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金融集聚(下)

金融集聚(下)

3.1.2 安徽省产业结构升级水平的现状近几年,安徽省一直在优化和调整产业结构布局,并将其列入经济发展十年规划中,历经多年的发展,安徽省产业结构优化程度得到了前所未有地提高。

通过查阅资料可以知道,2008年安徽省三大产业占比分别为37.7%、40.5%和21.8%,此时安徽省经济的发展动力还是第一、二产业,截止到2018年底,三大产业的占比调整为9.5%、50.2%和40.3%。

笔者通过优化率指标对08-18年的安徽省产业结构进行测算,发现安徽省的结构优化率保持着逐年递增的趋势,截止到2018年底更是达到了90.7%的结构优化程度。

综上,随着产业的改革创新,安徽省的产业结构升级水平越来越高,产业结构活力越来越强,产业结构呈现出科学协同的发展局面。

表3-2 安徽省2008-2018年三大产业占比表年份282921211212213214215216217218第一产业0.377.323.311.289.271.241.25.187.155.134.95第二产业0.45.413.428.437.441.452.463.474.485.491.52第三产业0.218.264.261.274.288.37.332.339.36.375.433.2 模型建立和指标选取为了验证变量存在空间自相关性,则需要选用空间计量分析方法来对变量进行分析。

空间计量模型主要分为空间滞后、空间误差和空间杜宾模型三种。

空间滞后模型将被解释变量的空间滞后项加入到方程中,主要考察被解释变量在一个地区是否产生溢出效应。

空间误差模型将空间滞后误差变量引入到方程中,假设变量的空间相关性是通过误差项来体现的。

空间滞后模型和空间误差模型均只考虑了被解释变量之间的空间相关性。

空间杜宾模型将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的空间滞后项同时引入到方程中,它同时考虑了被解释变量和解释变量的空间相关性,即一个地区被解释变量不仅受本地区解释变量的影响,同时还受到来自周边地区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的影响。

空间杜宾模型的基本形式如下:Y X WX WY βθρε=+++(公式1)公式1中,X :解释变量,Y :被解释变量,W :空间权重矩阵,WX :解释变量的空间滞后项,WY :被解释变量的空间滞后项,θ:解释变量的空间自回归系数,ρ:被解释变量的空间自回归系数,ε:误差。

金融集聚与产业结构升级关系的杜宾模型:0123456CS S R Z W C J WS =∂+∂+∂+∂+∂+∂+∂+7891011WR WZ WW WC WJ WCS ρε∂+∂+∂+∂+∂++ (公式2)(1)产业结构升级指标(CS )在模型建立的过程中把产业结构升级指标当作解释变量,运用系数指标来合理度量安徽省23个市的产业结构水平。

(2)金融集聚指标(S 、Y 、B )在衡量区域金融集聚水平时用区位熵指数(S )来表征其水平大小,同时在衡量过程中加入银行区位熵(Y )和保险区位熵(B ),来综合评价某地区的金融集聚水平。

(3)人力资源指标(R )地区性的产业结构升级和调整都离不开专业型和复合型人才,这也是经济发展的第一驱动力。

(4)政府支出指标(Z )政府支出指标可以间接表示政府对该地经济调整的干预程度。

(5)外商投资指标(W )外商是否对当地经济进行投资直接影响着当地产业结构的升级。

(6)人均生产总值指标(C )人均生产总值直接反映着当地的经济基础水平,同时也间接反映了当地的经济消费水平。

(7)基础设施指标(J )金融业的发展离不了信息,选取了人均信息往来量当作基础设施指标。

3.3 实证检验由于空间杜宾模型中包含了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的空间滞后项,使用普通回归模型估计则有可能使结果产生偏误,而极大似然估计法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表3-3是使用极大似然估计法的估计结果。

表3-3 金融集聚对产业结构升级影响的回归结果 变量系数 变量系数 S 0.00506 WS0.0025 3.14 2.23 R 0.0097 WR -0.0050 4.14 -1.46 Z 0.0265 WZ -0.0226 3.45 -1.80 W -0.0027 WW 0.0061 -1.51 1.83 C0.0591 WC-0.0333 6.24 -3.08 J 0.0333 WJ -0.0292 4.24 -3.52 WCS0.2773 LogL825.07 3.892R0.745金融集聚的系数为0.00506,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说明金融集聚对产业结构升级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金融集聚水平的提高有利于产业结构的升级。

4 主要结论及政策建议 4.1 主要结论(1)金融集聚和产业结构升级存在着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在我国以政府为主导的市场经济条件下,银行业依然在金融产业中占据着较大比重,同时银行业集聚会显著推进产业结构升级,便利了投融资,降低了企业间的交易成本。

(2)只考虑地理距离因素的空间权重下,金融集聚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分行业看,银行业集聚的空间溢出效应为正,极大促进了技术进步,进而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但纳入经济因素后,金融集聚的回流效应抵消了扩散效应,使得金融集聚的空间溢出效应不再显著。

4.2 政策建议市场经济条件下,金融业健康合理发展的前提条件是拥有协调的产业发展布局,不但有利于金融集聚的可持续发展,而且有利于原始产业的优化升级。

目前看来,安徽省的金融产业还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需要在产业类别、资金配置、循环经济体上多做研究,才能提高区域金融集聚水平。

这就要求安徽省在发展金融业时集中全部力量打造区域示范中心,向示范中心注入大量优质资本用以升级当地的原始产业;同时要将环中心地区打造成金融集聚辅助地带,用以扩展和延伸示范中心的新兴产业,做到两地产业的统筹兼顾[20]。

金融业健康合理发展的前提条件还包括了完备的基础设施,它可以大大提升市场经济下的竞争力。

完备的基础设施可以为产业结构升级吸引大量的优质资本,同时还可以为不同产业链间的资本流通提供可靠平台。

目前看来,安徽省与金融业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薄弱,在和别的省份竞争时不具备基础资源实力,需要在发展的同时不断提升基础设施建设,逐渐增强核心竞争力。

这就要求安徽省政府层面要将来年规划的软件重点放在金融交通和信息网络上,硬件重点放在电子数码和配套设施上;同时需要出台与之相匹配的法律法规制度,创造出适合结构优化的监管环境,大力引进金融型和复合型人才,不断提升金融软实力,使得当地的金融产业迈上专业化、国际化的台阶。

从基础资源出发全方面提升安徽省的金融集聚程度,从而实现安徽省的产业结构升级和金融产业发展。

参考文献[1]卢玲珠.金融集聚对碳减排的空间溢出与门槛效应——基于我国东部地区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02):43-50. [2]张鹏,于伟.金融集聚与城市发展效率的空间交互溢出作用——基于地级及以上城市空间联立方程的实证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9,41(04):1-16. [3]张超,郑长娟,李书彦.发达地区县域金融集聚的产业结构升级效应——基于宁波县域静态与动态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嘉兴学院学报,2019,31(02):30-37.[4]谢婷婷,刘锦华.金融集聚、产业结构升级与绿色经济增长[J].武汉金融,2019(02):51-56.[5]王亚南.金融集聚对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分析——基于长三角26个城市面板数据实证检验[J].科技与管理,2019,21(01):27-32.[6]王文启,郭文伟,曹思佳.城市房价、金融集聚对产业结构升级的空间溢出效应[J].金融发展研究,2018(12):28-36.[7]谢婷婷,潘宇.金融集聚、产业结构升级与中国经济增长[J].经济经纬,2018,35(04):86-93.[8]张皓南.基于金融集聚视角的福建省产业结构优化实证研究[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7(06):25-31.[9]郭彬,张笑.金融集聚与产业结构升级耦合协调性研究[J].管理现代化,2018,38(05):31-34.[10]张虎,韩爱华.金融集聚、创新空间效应与区域协调机制研究一一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空间计量分析[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7(01):10-17.[11]宋俊生,宋华.安徽省金融集聚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支持作用研究[J].皖西学院学报,2017,33(03):72-76.[12]卢万青,纪祥裕.城市房价、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基于中国地级市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产经评论,2017,8(05):81-94.[13]金发奇,文茜.金融集聚、空间溢出与城镇化一一基于2005~2014年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16(11):34-41.[14]李延军,李海月,史笑迎.京津冀区域金融集聚的空间溢出效应及影响路径[J].金融论坛,2016(11):20-29.[15]邓若冰,刘颜.工业集聚、空间溢出与区域经济增长——基于空间面板杜宾模型的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6(1):40-46.[16]王宇,郭新强,干春晖.关于金融集聚与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理论研究——基于动态随机一般均衡系统和消息冲击的视角[J].经济学:季刊,2015(1):31-38.[17]孙根紧.金融集聚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J].社会科学家, 2015(8):59-63.[18]张晓燕,冉光和,季健.金融集聚、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升级——基于省级空间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15(09):123-130.[19]张秀娟.金融集聚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15(4).[20]郑开焰,李辉文.福建省金融集聚效应与产业结构升级[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33:143-149.。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