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心理学章节习题知识的学习

教育心理学章节习题知识的学习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由于反映活动的形式不同,知识可以分为()。

A.感性知识、理性知识B.具体知识、抽象知识C.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D.方式方法知识、普通原理知识2.程序性知识的运用是指()。

A.解决“是什么”的问题B.解决“怎么办”的问题C.解决“怎么样”的问题D.以上都正确3.瞬时记忆的贮存时间大约为()。

A.0.25~2秒B.0.2~25秒C.2秒到1分钟D.5秒到2分钟4.短时记忆的容量有一定的限度,其平均数量为()个组块。

A.6±2B.6±1C.7±1D.7±25.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序,知识学习可以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

A.公式学习B.命题学习C.原理学习D.推理学习6.以下选项中哪一个属于程序性知识?()A.关于企鹅的定义B.某个明星的个人资料C.名人的自传D.产品的使用说明书7.知识的同化反映的是新旧知识的()。

A.改造性B.累积性C.矛盾性D.对立性8.小章原来认为“教学心理”就是研究知识掌握和技能形成的,后来要让他认识到“认知策略”的学习也是教学心理研究的内容之一,这是()。

A.并列结合学习B.类属学习C.下位学习D.上位学习9.研究表明,遗忘进程是不均衡的,表现为()。

A.时快时慢B.不快不慢C.先慢后快D.先快后慢10.在学过正方体、长方体等形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后,学习一般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属于()。

A.并列结合学习B.类属学习C.下位学习D.上位学习11.在教学中讲授“果实”概念时,既选可食的果实,又选不可食的果实(如棉籽等),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准确地掌握“果实概念”。

这是运用了()。

A.正例与反例配合法B.变式法C.比较法D.直观法12.可以被称为工作记忆,在信息加工系统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

A.长时记忆B.有意记忆C.感觉记忆D.短时记忆13.学习新信息对已有旧信息的抑制作用叫()。

A.前摄抑制B.倒摄抑制C.消退抑制D.超限抑制14.中学生利用认知结构中原有的上位概念来学习新的下位概念的学习模式是()。

A.并列结合学习B.类属学习C.下位学习D.上位学习15.到工厂进行参观访问属于()。

A.模像直观B.形象直观C.感知直观D.实物直观16.奥苏伯尔提出的解释遗忘原因的理论是()。

A.痕迹衰退说B.干扰说C.同化说D.动机说17.知识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

A.感受与体验B.前人经验C.记忆与内容D.信息及其组织18.最早提出着名的遗忘曲线的心理学家是()。

A.艾宾浩斯B.巴甫洛夫C.冯特D.弗洛伊德19.所谓的及时复习,应该是指()。

A.在学习结束立刻复习B.一周之后复习C.在大面积遗忘开始之前复习D.当天复习20.现代信息加工心理学家把人的记忆系统分为()。

A.两个子系统B.三个子系统C.四个子系统D.五个子系统21.学习把白菜、青菜、番茄概括为“蔬菜”,这种学习属于()。

A.符号学习B.概念学习C.连锁学习D.命题学习22.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都是三角形的()。

A.反例B.概括C.变式D.抽象23.学习“直角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这种学习属于()。

A.词汇学习B.符号学习C.概念学习D.命题学习24.个人能用语言描述的知识属于()。

A.感性知识B.理性知识C.陈述性知识D.程序性知识25.以词汇、实物、图片、图表图形等为内容的学习属于()。

A.概念学习B.命题学习C.符号学习D.并列结合学习26.以掌握同类事物的关键特征和本质属性为主的学习属于()。

A.概念学习B.命题学习C.符号学习D.并列结合学习27.对“圆的直径是它的半径的两倍”的学习属于()。

A.符号学习B.概念学习C.命题学习D.上位学习28.如果学生已有了“哺乳动物”的观念,然后再学习“鲸”这种动物,这种学习属于()。

A.概念学习B.上位学习C.下位学习D.并列结合学习29.学生已有了“四边形”的知识,现在让学生学习“梯形”的相关知识,这种学习属于()。

A.上位学习B.下位学习C.概念学习D.并列学习30.在学过正方体、长方体、拦河坝等形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后,学习一般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V=Sh)属于()。

.A.上位学习B.下位学习C.概念学习D.并列学习31.学习质量与重量、热与体积等概念之间的关系,属于()。

A.下位学习B.上位学习C.概念学习D.并列结合学习32.作为知识获得的首先环节,理解科学知识的起点是()。

A.抽象B.概括C.直观D.比较33.到工厂或农村进行实地参观访问属于()。

A.模像直观B.实物直观C.言语直观D.感知直观34.现代教育技术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是()。

A.模像直观B.实物直观C.形象直观D.感性直观35.对有关史地知识的领会,不能缺少()。

A.模像直观B.实物直观C.言语直观D.形象直观36.儿童在知道“苹果”、“梨”等概念后,再学习“水果”的概念,新学习的概念就具有意义了,这种学习叫做()。

A.派生归属学习B.相关归属学习C.上位学D.并列结合学习37.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知识直观的方式主要有实物直观、模像直观和()。

A.言语直观B.形象直观C.感知直观D.表象直观38.短时记忆容量有限,为了使其包含更多的信息,可采用的方式是()。

A.感觉登记B.注意C.组块D.复述39.长时记忆的容量()。

A.较大B.没有限制C.非常之小D.为7±2个组块40.知识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

A.感受与体验B.前人经验C.记忆的内容D.信息及其组织41.经常看到主语在句子的开头,因而认为主语就是句子开端部位的那个词,这属于()。

A.理性概括B.感性概括C.形象直观D.言语直观二、填空题: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下位学习包括两种形式:_______和相关类属学习。

2.在知识学习的三阶段中,应解决的主要心理问题分别是知识的_______、保持和应用。

3.学生对于知识的概括存在两种不同的类型,即_______和理性概括。

4.研究表明,学习的熟练程度达到_______%时,记忆效果最好。

5.根据反映活动的深度不同,知识可分为理性知识和_______。

6.教师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的最常用办法是_______。

7.贮存时间大约为0.25~2秒的记忆是_______。

8.知识就其实质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特征与联系的反映,是客观事物的_______。

9.由于反映活动的形式不同,知识可分为_______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10.加涅认为,程序性知识包括_______和认知策略两大类。

11.命题学习必须是以符号学习和_______为基础,这是一种更加复杂的学习。

12.心智技能的掌握是以_______为前提的。

13._______是创造性产生的必要前提。

14.在读一首短诗时,某生学习10分钟就刚好能背诵,随后又增加学习几分钟,这种增加的附加学习,叫做_______。

它是促进知识保持,克服遗忘的记忆规律之一。

15.一般来说,概念或规则的反例传递了最有利于_______的信息,正例则传递了最有利于概括的信息。

16.短时记忆一般包括两个成分,一是直接记忆,即输人的信息没有经过进一步加工;另一个成分是_______,指从长时记忆贮存中提取的正使用的知识信息。

17._______,就是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即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以便突出本质特征。

18.知识的获得是通过直观和_______两个环节来实现的。

19.在直观过程中,教师通过对一定直观教材的操纵,其效果如何主要取决于学生的_______。

20.在直观基础上自发进行的一种低级的概括形式是_______。

21._______是通过对感性知识经验进行自觉的加工改造,来揭示事物的一般的、本质的特征与联系的过程。

22.在指导学生概括时,必须配合使用概念或规则的_______和反例。

23._______指包含着概念或规则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的例证。

24._______指不包含或只包含了一小部分概念或规则的主要属性和关键性的例证。

25.通常所说的规则、原理、原则属于_______。

26.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知识的学习可以分为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______。

27._______是理解科学知识的起点,是学生由不知到知的开端,是知识获得的首要环节。

28.比较主要有两种方式:_______。

29._______也叫操作性知识,是个体难以清楚陈述、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

30.关于遗忘产生原因的解释有许多学说,比如_______、干扰说、同化说和动机说等。

31._______指空间上接近、时间上连续、形状上相同、颜色上一致的事物,易于构成一个整体。

32._______指学习由若干概念组成的句子的复合意义,即学习若干概念之闭的关系。

33.学生已有“哺乳动物”的观念,学习“鲸”这种动物,就可通过_______学习来进行。

34.学生原来认为“教学心理”就是研究知识掌握和技能形成的,现在要认识“认知策略的学习”也是教学心理研究的内容之一,就是_______学习。

35._______是在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原有观念既非类属关系又非总括关系时产生的。

36.知识学习主要是学生对知识的内在加工过程,这一过程包括_______、知识保持和知识提取三个阶段。

37.通过_______,个体体验着前人的创造成果,这对于创造态度的获得起到了积极作用。

38._______是主体通过对直接感知到的教学材料的表层意义、表面特征进行加工,从而形成对有关事物的具体的、特殊的、感性的认识的加工过程。

39.一般而言,模像直观的教学效果_______实物直观。

40.知识直观的感知规律:强度律、差异律、_______、组合律。

41.创造态度和_______是个体创造性的两个主要标志。

42.命题学习必须以符号学习和_______为基础,这是一种更加复杂的学习。

三、简答题。

1.简述知识的类型。

2.简述知识学习的类型。

3.简述知识学习的过程。

4.简述知识学习的作用。

5.简述知识直观的类型。

6.简述如何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

7.简述知识直观的感知规律。

8.简述如何有效地进行知识概括。

9.简述记忆系统及其特点。

10.简述遗忘的理论解释。

11.简述如何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保持。

12.请简述实物直观、模像直观和言语直观这三种知识直观类型的优缺点。

13.请简要阐述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内涵及不同之处。

14.在运用变式时,常发生什么错误?四、论述题。

1.李老师发现,班上的许多学生花了很多的时问记忆英语单词,但在英语考试中还是出现了很多的错误,请谈谈教师应如何根据遗忘规律,教给学生避免遗忘的复习方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