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八章油气层损害的矿场评价技术.pptx

第八章油气层损害的矿场评价技术.pptx


3.流动效率和堵塞比
二、油气层损害的评价标准
损害程度的评价指标:
第二节 油气层损害的矿场评价方法
矿场评价技术
试井资料分析












产量递减分析 测井资料解释
时间推移测井法 横向图版法
坐标旋转分析法
根据评价标准判断油气层损害程度 检验保护油气层技术现场实施效果
一、油气层损害的试井评价 1.地层测试压力曲线定性诊断油气层损害情况
d
Sd — 纯表皮系数,无因次; K、Kd—原始渗透率、污染区渗透率,um2; rd、rw—污染区半径、井眼半径,m。
S——总表皮系数
总表皮系数S为纯损害表皮系数Sd与拟表皮系数 之和
2.有效半径
在已知K、 rw 、Sd条件下,并不能同时求得rs及 Kd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引入井筒有效半径rc的
各层段钻井液侵人特征 见图8-13至图8一15
• 9、春去春又回,新桃换旧符。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在这醉人芬芳的季节,愿你生活像春天一样阳光,心情像桃花一样美丽,日子像桃子一样甜蜜。20. 8.520.8.5Wednesday, August 05, 2020
• 10、人的志向通常和他们的能力成正比例。12:11:0712:11:0712:118/5/2020 12:11:07 PM
滤液侵入地层,在径向上将形成驱替程度不 同的三个带:
(1)井壁附近受到强驱替的冲洗带 (2)冲洗带外驱替较弱的过渡带 (3)未驱替的原状地层
2.钻井液侵入对测井响应的影响
由于钻井液液柱压力与地层孔隙压力不平衡所造成的流 体流入流出地层,使得井眼附近地层中所含流体性质与原 状地层性质不同
当钻井液柱压力高于地层孔隙压力,钻井液侵入深度取 决于岩石的孔隙度和渗透率、钻井液的 “失水 ”因素, 以及井眼和地层之间的压差
3.滤液侵入直径的常规评价方法
评价方法深、浅双侧向和微球形聚焦测井曲线组合不但 能指示储集层受到了钻井液的侵入,而且能定量地求出侵 入带直径。深、浅双侧向和微球形聚焦测井曲线组合确定 滤液侵入直径是目前普遍采用的常规评价方法
该方法的实施依赖于一系列的图版完成,仅能提供侵入 直径的近似值,得不到井周围地层流体性质的变化规律, 从而阻碍了测井评价储层损害深度工作的顺利实施
一、指示油气层受到钻井液滤液侵入的方法
1.推移测井资料能反映钻井液滤液侵入
图8-8是 塔里木 油田轮 南 57井 钻开油 层后 2d 和 20d 两次测 量的感 应测井 曲线
华北油 田岔河 集岔3126井随 时间推 移测井 综合图 8-9
2. 深、浅双 侧向测井和 微球形聚焦 测井求侵入 带直径
1.产量递减动态分析是正确识别油气层损害的重要手段 2.产量递减分析方法:
(1)产量一时间关系曲线 (2)产量一时间半对数关系曲线 (3)产量一累积产出量关系曲线 (4)产量一累积产出量半对数关系曲线
图8-4 (a)是一口井产量与时间的半对数关系曲线 图8一4 (b)是某井产量与时间的关系曲线
第三节油气层损害的测井评价
A 为低压低渗透(干 层)曲线;
B 为低渗透曲线 C为能量衰竭曲线 D1和D2为地层损害
堵塞曲线 E为高压低渗曲线
2.利用测试资料定量分析油气层损害程度
表征油气层损害程度的表皮系数 (S)、堵塞比 (DR)、附加压 降 (ΔPs)等重要参数及表征油气层特征的其它参数,见表8一1
8-1续表
二、油气井产量递减曲线分析
表皮效应: 设想在井筒周围有一个很小的环状区域。 由于种种原因,使这个小环状区域的渗透率与油层 不同。当原油从油层流入井筒时,在这里会产生一 个附加压降ΔPS ,这种现象叫做表皮效应。
表皮系数(S): 把井筒周围很小的环状区域内产生 的附加压降无因次化,得到无因次附加压降 ,称为 表皮系数,它表征一口井表皮效应的性质和油气层 损害的程度。
第八章 油气层损害的矿场评价技术
(2课时) 矿场评价的目的:
➢ 判断和评价钻井、完井、油气田开发生产等 各项作业过程中油气层的损害程度;
➢ 评价保护油气层技术在现场实施后的实际效 果,分析存在的问题;
➢ 正确使用矿场评价技术,可以及时发现油气 层、正确评价油气层、减少决策失误;
➢ 由油气层损害程度信息,进一步研究修改各 项作业中保护油气层技术措施及增产措施。
概念。设此半径能使理想(未改变渗透率)井的 压降等于实际井(具有表皮效应)的压降。即:
d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d
油层未受污染rc=rw 油层受到污染rc<rw 油层改善时rc>rw
rc—油井有效(排液)半径
= >

当表皮系数值转换成有效半径时,对油井污 染、保护或是增产效果的分析特别直观。
例如,设rw=0.1m时,当S=10、5、1、0、-l、 -5时,算出rc分别为4.5×10-10m,6.7×l0-4m, 0.037m,0.1m,0.27m,14.84m。计算表明, 表皮系数的微小差别,将导致有效半径相差一 个、几个甚至十几个数量级。这组数据足以说 明保护储集层和矿场评价的重要性了。
矿场评价的特点:
室内岩 心评价 的特点
模拟 范围小 静态
矿场 评价 的特

矿场实际情况
评价范围大:可反映井筒附近 几十米到几百米范围内的油气 层有效渗透率和受损害程度。
动态分析
第一节 油气层损害的评价参数 一、几种常用的评价参数
➢表皮效应与表皮系数 ➢有效半径 ➢流动效率和堵塞比
1.表皮效应与表皮系数
测井实例 见图8-10
校正图 版见8-
11
二、评价油气层损害深度的方法
利用测井资料可准确地判断储集层是否受到钻井液 滤液的侵入,并计算侵入的深度和评价损害深度
1.钻井液滤液侵入地层的物理过程 钻井液或滤液侵入地层的过程,就是钻井液或滤液在 正压差下驱替地层原始流体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还将 同时产生水基钻井液或滤液与地层水的混合,以及不同矿 化度流体间的离子扩散过程
4.钻井液滤液侵入地层的数学模型
通过下述数学模型进行定量分析:
(1)流体在多孔隙介质中的渗流 (2)不同矿化度溶液的对流传质 (3)不同矿化度溶液间的离子扩散
5.某油田储层侵入深度和损害深度评价实例
A井共处理了4个储集层段,主要参数见表8一6
计算中用到的其它一些参数见表8一7
A井计算过程中采用了一组相对渗透率曲线见图8一1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