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诗歌鉴赏答案讲课教案

最新诗歌鉴赏答案讲课教案

2017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知识点1:形象类(一)景物形象题型:某诗/某句/某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意境/氛围?答题步骤:描绘画面——概括特征例题:王维《积雨辋川庄作》的前两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夏日图景?(《积雨辋川庄作》: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参考答案:久雨不停,静谧的丛林上空,炊烟缓缓升起,水田广漠,一行白鹭掠空而飞,夏木浓荫,传来黄鹂婉转的啼声。

诗人描绘了一幅恬静优美的夏日田园风光。

【常见意境(氛围)特点术语】幽寂冷清、幽僻冷寂、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清幽明净、明媚绮丽、清新明丽、淡雅幽远、雄奇优美、生机勃勃、富丽堂皇、肃杀荒寒、瑰丽雄壮、虚幻飘渺、凄寒萧条、繁华热闹等。

“奇景”类常见特征概括词:壮美奇绝、壮观雄奇、壮丽辉煌、离奇险怪、奇异璀璨、雄浑阔大、五彩缤纷、惊心动魄等。

【景物描写作用类】题型:前*句的写景在全/词中有何作用?答题步骤:简绘画面——概括特征——看是否交代了什么?渲染了什么氛围?烘托了人物什么心境?奠定了什么感情基调?为下文写什么做了铺垫?(关于作用记住五个词:交代、渲染、烘托、奠定、铺垫)例题1:《古诗文训练(1)》第7题(1)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7分)捣练子·夜如年贺铸斜月下,北风前,万杵千砧捣欲穿。

不为捣衣勤不睡,破除今夜夜如年。

(1)“斜月下,北风前”两句在全词中起到什么作用?(3分)参考答案:交代时间、节令气候(1分),渲染了一种冷清暗淡的气氛(1分),烘托了思妇凄苦的心境(为下面写思妇的凄苦心境作铺垫)(奠定凄婉的感情基调)。

(1分)例题2:《古诗文训练(5)》第6题(1)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鹊桥仙(秦观)纤云弄巧,飞星①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②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注:①飞星:指牛郎星和织女星。

②金风玉露:秋风白露的美称。

(1)上片的环境描写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4分)参考答案:上片通过写纤薄绚丽的云彩,广远的银河,清凉的秋风白露(1分),渲染了冰清玉洁/富有仙味/诗情画意/淡雅纯净的氛围(1分),烘托出牛郎织女心灵的高尚纯洁(或:爱情的圣洁)(1分),为后面写他们温柔缠绵的相会(或:颂扬他们忠贞的爱情)做铺垫(1分)。

(二)人物形象题型:诗/词中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答题步骤:人物特征(所处环境、外貌、动作、神态、心理、性格等)+身份例题1:柳永的《蝶恋花》和晏殊的《蝶恋花》分别刻画了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参考答案:柳永《蝶恋花》:刻画了一位在夕阳斜照下登楼望远(登高望远而引起无尽离愁),想要借醉酒狂歌来排遣相思,甘愿为思念伊人而消瘦憔悴的志诚男子形象。

晏殊《蝶恋花》:刻画了一位满腹离愁而彻夜未眠,登高望远而不见所思,欲寄书信却不知何处的孤独怅惘的女主人公形象。

例题2:白居易的《轻肥》中诗人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参考答案:此诗刻画了一群骄横跋扈、奢侈行乐的宦官。

例题3:白居易的《杜陵叟》中诗人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参考答案:本诗塑造了一个因天灾之困而颗粒无收,又遭长吏强行收税而不得典卖田地,过着衣食不继日子的农夫形象。

(本诗塑造了一个深受天灾之困和赋敛之苦,忧愤难抑的农夫形象。

)(三)事物形象题型:这首诗/词塑造了怎样的**形象?答题步骤:物征(外部特征、内部品质,用两三个词概括)+物名例题1:顾况的《子规》塑造了怎样的子规形象?参考答案:塑造了年年啼血、积冤不平的子规形象。

例题2:李清照的《鹧鸪天·桂花》刻画了怎样的桂花形象?参考答案:刻画了色淡香浓、体性轻柔、迹远品高的桂花形象。

2017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知识点2:技法类题型:这首诗的**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赏析/简要分析诗中的**形象。

答题步骤:指出手法——结合手法分析——指出表达效果注意:分析手法要结合手法的特征去分析,并指出其表达效果,记住常见手法表达效果的答题术语。

(一)景物类:写景手法【写景常见方法】正侧结合、虚实结合、动静结合、声色结合、远近结合、点面结合、五官(视、听、味、触、嗅)结合、工笔、白描等。

例题1:《期初检测》第2题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客中初夏司马光四月晴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问:分析这首诗的景物表现手法。

(3分)【参考答案】①白描(1分),写了青绿分明的南山、向阳怒放的葵花(1分),简笔(粗线条)勾勒出一幅清新明媚的画面。

(1分)②远近结合(1分),远写青绿分明的南山,近写向阳怒放的葵花(1分),层次分明地描绘出一幅雨后乍晴清新明媚(或“清明和暖”)的画面(1分)。

③虚实结合(1分),虚写随风飘扬的柳絮,实写向阳怒放的葵花(1分),丰富了诗歌的意境,描绘出一幅清新明媚的画面。

(1分)④点面结合(1分),先整体描绘了雨后乍晴的清新景象,再重点写葵花的向阳怒放(1分),突出葵花的欣欣向荣(1分)。

⑤对比(1分),诗人将随风飘扬的柳絮与始终向着阳光的葵花对比(1分),突出葵花的欣欣向荣之态。

(1分)例题2:《期初检测》第3题阅读下面的宋诗,回答问题。

江行[宋]严羽暝色蒹葭外,苍茫旅眺情。

残雪和雁断,新月带潮生。

天到水中尽,舟随树杪行。

离家今几宿,厌听棹①歌声。

【注】①棹歌:行船时船工所唱的歌。

问:请从“景”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4分)步骤:①指出情景关系(1分) ②描绘颔联画面(1分)③概括画面氛围(1分) ④指出所抒感情(1分)【参考答案】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1分)。

雪已残,雁声断了,新月初升,潮水汹涌(1分)。

诗中描写了雪“残”、雁“断”、月“新”、潮“生”的凄迷景致(1分)(或“凄清冷寂、寒冷凄清、肃杀凄凉”等),景中寄寓了诗人的羁旅之情、思乡之感(1分)。

(二)人物类:描写方法【塑造人物形象的常见方法】1、正面描写:人物外貌、神态、动作、心理、细节描写或其他修辞、表现手法。

2、侧面描写:景物烘托、他人衬托。

题型:诗人如何塑造某某形象?诗/词中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请作简要分析。

答题步骤:手法——描述分析(引关键词)——形象特征(性格、情感等)(注:看不出手法的,可以直接引关键词进行分析)例题1:《春江花月夜》中诗人如何塑造思妇形象的?参考答案:①景物烘托:诗人描绘了月辉倾泻、久久徘徊的景象,渲染了柔和迷蒙的氛围,烘托出思妇心中绵长的思念之情和挥之不去的愁绪。

②人物心理、动作描写:描写了思妇“卷不去”“拂还来”的动作(或:想“卷去”、“拂”走惹人愁思的月辉,可是“卷不去”“拂还来”)以及一系列心理活动,将思妇的相思之苦及凄婉落寞写得形象生动。

例题2:白居易的《轻肥》中诗人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此诗刻画了一群骄横跋扈、奢侈行乐的宦官。

“满”、“皆”、“如云”等字,形象地说明赴军中宴的宦官是一大帮。

“骄”、“夸”等就刻画出宦官骄横跋扈的神态;而“九酝”、“八珍”、“洞庭橘”、“天池鳞”等描绘出宦官们丰盛的筵席,写尽他们的奢侈。

例题3:白居易的《杜陵叟》中诗人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本诗塑造了一个因天灾之困而颗粒无收,又遭长吏强行收税而不得典卖田地,过着衣食不继日子的农夫形象。

(本诗塑造了一个深受天灾之困和赋敛之苦,忧愤难抑的农夫形象。

)诗人先用白描手法写出农夫土地受灾的严重情况,然后用第一人称直言他们难抑的愤怒之情,使农夫的悲惨牵动人心。

(三)事物类:描写方法【刻画事物形象的常见方法】1、正面描写:运用修辞(比喻、拟人、夸张等)2、侧面描写:(他物)衬托/反衬题型1:这首诗/词运用了什么手法来刻画**形象?请简要分析。

答题步骤:指出手法——抓关键词句分析手法——指出表达效果例题1:《古诗文训练(4)》第6题(1)对比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柳(李商隐)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①断肠天②。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垂柳(唐彦谦)绊惹春风别有情,世间谁敢斗轻盈?楚王江畔无端种,饿损纤腰③学不成。

(1)这两首诗的第一句都运用了什么手法来刻画“柳”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4分)参考答案:用了拟人手法。

李诗写柳枝追随东风翩翩起舞,“逐”字变被动为主动,更加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柳枝的蓬勃生机(生机可爱)。

唐诗写柳枝有意挑逗春风别具柔情,“绊惹”形象地写出垂柳的调皮与风情万种(妩媚多姿)。

(拟人,1分,正确描绘两句诗,1分,指出李诗柳的“蓬勃生机(生机可爱)”,1分,指出唐诗柳的“调皮”1分。

) 题型2:这首诗/词刻画了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答题步骤:概括物征——抓关键词句分析特征——结合手法指出诗人情志例题2:李清照的《鹧鸪天·桂花》刻画了怎样的桂花形象?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这首诗刻画了朴素低调的桂花形象(1分)。

桂花颜色“暗淡轻黄”,体态“轻柔”,生长环境“迹远”,幽静偏僻,香味浓郁(1分)。

诗人以桂花自比(1分),孤芳自赏地写自己的高洁/表现自己独特高尚的人格理想(1分)。

【或:诗人抒发了对桂花的赞美(喜爱)之情(1分),并托物言志,表达自己淡泊名利,高洁自处的情操(1分)。

】(四)情感类:抒情方式【常见抒情方式】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有时结合比喻、夸张、反问等修辞手法)2、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以景衬情(反衬)、托物言志、借古讽今/抒怀、用典、以小见大、抑扬等。

题型:诗人是怎样抒发**感情的?请简要分析。

答题步骤:指出手法——结合诗句分析手法——指出表达效果例题1:柳永的《蝶恋花》是怎样表现主人公的相思之情的?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情景交融。

词人写春草铺地如茵,夕阳余晖下,闪烁着一层如烟似雾的光色,渲染了一种迷蒙凄美/感伤的意境,烘托出主人公因相思而孤独寂寞的心情。

例题2:陈亮《念奴娇·登多景楼》:作者主要运用哪种方法来抒发情志的?参考答案:用典。

作者连用“新亭对泣”“中流击楫”“小儿破贼”三个典故,表达抗敌报国的迫切心情、坚定立场和昂扬斗志。

加强了词增强了气势。

2017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知识点3:语言类(一)“诗眼”类题型:某诗/某联的“诗眼”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答题步骤:①理解或解释词义;②结合诗句分析(逐句或逐联分析);③指出其作用。

【集中表达了……(中心)/对表达……起到关键作用/笼罩全篇,丰富意境】例题:杜甫《月夜》的“诗眼”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独”为本诗诗眼。

“独”,单独,孤独。

前两联写闺中的妻子虽有儿女相伴,但儿女尚小未能懂得母亲牵挂父亲之意,因而她只能独自望月思念丈夫。

“独”字写出了妻子的孤单身影及内心的思念无法向人诉说排遣的孤单寂寞。

颈联通过写雾湿云鬟、月寒玉臂,形象写出妻子的望月之久,更突出她的思念之深,孤独之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