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家庭社会工作

家庭社会工作

家庭社会工作
1
第一章家庭社会工作的基本含义和内容
一、什么是家庭?(一)家庭
定义:以一定的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收养关系组合起来的社会生活基本单位,在通
常情况下,婚姻构成最初的家庭关系,就是夫妻之间、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关系。

一夫一妻
制度下可以适用。

以婚姻、血缘、收养、同居等关系为纽带连接起来的共同生活以及经济相关、情感分
享的社会群体。

家庭特征――
1、是群体而非个体――最基本特征。

有明确成员关系、有持续交往、一致群体意识
和规范、分工协作、一致行动等。

2、以婚姻和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共同体――婚姻是起点,夫妻关系是最主要的关系,
婚姻关系有了血缘关系。

最稳定的关系:血缘、婚姻、收养。

3、家庭以共同生活、经济共有、情感共享为条件
4、家庭是变化着的历史范畴
(二)家庭的成立
婚姻的本质特征是规范性――包括三个阶段:婚姻缔结和成立、婚姻关系维系、婚姻
关系的解除与消亡――全部行为规范。

(三)家庭结构:
家庭的组成(构成状况)方式,即有哪一种或哪几种家庭关系组成(全体家庭成员相
互作用和相互联系构成的稳定的整体性关系模式和维系机制)。

两个层面含义:一是具体
人员构成;二是互动和关系整体模式,即“硬件”和“软件”。

最基本的关系是夫妻关系。

从互动关系看,家庭结构是抽象的――日常运转中形成和体现出来的;实际存在的制
约着相互关系,固化了的家庭关系;结构对家庭成员生理心理行为有影响;结构受到宏观
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和社区文化影响。

家庭结构分类:
1
2
第一个维度――家庭人口组成。

多少人组成、哪些人组成,影响到家庭结构特征。

涉及规模变迁与什么因素有关?社会平均家庭规模对社会的影响?家庭结构对成员社会化的影响?社会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家庭规模会越来越小。

按照人口多少可以分为:大家庭(5人)、小家庭(4人及以下)和单身家庭。

人口组成特征表现在代际要素方面,按照家庭代际关系和亲属关系特征分类是最常用的,主要有:
夫妻家庭――只有夫妻二人,包括自愿不育的丁克家庭、子女不在身边的空巢家庭、未生育的家庭。

以夫妻二人感情生活为中心,对情感生活要求比较高,向其他家庭转变的可能性比较大。

核心家庭――由一对父母和未成年子女组成的家庭。

占主导地位,现代社会的特征即现代社会占主流的家庭结构形式,成为趋势。

主干家庭――即有两代或两代以上的夫妻组成的家庭,每代不超过一对夫妻且中间无断代的家庭。

父母与已婚子女。

联合家庭――家庭中任何一代含有两对或以上夫妻的家庭,父母和两对已婚子女组成的家庭,或兄弟姐妹结婚后不分家的家庭。

两个或以上核心家庭平行组成一个大家庭性质的家庭,家庭关系复杂,在大多数地区是不多的。

其他家庭形式――一个核心家庭加入非直系的未婚亲属,夫妻一方的未婚兄弟姐妹组成扩大家庭、隔代家庭、单亲家庭、同居家庭、同性恋家庭等。

第二个维度――维持家庭运转和家庭稳定的机制。

谁养家?谁做家务、照顾和教育孩子?家庭成员在家庭中的地位和角色、与之相联系的责任权利义务就构成了家庭规则。

明确、稳定的家庭规则及富有弹性的家庭家庭结构对于幸福家庭是必要的。

家庭规则不能过于僵硬,建立过程是:沟通、理解、公开的意见表达与协商,从整体而不是从某个个体角度形成被家庭成员认可的分工格局、行为规则。

维持家庭运转――家庭收入的多少(高中低收入家庭)、来源(单双收入)和构成。

单收入中,世界范围内男性收入维持家庭的较多,此家庭结构对男性责任感要求较高,对女性的自我调适、自我发展及沟通
3
能力要求也很高,否则容易导致家庭危机――
双收入家庭,最大的问题是家务分工;双方收入,贡献相当时或者女性高出男性时,
需要协商、调整,形成新规则。

第三个维度――家庭成员在日程互动中形成的稳定的关系模式。

谁主事?谁跟谁比较
亲密?彼此沟通方式等等。

家庭结构考察,还有家庭成员的配偶数量、居住点、婚姻次数等等。

(四)家庭关

家庭关系就是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和其他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表现为成员之间的联系方式和互动关系。

最主要的夫妻、亲子。

关系与结构――关系本身就是结构的一部分,从成员的互动层面体现结构的。

关系复
杂程度取决于人口和结构,结构类型与关系息息相关。

夫妻家庭一种夫妻关系,没有人际压力和生活压力,容易有高质量生活。

但维系纽带少,比较脆弱。

核心家庭,矛盾围绕夫妻、亲子,事业发展、生活压力大等。

情感受孩子、事业、父
母等影响,关系紧张冲突机会较大,孩子起到一定纽带作用,维持幸福的原则:对待孩子
保持一致;父母平等互让,经常协商;两人独立空间更新情感。

主干家庭,多重婚姻关系,复杂易纷争,婆媳、翁婿无血缘的自然约束、无情感维系、无法律约束,矛盾来源,婆媳关系成为焦点。

联合家庭,隔代夫妻、同代夫妻易于产生矛盾,强调:子系统之间的距离(边界)和
互不干涉。

(五)家庭功能
在社会和个人生活中起的作用。

生产功能、消费功能(住房、汽车、家用电器、教育)、生育功能、教化和教育功能、抚育和赡养功能(欠发达或不发达国家,养儿防老)、闲暇生活和情感满足功能、其他功
能(宗教、社会控制等)。

负功能:社会和个人的消极影响,对子女的过度照顾(拼爹、坑爹)、对于女性发展
制约形成两性不平等等。

主要功能:生产功能、情感满足、子女养育。

家庭功能是否正常,与结构、关系、运转情况相关,紧密结合、互
3
4
为因果、三位一体,既可以通过家庭结构、家庭关系来考察家庭功能失常的内在原因
和解决之道,又可以从家庭功能发挥状态来了解结构及关系的不良。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婚姻家庭的变化
家庭伦理重心的转移与代际利益冲突――伦理轴心从纵向亲子转向横向的夫妻,重心
从长者转向儿童。

积极作用家庭关系民主化、平等化,弱势群体的侵害,敬老不足爱幼有余。

结婚动机、择偶标准和婚姻媒介的变化――择偶注重爱情但经济理性超过了以往,婚
姻媒介――非诚勿扰是一档适应现代生活节奏的大型婚恋交友节目,平均收视率20强,
折射出社会现象。

离婚率上升与再婚人口增加――2021年离婚率2.29?,呈逐年递增的态势;再婚家庭
增多,需要社会工作支持体系。

生育观念和家庭结构变化――个人服从家庭整体、重男轻女等观念根本性变化,生育
是充实家庭生活、体验走父母乐趣、巩固家庭关系等,人口结构导致家庭结构变化。

流动家庭大量增加;妇女家庭地位提高;性观念的变化。

家庭功能――由家庭走向
社会。

生育功能退化,消费功能从单一到多元,赡养功能退化,教育功能分化。

我国婚姻家庭问题
婚姻对性行为的社会控制功能在减弱,婚前和婚外性行为活跃;婚姻生活质量不高(幸福感、满意程度、关系弹性等指标);婚姻“创新”引发家庭问题。

发展趋势:
家庭关系更加注重爱、关心和平等;家庭结构进一步趋于小型化和多样化;职业女性增加;家庭网区位距离扩大。

总结即为:家庭结构小型化核心化;家庭功能转移拓展(生产功能消失和改良、消费功能小康、生育功能衰退、抚养和赡养功能转嫁、教育功能弱化、情感娱乐功能强化);家庭关系民主化情感化。

P17―20
家庭相关概念、中国家庭的变迁及主要家庭问题、社会工作的应对二、家庭社会工作
家庭社会工作――以家庭为中心进行的社会工作介入级提供的家
4
5
庭服务;其目的在于协助解决家庭问题,改善日常家庭生活,提升家庭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家庭关系的和谐及家庭功能的正常发挥。

家庭社会工作与家庭治疗区分,家庭社工包涵范围较广,内容和方法都比较傲广泛,家庭治疗只是其中的一种治疗和辅导方法,适用于出现问题的家庭。

三、家庭社会工作基本内容
传统家庭服务――家庭生活服务、家庭教育培训、家庭救助、家庭心理辅导。

专业家庭社会工作――家庭救助、家庭咨询与治疗、亲职辅导、家庭服务。

四、家庭社会工作价值理念与原则
基本价值理念:
(1)每个人都需要家庭;(2)家庭希望自身是健康的;(3)家庭希望每个成员能在一起克服其差异;(4)家庭每个成员都需要爱的滋养;(5)家庭成员无论性别年龄都
应彼此尊重;(6)家长在维系家庭关系和养育孩子时面临着挑战,需要更多的支持和理解;(7)如果家长能够得到知识技巧和支持,他们是能够学习积极和有效的方式来回应孩子的;(8)家长只有在他们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的前提下,才能积极有效的回应孩子的需求;(9)家长在教养孩子的想法和做法之间是有差异的;(10)家长的问题是逐步发展而非一夕之间产生的;(11)家庭需要环境系统予以公正平等的待遇。

平等尊重、案主自决、发挥潜能依然适用,家庭是系统的。

基本原则:社会工作的基本原则――七大原则
关注家庭需要、家庭介入情境化、优势与增能、家庭介入个别化――
五、家庭社会工作的一般方法(一)家庭个案工作
具有个案工作的一般特点,但按照家庭个案工作服务对象的不同、服务领域的不同,又必须有一些专门的知识。

家庭个案工作的服务对象是在角色功能实施上有障碍的家庭成员,所以家庭个案工作要把其重点放在家庭的角色关系上,以家庭整体作为援助对象,帮助家庭成员角色
5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