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乌鸦喝水教学方案设计

乌鸦喝水教学方案设计

乌鸦喝水教学方案
设计
《乌鸦喝水》
设计者:郑梅花学科:语文通讯地址:泉州市惠安县后西小学一、概述
·课名《乌鸦喝水》,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一册十三单元的第二篇课文;
·本篇课文所需课时为2课时,80分钟,本节课是第二课时;
《乌鸦喝水》选自《伊索寓言》,它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述了一只乌鸦经过动“脑”、动“手”喝到水的经过,向我们展示了一只可爱的乌鸦。

这个故事虽然简单,却能给人以启迪。

教学这一课,将进一步培养学生思考和实践的科学探究精神,体会动手和用脑的乐趣,激发创造的热情。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文中8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学习一种新笔画。

(2)学习课文,读懂故事内容,从乌鸦的行为中受到启发。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1)谈话激趣,看图导入,描述图意,揭示课题。

(2)借助拼音,读通课文,图文对照,了解内容。

(3)读读议议,品析词句,受到启发,练习写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乌鸦的聪明,懂得遇到困难要动脑筋想办法解决。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一年级上学期的孩子,识字、朗读能力都较弱,落实识字、写字,才能为阅读打下基础,孩子已初步具备了拼拼音识字的能力,但识字水平不高,因此,老师在引导孩子识字时,要鼓励她们自己想办法,阅读后孩子对课文已经有自己的一些问题和想法可引导她们动脑筋想,动手做,动口说来解决问题,逐步培养她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语文是一门培养人各方面综合能力的重要学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因此然”。

我们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过程。

根据学龄初期,儿童感性认识较强,理性思维较弱,而且活泼好动,富于想象,喜欢尝试的心理特征,依据教材特点,我拟定以下教学方法。

1、直观教学法:让学生经过生活中的直观的东西,表情动作来记住字形,理解字义。

例:老师拿出实物如:瓶子,石子,教学(瓶、石),做喝的动作(喝),渴的表情(渴),边做以游戏让学生寻找到手里的生字卡片举起来,“喝”和“渴”是形近字,难
记,也可让同桌一起合作自由编顺口溜的方法加强记忆:喝水要用口,口渴需要水。

2、体验法:经过对乌鸦的动作心情的体验,使学生的朗读更有感情。

3、以读带讲法:在课堂中充分体验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程理念,以学生的朗读,代替教师的讲解分析,让学生在读中感,在读中悟。

4、探究法:引导学生去比较和发现,积极探讨尝试想出另外的解决办法,让学生懂得去观察思考,学习。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1、教学环境:多媒体环境。

2、资源准备:为本课教学而做的PPT、长颈瓶、小石子、生字卡片、挂图。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谈话:出示乌鸦图。

同学们,你们认识乌鸦吗?你们了解有关乌鸦的一些故事吗?今天我们共同来认识一只聪明能干的小乌鸦。

(板书课题:乌鸦喝水)
2.活动:出示乌鸦喝水图,引导学生用一句简短的话说出这幅图的意思。

比一比谁说的最简洁,最准确。

(二)初步感知
1.自由读课文,圈出生字、生词,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出示教材上放大的图片。

说一说你认为每一幅图片都表示了什么意思?(观察图片,同桌间相互交流)
3.思考: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小组讨论,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小组汇报、师生共评)
(三)识写生字
1.出示生字、生词卡片,并用生字组词。

(同学间相互评价、纠正)
2.说一说你是怎样记住“乌、鸦”等8个生字的?(小组讨论,汇报)
3.指导书写“可、石”等7个生字。

重点指导“办、找、处”。

重点提示“办”字的笔顺,“找、处”容易写错的地方,如:找,漏写最后一笔“点”;“处”与“外”的区别。

4.同学们,把你们写的生字展示给大家看一看好吗?看谁把生字宝宝写得最好看?(在小组内展示,相互评议)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复习词语:小朋友,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指着屏幕)乌鸦喝水(齐读),我们先来复习一下,请小朋友来读词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