0.81×110=0.81×10+81=89.1(*方米) =89.1(*方米)②学生说出第二种算法先算的什么,再算什么,并说出每一步的意思。

(6)小结: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一样的,今后我们在进行小数四则运算的时候一定要先搞清楚运算顺序再计算。

三、练习1、完成第11页“做一做”。

生完成在练习本上,抽生板演,并说出运算顺序。

2、课堂作业:第13页练习二5-10题。

3、拓展练习:计算(2.4+3.6)×0.5你能想到哪些方法?教学后记:成功之处:利用课件出示例题,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通过学生探索不同的解题思路,使学生体会到小数的混合运算也是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通过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达解答过程,逐步培养了学生具有回顾与分析解决问题过程的意识。

不足之处:教学中只重视了计算顺序,而忽视了计算的准确性,在后面的学习中还要加强计算方面的训练。

连乘乘加乘减的教案3[教学内容]连乘、乘加、乘减和把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教学目标]1.掌握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并能按运算顺序正确计算结果。

2.理解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

3.提高学生的`类推能力,培养学生知识间存在着内在联系的思想。

[教学过程]课前谈话:前面我们学习了小数乘法,通过学习我们发现小数乘法与整数乘法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新知识,看哪位同学学得快,掌握得好。

(一)复习旧知1.出示投影,先回答问题,再计算。

(1)12×5×60 (2)30×7+85 (3)250×4-200教师提问:每个式题各含什么运算?是什么式题?每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学生回答后,在练习本上计算结果。

订正:(1)3600 (2)295 (3)800教师说明:小数的这些运算顺序跟整数是一样的。

教学意图:本环节通过三个式题复习整数连乘、乘加和乘减的运算顺序,并向学生说明小数的运算顺序跟整数一样,为下面学生将整数运算顺序迁移到小数作准备。

(二)小数连乘、乘加、乘减1.初步尝试。

出示例6:光明小学的同学们在校园里种了300棵蓖麻,*均每棵收蓖麻籽0.18千克,每千克可榨油0.45千克,一共可榨油多少千克?全班学生默读题目后,指名让学生说出怎样列算式,教师板书。

然后让学生独立尝试把这道题做完,教师指名板书计算过程:0.45×0.18×300=0.081×300=24.3(千克)答:一共可榨油24.3千克。

连乘乘加乘减的教案4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2页的例6及后面的做一做,练习二十二的第1-3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迁移和类推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迁移和类推能力。

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教师把教科书第92页的复习写在黑板上,让学生先想每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每题都让学生说一说含有什么运算,是什么式题,该怎样计算。

可以有意识地让中、差生说,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学习新知1.自学例6。

教师:我们已经学会了整数连乘、乘加、乘减式题的计算方法,小数的运算顺序跟整数一样。

今天我们就学习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式题的计算方法,看哪位同学能用以前学过的知识把新知识学得又快又好。

然后让学生独立算完。

集体订正时,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板书计算的过程。

再强调一遍运算的顺序。

2.基本练习。

做例6后面的做一做。

做题前,提醒学生要看清运算顺序再计算。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集体订正。

三、巩固练习1.做练习二十二的'第1题。

教师提醒学生先看清运算顺序再计算。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还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对小数乘法计算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辅导。

集体订正对于有错误的学生要让他们说一说是怎样错的。

2.做练习二十二的第2题。

此题可以结合学生做题的情况,让学生分析计算中的错误,是怎么错了,应该怎样计算。

3.做练习二十二的第3题。

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集体订正。

注意让学生说一说题里的数量关系,以及列式和计算的方法。

四、小结(略)板书设计:连乘乘加乘减例6:光明小学的同学们在校园里种了300棵蓖麻,*均每棵收蓖麻籽0.18千克,每千克蓖麻子可榨油0.45千克,一共可榨油多少千克?0.450.__=0.0__=24.3(千克)答:一共可榨油24.3千克。

教学设计:本课内容是前几课知识的综合运用,比较容易接受,所以采用自学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