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物理动能与动能定理解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

高考物理动能与动能定理解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


0
1 2
mvB2
解得
L=4.9m (3)物块在斜面上,由于 mgsin37°>μmgcos37°,物块不会停在斜面上,物块最后以 B 点为
中心,C 点为最高点沿圆弧轨道做往复运动,由功能关系得系统最终因摩擦所产生的总热

Q=mg(h+Rcos37°)
解得
Q=4J
5.如图所示,斜面 ABC 下端与光滑的圆弧轨道 CDE 相切于 C,整个装置竖直固定,D 是最
故重力势能的增量 EP WG 1.14J (2)根据几何关系得,斜面 BC 部分的长度为: l R cot 37 0.40m
设物块第一次通过
B
点时的速度为
vB
,根据动能定理有:
mgLeabharlann Llsin37
1 2
mvB2
0
解得: vB 4.2m / s (3)物块在 BC 部分滑动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 f mgcos37 0.60N
能定理得: −μmgl+W 弹=0− mv02 由功能关系:W 弹=-△Ep=-Ep 解得 Ep=10.5J; (2)小物块从开始运动到第一次被弹回圆形轨道最低点的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得
−2μmgl=Ek− mv02 解得 Ek=3J; (3)小物块第一次返回后进入圆形轨道的运动,有以下两种情况: ①小球能够绕圆轨道做完整的圆周运动,此时设小球最高点速度为 v2,由动能定理得
(1)若要使弹珠不与管道 OA 触碰,在 O 点抛射速度 ν0 应该多大; (2)若要使弹珠第一次到达 E 点时对轨道压力等于弹珠重力的 3 倍,在 O 点抛射速度 v0 应该多大;
(3)游戏设置 3 次通过 E 点获得最高分,若要获得最高分在 O 点抛射速度 ν0 的范围。
【答案】(1)3m/s(2)2 2 m/s(3)2 3 m/s<ν0<2 6 m/s
1 2
mvE2
1 2
mv02
解得 v0=2 2 m/s;
(3)sinα 2.65 2.00 0.40 0.5,α=30° 0.5
CD 与水平面的夹角也为 α=30°
设 3 次通过 E 点的速度最小值为 v1.由动能定理得
mgyA﹣mgR(1﹣cos53°)﹣2μmgxCDcos30°=0
1 2
(1) 求右侧圆弧的轨道半径为 R; (2) 求小物块最终停下时与 C 点的距离; (3) 若传送带的速度大小可调,欲使小物块与挡板只碰一次,且碰后不脱离轨道,求传 送带速度的可调节范围.
【答案】(1) R 0.8m;(2) x 1 m ;(3) 37m / s v 43m / s 3
【解析】
x 带=v0t=4.5m 故为了维持传送带匀速运动,电动机需对传送带多提供的电能为:
解得:
E=μm2gx 带
E=6.75J (3)设竖直光滑轨道 AC 的半径为 R 时小物体 m1 平抛的水平位移最大为 x。从 A 到 C 由机械 能守恒定律得:
由平抛运动的规律有:
1 2
m1v12
1 2
m1vC 2
4.如图,在竖直平面内,半径 R=0.5m 的光滑圆弧轨道 ABC 与粗糙的足够长斜面 CD 相切 于 C 点,CD 与水平面的夹角 θ=37°,B 是轨道最低点,其最大承受力 Fm=21N,过 A 点的切 线沿竖直方向。现有一质量 m=0.1kg 的小物块,从 A 点正上方的 P 点由静止落下。已知物 块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μ=0.5.取 sin37°=0.6.co37°=0.8,g=10m/s2,不计空气阻力。 (1)为保证轨道不会被破坏,求 P、A 间的最大高度差 H 及物块能沿斜面上滑的最大距离 L; (2)若 P、A 间的高度差 h=3.6m,求系统最终因摩擦所产生的总热量 Q。
低点,圆心角∠DOC=37°,E、B 与圆心 O 等高,圆弧轨道半径 R=0.30m,斜面长 L=1.90m,AB 部分光滑,BC 部分粗糙.现有一个质量 m=0.10kg 的小物块 P 从斜面上端 A
点无初速下滑,物块 P 与斜面 BC 部分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0.75.取
sin37o=0.6,cos37o=0.8,重力加速度 g=10m/s2,忽略空气阻力.求:
(1)物块从 A 到 C 过程重力势能的增量 ΔEP; (2)物块第一次通过 B 点时的速度大小 vB; (3)物块第一次通过 D 点时受到轨道的支持力大小 N.
【答案】(1)-1.14J (2) 4.2m/s (3) 7.4N
【解析】 【分析】 【详解】
(1)从 A 到 C 物块的重力做正功为:WG mgL sin 37 1.14J
在 BC 部分下滑过程受到的合力为: F mgsin37 f 0
则物块第一次通过 C 点时的速度为: vC vB 4.2m / s
物块从
C

D,根据动能定理有:
mgR 1
cos37
1 2
mvD2
1 2
mvC2
在 D,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N mg m vD2 R
联立解得: N 7.4N
高考物理动能与动能定理解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
一、高中物理精讲专题测试动能与动能定理
1.如图所示,在水平轨道右侧固定半径为 R 的竖直圆槽形光滑轨道,水平轨道的 PQ 段长
度为
,上面铺设特殊材料,小物块与其动摩擦因数为
,轨道其它部分摩擦
不计。水平轨道左侧有一轻质弹簧左端固定,弹簧处于原长状态。可视为质点的质量
【解析】
【详解】
(1)由 y 5 x2 得:A 点坐标(1.20m,0.80m) 9
由平抛运动规律得:xA=v0t,yA 1 gt 2 2
代入数据,求得 t=0.4s,v0=3m/s; (2)由速度关系,可得 θ=53° 求得 AB、BC 圆弧的半径 R=0.5m OE 过程由动能定理得:
mgyA﹣mgR(1﹣cos53°)
且需要满足 m ≥mg,解得 R≤0.72m, 综合以上考虑,R 需要满足的条件为:0.3m≤R≤0.42m 或 0≤R≤0.12m。 【点睛】 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分析清楚小物块的运动情况,把握隐含的临界条件,运用动能定理时要 注意灵活选择研究的过程。
2.如图所示,光滑水平平台 AB 与竖直光滑半圆轨道 AC 平滑连接,C 点切线水平,长为 L=4m 的粗糙水平传送带 BD 与平台无缝对接。质量分别为 m1=0.3kg 和 m2=1kg 两个小物体 中间有一被压缩的轻质弹簧,用细绳将它们连接。已知传送带以 v0=1.5m/s 的速度向左匀 速运动,小物体与传送带间动摩擦因数为 μ=0.15.某时剪断细绳,小物体 m1 向左运动, m2 向右运动速度大小为 v2=3m/s,g 取 10m/s2.求:
【详解】
(1)对 m1 和 m2 弹开过程,取向左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有: 0=m1v1-m2v2
解得
剪断细绳前弹簧的弹性势能为:
v1=10m/s
解得
Ep
1 2
m1v12
1 2
m2v22
Ep=19.5J (2)设 m2 向右减速运动的最大距离为 x,由动能定理得:
-μm2gx=0- 1 m2v22 2
x 因为 1 L ,故物块与传送带同速后相对静止,最后物块以 5m / s 的速度滑上水平面
v BC,物块滑离传送带后恰到 E 点,由动能定理可知: 1 m 2 mgs mgR
mv12
解得 v1=2 3 m/s
设 3 次通过 E 点的速度最大值为 v2.由动能定理得
mgyA﹣mgR(1﹣cos53°)﹣4μmgxCDcos30°=0
1 2
mv22
解得 v2=6m/s
考虑 2 次经过 E 点后不从 O 点离开,有
﹣2μmgxCDcos30°=0
1 2
mv32
解得 v3=2 6 m/s 故 2 3 m/s<ν0<2 6 m/s
解得
x=3m<L=4m 则 m2 先向右减速至速度为零,向左加速至速度为 v0=1.5m/s,然后向左匀速运动,直至离 开传送带。
设小物体 m2 滑上传送带到第一次滑离传送带的所用时间为 t。取向左为正方向。 根据动量定理得:
解得:
μm2gt=m2v0-(-m2v2)
t=3s 该过程皮带运动的距离为:
【分析】 【详解】
E v (1)物块被弹簧弹出,由
1m p2
2 0
,可知:
v0
6m
/
s
v 因为 v ,故物块滑上传送带后先减速物块与传送带相对滑动过程中, 0
v a t ma x v t a t 由: mg 1
1,v
0

11
1
1 01 2
2 11
得到: a1 2m / s2 ,t1 0.5s , x1 2.75m
【答案】(1) 4.5m,4.9m;(2) 4J
【解析】
【详解】
(1)设物块在 B 点的最大速度为 vB,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m
mg
m
vB2 R
从 P 到 B,由动能定理得
mg ( H
R)
1 2
mvB2
0
解得
H=4.5m 物块从 B 点运动到斜面最高处的过程中,根据动能定理得:
-mg[R(1-cos37°)+Lsin37°]-μmgcos37°•L=
面直角坐标系,O 点为抛物口,下方接一满足方程 y 5 x2 的光滑抛物线形状管道 OA; 9
AB、BC 是半径相同的光滑圆弧管道,CD 是动摩擦因数 μ=0.8 的粗糙直管道;各部分管道 在连接处均相切。A、B、C、D 的横坐标分别为 xA=1.20m、xB=2.00m、xC=2.65m、xD= 3.40m。已知,弹珠质量 m=100g,直径略小于管道内径。E 为 BC 管道的最高点,在 D 处 有一反弹膜能无能量损失的反弹弹珠,sin37°=0.6,sin53°=0.8,g=10m/s2,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