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从理论上叙述文化差异翻译是英语专业学生的一项必要的技能,翻译练习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两种语言的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文化差异。
因此,我们会加强一门外语和母语之间的理解,能够轻易地接受国际化的非文化因素。
例如,提到佛教,我们也许很容易就把它和古印度联系起来;提起基督教,会首先想到巴勒斯坦,罗马帝国和西方国家。
著名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原始文明》中说:“一个复杂的统一体,包括知识、信念、艺术、法律、道德思想、习俗以及由社会成员所得到的任何其它的能力,习惯等就是文化。
”简言之,文化恰好是一个特定社会群体的总的生活方式。
在翻译中遇到的困难大部分来自于以下四个部分。
1.技术经济系统技术经济系统包括生态环境、生产、交换、分配方式、科学技术、人工产品等。
它们是导致文化异的主要物质因素。
物质财富为社会发展和文化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在日常事物的表达上有不同的方法。
当把一个词或短语从一种语言翻译成另一种语言的时候,应了解它的文化。
例如,在我国新疆地区的哈萨克族以畜牧业为生,所以马和羊在他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那里所有的男孩必须要牧羊,所以“boy”在哈萨克语中的意思是“shepherd”。
当女孩结婚的时候,新郎的家庭应当要送马给女方作为订婚礼物,因此“girl”在哈萨克语中的意思是“horse-owner”。
如果对它们不了解,我们就无法理解原作品中的句子,更别提把它们用另一种语言翻译出来了。
2.社会系统社会系统一般表示社会阶层、群体、相关结构、政治、法律、教育、习俗、历史等。
例如,火鸡是圣诞节的一道主菜,但是一个记者在翻译一则关于美国前总统约翰逊和尼克松一起吃晚餐的新闻时把“Turkey Dinner”翻译成“土耳其午餐”,这确实是因为对习俗不熟悉。
3.抽象系统抽象系统包括世界观、宗教、邪教、民间信念、艺术创造、价值观、思维方式等,其中,认知和思维方式对语际交流中的相互理解有最大的影响。
例如,gild the Lily(画蛇添足,多此一举)和lock the stable door after the horse has been stolen (贼走关门)很可能被中国学生误解为“锦上添花”和“亡羊补牢”。
因为能够引起英语和汉语相反的联系的这两个习语在形式上是相当相似的。
“Bright red costumes, with hats, shoes and stockings to match are to be all the craze in spring. Smart women will have to be careful not to yawn in the streets in case some short-sighted person is on his way to post a letter.”如果不知道在英国邮箱是红色的,与其他国家不一样,就不会抓住这一段的真实涵义。
事实上,作者在这里想要借助邮箱的颜色来讽刺那些穿红色裙子的胖拙的妇女,因为她们会被那些近视的人当成是邮筒来使用。
4.语言系统语言系统主要包括组成主要语言资源的语音结构、语法结构和语义结构。
因为写作资源是不同的,在英语中所谓的“I-steel”和“T-square”在汉语中被认为是“I 字钢”和“T 字尺”。
有时在一种文化中被注意的一种现象将会在另一种语言中被忽视。
例如,在英语国家,人们会很自然地把“a clear-shapedankle”和“a slim girl with beautiful lines of legs”联系起来,但是这两方面之间的关系似乎没有被给予全方位的注意。
在下面的两个例子中,“ankle”这个单词被不同地使用,以不同的方式被翻译。
句子如下:Long-stemmed models ankled through the hobby.(身材修长的模特儿袅袅婷婷地走过大厅。
) He was slightly disturbed by the cashier, a young and giggling Wisconsin school-teacher with ankles...(那个年轻的出纳员,威斯康星州的女教师的咯咯笑声和一双漂亮的脚弄得他有些心慌意乱。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刍议英语歧义现象_词汇论文导读::英语中的歧义主要可以分为:语音歧义。
其中词汇众多。
句法歧义。
词汇歧义以及语用歧义等等。
刍议英语歧义现象。
论文关键词:语音,词汇,句法,语用,歧义何谓英语中的“歧义”?伍谦光在其《语义学导论》一书中说明:“歧义”是指一个句子或一句话模棱两可,可以做两种或多种解释。
在该书中,作者举了这样一个例子:They sawher duck.这是个有歧义的句子。
这是一个因对句法结构有不同理解而引起歧义的句子。
如果我们把duck看做是不定时动词,起宾语her的补足语的作用,那么句子的意思是:“他们看见她低下头来(或弯下腰来)”。
如果把duck看做是名词,起直接宾语的作用,那么句子的意思则是:“他们看见了她的鸭子”。
我们通过这个例子可以得出:语言是一种约定俗成的社会现象,而不是人们根据科学规律创造出来的。
因此,词句和语义之间没有必然的一一对应的关系。
不同的词句往往可以表达同一思想,而同一词句也可以表达不同的意思,所以语言中的一语多义现象大量存在词汇,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语言中的“歧义现象”。
英语的发展史源远流长,其中词汇众多,同义词丰富,加之其语法结构不很严密,这都给歧义的产生提供了语言条件,所以英语中歧义是很普遍的。
英语中的歧义主要可以分为:语音歧义,句法歧义,词汇歧义以及语用歧义等等。
下面将从语音、词汇、和语用方面对英语歧义现象进行分析。
一语音歧义语音歧义是指借助话语在发音上的完全相同或相似而构成的歧义。
该现象主要是由于同音词造成的。
除此之外,同音异义的词组和短语,不同的语音停顿和语调以及不同的重音都可能导致歧义。
(一)同音异义词:在现代英语的词汇中,同音而异义的词数量很大,为歧义的产生提供了大量的原始素材论文开题报告。
例如rain和reign,sighs和size等,它们发音完全相同,只是拼写和意思不同。
由同音异义导致的歧义句子屡见不鲜。
例如:"When does the baker follow his trade?" "Whenever hekneads the dough."该例就利用了need(需要)和knead(揉面)这一对同音异义词,并配上“dough”的多义(既作“生面”,又作为俚语的“钱”讲),从而让读者或听者难以辨别出面包师到底是需要钱时就开始了生意,还是在他揉面时就开始了生意。
英语中,由于同音异义现象产生的歧义不胜枚举,如sow(播种)和sew(缝纫),right(右边)和wright(造……的人),meet(遇见)和meat(肉)等词汇,我们都应谨慎使用。
(二)同音异义的词组和短语:这是指两个词组和短语,其发音相同,甚至逐个音节都完全一样,但作为词组短语,两者的意思却迥然不同。
这种情况多是由于发音上受连读(liaison)的影响。
例如:a bee feeder / a beef eater 例中,a bee feeder和a beef eater由于音节界限不明造成歧义,前者/f/在后面音节,后者/f/在前面音节,但说话时往往容易混淆这两者的界限;而eater中的/t/由于不是在重读音节中,又紧跟在元音之后,所以变为带有闪音(/d/),因此也容易与前者feeder混淆。
由于语音的相似性,听者难以断定是“蜜蜂饲养员”还是“食牛肉者”。
与此相似的其它例子如:a trained deer / a train,dear / It rainedhere.; gray day / grade A; a nice girl / an ice girl; a name / an aim 等都可能由于连读而产生歧义。
(三)由于不同的语音停顿(different breathgroups)和不同的语调(differentintonation),从而导致歧义John said the teacher is a fool. 该句因为说话者不同的停顿和不同的语调,便产生意思截然相反的两句话。
(四)由于重音(stress)的不同而导致的歧义。
如:That all I know.,根据强调的侧重点不同,该句可以有不同的含义。
二词汇歧义词汇歧义指由于对句子中某一个词的意义有不同的理解而产生的歧义。
就词汇歧义而言,具体又可分为以下四种情况(一)因“一词多义”或“同形异义”引起的歧义所谓一词多义,是指同一个词有多个不同的意义,在词典中列入同一个词条,如bachelor 既可指“独身”,也可指“学士”;mad 既指“发疯”又指“生气”。
同形异义是指那些拼写或发音相同而意义不同的词词汇,如:ball,兼有“舞会”与“球”的意思;bank兼指“银行”和“河岸”。
有时,“一词多义”与“同形异义”词是很难区分开的。
由于“一词多义”或“同形异义”产生的歧义句子如:(1) Mr. Collins, the priest, is going to marry Jane at the church .该句中,marry属一词多义现象,它有两种解释。
第一:“与(某人)结婚”,这样全句的意思是:牧师Collins先生将在教堂和Jane结婚;第二:“给(某人)证婚”,该句又变为牧师Collins先生将在教堂为Jane证婚(Jane和另一位男子结婚)。
(2) The tourists passed theport at midnight. 该句中port属同形异义现象,当“港口”讲时,全句的意思是:旅游者半夜里经过了港口。
当“葡萄酒”讲时,句子的意思是:旅游者半夜里传葡萄酒。
若没有上下文的提示,我们很难判断作者到底想指什么。
(二)因词义变化而引起的歧义因为词是反映客观事物和现象的,客观世界在不断地变化发展,因此词义也随着社会和自然界的发展而变化。
有些词,旧义消失了,产生了新义;有些词,新旧义并存;有些词,在一定的上下文中产生了词义的转移,以上情况都可能引起句子的歧义。
例如:Please give me a camel.“camel”原意是“骆驼”,可在本句中,其意义发生了“转移”,指“一支‘骆驼牌’香烟”。
(三)因英国英语与美国英语的不同用法而引起的歧义这种情况并非少数。
如:Tom, my neighbor, is an engineer.句中,engineer有歧义。
在美国英语中,engineer有“工程师”和“火车司机”两个意思词汇,而在英国英语中,engineer 仅有“工程师”一个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