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线检查方法及临床应用
胸部站立后前位
一、摄片目的 观察胸廓、肺部、纵隔、膈肌等疾患,测量心脏、大血 管大小。
二、摄影体位 被检者背向X线管立于胸片架前,前胸紧贴片盒,身体 正中矢状面对准接受装置正 中线且垂直;双手向内翻 转180°,手背放在髂骨上;肩部下垂使锁骨呈水平位; 上臂及肘内旋,使肩胛骨拉向外侧,旋于肺野外。
2、站立时由于受地心引力的作用,心脏及膈肌下移, 有利于肺组织的显示。
三、摄影注意事项 1、观察双肺焦-片距用150-180cm;心脏片为200cm,目的减少心
脏的放大,利于进行心脏心胸比例、面积、体积的测量。 2、双手背置于髂骨上缘,肘前转的姿势,使肩胛骨旋向外上方,
避免肩胛骨与肺上部相重叠。 3、肺象取深吸气后屏气摄片;心脏摄片,为避免吸气对心脏的影
侧和腓侧,足的足背和足底。
五、关节运动
1、屈伸运动 2、内收、外展运动 3、旋转运动 有旋内和旋外。 六、定位点
如:颈静脉切迹、胸骨角、剑突、脐、髂前上嵴等等。
X线平片检查中的摄影位置
X线平片检查中摄影位置众多,最常见的主 要是胸部、脊椎、四肢正侧位片;这里主 要以胸部站立后前位为例讲述摄影体位的 重要性。 CR、DDR片与传统X线片最大的优势在于可 以调整窗位、窗宽,更好的显示正常解剖 结构和病变。
二、化学效应
1、感光效应 使感光材料感光,影像呈现在胶片上。2、脱水Fra bibliotek用 三、生物效应
生物细胞被一定量的X线照射后、可产生抑制、损 害甚至坏死。
1、防护 人体不同的细胞组织对X线的敏感性不同,腺体、 眼球等特别敏感,必须进行防护。
2、治疗 对病变组织进行一定量的X线照射。
平片检查与CT检查中X射线的不同
一、平片检查中X线是包括有斜射线的锥形放 射线。
二、CT是利用前准直器将射线变为一组平行 线而进行扫描。
X线平片检查
X线平片检查中的基础知识
一、标准姿势(解剖学姿势) 人体直立,两眼向正前方平视,双下肢并拢,足尖向前,两上肢 下垂置躯干两侧,手心向前。 在摄影工作和阅片诊断中,都依解剖学姿势作为定位的依据。
常规胸部行站立后前位检查的优点
心脏位于胸腔前部
前肋间隙比后肋间隙宽
一、行后前位的原因:
1、因心脏近前胸壁,为避免心脏影象放大失真和遮 蔽过多的肺组织;
2、双侧前肋间隙宽,后肋间隙窄,后肋间隙远离接 收装置有放大,放大的后肋间隙与前肋间隙重叠, 有利于肺组织的显示。
二、常规取站立位
1、避免卧位时膈上移使心脏变形和肺组织被过多遮 蔽;
胸部其他体位
一、胸部站立侧位 观察心脏后方肺组织和前后肋膈角;结合 正位片确定肺部病变所在肺叶、肺段;明 确纵隔内病变的部位。
二、胸部前后位 用于观察病变近背侧的病例或立位有困难 者;与胸部后前位比较,心脏及前肋骨影 象放大,肺野相对缩小,肩胛骨不易与肺 野完全分开。
三、胸部半坐前后位 用于病重不能起床而又有胸水者。
前上纵隔肿瘤;胸内主动脉迂曲、钙化(女 74岁)
右侧肋骨痛点点片示右第8肋骨腋段骨折,断 端移位,侧胸壁血肿(男 79岁)
肋骨CT三维表面重建(SSD)示右第5-11后肋 骨折,无明显移位
(胸
说部
明片
折 的 局 限 性 )
左侧液气胸,左肺组织压缩约45%(男 25岁)
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动脉增宽、 肺心病;主动脉弓缩小、钙化(男 62岁)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二尖瓣狭窄病变 女 49岁)
肝Ca术后双肺内转移性病灶(男 41岁)
肝Ca术后双肺内转移病灶(女 67岁)
双肺多发转移性病灶(女 50岁 右乳肿物1年)
响,采用平静呼吸下摄片。 4、中心线投射点,肺部取第5、6胸椎间,向足倾斜5-10°角,减
少头侧较大面积受X线照射;心脏摄片中心线投射点为第6、7 胸椎。 5、肺为含气器官,吸收X线量少,故摄片条件要小;心脏及大血 管容纳着血液,密度较大,心脏摄片较肺部摄片条件要大,一 般需增加管电压5KV. 6、双侧肺部密度悬殊大时,可用高千伏摄影观察。 7、对于不能配合者及心跳过快者,用短时间曝光,减少移动伪影 及运动伪影。
二、体轴 矢状轴 冠状轴 腹背轴。
三、标准平面 矢状面 包括正中矢状面 冠状面(额状面) 水平面。
四、方位
1、近头者为上,近足者为下; 2、近正中矢状面者为内侧,远正中矢状面者为外侧; 3、近心脏者为近端,远离心脏者为远端; 4、近身体腹面者为前或腹侧,近身体背面者为后或背侧; 5、距体表近者为浅。远离体表为深; 6、以骨为定位依据的有:上肢尺侧和桡侧,手掌侧和背侧,下肢胫骨
四、胸部侧卧后前位 适用于观察少量胸膜腔积液;观察不能站立及半坐位的 患者的气胸或其他疾患。检查胸水时患侧在下,观察气 胸时患侧在上。
五、胸部仰卧侧位 观察不能移动的患者胸部侧位和被胸腔积液遮蔽的前部 肺野。
六、胸部前弓位 使锁骨投影于肺尖上方,观察肺尖情况。
七、胸部点片 在透视下找到病灶显示清晰的体位作点片摄影,一般 用于肋骨骨折的寻找。
三、中心线 经第5胸椎处射入。
四、屏气情况 观察肺部,在深吸气后屏气曝光。
五、胸部站立后前位用于进行心脏测量时 1、胶-片距必须为200cm; 2、平静呼吸中屏气曝光; 3、中心线对第6、7胸椎水平。 六、心脏其他摄影体位 1、心脏左侧位(吞钡) 2、心脏右前斜位(45°-55°) 3、心脏左前斜位(60°-65°)
X线检查方法及临床应用
相关X线基本知识复习
X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一部分直接穿过物质,对物质不产生任何效 应。
一部分在物质中被不同程度的吸收产生物理 的、化学的及生物的各种效应。
X线的一般效应
一、物理效应 1、穿透作用
人体各组织对X线的穿透性的差别,是形成 各组织影像的基础。 2、荧光作用 3、电离作用 4、热作用 5、干涉、衍射、反射作用 用于波长测定。
胸部站立后前正位、右侧位片(正常表现)
胸部DDR片病例展示
第7颈椎双侧颈肋(女 40岁)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
双肺斑片状、片状感染性病变(女 38岁)
双肺感染性病变;右侧胸膜腔积液;心包腔积液
双肺感染性病变;左侧胸膜腔积液;心脏增 大;上纵隔穿刺管影
右侧气胸;右上肺不张;双侧侧胸壁软组织积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