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代汉语句法知识讲解

现代汉语句法知识讲解


补语


18
句子成分在句子中的位臵是有规律的: [状语] (定语) 主语 (定语)
// [状语] 谓语
†补语‡
宾语
†补语‡
例: [迄今为止] ,(内向)的李四光[还从来]没有 †过‡(这样)(舒畅)的谈话。
19
一、主语、谓语、宾语
• (一)主语
主语表示陈述的对象,能回答“谁\什么”之类的 问题。主语一般是在谓语前面,有时为了使谓语 表达的内容突出,把谓语放在主语之前,形成主 谓倒装的句式。主语用“=”标示。 • ①你||出来! ②出来,||你! • ③他怎么啦? ④怎么啦,他?
三、定语、状语、补语
• (一)定语 • 定语是名词性成分前边起修饰作用的成分,表示“谁(的)\什么样(的 )\多少”等意思,常带“的”。跟定语相对的成分是定语中心语。 标示定语的符号是“()”;标示中心语的符号是“。。”。一个有 主语或宾语的句子,主语或宾语如果又包含定语和定语中心语的话, 那么定语中心语就是主语和宾语的结构中心。 • 例如: 1.(多好的)孩子!2.(我)朋友||买了(一条)花围巾。 • 从跟中心语的关系看,有的定语主要是对中心语进行限定的,一般称 为“限制性定语”,如例2的定语“我”和“一条”。又如:3.这的 确是(人的)喊叫。4.(他们出的)(那本)书我买到了。
4
现代汉语句子的语气类型
一个句子不仅具有一定的结构成分和结构方 式,为了适应具体环境中的交际需要,它还必须 有特定的语调。因为有了语调,才能使句子中词 语所叙述的内容同现实发生特定联系。 因为句子同现实有了特定的联系,具有特定的 内容,所以才能作为语言的基本运用单位。我们 说话的时候,每个句子都带有特定的语调,表示 某种语气;句子和句子之间有较大的停顿。这些 都由交流思想的需要来决定。
7
句子的语气类型
祈使句
祈使句是表示命令或请求的句子,语调逐渐 下降。祈使句常使用祈使性的词语“请、千万、 别”。例如: 请让一下。 千万别听他的。 别闹。
8
句子的语气类型
感叹句 感叹句是抒发某种强烈感情的句子,语调先上升后下 降。感叹句里常常包含“多么、多、好、真”等具有感叹 作用的词语,句末常用语气助词“啊”。例如: 多可爱的小生灵啊! 这部电影多么动人啊! 我好不容易才找到你呀!
27
双宾句的位臵
(二)有时,远宾语和近宾语都指人,但是 指人的远宾语一般还是不能用“谁”提问 ,只能用“什么、什么人、多少人”等提 问。例如: (1)他给我们一个司机。 (2)他给我们两个理科毕业的大学生。 (3)他给我们五十个人。
28
双宾句的位臵
(三)有时,后边的远宾语指物,前边的近 宾语也指物。但是指物的近宾语还是不能 用“什么”提问,只能用“谁、什么单位 、什么部门”之类去提问。例如: (1)我给花猫一块鱼。 (2)我给了研究室两套书。 (3)我给了颐和园两车无烟煤。
31
(一)定语
• 有时有几项定语,如:他买了一辆崭新的永久牌的女式轻便车。 • 对于这种多项定语,在结构层次上是:左边的定语递次修饰它后边的 定语和中心语。即:一辆→崭新的永久牌的女式轻便车 • 崭新的→永久牌的女式轻便车 • 永久牌的→女式轻便车女式→轻便车
①游泳||不容易。 ②干净||最重要。 ③天天练||的内容,能回 答“怎么样\是什么”之类的问题。 • 谓语从其构成材料看,有名词性的、动词 性的和形容词性的。谓语用“ ”标示。 • 1.名词性谓语:名词性谓语口语性比较强, 并且一般是肯定形式。例如: • ①他||湖南人。 ②桂林||好地方咧! • ③今天||都星期三了。 ④这个人||好本事。
22
(二)谓语
• 2.动词性谓语:动词性谓语是最常见的谓语类型。例如: • ①你||试试。 ②夏至||是北半球白天最长的一天。 • 3.形容词性谓语:形容词性谓语的主要作用是描写,在部 分句子中,形容词性谓语用于比较。例如: • ①他们||高兴得跳了起来。 ②哪本书||好? ③我们的友 谊||比山高比海深。 • 例①的谓语用于描写。例②的谓语是用于比较。不过,例 ②表比较是隐性的,例③则带有表比较的介词,表比较是 显性的。
29
双宾句的位臵
(四)指人的宾语一般在前,指物的宾语一般在后 ;但是当动词为“复、致”,指物宾语为“信、 函 、电”时,两种宾语的语序可以调换。象“复某某 人 一封信”可以说成“复信某某人”,这种用法,常 见 于报纸上的标题。例如: (1)党和国家领导人致电南斯拉夫党政领导 (2)我驻联合国代表致函安理会主席。 30 (3)×××总统复信×××议会主席。
目录
• • • • 一、句法概说 二、句子(单句)成分剖析 三、如何划分句子成分 四、句子成分与病句修改
2
一、句法概说——句子的结构类型
主谓句 单 句 名词性谓语句 动词性主谓句
形容词性谓语句
主谓谓语句
句 子
复 句
名词性非主谓句 动词性非主谓句 非主谓句 形容词性谓语句 叹词性非主谓句 因果句 条件句 递进句 让步句
14
连词是连接词、短语或句子的词,如:和、及、不但、 而且、甚而、总之、因为、只有、即使等。
叹词是表示感叹或呼唤应答的词,如:啊、嗬、哎哟等。
助词是附着在实词、短语或句子上边,表示一定的结构关 系、附加意义或语气的词,如:的、着、呢、得、了、吗等。
拟声词是摹拟声音的词,如:呼、啪、轰隆、哗啦啦、叽 叽喳喳等。
20
如:
①谁||写广告?(“谁”:施事†主语‡) ②衣服么,||早就缝好了。(“衣服”:受事†主语‡)
③这个学生, || 我教过他数学。(“这个学生”:与事†主 语‡)
④那个筐子啊, || 只能装白菜。(“那个筐子”:工具†主 语‡)
充当主语最常见的是名词和名词性的词语,但非名 词性词语充当主语也不少。例如:
状语
是动词或形容词前面的 连带成分,用来修饰动 词或形=容词,或者修 饰整个句子,表示状态 、方式、时间、处所或 程度等。 是动词或形容词后面的 连带成分, 一般用来 补充说明动作、行为的 结果、程度、趋向、时 间、处所、数量、性状 等。
[ ]
①她[很]漂亮。 ②说到这里,我们两人 [不约而同]地站起来。 ③[沿着草坪旁用卵石铺成的小径],我走到她 跟前。 ④[从前],这里住着一个姑娘。 ①不想叫蜜蜂蜇了†一下‡,痛得我差点儿跌 †下来‡。 ②我独自一人游荡†在田野里 ‡ ③从化的荔枝树多得†像一片碧绿的大海‡。 ④我遇见过他†好几回‡†了‡。
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
//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 。 谓语
是陈述主语的, 说明 主语“是什么”或怎 么样“。 ①他//是很能干的。 ②一张简陋的大竹床//铺着厚厚的稻草。 ③其实这种缩微技术,//早在十九世纪普
法战争时候就使用过了。
宾语
在动词后面,表示动 作、 行为受力的人或 事物,往往表示动作 支配的对象。
①桥脚上站着一个人。 ②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③萧队长说过:先进的要带落后的。 ④朋友送我一支笔。
17
定语
是名词前面的连带成分 ,用来修饰名词,表示 人或事物的性质、状态 、数量、所属等。

) ①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
地流下来了。 ②(满树)(浅黄色)的小花, 并不出众 。 ③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 (一门)科学 。
23
(三)宾语
宾语是动词后边的连带成分,用来表
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结果,表示存在、 出现、消失的人或事物,是动作所支配、 关涉的对象。表示和主语有同一关系和隶 属关系。
24
(三)宾语
• • • • • • • 例如 1.天空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 2.美丽的花朵对人们有很大的吸引力。 3.池沼里养着金鱼和各色鲤鱼。 4.人们促进了大量品种的繁殖。 5.云就像是天空的招牌。 6.灰色的云块密密地布满了天空。
6
句子的语气类型
疑问句
疑问句是提出问题的句子,句尾语调往往升高。 根据提问和答问方式,疑问句可分为是非问、选择问和特指问 三种。提出一个问题,要求作出肯定或否定回答的,叫“是非问”; 并列几个问题或正反两个方面的问题,要求选择其中一个问题或 一个方面问题作答的,叫“选择问”;用疑问代词代替未知部分,要 要求就疑问代词所问内容作答的,叫“特指问”。例如: 你明天能来吗?(是非问) 谁叫他来的?(特指问) 明天你来还是我来?(选择问) 明天你来不来?(正反问)
12
量词是表示人、事物的单位,或者动作行为的单位 的词,如尺、个、次、趟等,其中表示人或事物的计 算单位的是物量词,表示动作、行为的计算单位的是 动量词。
代词是代替词、短语、句子、句群的词,如:我、 谁、这样等。代词有人称代词、疑问代词、指示代词 三类。
13
虚词
• 虚词一般不表示实在意义,不作短语或句子成分(只 有副词可以作状语),它们的基本用途是表示语法关系。 • 虚词的分类是以虚词所表示的不同语法意义或语法关 系为标准的。虚词可分为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 和拟声词。 • 副词是修饰动词、形容词及短语,表示 范围、时间程 度、语气、情势等等的词,如:很、起码、向来、常常、 净、只、又、屡次猛然、逐渐仍旧、确实、简直等。 • 介词是与名词、代词等组成介宾短语,表示方向、时 间、处所、对象、原因等等的词,如:往、到、自从、对 于、和、给、将为、跟、除了等。
目的句
假设句
并列句
连贯句
选择句
转折句
假言逆转句
...........
3
现代汉语的特殊句型
句子的结构分析的终极目的,是为了确定 句型。句型是从许多句子中归纳出来的,不同 的句子可以归入同一句型。 常见的现代汉语特殊句式(句型)有: (1)“把”字句; (2)“被”字句; (3)“是”字句; (4) 兼 语 句; (5) 连 动 句; (6) 存 现 句; (7) 连 字 句; (8) 比 字 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