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婚姻家庭社会学复习笔记整理

婚姻家庭社会学复习笔记整理

一、家庭社会学:1.概念⏹家庭社会学是社会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它运用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家庭和社会的诸种关系,研究家庭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潘允康)⏹家庭社会学是社会学的分支学科,它研究的是作为社会生活基本单位的家庭及其在社会影响下自身演变的规律,其与社会相互作用的机制,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杨善华)2、研究家庭社会学意义研究婚姻家庭社会学的意义(1)从社会着眼,社会与家庭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从社会学的根本价值目标出发,应该研究如何维系这种协调关系,在出现矛盾的社会如何去解决矛盾,特别是在社会发生重大变迁的时候去研究,探索如何避免与减少这种不协调。

(2)人类对家庭的认识远未完结,因此,弄清家庭在社会影响下自身演变的规律,其与生活相互作用机制,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3.研究方法它有两个重要特征:(1)它的问题是事先部分准备的(半结构的),要通过访谈员进行大量改进。

但只是改进其中的大部分:作为整体的访谈是你和你的被访者的共同产物。

(2)要深入事实内部这种方法是从一般化的兴趣领域入手,逐渐发现被访者的兴趣点,然后再集中展开。

所谓渐进式聚焦法中的一般兴趣领域,就是被访人的日常生活领域,包括被访人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情况。

目的:是为了从人们的话语中了解人们在情境中的问题领域,并试着用他们的自己的术语来了解事情。

,即研究者以前所有的理论预设。

它包括:(1)研究者对于某些东西的习惯性信仰的悬置(2)对传统的割裂、个别与一般的理论框架的悬置二、家庭的成立(一)家庭1.定义:是一个由于家世、婚姻或收养联系在一起的人组成的比较持久的群体。

这些人共同生活,并组成了一个经济单位,他们中的成年人要对小孩负责。

2.三要素更广,户主要是居住的一个概念)3. 四个特点(1)由某种联系所组成的群体共同组成(2)成员长期生活在一起(3)这一群体中的成年人要对他们的后代负责(4)家庭的成员存在一定的经济关系5.属性(性质)群婚——对偶婚——单偶婚家世:包括单系和双系。

单系包括父系与母系,双系包括姻亲和宗亲自然属性,是指婚姻家庭赖以发生的自然因素。

男女两性的生理差别、人类固有的性的本能、通过生育和实现的种的繁衍。

这些自然因素是限于婚姻家庭而存在的,如果没有这些自然因素,婚姻家庭便无从产生,也不可能实现其特有的社会功能。

首属群体人少,全面、面对面的互动重要的群体(3(二)家庭习俗的基本概念1.习俗☐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是指历史沿袭下来的风尚,风俗和习惯。

☐习俗伴随着人类社会同时出现,是一个十分古老的文化现象。

☐习俗不是社会制度。

2.习俗一般包括属于物质范畴的习俗、属于行为范畴的习俗、属于观念范畴的习俗。

⏹物质范畴的习俗衣食住行⏹行为范畴的习俗行为方式、生活仪式。

⏹观念范畴的习俗对自然物的崇拜、祭祀、祖先祭祀、宗教信仰。

3.家庭习俗☐家庭习俗属于社会习俗的一类,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中了形成和积累起来的有关婚姻、家庭生活的风俗和习惯,它以有有规律的活动指导、约束人们在家庭生活中的行为和意识☐不同民族有不同的家庭习俗约定☐同一社会中不同社会集团的家庭风俗有所区别☐与其他社会习俗相比,家庭习俗更具有普遍性和实用性4.家庭习俗的内容与制约因素⏹家庭习俗的内容⏹从横向看,家庭习俗的内容包括物质的,行为礼仪的、观念的。

⏹家庭物质生活习俗,如日常饮食,节令饮食,服饰种类与特征⏹家庭行为礼仪习俗:家中人际关系模式,家族、宗族事务中的有关规定,婚姻的种类、方式、婚嫁的过程、礼仪、丧葬类型和程序、祭祀的种类及方式,过生日、祝寿的礼仪程序等内容⏹家庭观念,如父亲关系,代际关系的观念,看法。

⏹从纵向看,家庭习俗集中反映在择偶、婚礼、性、生育、丧葬、祭祀、生辰纪念等各种活动。

⏹家庭习俗变革的动因(讨论)文化;经济;政治。

(三)婚姻1.结婚的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婚姻要件是根据婚姻家庭的基本准则规定的结婚者所必须具备的条件。

⏹禁止结婚条件:禁止有配偶者结婚;禁止近亲结婚;禁止有疾病者结婚。

2.结婚必备条件☐婚姻的主观条件☐婚姻的客观条件☐我国婚姻法规定男子婚龄为22周岁,女子为20周岁。

3.家庭成立的基础和根据是婚姻,家庭从婚姻开始,婚姻是家庭成立的标志4.婚姻定义:男女两性的一种特定形式(通常指婚礼仪式)的社会结合5.婚姻特点:是一种男女结合的制度性安排,即具有规范性是一种社会行为,具有社会性6.婚姻是一个过程(1)异性交往(2)择偶(3)结婚(4)婚姻的延续(5)婚姻的解除1.定位家庭(出生的家庭)→生殖家庭(自己选择结婚成家)2.青春期的发展课题(1)同年龄的异性形成一种新的关系(2)获得合适的男女社会使命(3)对自己身体特征和作用的接受(4)从父母或其他成年人那获得情感独立(5)对于经济独立的自信(6)对职业的选择和准备(7)作为公民所必须的支持和态度(8)对具有社会责任感的行动的需求及实施(9)形成作为行动指导的价值与伦理体系1.原则:2.规律:男高女低、男才女貌、条件相同、双向选择、相对满意3.标准:因人而异限制因素:年龄、血亲、宗教信仰、地理4.途径:父母包办、中间人介绍、自己认识5.理论伴侣给自己一个相等的,或者是能使他们有利可图的回报。

必就与等价交换是一个概念。

个人价值而不是市场价值决定了能否获得“盈余”。

被选者则在这些方面无所需求(反过来也一样),或者是双方各有不同的需要,但这些需要是能被自己所挑选的伴侣满足的。

及男女双方排行应该互补。

时不可能是单一的动因导致了最终的决策,这样的决策必定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四)过程(1)约会①以交往本身作为目的②有不止一个的交往对象③容易解除关系④个人性的交往正面:①娱乐②朋友中得到地位认可③性别作用的学习④对配偶功能的选择负面:①过度强调娱乐②忽视了婚姻中爱情能力的培养(2)求偶①个人结婚为目的的交往②交往对象限定于某一个人③比较难以解除关系④社会性的交往(五)婚礼婚礼向社会宣告婚姻成立的仪式婚礼的意义☐对个人的意义实现男女双方角色身份的转变,新郎新娘扮演新的角色,并享受由此产生的应用权利,承担由此产生的应有的义务。

☐对社会的意义是监督、约束、教育婚姻当事者的手段,以隆重的婚礼仪式使当事者婚后遵守社会规范,履行相互间的权力和义务、对后代及其他家庭成员的权力和义务,发挥家庭有利社会的功能。

1.婚姻基础(1)定义:(2)构成:①相互了解的程度②共同语言(价值观)③双方之间的爱情(3)特点:2.婚姻调适(1)为什么要调适:①婚前婚后的差别(角色、家务)②婚姻时间长(共同成长)③来自不同的家庭(社会习惯)④婚前了解的特点(2)怎样调适:①降低过高期望值②建立夫妻默契③慎重对待婚后“危险期”④协调性生活(3)家庭生命周期①新婚期的家庭:家庭组织化:家庭目标统一条件:经济实力、身体健康、双方资源、关于资源不能过于依赖分配任务,善于利用外界资源性生活调适②生育养育期的夫妻关系:以孩子为中心,兼顾夫妻③中年期:夫妻关系重组④老年期:养老、退休1.自然解除2.法律解除(离婚)(1)特点①离婚率上升②离婚女主动提出提高③婚龄越来越短,闪婚闪离④离婚越来越自由3.后果:孩子现代离婚的主要规律和特点不可避免的离婚率的增长;离婚率和再婚率同步增长;妇女在离婚中的主动地位产生离婚的现代社会因素⏹社会生活变迁是离婚增加的首要因素⏹家庭功能的改变和家庭地位的变化⏹女性地位的提高⏹对浪漫爱情的注重⏹宗教影响力的衰弱⏹法律对离婚限制的放宽三.家庭功能(一)家庭的功能家庭的首要功能⏹养育子女☐人类的婴儿在出生时无助,需要照顾,并且人类婴儿的依赖期较长。

⏹经济合作☐在一个群体中同时存在男女两性的成年人是有利的,因为这为孩子提供了与自己同性别的成人模型,孩子们从他们身上可以学习到由那个社会所定义的恰当的角色。

☐多数社会的女性除了至少要做一些照顾孩子的事之外,还要承担其他的经济任务以辅助男性。

家庭的主要功能1.性功能:为合法夫妻提供性生活的合法场所2.生育功能:生育后代并对其进行社会化教育3.经济功能:生产、消费功能4.情感功能:爱的功能5.赡养功能:对老人生活上的照顾,经济上的资助,精神上的慰藉6.稳定功能7.休闲娱乐功能8.地位功能(政治功能)9.宗教功能(二)现代社会家庭功能的变迁1.经济功能已经广泛进入工厂、商场、银行,职业生活和家庭社会越来越分离2.教师代替家长对孩子实行基本教育。

但家庭教育是不可替代的,家庭中最重要的是爱的教育3.家庭赡养部分转向社会4.公共娱乐场所的增加,娱乐活动的丰富,家庭不是唯一的娱乐场所,每个家庭成员都有娱乐圈和娱乐场所5.专职的教父、教士或牧师承担起满足宗教需要的功能,宗教在更多意义上是社会功能而不是家庭功能6.生育的功能越来越萎缩7.地位功能的变化:威望、权力、地位正从以家庭为中心转向以自己为中心8.家庭与社会分离,与工作分离,成为更加私人化、神秘化的地方。

在情感上相互支持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在心理上相互依赖的程度越来越高影响家庭功能的因素社会生产发展力水平;社会制度;社会规范;文化制度和价值观念。

(三)当代中国家庭的特点1.部分发挥生产功能2.生育功能的削弱3.家庭功能外移4.情感功能加强5.消费功能增强传统中国家庭功能经济功能;生育功能;抚育和赡养功能;教育功能;宗教功能;政治功能四、家庭结构家庭结构(一)定义:家庭成员的构成及其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状态,家庭成员不同配合和组织关系而形成的联系模式。

(二)两要素:规模(家庭人口)、家庭代际(三)类型(按代际层次和亲属关系分)1.核心家庭(只有一对婚姻关系)(1)(标准):由父母及其未婚子女所组成的家庭(2)(以下全为非标准)夫妇核心家庭(如丁克家庭)(3)缺损核心家庭(单亲)(4)扩大核心家庭(夫妇及其未婚子女+其未婚手足)2.主干家庭——由夫妇及其已婚子女所组成的家庭(1)两代主干家庭(夫妇及其已婚子女)(2)三代主干家庭(主妇及其已婚子女+孙子女)(3)四代主干家庭(四代人,每代只有一对夫妻关系)(4)隔代主干家庭(三代以上直系家庭中缺一代)3.联合(复合)家庭——每代不止一对夫妇4.独身家庭5.残缺家庭(1)没有父母,只有两个以上兄弟姐妹组成的家庭(2)除兄弟姐妹以外还有有血缘或无血缘的其他成员6.其他——户主与成员关系不明确P.S.当代中国最基本的三种:核心家庭、主干家庭、单人家庭(变化及原因?分析)(四)发展趋势:核心家庭与主干家庭保持同步增长,联合家庭逐渐消失(因为家庭规模减小,家庭结构越发简单)(五)家庭结构与家庭规模之间的关系1.家庭规模受到家庭结构的制约:一定的家庭结构在一定程度上也就决定了其家庭规模2.家庭规模对家庭结构也有影响:(1)家庭规模越小就意味着家庭结构简单(2)家庭结构一经确定,家庭规模越大,则意味着日后原有家庭结构出现变化的可能性越大(六)制约家庭结构的因素1.社会经济发展水平2.社会文化3.家庭内的人际关系4.家庭生命周期5.总和生育率(七)家庭的分类1.代际层次和亲属关系2.规模(大家庭>4人,小家庭<4人)3.配偶对数(多夫多妻、一夫多妻、一妻多夫、一夫一妻)4.参与决策的权力(父权、母权、平权、舅权)5.家庭成员居住地(从夫居、从妻居、单居型)6.家庭传袭规则(母系、父系、平系、双系)扩大家庭:从夫居家庭、从妻居家庭、母系、父系、母权、父权核心家庭:单居、平系、双系相关概念:1.家庭生命周期:是指单个家庭所存在的从诞生、发展到死亡的整个过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