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误差
测量装置的因素
计量校准后 发现的偏差
标准环规的 直径偏差
测量人员的因素
仪器设计原 理的缺陷
齿轮杠杆测微仪 直线位移和转角 不成比例的误差
仪器制造和安 装的不正确
标尺的刻度误差、刻 度盘和指针的安装偏 心、仪器导轨的误差
由于测量者固有的测量习性,如读出刻度上读数时,习惯于 偏于某一个方向,记录动态测量数据时总有一个滞后的倾向等
t1 b a c
e d t3 t2 t4 t
系统误差 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1.对测量最佳值的影响
测量数据 x1, x2 ,..., xn 系统误差 1 , 2 ,..., n 随机误差 1 , 2 ,..., n 真值 x0
xi x0 i i
则这组测量数据的算术平均值
系统误差的特征与分类
在同一条件下,多次测量同一量值时,误 差的绝对值和符号保持不变,或者在条件 改变时,误差按一定的规律变化,故多次 测量同一量值时,系统误差不具有抵偿性, 这是系统误差与随机误差的本质区别。 根据系统误差在测量过程中所具有的不同 变化特性,将系统误差分为恒定系统误差 和可变系统误差两大类。
恒定系统误差
在整个测量过程中,误差大小和符号均固 定不变的系统误差
某量块的公称尺寸为10mm,实际尺寸为 10.001mm,误差为-0.001mm,若按公称尺寸使 用,则始终会存在-0.001mm的系统误差 某千分尺零位位置不指零,也会在使用过程中 造成对每次测量量值读数的一个常量的零值误 差
测量数据的残余误差 1 1 i xi x x0 i i ( x0 i ) i ( i i )
n n
( 对于恒定系统误差, i
为零,说明恒定 系统误差不会影响对残差的计算,因而不会对 标准差的估计产生影响 对于可变系统误差的情形,上式第二项一般 不为零,说明可变系统误差还会对标准偏差 的估计产生影响
1 i ) n
小结
恒定系统误差 恒定系统误差以大小和符号固定的形式存在于每 个测量值中。它在数据处理中只影响算术平均值, 而不影响残差及标准差。因此除了要设法找出该恒 定系统误差的大小和符号,对其算术平均值加以修 正外,不会影响其他数据处理的过程。 可变系统误差
由于它对算术平均值和残差均产生影响,所以 应在处理测量数据的过程中,必须要同时设法找 出该误差的变化规律,进而消除其对测量结果的 影响。
第5章 系统误差
教学目标
测量过程中系统误差往往伴随着随机误差 一起出现,但系统误差更具有隐蔽性。 本章讨论系统误差的来源、分类以及对测 量结果的影响 发现和检验系统误差的方法
消除系统误差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系统误差产生的原因 系统误差的特征 系统误差的发现
系统误差的统计检验
复杂规律变化系统误差
在整个测量过程中,随着测量位置或时间 的变化,误差按确定的更为复杂的规律变 化,称其为复杂规律变化系统误差
如导轨的直线度误差;刻度分划不规则的示值 误差。 复杂规律一般可建立诸如代数多项式、三角多 项式或其他正交函数多项式等数学模型来描述
各种系统误差的示意图
曲线a是恒定系统误差, 曲线b是线性变化系统 误差,曲线c是非线性 变化系统误差,曲线d 是周期性变化系统误 差,曲线e是复杂规律 变化系统误差。
记序差 xi xi 1 ( xi x ) ( xi 1 x ) i i 1
序差平方和 残差平方和
B ' ( xi xi 1 ) (i i 1 ) 2
测量环境和测量方法的因素
测量环境的因素
测量时的实际温度对标准温度的偏差,对测量 结果可以按确定规律修正的误差等等
测量方法的因素
采用近似的测量方法或近似的计算公式等所引起 的误差 用均值电压表测量交流电压时,由于计算公式 出现无理数 和 2 ,取近似公式 1.11U ,由 此产生的误差
和检验法(检验显著递增和递减误差)
将测量列中前K个残差相加,后n-K个残差相加。当n n1 n 为偶数时,取 K 2 ,n为奇数时,取 K 2
前半残差和
引入统计量 若
|
1
后半残差和
1 2
2
1
2
| 2 n s
存在显著的线性变化或递增、递减系统误差 。
小样本序差法:用于发现周期性系统误差
仪表指针的回转中心与刻度盘中心有一个偏离值 e ,则 指针在任一转角 处引起的读数误差为L e sin 。 此误差变化规律符合正弦曲线规律,当指针在00和 1800时误差为零,而在900和2700时误差绝对值达最大 某齿轮、光学分度头中分度盘等安装偏心引起的齿轮 齿距误差、分度误差,都是属于正弦规律变化的系统 误差
0
5
10
15
【解】
计算 x 2.973
s 0.12
t
x x0 s/ n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48
t 2.48 t / 2 (14) 2.145 故仪器有显著系统误差 0.05
修正值
x0 x 0.077
二、组内统计检验 (残差统计法)
变值系统误差的残差观察法
第二节 系统误差的发现 与统计检验
发现系统误差的常用方法
因为系统误差的数值往往比较大,必须清除系统误 差的影响,才能有效地提高测量准确度。为了消除 或减少系统误差,首先碰到的问题是如何发现系统 误差。 在测量过程中形成系统误差的因素是复杂的,通常 人们难于查明所有的系统误差,即使经过修正系统 误差,也不可能全部消除系统误差的影响。
在计量检定中,常设 x0 (标准器具量值), 对均值 x 进行检定,判断其是否含有系统误差。
现对被检量重复测量 n次,假设测量服从正态分布
用标准器具(物质)检定步骤
1、计算均值 x ,按贝塞尔公式计算标准差 s 2、构造统计量
t x x0 s/ n ~ t (n 1)
2
x ( x0 x )
系统误差虽然有着确定的规律性,即它 的出现具有必然性。但它的规律性不容 易被人们发现,因为系统误差是隐藏在 测量数据之中的。而重复测量又不能降 低它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因此系统误差 的潜伏性,使得它比随机误差更具危险 性。所以研究系统误差的规律性,用一 定的法则和判据及时发现系统误差的存 在并加以消除,就显得十分重要。
一、系统误差产生的原因
在测量过程中,影响测量偏离真值的所 有误差因素中,只要是由确定性变化规律 的因素造成的,都可以归结为是系统误差 的原因 系统误差产生的原因从各种可能影响 测量结果的要素中去寻找 系统误差是可以设法预测的 测量装置的因素 测量方法的因素 测量环境的因素 测量人员的因素
测量装置和测量人员的因素
在某些测量实践中,系统误差的数值相当大, 甚至要比随机误差大得多。例如:在高精度比 较测量中,由基准件(如量块)误差所产生的 系统误差可占测量总误差的一半以上。因此, 消除系统误差往往成为提高测量精度的关键。 对系统误差的认识,限制和消除,目前还没有 普遍适用的法则和方法,而是依赖于所研究问 题的特殊规律,以及测量者的学识、经验、技 巧和测量技术的发展。因此研究系统误差的规 律性就具有迫切性和现实性。
vi
vi
i
vi vi
i
i
i
1)可否直接对测值进行观察来发现变值系统误差? (c) (d) 2)可否直接对测值进行观察来发现定值系统误差?
常用的系统误差检验方法
残差散点图上并没有标明测量真值的位置。因 此,只分析残差是无法发现恒定系统误差的 用残差散点图观察系统误差是否存在,还缺乏 定量的检验界限
两个常用从残差出发的系统误差检验方法 和检验法 小样本序差法
多项式变化的系统误差
非线性的系统误差可用多项式来描述它的非线 性关系。例如:电阻与温度的关系为: 若以Rt 来代替R20,则所产生的电阻误差 Δ R 为: Δ R的误差曲线为一抛物线(随温度变化的)
周期性变化系统误差
在整个测量过程中,随着测量位置或时间的变化, 误差按周期性规律变化的,称其为周期性变化系 统误差
用标准器具(物质)检定 组内统计检验(残差统计法) 组间系统误差检验
实验对比法
改变产生系统误差的条件进行不同条件下的 对比测量以发现系统误差,这种方法适用发 现不变的系统误差。其基本思想是改变产生 系统误差的条件,进行不同条件的测量。
例如,采用不同方法测同一物理量,若其结果不 一致,表明至少有一种方法存在系统误差。
3、在给定显著水平 下,查 t 分布表的临界值t (n 1) 4、作出决策。若 | t | t 2 (n 1) ,判定被检量算术平 均值与期望的标准值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即被 检量含有恒定的系统误差( x x0 ) 。 5、加修正值。对测得值 x加一个修正值( x0 x ),即
系统误差减少和消除的方法
第一节 系统误差概述
系统误差的定义 系统误差产生的原因 系统误差的分类与特征
对随机误差所进行的数学处理和估 计,是以测量数据中不含有系统误 差为前提的。因而研究系统误差的 规律性,并尽可能地消除系统误差 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否则对随机误 差的估计就会丧失精确性而变得毫 无意义。
可变系统误差
在整个测量过程中,误差的大小和符号随着 测量位置或时间的变化而发生有规律的变化
线性变化系统误差
周期性变化系统误差
复杂规律变化系统误差
线性变化系统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