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比较阅读 (导学案)

2018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比较阅读 (导学案)

诗歌鉴赏之比较鉴赏(两课时)
编写:任建宏审核:赵卫国使用日期:
考纲回顾:鉴赏评价E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一、了解诗歌比较鉴赏题的设题角度
提问:诗歌比较鉴赏可以从哪些方面设置比较点,或者说,诗歌比较鉴赏题有哪些设题角度?答:从大方面看,比较阅读题一般从“求同”、“求异”两个方面来设计问题,从小方面看,可以从诗歌的体裁、题材、形象、语言、感情、思想内容、表现技巧等方面设题。

具体可以从以下几角度设置题目
1、同一诗歌不同版本用语的比较
2、不同诗歌相同用词的比较鉴赏
3、不同诗歌选取的同一意象的寓意比较
4、诗与画的意境比较
5、不同诗人描写同一情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比较
6、不同诗歌描写同一对象的表现手法比较
7、不同诗人对同一历史事件的观点比较
解题基本原则:整体把握,求同存异,辨同析异。

二、比较鉴赏示例(比较点: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情感)
(一)对语言的比较鉴赏(不同诗歌中同一“炼字”的比较和同一诗歌不同版本用语的比较)
许多诗中都有一些特别值得重视的词,通常使全诗增色不少甚至成为诗眼。

[示例]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唐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作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

登崖州城作
唐李德裕
独上高楼望帝京,鸟飞犹是半年程。

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

两诗写作之时,作者都是贬谪之身,正值壮年的柳宗元被贬为柳州刺史.曾任宰相的李德裕则在垂暮之年被弃置崖州。

从诗中看,两人的处境与心境是有所不同的。

问题:两诗都着一“望”字。

李诗之“望”在首句,实写登楼,引领全篇,既表达了对君国的眷念与向往,又蕴含了对“帝京”遥不可及的感伤。

柳诗之“望”。

跟踪练习:《创新设计》学生用书150页《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小结解题要领:熟识作者、把握关键词、明确效果
(二)对表现手法的比较鉴赏(不同诗歌对描写相同对象的表现手法比较)
[示例]1、阅读下面两首诗,根据提示,完成练习。

《齐安郡中偶题二首》唐代杜牧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其三) 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问题: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
[示例]2、阅读下面两首诗,根据提示,完成练习。

柳唐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垂柳》唐唐彦谦
绊惹春风别有情,世间谁敢斗轻盈?楚王江畔无端种,饿损纤腰学不成。

前人评价这两首诗,说前者表达的是“迟暮之伤,沉沦之痛,触物皆悲”,后者表达的则是“咏柳而贬美人”。

请指出这两首诗在表达技巧上的异同,并简要分析。

解题要领:分清类别,解析诗句,明确效果。

补充练习:不同诗歌描写相同对象的表现手法和思想感情的比较
[示例]3、阅读下面两首诗,根据提示,完成练习。

寻隐者不遇
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寻隐者不遇
魏野
寻真误入蓬莱岛,香风不动松花老。

采芝何处未归来?白云遍地无人扫。

对比问题:这两首诗都以《寻隐者不遇》为题,意境、主题也相似,都是写寻隐者终未得遇。

请从形式、内容、表现手法等方面分析二诗的不同之处。

解题要领: 1、立足诗歌本身,理解诗歌具体的内容。

2、理解表达技巧的具体运用,并注意区分。

3、熟悉常用感情基调用语,结合全诗,把握两诗不同的感情基调。

(三)对思想感情的比较鉴赏(同一诗人抒写相似内容所表达思想感情的比较)
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陆游 (宋)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

铁骑无声望似水。

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

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注释:①师伯浑,陆游的友人
对比问题:词中“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与陆游《书愤》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相比较,两处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
小结解题要领:1、要熟悉课本诗句,并能准确鉴赏。

2、了解作者生平,熟悉作者思想,结合全诗的感情基调分析。

3、恰当使用思想感情鉴赏术语。

4、分层或分句分析,先找同再找异借助意象,品味意境,体味情感。

(四)对形象的比较鉴赏(不同诗歌对相同意象的比较和不同诗歌对同一对象描写优劣的比较)
[示例]1、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丹阳送韦参军(严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暮春浐水送别(韩琮)
绿暗红稀出凤城①,暮云楼阁古今情。

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注】①凤城:京城。

(1)两首送别诗都写到的“水”,各有什么寓意?请作简要说明。

[示例]2、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丹阳送韦参军》唐朝严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暮春浐水送别》唐韩琮
绿暗红稀出凤城①,暮云楼阁古今情。

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注】①凤城:京城。

问题:两首送别诗都写到的“水”,各有什么寓意?请作简要说明。

解题要领:1、积累传统意象的寓意(大雁南飞——思乡、盼归)
2、仔细捕捉关键词语(送、望,流尽年光)
3、善于联想类比(“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逝者如斯,不舍昼夜”)
三、当堂练习
1、阅读下面两首作品,完成后面的题目。

杂诗(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末?
问来使(陶渊明)
尔从山中来,早晚发天目?
我居南窗下,今生几丛菊
道人北山来(王安石)
道人北山来,问松我东冈。

举手指屋脊,云今如许长。

(1)故乡来人,有所问询,三位诗人萦系于心的各是什么?(2)请简释其中蕴含的共同的人格特点。

(3)指出这三首诗语言上的共同特点。

2、阅读下面两首作品,完成后面的题目。

山居秋暝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仙吕] 后庭花赵孟頫
清溪一叶舟,芙蓉两岸秋。

采菱谁家女,歌声起暮鸥。

乱云愁,满头风雨,戴荷叶归去休。

(1)赵孟頫与王维有很多相似之处,两人都精通诗画。

而王维的《山居秋暝》和赵孟頫的《后庭花》都是诗中有画,请比较二者在写景方面有什么区别。

(2)这首散曲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在思想情感的内涵和抒发上,有很多相似之处,也有不同的地方,请你说说它们的异同。

3、阅读下面两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别滁①欧阳修
花光浓烂柳轻明,酌酒花前送我行。

我亦且如常日醉,莫教弦管作离声。

夜发分宁②寄杜涧叟黄庭坚
阳关一曲水东流,灯火旌阳③一钓舟。

我自只如常日醉,满川风月替人愁
注:①从庆历八年,欧阳修由滁州知州改任扬州知州,此诗乃当时所作。

②分宁即今江西修水,诗人的家乡。

此诗是诗人离家赴任时所作。

③旌阳,山名。

(1)这两诗都用了“常日醉”三个字,但表达的情感是不相同的。

请结合诗的具体内容简要赏析。

(2)两首诗的结句都有特色,你更喜欢哪一句?请说说理由。

四、课堂小结:
▲提示:对比阅读与单篇诗歌的阅读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只有两点外在的、形式上的区别:一是阅读的对象在数量上的区别;
二是对比阅读多了一道“作比较”这一程度。

▲注意:1、审题,找出比较点。

2、依照比较点,在单篇诗歌赏析的基础上进行求同寻异,比较鉴赏。

五、课后练习
《创新设计》学生用书333页《古代诗歌比较鉴赏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