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族服饰
女子服饰
1、头包1.7至2.3米青丝或青布 帕,不包人字路形。
2、上衣布:大襟,左开襟袖 大而短,无领,滚边,衣 襟和袖口有两道不同的青 边,但不镶花边;银钩, 这种衣为矮领,衣襟和袖 口镶宽青边,袖口青边后 再加三条五色梅花边,胸 襟青边则用彩线绣花;三 股筋,衣大袖大,袖口镶 16.5厘米宽边,领高 1.65厘米,镶三条细边。
• 比较而言,土家族服饰更接近生活型、实 用型。
服饰考证
• 2001年,张家界出土 了一具完好的明代土 家族女尸,是迄今为 止所能看到最早的土 家族妇女服饰实物, 与《皇清职贡图》所 绘制的及文献资料所 记载的土家妇女服饰 几乎一致
男子服饰
• 头包青丝帕或青布,白布帕2.3至3米,包 成人字路。较古老的上衣叫“琵琶襟 ”, 安铜扣,衣边上贴梅条和绣“银钩”,后 来逐渐穿满襟衣(多指中年以上者)和对 胸衣,青年人多穿对胸衣,正中安五至七 对布扣。裤子是青、蓝布加白布裤腰,鞋 子是高粱面白底鞋。
三、服饰图案中的文化元素
1、自然崇拜 案例1:四十八钩
“四十八钩”其纹样呈 多层次的中心扩散状, 民俗专家考证是太阳 崇拜的反映,多层次 的扩散表示太阳的光 芒,是母性崇拜的隐 喻。
2、图பைடு நூலகம்崇拜——白虎
• 在2003年的两会上,恩施州州长周先旺身着镶 嵌有虎图腾的土家族服装。
3、生殖崇拜
案例:大蛇花
二、服饰设计
• 土家族妇女服饰上的 衣袖与裤脚图案完全 采用“挑花”法,也 就是在布上用针刺上 连贯的“小十字”, 以之联成线条或方块, 再组合成花鸟鱼虫等 图案。
• 在构图中,运用色彩 变换,体现出律动感 觉。
• 在土家族的心中,繁 多的色彩中,红色则 最受人青昧。红色有 着热烈、鲜艳、醒目、 样和之感,因此喜红 者诸多。有色必有红, 久而久之,不但在服 饰上而且在生活上也 形成了无红不成喜, 有喜必有红之俗。
四、土家族服饰的发展
(一)设计理念创新 • 土家族传统服饰应该引
入创新设计理念,将传 统服饰与现代时装大胆 结合。
(二)制作手法 创新
1、材料的创新
• 加工制作民族 服装全是采用 购来的花边、 饰品, 布料多 用化纤、绸缎 布料。
2、织机的改良
• 织布机从以前的窄幅小织机,到现在的大型台式 织机。
• 借开展各项民俗活动,推广民族服饰
(四)注意对传统的合理保存
• 对传统纹样的保存
3、结婚衣,新娘喜穿“露水衣” (即红衣),这种衣长而大。
4、女鞋较讲究,除了鞋口滚边挑“狗牙齿” 外,鞋面多用青、兰、粉红绸子。鞋尖正面
用五色丝线绣各种花草、蝴蝶、蜜蜂。
绣花鞋垫,是姑娘 赠给意中人最珍贵 的礼物哦。
5、银饰品
儿童服饰
• 突出在帽子上。按年龄、季节确定帽 形:如春秋戴“紫金冠”,夏季戴 “冬瓜圈”,冬季戴“狗头帽”、 “鱼尾帽”、“风帽”等。这些帽子 上除用五色丝线绣“喜鹊闹梅”、 “凤穿牡丹”和“长命富贵”、“易 养成人”、“福禄寿禧”等花鸟和字 外,还在帽沿正面缝上“大八仙”、 “小八仙”、“十八罗汉”等银菩萨。
(三)有效利用创新
1、巧用西兰卡普图案设计制作具有恩施土家族特 色的演出服装。
(三)加强对外推广宣传
2003年两会期间,总理温家宝参加湖北代 表团讨论时,恩施州州长周先旺向温家宝赠送土 家族的吉祥服装———土家大红袍。
土家大红袍 是土家族的节 日服装,在 ‘赶年’(相 当于汉族的春 节)等重大节 日时穿,也常 作为礼物送给 最尊贵的客人。
土家织锦中的蛇纹应看 作是寄托土家人生存 繁衍的本能理想,生 殖崇拜便是蛇纹花的 内涵之一织锦图案中 由三角形、菱形规则 排列,其纹路极像蛇 身斑纹。
4、神话传说
案例:“西兰卡普”
西兰是一位织工精巧的姑娘, 生前她穿针走线,织了有 1 0 0 种花朵图案的西兰 卡普。在她寻找新的图案 时,受到了嫂子的嫉妒, 诬陷她夜里出门私会,败 坏了门风,挑唆其哥,将 她残害。后来西兰变成小 鸟含狠离去,但每年清明 春雨时节,小鸟飞回山寨 催促人耕地春种。土家人 为了纪念她,把她织的彩 锦,取名打花铺盖;将鸟 称为阳雀,或吉祥鸟。
土家族服饰
文杰08030202
不同的服饰, 是区分不同民 族的一个重要 标志。随着时 代的发展和社 会的进步,土 家族服饰虽历 经变革,但仍 然保留了本民
族传统的特点。
一、服饰介绍
• 土家族男子穿琵琶襟上衣,缠青丝头帕。 妇女穿着左襟大褂,滚两三道花边,衣袖比 较宽大,下面镶边筒裤或八幅罗裙,喜欢 佩戴各种金、银、玉质饰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