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汉卿艺术成就

关汉卿艺术成就

关汉卿艺术成就:“文而不文,俗而不俗”的语气风格。

一、善于在强烈的戏剧冲突去塑造人物,各阶层人物写得栩栩如生,既有鲜明的性格,又能深刻地反映时代的本质。

二、矛盾集中情节紧凑三、语言上的成就:1.自然、真切、质朴,成为“本色”派代表作家2.语言性格化,随人随情而变,做到“雅俗兼收串合无痕”3.运用少数民族语言,使表达更生动王实甫《西厢记》的贡献(王西厢)1.把崔张故事编成规模宏大的戏剧。

2.继承了“董西厢”的反封建主题,并使主题更深化,反封建死刑倾向更鲜明。

3.纠正了“董西厢”的不足,充分运用了戏剧样式的长处,使题材更集中,矛盾冲突更尖锐、情节结构更合理,任务性格更鲜明,心理描写更细腻,语言更洗练,达到西厢故事的高峰。

《梧桐雨》和《汉宫秋》的比较宏观来看,有许多相同之处1.主题接近,剧情相似;都是末本戏。

写帝妃之情,在批判他们误国时,又对其爱情寄与同情2.结构雷同:两折之前写欢情。

第三折写离情。

第四折写痛失之后的思念之情。

3.戏剧氛围都是从欢到悲。

由热情而凄凉,形成极大的反差,悲剧结局反映了剧作者共同的现实主义观念。

二、从微观看,又存在许多差异(动与静,强化与淡化)如:写欢情《汉宫秋》基本是静态的,主要写主任公内心独白;《梧桐雨》大肆铺衍。

多方渲染人物始终处于动态开放之势,表现欢情无限,爱情生活绚丽斑斓。

写离情灞陵桥边,汉元帝伫立凝望,且望且思,流连忘返,此为以静写动,以人物形体的静止反衬内心的波澜;马嵬坡前,唐明皇顿足捶胸,且哭且诉,痛不欲生,此为以动写动,以人物强烈的外部动作来强调其内心的剧烈震荡和悲伤。

总的来说,对于失去妃子,汉元帝尚能从容自持,悲而不失其志,唐明皇则是不顾一切一发不可收拾,其原因之一是元帝失昭君,实现了和番,清除了国家的忧患,安享其位,仍至高无上,唐明皇此时是权力、妃子、欢乐生活永远失去,非常绝望。

纵观两剧写情,《汉宫秋》如溪如流,《梧桐雨》如瀑如涛,风格上都属于文采派,但前者悲凉苍劲,意境淡远,后者激扬慷慨,色彩浓重。

.《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1)人物塑造的成就一般采用类型化写法。

目的上是让历史上差别不大的人物能够让性格鲜明突出,增强他们彼此的差别,类型化不等于简单化。

(三绝人物:曹操的奸关羽的义诸葛亮的智)一方面塑造出复杂性性格的人物如曹操的奸——杀人雄——政治上的远见;军事上的打胜仗;失利时候的才能;顽强的意志。

另一方面采用多种手法塑造人物:●在茅盾斗争中写人。

●运用烘托手法来发挥人物精神境界的内在成功。

●特殊的心理描写。

●夸张和对比手法的应用。

(2)结构严密组织得法,详略得当,脉络清晰,主次分明。

以蜀汉为中心,抓住三国矛盾主线,静心构造无数的故事,使得全书成为波兰壮观又结构宏伟,又不失严密精巧的艺术整体,简单的事件写得波澜壮阔,错综复杂的大事,写得脉络清晰有条不紊。

(3)语言结构,为了接近历史,又照顾阅读效果,采用了半白半文的口语。

雅俗共赏,具有见解,明快,生动。

《水浒传》的艺术成就(1)塑造人物方面:1.从早起近乎类型化的写法走向初步个性化的写法。

如光写粗鲁就是多种方法,如鲁达的粗鲁是性急,史进的是少年任气,李逵的是野蛮等等。

2.注意表现人物性格的发展和变化。

3.塑造人物,不仅立足于历史真实的土壤,还能采用夸张,想象等方法。

渲染他们伸张正义的斗争中的神力、性格,使他们的性格高度理想化。

(2)善于从生活中选择既能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又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细节描写。

如武松打虎。

(3)独特的结构方式“竹节结构”是形式为内容服务。

《水浒传》的结构妙处在于前半部分,前半部分人物分别叙述最后总归梁山。

书中的故事都围绕闭上梁山的中心,由分而合。

这样既表现了由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特点,使得小说有大框架的同时,又保留了有独立意义的单元,结构完整而且灵活。

后半部分以时间为顺序,如长江奔流而下。

(4)语言风格1.《水浒传》能创造性继承和发展“说话”的语言艺术。

主要特使是充满了生活气息,明快简洁,生动活泼,表现力很强。

2.语言个性化,主要人物的语言符合人物个性,神态和身份。

3.状人叙事,多用白描,用词凝练。

《西游记》的艺术特色:(1)采用浪漫主义的表现方法1.浪漫主义的理想——对天宫的反抗,对现实制度的反抗。

2.变化而又真实奇幻的幻想世界。

(与其他文人的世界的区别——《西游记》的额幻想社会采用反映现实的,过去描写幻想世界只是单纯的为了与真实社会对比。

)3.人、动物、神所混合的世界。

(2)情节波澜起伏(3)乐观开朗、风趣、幽默的风格特色1.表现在人物性格上2.表现在人物语言的个性方面3.体现在对明代社会的世态人情的讽刺、批判、冷嘲热讽。

《金瓶梅》成功实现了六项转变:1.从“说话”艺人的集体创作,转为作家个人的独立创作。

《金瓶梅》成为和过去“世代累积型”不同的第一部“个体创作型”的长篇小说。

2.从反映古老的历史题材,转变直接反映现实。

3.从帝王将相,神仙鬼怪转变到社会上普通人物为主角。

4.有追求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转变为着力表现普通的,日常的生活,从传奇手法变为写实。

5.从夸张的粗略的细节描写,转变为细腻,逼真甚至琐屑的生活。

6.从线索结构开始过渡为网状结构。

“汤沈之争”——汤重内容,沈重形式:1.思想上分歧:临川派主张“以情格理”,反对封建理学思想和礼教观念,而吴江派相反。

2.对曲律看法的不同:吴江派主张“舍律依腔”,而临江派主张内容重于曲律。

3.吴江派主张本色,临川派主张文采。

对汤、沈戏曲观念的评价:●明后期曲坛情况而言,沈璟效力于扶衰救弊,汤显祖瞩目与振聋发聩,二人文化品味有高低之别。

●沈的舍律依腔,对文词派拨乱反正,有利于戏曲艺术在艺术形式书面的完善和规范。

●汤的“意随神色”的革新,对传统观念横冲直撞,有利于戏曲艺术在艺术精神方面的充实和激扬,后者更有跟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牡丹亭》的艺术特色:(一)把浪漫手法引入传奇1.贯穿整个作品的是杜丽娘对理想的强烈追求。

2.艺术构思有离奇跌宕的幻想色彩。

作者把杜丽娘经历的人鬼,处理为一个现实中的人的持续斗争,既表现了对封建青年承受迫害压抑的现实,也表达了对爱情自由的执着追求。

3.从“情”的理想高度观察生活和表现人物。

(二)语言浓丽华艳,意境深远。

1.采用抒情诗的手法,倾写了人物的感情。

2.具有奇巧,陡峭,尖新的语言风格。

.《长生殿》的突破性成就。

:描写“精诚不散,终成连理”的“至情”,表现人类爱情专一的历史倾向。

爱情描写与社会政治紧密结合,杨国忠专权误国、安禄山叛乱造成国破家亡,真实深刻揭露李、杨“乱了朝纲,占了情场”的恶果。

.《长生殿》艺术成就1.构思巧妙,排场紧凑:前半用现实主义再现安史之乱的社会矛盾和帝王与妃子的关系;后半用浪漫主义手法写了唐、杨感天动地的爱情发展。

主副线交错而行,前后辉映,使得开阔又严密的戏剧结构得以产生。

2.情节跌宕起伏,戏曲气氛在剧场发展中不断变化,在张弛间使得情节起伏,同时形成强烈对比。

3.刻画人物,个性鲜明——曲词和人物性格统一;塑造角度出复杂性格的人物。

4.清丽流畅的曲词——善于糅合唐诗,元曲的特点,含蓄、自然质朴、通俗易懂;创作出符合人物在此时和此地的语言。

5.浓郁的抒情气氛——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吊古伤今,抒发兴亡。

《桃花扇》的艺术成就:1.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的结合(题材)2.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

3.人物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采用多种表现手法塑造人物。

●着力揭示人物的复杂性格。

4.独具特色的曲词说白。

《聊斋》艺术成就1.“用传奇法,而以志怪”。

传统的志怪小说大多数篇幅小,语言简约而又没有文采,大多数是人间人事人情等。

而蒲松龄用传奇的特长,多写花妖等鬼怪,使得小说内容精彩而且充实,情节离奇而且生动,展现了迷人的魅力。

2.情节曲折,叙次井然。

作者反对“平铺直叙”,他写的花妖鬼狐之事,便于驰骋,想象,因此故事情节变幻莫测,同时他们也有自己的逻辑思维,显得合乎情理。

3.描写丰美,形象生动。

对比以前的小说,作品加重了对人物环境,行为举止,心理等方面的描写。

4.语言精炼,词汇丰富,句式多变化。

《红楼梦》艺术成就1.发展了现实主义,突破了我国古典小说的传统。

2.赋予了爱情以思想境界和深刻的社会意义,突破了才子佳人的格局。

3.表现悲剧的审美评价,打破了“大团圆”俗套。

4.塑造出“真”的人物,打破了好人全好,坏人全坏的模式。

5.《红楼梦》调动了我国诗词散文,绘画、音乐、建筑、雕塑等一切艺术表现手法,创造出诗化的性格和诗化的意境和风格。

名词解释1 末本:元剧中由男主角主唱的戏2 旦本:元剧中由女主角主唱的戏3 楔子:是全剧的一个组成部分,表示四折之外的一段故事情节。

4 科:元杂剧把有关动作、表情、效果等舞台指示叫作“科”:如两人相见为“做相见科”,思考问题为“作寻思科”,指示舞台效果的,如“做起风科”。

5 散曲:是与剧曲相对而言,在民族、民间的音乐歌曲的基础上,发展革新出来,具有民间情调和地方色彩的新体诗。

6 南戏:早期称为戏文、在温州一带的剧种。

南戏诞生于北宋末年,大约在南宋中叶宋光宗时期成为一种新的戏剧形式。

7 章回小说:是我国古代长篇小说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体裁。

特点是分回标目,分章叙事,首尾完整,故事连接,段落整齐。

8 三言:包含了旧本汇辑和新著的创作,是我国白话小说在说唱艺术的基础上,经过文人的整理和加工到文人进行独立创作的开始。

它的出现标志古代白话小说的形成。

9 二拍:基本上是个人创作,一部个人的小说创作集,标志着中国短篇小说的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10 传奇:最早是唐代的短篇小说,宋代话本小说也有传奇。

但元末明初作者也讲元杂剧称为“传奇”,因为许多唐传奇被元杂剧改编成剧本。

大部分杂剧也有唐传奇的色彩。

11 吴江派:明后期,沈璟代表,因为他是吴江人。

作品大多从伦理教化为主旨,一般严守格律、曲词本色。

便于上场演出,构成了基本特色。

12临川派:或称为玉茗堂派,代表人物汤显祖为临川人。

追随者大多继承了汤显祖重文采,重才情,格律束缚的特点。

往往忽略了他重视立意,以情反理的倾向。

强调形式为内容服务,无限制缩小了音律的作用。

13唐宋派:成员——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光。

主张:反对前后七子的拟古主义,更自觉提倡唐宋古文,故被称为“唐宋派”。

他们的理论建树主要在散文。

方法上要求直进胸臆,信手写出,如写家书。

14桐城派:是清中叶最著名的一个散文流派,主要作家有方苞、刘大魁、姚鼐,他们走时安徽桐城人。

主张“义法”,其古文理论体现了清中叶学术风气转移特点。

15苏州派:前期主要描写人情世故,后期描写历史上的政治斗争或从明末苏州社会生活取材,代表作是朱素臣、毕万后、李玉、叶雉斐的《清忠谱》。

16公安派:文学思想:主张进化,反对模拟。

提出“性灵说”。

重个性,贵独创。

强调天真或自然趣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