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山东省莱州市南十里中学鲁教版(五四学制)八年级语文下册_28扁鹊见蔡桓公 学案(无答案)

山东省莱州市南十里中学鲁教版(五四学制)八年级语文下册_28扁鹊见蔡桓公 学案(无答案)

《扁鹊见蔡桓公》导学案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词汇,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正确地翻译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初步背诵课文。

3、理解本文蕴含的深刻道理及其现实意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预习课)预习目标:通过一节课时间的预习,能熟读课文并背诵,掌握生字词及文学常识,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对照课后注释翻译课文。

预习过程任务一:作家作品本文选自《韩非子》作者韩非。

韩非,(前280—前233)战国末期思想家,喜欢研究刑名法术,是先秦法家学说的集大成者。

《韩非子》为法家的重要著作,在政治观上,提出重赏、重罚、重农、重战诸项政策,主张君主集权,哲学观上,继承荀子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和老子的某些辩证法因素,反映了新兴地主阶级夺取和巩固政权的立场和要求,书中还保存不少寓言故事,作为论证的材料,如“守株待兔”“滥竽充数”“买椟还珠”等。

本文记叙的神医扁鹊的故事,就揭示了防微杜渐的道理,并对讳疾忌医的行为给予抨击。

这是一篇寓言故事,以时间为序,写扁鹊与蔡桓公的四次见面,又传神地再现两人见面时的不同神态、语言和性格,突出扁鹊慧眼识病,热心及时行医,又机智避祸,和桓公的骄横自信,讳疾忌医。

结尾,扁鹊不得不逃亡,暗示了专制君主统治下的残暴。

以蔡桓公讳疾忌医而致死的故事,告诉人们要正确对待自己的缺点错误,不能拒绝批评、帮助的道理。

要求:1、各小组同学有关扁鹊《韩非子》的资料进行整理,归纳2、小组长指定一名成员,宣读整理结果,其他成员进行补充任务二:读课文1、听录音朗读课文,注意字音和停顿2、自读课文1-2遍,划出生字、生词和文中精彩的句子,然后查、写、记生字词。

给下列字注音:间腠桓好应还汤熨齐髓遂3、小组齐读 a 读准字音b 读出停顿c读出抑扬顿挫的气势,体会朗读节奏及语气. d用饱满、宏亮的声音朗读课文.任务三:疏通文意温馨提示:自主学习环节,要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用红、蓝(或黑)双色笔在书本或导纲上做好标注。

双色笔标注时,应固定用比较醒目的红色把重点知识、关键点标注出来。

1、对照书下注释,学生独立思考,逐段疏通并翻译。

注意特殊字词的用法和含义。

2、把自己不理解的字词解释在小组内讨论解决。

准备下节课展示。

作业:1、背诵课文并抄写一遍。

2、疏通文意,巩固。

第二课时任务一:检查预习(10分钟)1、检查文学常识的掌握情况.《扁鹊见蔡桓公》选自《》,作者,时代重要的家,他的著作集先秦家学说的大成。

本文讲述的故事可以归纳为一个成语。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扁鹊()蔡桓公()立有间()腠理()不应()还( )走汤熨()火齐( ) 骨髓()3、以小组为单位,展示课文背诵。

任务二:疏通文意(自主学习合作探究)(20分钟)1、分小组展示重点字词解释和课文翻译,用红、蓝(或黑)双色笔在书本或导纲上做好标注。

温馨提示:.展示时,应侧身面向全班同学,语速适中、声音洪亮、重点思路、关键之处注意节奏的变化以引起注意,要有得体的肢体语言,比如手势等加以强调。

展示一般应脱稿,不能沦落为照本宣科。

如需板书展示,注意字体工整、大方、清楚。

展示完毕,应有简洁的结语,如:这是我组的见解,请大家指正。

展示完毕后,及时退让,以节省时间,方便其他同学展示。

别人展示时,其他人要用心倾听,注意尊重展示的同学,如有不同意见或需要补充,应在别人讲完后发表,或根据老师的安排发言。

展示时,别人的讲解、补充,老师的讲解,要及时作好记录。

2、巩固重点,小组内对子间相互检查。

任务三:当堂检测:A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语。

(1)不治将益深将:________益:________ 深:________(2)扁鹊望桓侯而还走还:______ 走:_______(3)桓侯故使人问之故:_______ 使:________(4)汤熨之所及也汤:________ 及:_______(5)臣是以无请也是以:__________(6)使人索扁鹊索:__________(7)火齐之所及也齐:___________(8)立有间间:__________(9)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之:_______好:________(10)桓侯不应应:__________(11)居十日居:__________B解释下列一词多义(1)温故而知新故使人问之(2)居十日,扁鹊复见面山而居,(3)司命之所属有良田美池桑竹之所属属予作文以记之(4)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桓侯又不悦C指出下列的通假字并解释(1)桓侯而还走(2)病在腠里,汤熨之所及也(3)胃,火齐之所及也D翻译下面的句子(1)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

(2)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3)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4)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

四、作业:1、巩固整理重点字词,和句子翻译。

2、预习第三课时内容。

第三课时任务一:复习检查:(25分钟)1、抽查背诵课文,以3、4号为主。

2、对应组互相抽查重点字词,和句子翻译。

内容以第二课时字词句为参考。

任务二:结合下列问题,整体把握文意。

(15分钟)学生先自主思考,后合作交流,再集体展示。

自主思考时要注意圈点勾画,进入小组交流讨论环节,组长应以主持者的身份首先明确交流讨论的任务,组员轮流发表意见,如有组员参与不积极,组长要及时提醒。

讨论结束,组长就下面讨论内容进行简单分工,准备向全班展示学习成果。

一般较简单的问题有小组3、4号组员负责,有难度的问题由1、2号同学负责。

1、本文按什么顺序记叙了事情的发生发展结局,你能把它划分为三个层次吗?2、扁鹊说了哪些话指出蔡桓公的病情正日益严重?3、课文写出了怎样的结局?全文表现了两个人物的什么特点?4、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任务三:拓展提高(小组合作研讨,整理交流)(5分钟)联系实际,以“讳疾忌医”为话题,谈谈自己的感想巩固练习1.课文选自《 ·喻老》,扁鹊,姓秦,名,时代的人。

因医术高明,人们就用传说中上古名医的名字称呼他。

2.本文讲述的故事是扁鹊指出并劝告有疾病要治病,不治就会导致严重后果。

从这个故事中,概括出一个成语是。

二、给下列句子中带点的字注音1.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间:2.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腠:汤:熨:3.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齐:4.扁鹊见桓侯而还走还:三、解释下列句子中带点的词语1.君有疾在腠理疾:腠理:2.不治将恐深将:深:3、桓侯不应应:4、桓侯又不悦悦:5.扁鹊望桓侯而还走还:走:6.桓侯故使人问之故:7、汤熨之所及也汤:熨:8.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齐:9.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属:奈何:10.使人索扁鹊,已逃秦也索:11.桓侯遂死遂:四、翻译下列句子1.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2.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3.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4.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5.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6.臣是以无请也。

五、找出下列语句中的通假字,写出其本字,并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汤熨之所及也通(),译作()。

②望桓侯而还走通(),译作()。

③火齐之所及也通(),译作()。

六、下列划分停顿不正确的一句是()A、君有疾/在腠理B、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C、扁鹊望桓候/而还走D、臣/是以无请也七、选出和“寡人无疾”中“疾”的意愿相同的一项()(2分)A.深恶痛疾B.积劳成疾C.大声疾呼D.手疾眼快八、对扁鹊逃往秦国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A、扁鹊虽然医术很高明,但为人胆小怕事。

B、扁鹊确定蔡桓公得了不治之症,已经无法医治了。

C、扁鹊看清了当时统治者的残暴,一气之下,一走了之。

D、扁鹊考虑到蔡桓公病情严重,怕治不好影响自己的名声。

九、用课文中的原句回答问题(口头回答)。

①扁鹊第一次见蔡桓公,说了哪些话劝他及时治病?对扁鹊的忠告,桓公是怎样评论的?②扁鹊说了哪些话指出蔡桓公的病情正日益严重?③第四次见蔡桓公时,扁鹊为什么"还走"?⑵体现桓公固执、自以为是形象的句子是?十、本文说明的道理有以下四种理解,请选出最妥当的一项。

A说明扁鹊医术高明,是我国古代的名医B说明扁鹊治病救人,有高尚的医德C告诫人们要正视自己的缺点和错误,不能拒绝批评帮助。

D告诫人们过分骄傲自信而不想念群众是错误和危险的。

十一、由本文内容演变成的一个成语是______十二、用下列成语各写一句话:病入膏肓:讳疾忌医:十三、拓展填空忠言________,良药_________。

十四、问答题1. “扁鹊望桓侯而还走”的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蔡桓公屡次拒绝扁鹊的善良劝告,表现了蔡桓公什么心理状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这则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