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传文学
断代史
• 即以某一段时代记录历史。 •《汉书》、《三国志》
史籍概况
尚书》 春秋》 左传》 国语》 史记》
《
《资治通鉴》
尚书
•“尚”即“上”,上代的意思;“书” 是指历代史简册。 •即“上古的史书”。 •主要内容是记载尧、舜、夏禹、商汤、 周文王、武王的政治大道。 •还有上古的礼乐、教化、典章与文物。
春秋
•本是各国国史的通名 •但今所见之《春秋》却为鲁国史书的专名。 •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据说孔子曾修订 此史书。 •它的文句极其简短,文字技巧与史事编排, 都比《尚书》较进步。
左传
•由于《春秋》记一事件,只是寥寥几字,很不容易理解。 •于是后世便出现了给它做解说的著作,即是“传”。 •替《春秋》做传的有五家,但流传至今只有《左氏传》、 《公羊传》、《谷梁传》三家,即所谓《春秋三传》。 •《公羊》与《谷梁》二家以解经文为主。 •《左传》却以叙事为主,且有《春秋》所没有的事件,因 此《左传》是一部叙事详细而且较完整的编年体历史著作。 •《左传》的作者为春秋时鲁国的史官左丘明。
单元六
史传文学
学习重点
I. 什么是史传文学? II. 史书体例 III. 史籍概况
什么是史传文学?
历史著作中具有文学性的篇章。
特点:
• 真实性
• 文学性
史书体例 1. 2. 3. 4. 5. 纪传体 编年体 国别体 通史 断代史
纪传体
• 以人物为中心,叙述当时的史实。 •“纪”帝王之传记。 •“传”其他人物的传记。 •“纪”和“传”是全书最重要的部分 •《史记》
国语
•中国第一部国别史。 •分别记载周王朝与诸侯各国之事。 •起于周穆王,止于鲁悼公,主要“记 言”,故名为“国语”。 •产生于战国初年,作者不详。
战国策
•汇编而成的历史著作,作者不明。 •大概是秦汉间人杂采各国史料编纂而成, 后刘向考订整理,定名《战国策》。 •战国时期策士们言论行动的记录集。 •上接春秋,下至秦并六国,记载了齐、楚 、秦、燕、韩、赵、卫、宋、魏等诸国之 事。
史记
•原名《太史公书》、《太史公记》,东 汉末始称《史记》。 •开创了纪传体通史的先例。 •自古代至汉三千年的历史。 •此书共130篇,作者为史马迁。
《史记》
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生平、政绩) 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 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 十表(大事年表) 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
编年体
• 以年月为编排的秩序。 •《春秋》一书创列于先。 • 此体使历史系统化,增加确实性。 •《左传》、《资治通鉴》
国别体
• 分国家进行记载。 •《国语》同是记载春秋时代的历史。 • 其不是按年代的先后,而是分周、 鲁、齐、晋、郑、楚、吴、越记载。
通史
• 跨越的年代与朝代比较长、比较久。 • 即记述有远古到现代个时代历史。 •《史记》、《资治通鉴》
天文、封禅、水利、财用)
资治通鉴
•继《史记》后的中国史学巨著,全书共 294卷。 •上起战国,下迄唐五代,共历1362年。 •实为最大型的编年体通史。 •由北宋司马光领导编撰,历史19年才修 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