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企业如何向现代企业转型
家族企业如何向现代企业转型
关键词:家族企业现代企业转型
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铸造一支立于不败之地的企业家队伍,培育攻无不胜、战无不克的企业家精神。
企业经济领域真正的全方位开放,势必会参与更为惨烈的角逐。
民营企业的投资者与经营者应相对分离开来。
有的投资者即所有权得主是很优秀的企业家能将企业打理的井井有条,稳健发展;而许多投资者是企业的所有者,不适合经营国际化公司,受经营管理因素的限制,企业的投资者必须与经营者分离开来,聘请专业专职的企业家来经营管理企业,才能使企业适应国际潮流,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家族式的民营企业要完成向现代企业的转型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企业家角色的转换
企业家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人,是企业的灵魄人物,随着企业的发展变化,传统企业家的角色也在发生变化。
企业家,顾名思义是企业领导者,是经济的创新者,风险承担者,组织者和协调者。
管理者是企业核心力量的代表,是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是技术进步的组织者和推动者。
随着中国入世中国企业家角色明显的变化是:
企业家与资本家的分离——传统的企业家既是出资者又是指挥者,统称为资本家,而现代企业出资者是资本家,但不一定是企业家。
企业家要求有特质,具有创新力,洞察力,统帅力,入世后
的中国企业家更是如此。
企业家的功能转换——传统的企业家是企业管理的代表人,是资本利益的保护者,是企业的指挥者、决策者。
现代企业本质上是法人企业,企业家是集体智慧的代表人,职责是调动内部和外部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从而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这个企业的企业家很有可能是一群人而不是一个人。
传统的企业领导层面特色为家族式企业家,而现代企业已经对家族企业给予了现代化的改造。
寻求专业经理的道路、寻找资本的运营者,使传统的出资者与经营者合一方式加以分离,聘请族外和局外的人为总经理、委以重任,从而完成企业家角色的转型。
二、用人机制的转型
受传统管理观念的影响,民营企业在用人机制上存在任人唯亲,用人唯亲的陈旧思想,重要的管理岗位及部门任用亲属似乎无可厚非,但实际存在许多的观念分歧,管理分歧,令领导层的决议执行不力,影响成效。
当然,具有先进管理经验和方法的、适合本企业管理的亲属还是可以起用的。
符合任人唯贤的原则,完成好用人机制的转型至关系重要。
这就要求企业将以人为本作为企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西方国家的社会制度要求人权为上,现代企业也是以人为本,要完成向现代企业的转型,必须从为片面追求利润,扩大生产规模的思维定式中解放出来,回归到以人为本,构建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发展中来。
在此基础上,才有国家的优惠政策,良好的发展环境,员工的勤奋实干,才能为企业生长营造良好的土壤环境,为企业生存拓展空间。
同时,打造优良、现代的企业文化的亦是落实以人为本的重要
来完成既定目标的过程。
这个管理模式的特征与各个企业成长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
而民营企业的规模化,势必会涉及多种行业、多个领域,所以,要根据其行业的要求和实际来制定合理的管理办法,引进先进的行业管理模式,并加以改造、创新,采取求同存异法则,规避因管理模式的变化带来风险。
民营企业要快速完成向现代企业转型,管理模式是当务主急,企业管理模式必须以行业特征为前提,以实施企业的短、中、长期方针目标为主线,要有系统性、完整性、简便性、求实性、应变性、先进性和激励性。
实现旧的粗放型管理向现代集约型管理的根本转变,加快民营企业向现代企业转型的改革步伐,从根本上去除陈旧观念,去除旧的模式,为新模式的引入平地刨基,注力其中,孕育新生,创新发展。
通过一系列的去旧创新,使企业完成管理模式的转型为其它工作铺平道路,打下根基。
五、民营企业应突破软约束
民营企业是与国营企业相对而言的,民营企业在市场进入上有许多限制,政策规定民企不得参与稀缺资源的生产;不得从事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活动;不得参与可能对公共安全产生影响的活动;民营企业最大的困难还在于获得投资和银行贷款。
除了这些外界制约因素,民营企业自身的现状也约束着其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
最明显的是民营企业的公司治理非常薄弱,大部分民营企业都是家族制,科研力量十分有限。
这些软约束都是民营企业可以突破的,也只有突破这型较约束,民营企业方可与国营企业互补,才有更好的投资与竞争环境,才能
有更充足的力量去参与国际竞争。
二OO六年四月二十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