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劲牌公司劲酒韵酒毛铺苦荞酒税收调研报告

关于劲牌公司劲酒韵酒毛铺苦荞酒税收调研报告

关于劲牌公司劲酒韵酒毛铺苦荞酒税收调研报告日期:2010-12-31 作者:朱玉辉李少军吴波【选择字号:大中小】一、2008—2010年1季度生产经营主要情况(一)2008年度生产经营主要情况分析2007-2008年度各子公司生产经营主要情况统计表(一)单位:吨、万元注:印务公司未包括对内销售5226万元,只计对外销售426万元。

从上述表(一)来看,该企业2008年度年生产量、年销售收入、年应纳税金、年利润总额等各项生产经营和财务指标主要都增长得较快,特别销售收入增长26.60%,应纳税金增长了25.04%,其中:增值税增长了45.34%,消费税增长了8.61%,其主要增长因素是:一是调整产品生产结构。

以生产商标“中国劲酒”保健酒产品为主导产品和“拳头”产品,开辟了市场销路,其市场销路一直流畅,一路叫好,2008年销售量为77521吨,其中“中国劲酒”销售量为30474吨,占全部年销售量的39.31%,确保了国内外市场的需求。

优化了产品结构,充分发挥了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劲酒”的品牌效应。

抓住了龙头产品的生产营销机遇,开拓了市场。

二是销售价格稳步上升。

2008年度产品的平均销售价格为每吨19401.97元,比上年度产品的平均销售价格为每吨18895元,每吨上升了506.97元,增长了2.68%,新增加了销售收入为39295 万元,促进了税基的大幅增长。

三是加大产品科技含量。

充分利用科技手段,革新生产线,增加产品,挖掘生产潜力,力争满负荷工作,以满足市场需求。

2008年年生产量为74940吨,比上年度增加产量11075吨,比上年增长17.34%,销量也大幅增长,增加销售量为14643吨,增加销售额为27667.95万元。

四是市场销路一路向好。

当年生产的产品全部销售,并压缩上年存货减少库存2581吨。

(二)2009年度生产经营主要情况分析2008-2009年度各子公司生产经营主要情况统计表(二)单位:吨、万元注:印务公司未包括对内销售5106万元,只计对外销售534万元。

从表(二)可以看出该公司2009年度各项生产经营主要情况和其各项指标增长的额度和幅度都较大,其中:中国劲酒销售量、年销售收入、应纳税金、实现利润等指标增幅最大,分别为49.86%、60.93%、93.75%、60.58%,其增长的主要措施与因素是:一是扩大生产规模。

自2006年投资2.3亿元的保健酒二期生产扩建工程,引进现代化自动生产线8条,于2009年下半年正式投产,新增年生产能力为3万吨,当年见效益,增产24989吨。

其中:中国劲酒增产18861吨。

从而提高了年生产能力,确保了市场的需求。

二是实施品牌战略。

在确保“中国劲酒”品牌年生产量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品牌效应,开拓纯谷酒、参茸劲酒等产品的市场营销,2009年度这两年的销售额都超过了亿元以上,其中:纯谷酒产量9271吨,销售量9676吨,销售额12102.6万元;参茸劲酒产量20778吨,销量19587吨,销售额36307.8万元,成为该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是销售价格提升。

2009年产品平均销售价格为每吨24693.89元,比2008年每吨上升了5291.92元,由于产品销售价格的上升,新增销售额近5.2亿元,由于产品销售量增加,当年生产产品销售率达98.1%,新增销售额为3.96亿元。

四是加强财务核算。

不断优化内部管理控制制度与办法,压缩成本费用,有效地进行财务核算、监督与分析,促进成本利润率大有提高,2009年利润额突破2亿元大关。

(三)2010年一季度生产经营主要情况分析2009年1季度与2010年1季度各子公司生产经营主要情况统计表(三)单位:吨、万元注:印务公司未包括对内销售2524万元,只计对外销售279万元。

从该公司2010年度生产经营及财务等各项计划指标及一季度的发展趋势来看,公司生产潜力很大,市场销路畅通。

一季度的各项主要生产销售及财务指标都能保持快速增长,其主要是该公司今年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严把产品质量关,及时掌握市场规律。

充分运用市场随时调整产品结构,积极利用高技术手段,加快产品技术革新,扩大再生产,实行现代化、科学化、信息化企业管理。

预计今年的年生产总量为13万吨,其中:中国劲酒为6万元吨;年销售收入为30万元,年应纳税税额为7.6 万元,其中:增值税为3.8亿元,消费税为1.2亿元,企业所得税为1.8 亿元,各种地方税为0.8 亿元,预计实现利润总额为3亿元。

通过对该公司2008-2010年一季度有关生产经营及财务主要指标进行综合分析,该企业的年生产量、销售收入、应纳税金、利润总额、利润率等各项指标增幅大,增长快,环比指标年年上升,企业发展迅速,不断壮大,该公司的生产经营的发展前景很好。

发展潜力大,后劲足,有许多税收的增长点。

二是巩固二期工程,提高生产能力。

新增产品3万吨,产品质量将不断提升,产量将不断增加,产品销售价格稳步上升,预计年销售额将要增加6亿元左右。

三是企业生产后劲足,不断扩大生产规模。

于2008年10月投资3.5亿元进行保健酒三期工程建设,新增6条现代化自动生产线,年产能力4.5万元。

同年并进行了基酒四期工程建设,基地在阳新县枫林镇,预计投资4.5亿元,可年生产基酒5万吨,包装白酒2万吨。

如果按2009年的可比产品平均价格测算,可新增销售额30亿元左右。

该企业生产经营规模发展迅速,突飞猛进,目标宏伟,前景无限。

二、2008-2010年一季度公司国税收入实现入库情况2008-2010年一季度国税收税实现入库情况统计表(四)单位:万元2008-2010年1季度各子公司国税收入实现入库情况统计表(五)单位:万元注:不包括印务公司发生的增值税(2008年223万元;2009年19万元;2010一季度4万元)。

(一)2008年度国税收入实现入库情况分析2008年度增值税入库14633万元,比上年9983 万元,增加了4650万元,增加了44.35 %。

消费税入库10285万元,比上年9469 万元,增加了816 万元,增加了8.62 %,其中:劲酒入库5649 万元,纯谷酒入库2104 万元。

参茸酒入库2532 万元,比上年分别下降了1411 万元,增长731万元,1496 万元。

增值税负担率为9.61%;消费税负担率为16.7 %,比上年降低了2.2 %,“两税”入库率为100 %。

2008年度该企业两税入库数占城区分局整个收入的比例为21.67 %,占全市国税收入的比例为43.06 %,由于加强了税收日常管理,确保了入库率。

减少了欠税现象的发生。

确保了税收及时均衡入库。

保证了2008年度的国税税收任务的完成。

(二)2009年度国税收入实现入库情况分析2009年增值税入库32441万元,比上年增加了18031万元,增长了125%,消费税入库10279万元,比上年下降了6 万元,其中:劲酒入库6564 万元,纯谷酒入库1805 万元,参茸酒入库1910万元,比上年分别增加了915 万元,-299万元,-622万元。

增值税负担率为13.42 %,比上年提高了3.81 %;消费税负担率为16.9 %,比上年提高了0.2 %。

“两税”的入库率为100%。

3、2010年一季度国税收入实现入库情况分析2010年一季度增值税入库11179万元,比上年同期7049 万元,增加了4130万元,增长了58.53 %。

消费税入库3533万元,比上年同期减少了49万元,其中:劲酒入库2575万元,纯谷酒入库481 万元,参茸酒入库477 万元,比上年分别增加了605 万元,-227万元,-427万元,劲酒增长30.71%。

增值税负担率为14.57%,比上年提高了1.15 %;消费税负担率为18.7 %,比上年提高了2.1 %。

“两税”的入库率为100%。

2010年一季度该企业“两税”入库数占城区分局整个收入的比例为49.43%,占全市国税收入的比重为32.81%。

今年如果该公司能够顺利实现年销售收入计划,只要我们加强税收征管,强化征收措施,保证“两税”的入库率,杜绝欠税发生,预计2010年销售额在28亿元-30亿元左右,预计能入库增值税为3.8亿元,入库消费税为1.2亿元。

三、目前税收管理的现状与不足一是当前税收管理的模式有待进一步创新。

目前,我市对该重点税源户的税收管理模式是城区分局负责征收管理,由企业管理组税收管理员负责日常巡查管理,管理该户的税收管理员同时还分管30-40户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管户多,任务重。

征收方式是查账征收,企业自行计算,自行申报,自行缴纳,到市局办税服务厅办理申报缴款事宜。

当前税收管理的模式和方式方法,不健全不完善,由于没有对该重点税源户实行专人或专人住厂管理制度,加之,企业发展壮大了,规模扩大了,业务拓展了,该公司下属子公司较多,都是独立核算,财务核算与往来较为复杂,造成对企业的税收有效监控很难到位。

企业不能按季向国税征收机关报送财务分析,不能按年度向国税机关报送年度会计报告,使之对企业的生产经营重要情况及财务管理等相关情况不能做到全方位动态监控税收管理。

税收机关管理模式陈旧,不能与时俱进,不能改进管理方法,不能创新观念,导致税源监控不到位。

二是税源管理制度有待进一步健全。

重点税源管理制度缺位,没有建立和健全对大企业、重点税源户等一系列的专项管理制度与办法。

管理机制不到位。

造成税收管理员制度不能全面落实到位。

税源管理奖惩制度与机制不能严格执行,税收管理员管户多,应付各项事务多,管理力度不强、不到位,导致其不能进行精细化管理和专业化管理。

三是税收管理员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由于税收管理员制度等相关制度与办法不能全面落实到位,造成学与不学一个样,不少税收管理员综合业务素质有待于提高。

四是税收征管档案资料管理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当前对重点税源户的征管档案资料的收集不全面,没有按照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办事,导致不能充分的运用征管档案资料进行综合的税收税源分析。

四、几点建议与措施一是加强税收科学征管。

科学规范对重点税源户、大企业的税源监控和税收管理工作。

完善税收分析、税源监控,纳税评估,税务稽查互动机制,进一步加大管理力度,确保互动机制畅通。

二是加强专项税源管理。

根据企业的规模、税源的大小,改进管理模式,开拓管理思路,创新管理手段,推广和实行住厂员制度和大企业管理组制度,强化对重点税源户和大企业的税收征管,提高对重点税源户、大企业的税收征管质效。

三是加强信息互动机制。

建立和推行工商、地税、质量等部门第三方信息交换制度,科学运用社会各部门的第三方信息资源,提高对第三方信息采集运用效率。

四是加强税收业务培训。

要抽调和选拔一批税收管理员,进行专业化业务培训,提高税收管理员的综合业务素质,使之能胜任对重点税源户和大企业的税源监控与管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