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支持对产业聚集发展的影响调查方法(一)样本选择本研究选择湖南邵东打火机产业集群作为研究样本,是因为邵东打火机产业集群对于我们所要研究的问题具有明显的典型性与一般性。
首先,邵东打火机产业集群的典型性在于其作为中西部地区的产业集群,在短短十几年间从无到有,并发展成为一个产品市场份额占全球产量60%以上、企业数量众多且配套产业齐全、“点亮全世界”的产业集群,其有着清晰的形成过程与鲜明的结构特征;其次,邵东打火机产业集群的一般性在于其根植于中西部内陆县域,具有中西部县域普遍的经济社会背景。
其同样经历着通过农民企业家的自发创业、利用本乡本土的劳动力和社会资本等资源、持续进行积累并最终发展壮大的过程,而这对于广大的中西部地区发展产业集群具有明显的一般性。
(二)研究方法为了对产业集群与金融支持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刻理解,本文采用案例研究与比较研究的方法,一方面通过邵东产业集群的案例分析对金融支持促进产业集群的发展提炼出一般性规律,另一方面通过银行间的业务和机制的比较来探讨应如何通过金融支持促进产业集群的发展。
论证所需经验数据与事实的获取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实地调查,于2011年10月11日~17日深入湖南邵东县,分别与不同类型(按产值规模、产业环节)打火机企业主、打火机行业协会会长、主管政府官员、银行客户经理和银行中层管理人员进行座谈与访谈;二是为了达到量化分析的目的,针对打火机企业主、银行职员发放了少量调查问卷;三是搜集并利用网络和当地已经出版印发的书面材料和统计报表。
邵东打火机产业集群的兴起与发展(一)邵东打火机产业集群及其特点邵东县地处湘中腹地,位于湖南省邵阳市东郊20公里,人口127万,境内多丘陵岗地,是一个人均耕地不足0.5亩,不沿江、不沿海、不沿边的典型内陆县。
1993年邵东几个农民个体户开始从广东批发购进打火机零件并在自家组装后销售给当地市场,通过持续扩散与积累,直到调查时已发展成一个年产值35亿,出口创汇1.2亿美元,占世界砂轮打火机产量的60%以上,占世界电子塑料打火机产量30%以上,大小企业有效衔接,功能配套齐全的完整产业集群。
因为解决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并极大地活跃了县域经济,邵东县打火机产业集群被列为湖南省政府重点支持的三个特色产业集群之一。
通过调查,发现邵东打火机产业集群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劳动力密集型。
塑料打火机看起来简单,但由十几个零件组成,仅组装环节就涉及到放芯、充气、试火、组装等诸多程序,需要大量的劳动力。
第二,梯度转移型。
邵东打火机的比较优势在于劳动力成本,随着沿海劳动力成本的持续提升,其比较优势持续被内地所取代。
所以邵东打火机产业属于一个典型的由沿海到内地进行梯次转移的产业。
第三,家族管理型。
邵东打火机产业发展至今也只有10多年的历史,基本上处于第一代创业家的管理之中,企业规模普遍不大,因此基本处于利用家族内部的信任进行管理的状态。
第四,价格敏感型。
打火机产业属于来料加工,其对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的价格非常敏感。
从表1不难看出:与邵东打火机一个普通打火机2分钱的利润(估计数值,指2008~2011年间邵东生产一个普通打火机所获得的平均利润)来比,外购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分别与利润的比值为15.61和0.96。
一旦原材料上涨和劳动力成本上升,微薄的利润空间势必会受到挤压。
因此,打火机制造企业对原材料和劳动力价格非常敏感。
第五,社会资本2深度参与型。
在邵东打火机产业集群发展的初期阶段,社会资本能够通过家庭内部及家族成员间的信任和本乡本土的地缘网络动员各种劳动力和金融资源帮助创业家进行打火机创业(YushengPeng,2004)。
即便是发展成产业集群后的今天,社会资本仍然是邵东打火机企业主们所倚重的资源。
第六,生命周期压力型。
邵东打火机产业是广东和浙江塑料打火机产业向内地转移的结果,其转移的根本原因是劳动力成本和政策优势的丧失,而随着劳动力成本与政策支持在地区间的趋同,这些优势也将消失。
因此邵东的打火机产业同样将面临一个生命周期的压力,如不进行产品的升级与换代,其必然会走向再次转移至它地的结局。
(二)集群发展的原因与金融资源动员从产业集群的形成路径来看,可以分为两类:一是众多企业为了追求规模经济而聚集在一起的产业集群,如著名的波士顿128号公路(Saxenian,1996;Krugman,1991);二是某一地区居民在其居住范围内集中选择某一产业进行创业并最终形成规模经济的产业集群,如中国浙江乐清的低压电器产业集群。
以上两种类型的根本差别在于前者是为了有意识地追求规模经济从外部迁入进行空间聚集,而后者是区内居民竞相创业行为的外部性导致了规模经济的出现。
邵东打火机产业集群无疑属于后者。
而为何在邵东县会有如此多的人选择打火机创业?他们在创业的过程中怎样克服金融资源的约束?1、集群萌芽阶段:低准入门槛、社会资本与原始积累。
打火机产业之所以能够在邵东落地生根,与打火机产业的准入门槛相对较低相关。
在邵东打火机产业发展的初始阶段,打火机的生产首先从直接的组装开始,即从广东购进大批零件然后在自家组装。
因为不需要太高的固定资产投资,打火机创业者要么利用自家住房作为生产车间召集村庄内的男女老幼进行生产,要么直接将零件发放到农户家庭定期回收组装好的成品,较低的行业准入门槛为邵东人选择打火机创业提供了便利。
但是打火机产业如果要继续发展就必须追求规模与质量的双重提升,由此提出了如何克服资源约束的问题。
在邵东打火机企业发展早期,很少能获得银行的贷款支持,主要靠内部融资:一是依靠打火机企业自身的积累,持续扩大生产规模和提升设备水平,一点一滴做大;二是通过其他行业有原始积累的老板进入打火机行业,从而注入资金;三是民间借贷,邵东县有很深的商业文化底蕴,在打火机产业发展之前,小五金、药材、皮具箱包等产业都已经名声在外,这为民间借贷提供了资金前提。
至于进行内部自我积累、吸引其他行业创业家进入以及成功地进行民间借贷,这些都与社会资本的参与有很大关系。
按照Coleman(1988)理论,社会资本可以在人与人之间高效传递信息和产生可实施的信任。
首先,当初家庭作坊式的打火机生产组织形式依靠的是家庭内部成员的信任,甚至是不计成本的劳动投入3。
其次,邵东其他行业的老板作为“跟随者”进入打火机行业必须有对打火机创业机会的确认与信心。
“做打火机不错”这个信息通过邵东人之间相对封闭且交往紧密的社会网络快速传递和持续被强化。
这种基于亲缘和友缘关系的信任同样强化了其他“跟随者”进入打火机行业的信心。
最后,民间借贷一般也是依靠社会资本所形成的对潜在违约可实施的惩罚机制。
在邵东企业家圈子中,一旦有人违约很快会通过网络传递开来,且违约者自身也会面临很大的违约成本,因此民间借贷能够得以持续。
2、集群形成阶段:专业分工、产业裂变与外部融资的介入。
随着越来越多的邵东人开始组装打火机,打火机零配件需求激增使得零部件生产的本土化成为可能。
因此,1997年邵东第一家打火机企业的创办者开始从广东购买二手注塑设备自己生产塑料机身。
因为生产零配件的机器设备价格本身较为低廉,且邵东人在初期多使用从广东淘汰过来的二手设备,因此邵东陆续出现了打火机风罩厂、丁烷气站、纸箱厂、彩印厂、电子厂、贸易公司等配套企业。
截至目前,邵东砂轮打火机全部实现了本地化生产,电子打火机除了气体吸管外也都实现了本地化生产。
随着各生产环节裂变为一个个独立的专业化工厂,邵东打火机制造产业的链条得到进一步拉长(具体如图1所示)。
另外,打火机的研发与设计需要大量模具,一套模具需要8万元左右,这显然是一般打火机企业无法承受的。
因为资金与技术的限制,邵东打火机制造出现了专业分工。
即由那些资金实力相对雄厚的企业建立研发中心,生产出打火机各配件的模具,然后交由各配件厂进行零件的制造。
在销售环节上也出现了较为清晰的分工。
目前邵东县只有11家打火机龙头企业拥有自营进出口权,因此邵东打火机的国际市场主要是通过这些企业进行出口。
通常的情况是,如果这11家龙头企业自己的生产能力无法满足订单需求时,就会将订单转包给其他小型打火机企业和家庭作坊。
目前,邵东打火机产业集群的内部组织基本上形成了一种“金字塔”结构特征。
它的底层是广大而分散的家庭作坊,往上是近百家有注册和没有注册的小型打火机企业,再往上就是十几家打火机零配件企业,位于顶端的是11家龙头企业。
因为打火机的各种相关零部件都可以在区域内就近采购,此时邵东打火机产业的比较优势已不仅仅局限于劳动力优势。
随着出口市场的打开,国外订单显著增加,对出货速度的要求也明显提升。
以往通过内部融资的方式已经很难满足一些大的打火机企业的资金需求,外部资金介入开始发挥作用。
同时因为打火机企业规模的扩大,其抵押担保能力的提升为银行介入也创造了条件。
如邵东农村信用社和农业银行分别以个人贷款和企业贷款为切入点对打火机产业进行了资金支持。
随着外部资金的支持,邵东打火机开始加速发展。
以邵东打火机规模第一的龙丰实业为例,其发展速度与获得银行金融支持有直接的关系。
在2006年获得1500万贷款后,其产值规模扩张速度明显加快。
有了外部资金支持,就可以进行厂房扩建、设备更新等,其出货速度加快和产品层次显著提升,反过来获得大订单的可能性也越大,邵东产业集群内部的企业在这样一种“循环累积”机制中开始持续分化,一批大的企业开始脱颖而出,其间外部资金的可得性发挥了决定性作用。
3、集群发展阶段:规模经济、产业集群与金融需求新特征。
邵东人陆续进入打火机产业链条的不同层次,正是FinancialMarket>金融市场<这种个体行为的外部性直接导致邵东打火机产业渐成“气候”。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从承接广东砂轮机到浙江的电子机,邵东打火机逐步具备了完整的集群结构,开始凸显出一定的规模经济优势。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节约原材料购置成本和提升打火机议价能力。
塑料打火机的主要原材料是AS塑料粒子,以前是各个厂家单独从韩国进口,现在各个企业通过邵东打火机行业协会进口,协会因为每年掌握近10亿元的进口量因而具有较强的议价能力。
另外,在邵东打火机行业协会下面还成立了一个“打火机保质定价监管委员会”,专门负责打火机的生产质量监督和打火机出口的价格制定。
监管委员会的成立帮助邵东打火机成功地避免了2008年的金融危机,出口价格不降反升,开始逐步掌握世界塑料打火机价格的话语权。
(2)共享劳动力市场和研发平台。
因为较为自由的劳动契约关系,邵东打火机产业中熟练的操作工人会随着工资的高低在企业间自由的流动,从而在邵东打火机企业间形成了一个能够共享的劳动力市场。
另外,新组建的东亿电器公司定位于打火机模具研发与制造,其他小型企业只需要按照东亿提供的模具进行生产,这不仅在很大水准上统一了邵东打火机行业的标准,还大塑料代理出口塑料进口贸易公司纸箱丁烷风罩电子机头/调火环贸易公司外进口商国打火机厂大节约了整个邵东打火机的研发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