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年全国高考世界史42题专项训练1

2020年全国高考世界史42题专项训练1

2020年全国高考世界史42题专项训练1选编张书林1。

(2019·全国卷Ⅱ)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材料——据[美]菲利普·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注:“自然进程”是指人与自然的互动;“人文进程”是指文明与文明、人群与人群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有史以来,人们试图以各种方式认识历史。

材料反映了一位学者对19和20世纪世界历史的认识,对此认识提出你自己的见解(赞成、质疑、修改皆可),并说明理由。

(要求:见解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二战后大事记从上述材料中任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件,概括二战后世界历史发展的一种趋势或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论述。

(要求:明确写出趋势或特点,论述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12分)2020年全国高考世界史42题专项训练1答案选编张书林1。

(2019·全国卷Ⅱ)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材料——据[美]菲利普·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注:“自然进程”是指人与自然的互动;“人文进程”是指文明与文明、人群与人群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有史以来,人们试图以各种方式认识历史。

材料反映了一位学者对19和20世纪世界历史的认识,对此认识提出你自己的见解(赞成、质疑、修改皆可),并说明理由。

(要求:见解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析题——从哪些角度入题]本题是信息提取类阐释题,首先要精析材料,发现问题,寻找适合的说明角度,再回归教材,联系所学,提出合理的观点,最后亮明观点,组织论据,条理作答。

一、从主流观点求稳的角度分别阅读自然或者人文两条数轴的信息,不难发现,自然数轴明显体现了在人类生产力不断发展的背景下,自然环境也在不断恶化,因此我们不难得出经济发展一定要坚持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的感慨。

而人文数轴上,却充满了奴役、战争和危机,结合时代热点我们可以形成全球治理不平衡的见解。

同时考查人文进程不难发现,缺少不少深刻影响人类进程的重大事件,比如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和当今世界格局的多极化演变等。

二、从唯物史观求高的角度唯物史观要求我们分析材料,既要考虑到纵向,又要考虑到横向,要全面看问题。

比较差异,可以得出论题:自然进程和人文进程的发展并不总是同步的;比较相同点则可以得出自然进程和人文进程的发展并不总是同步的,经济发展受多种因素制约,但都共同推动了全球化。

三、从求异思维求新的角度试题设问虽然明确要求,可以对材料进行赞同、质疑和修订,但很多考生可能囿于惯性思维,把主要集中用于对材料获取信息的分析上,却很少能想到作者对19和20世纪世界历史的认识的评判上。

因此,从求异思维求新的角度,可以肯定或者否定作者对19和20世纪世界历史的认识。

[答题——如何组织史实论证]一、主流观点角度——人人笔下有,我比他人亮一点[示例1]见解:自然进程要坚持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

理由:第一次工业革命,人类进入蒸汽时代,主要以无节制的开发煤炭为能源,促使全球人口剧增,同时加剧了环境污染;第二次工业革命,人类进入电气时代,无节制地向大自然掠夺资源,破坏了生态环境,致使1870~1900年间世界范围的饥荒和干旱发生;第三次科技革命,人类进入信息、生物、原子时代,工业化的进一步发展,大肆毁林,恶化了生态环境,致使全球变暖威胁人类健康。

总之,人与自然的互动,应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才有利于人类的健康发展。

[示例2]见解:人文进程体现全球治理体系的不合理性。

理由:19世纪中期西方自由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市场与原料,列强对中国发动鸦片战争;法、德两国为争夺欧洲霸权引发普法战争;19世纪末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但加剧了列强间的矛盾,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引发了货币大战、关税大战、贸易大战,进而引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冷战威胁着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总之,近现代西方主宰下的世界,缺乏全球治理体系的公平正义性,不利于世界的整体发展。

[示例3]见解:把人文进程中的“自20世纪50年代初电视”修改为“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理由:在美苏冷战背景下,20世纪50~70年代世界发展出现了新的经济政治不平衡性。

资本主义世界出现黄金时期,欧共体建立,西欧、日本经济崛起,美国经济相对衰退,资本主义世界演变为美、日、欧三足鼎立的局面;20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破裂,社会主义阵营瓦解,中国实力崛起;1961年不结盟运动出现,标志着第三世界崛起,冲击着美苏两极格局,有利于世界多极化。

总之,增加“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更能体现20世纪的人文进程。

[示例4]见解:在人文进程中应添加1917年十月革命。

理由: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它由无产阶级领导,以建立体现社会公正和平等的社会制度为目的。

十月革命成功地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上打开了一个缺口,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解放斗争。

十月革命将社会主义理论变为现实,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也为俄国的社会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社会主义苏联迅速地实现了工业化,为世界反法西斯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二战之后,社会主义运动不断发展,苏联实力不断增强,成为美国称霸世界的最大障碍,两极格局形成,对战后世界的政治,经济,国际关系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总之,在人文进程中增加“1917年俄国的十月革命”,更能体现20世纪的人文进程。

[点评]把自然进程和人文进程分别解读得出结论,符合材料阅读的习惯,也能够比较容易得出命题者契合“科技创新与生态文明建设、国际关系与全球治理体系建设”等问题进行命题设计的命题立意。

而在试题设计允许对材料进行修改的说明下,对人文历史进程中的节点基于已有的知识结构和储备进行修改增补,也是比较容易的。

由上述视角形成见解,进行阐释说明,不仅符合主流认识,而且论据充分,较容易贴近参考答案,获得阅卷老师的认可。

二、唯物史观角度——他人想到未必做到,我比他人高一点[示例1]见解:自然进程与人文进程加速了全球化发展。

理由:第一次工业革命推动西方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列强对外殖民扩张,如英国1840年发动鸦片战争等,导致19世纪中期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西方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如1885年柏林会议召开瓜分非洲,导致20世纪初殖民体系最终形成;第三次科技革命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国际互联网的发展,进一步促使全球化深入发展。

总之,自然进程与人文进程的相互作用,共同促使世界联系成为一个整体。

[示例2]见解:自然进程和人文进程的发展并不总是同步的。

理由:1905年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20世纪30年代,量子力学建立,它与相对论一起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推动了物理学自身的进步,并且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

这是自然进程的快速发展。

但在自然进程快速发展的同时,人文进程上却爆发了两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使用的原子弹等新式武器,正是以自然进程的发展为前提。

新式武器的运用使战争规模扩大升级,死伤惨重,经济严重衰退,还给世界人民带来不可愈合的心灵伤口。

从人文进程的角度来看,这是一种退步。

总之,科技是一把双刃剑,自然进程和文明进程的发展并不同步,但我们应该努力使两者协调发展。

[点评]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把社会的发展看作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揭示了社会生活的客观规律性。

因此把自然进程和人文历史发展的进程综合考查,不仅可以体现考生的唯物主义核心素养,也可体现考生深厚的学科素养,使阐释内容丰富全面,从而获得阅卷老师的欣赏。

三、求异思维角度——人人笔下无,我比他人新一点[示例]见解:与传统史书相比,作者在认识历史中增加了人与自然互动的环境史角度。

我赞成这一角度。

理由:作者在传统人文进程基础上,增加了自然进程这一认识历史的新角度。

这一做法是有深厚历史背景与史学渊源的。

首先,自然地理环境在人类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例如,古希腊山多地少、临近大海的自然地理特征就对古希腊城邦民主政治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其次,史学家书写人与自然互动的环境史也有悠久历史。

启蒙运动时期,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当中就阐明了政体选择与自然环境的关系,颇有地理环境决定论的色彩。

总之,作者在书中增加了人与自然互动的环境史角度,丰富了历史认识的视角,有助于我们从更全面的角度分析与书写历史。

[点评]跳出仅仅对材料反映的观点和问题的分析评判,站在作者审视历史的立场上提出见解,不仅建立在考生对作者历史发展立场的认同基础上,而且也体现了考生的发散思维,体现考生的创新能力,从而获得阅卷老师的青睐。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二战后大事记从上述材料中任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件,概括二战后世界历史发展的一种趋势或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论述。

(要求:明确写出趋势或特点,论述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12分)解析:从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到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得出趋势是二战后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然后结合相关史实进行论证,二战后通过布雷顿森林协定和关贸总协定建立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体系,推动了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使得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世界经济朝着制度化的方向发展。

80年代中后期,世界经济发展需要建立规范化、法制化的贸易体系,关贸总协定不适应时代发展,经过多轮乌拉圭回合谈判,再加上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两极格局的瓦解,1995年成立了世界贸易组织,世界贸易组织表明世界贸易自由化将在相互妥协、互相监督的基础上进行,表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又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

答案:示例:趋势:二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明显。

论述:二战后,在吸取贸易保护主义教训的基础上,1947年10月,美国、中国等国家在日内瓦签署了《关税及贸易总协定》,成立了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它以实现国际贸易自由化为宗旨,客观上创造一个自由贸易的环境,推动了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使世界经济的联系日益密切。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两极格局的瓦解,为适应世界经济发展的需要、建立规范化和法制化的世界贸易体系,1995年,成立世界贸易组织,取代了关贸总协定。

世贸组织致力于促进各国市场的开放,调解贸易纠纷,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贸易自由化;它的成立极大地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和世界各国经济的联系,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发展。

总之,二战后随着关税的降低和世界贸易的发展,贸易自由化不断推进,世界各国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

(其他答案,如战后欧洲向一体化发展;各国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或战后世界经济向体系化、制度化发展等。

只要围绕材料中的事件,叙述史实正确皆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