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对二氧化硫的污染来源和危害及防治方法进行了较为详尽的介绍,给脱硫用户选择符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的脱硫方法提供了有限的参考。
关键词: 二氧化硫;污染;脱硫
众所周知,SO2对人体健康,植物,纺织品,建筑材料,历史古迹等都具有极其严重的危害性,还能造成“酸雨”现象,使环境酸化,破坏生态环境。
SO2气体主要来源是燃煤,占总排放量的90%左右。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国和消费国,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75%。
据国家环境监测部门的统计,1990年排放SO2约1622万t,1995年排放SO2约为2370万t,1998年排放SO2约2091万。
因此SO2引起了污染,近年来,随着国家对SO2污染控制的重视,排放量虽有所下降,但我国仍是世界SO2排放量的主要大国,因此采取适当的脱硫方法对解决我国工业脱硫问题和“两控区”建设至关重要。
1 二氧化硫的来源及污染
1.1 二氧化硫的来源
我国大气中87%的二氧化硫来自煤,由于含硫较高,导致产生酸雨污染。
还有机动车尾气,工业废气,生活烟气等均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硫。
大气中二氧化硫来源主要以下方面:
1.1.1 煤的燃烧
大气中的二氧化硫主要是由含硫燃料燃烧和生产工艺过程中采用含硫原料所产生的。
原油、煤以及铁、铜、铅、锌、铝矿石等许多原料中都含有硫。
煤和油等含硫燃料的燃烧、原油的炼制、金属矿石的冶炼等过程中,燃料和工业原料中的硫与氧结合,生成二氧化硫气体,排放到大气中,达到一定的量时,就会产生二氧化硫污染。
1.1.2 其它方面
动植物的腐烂以及其它形成的硫化氢在大气中的继续被氧化成二氧化硫,还有城市垃圾的燃烧等也会产生二氧化硫。
1.2 二氧化硫的危害
1.2.1 二氧化硫对人和动物的危害
二氧化硫进入呼吸道后,因其易溶于水,故大部分被阻滞在上呼吸道,在湿润的粘膜上生成具有腐蚀性的亚硫酸、硫酸和硫酸盐,使刺激作用增强。
上呼吸道的平滑肌因有末梢神经感受器,遇刺激就会产生窄缩反应,使气管和支气管的管腔缩小,气道阻力增加。
上呼吸道对二氧化硫的这种阻留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减轻二氧化硫对肺部的刺激。
但进入血液的二氧化硫仍可通过血液循环抵达肺部产生刺激作用。
二氧化硫可被吸收进入血液,对全身产生毒副作用,它能破坏酶的活力,从而明显地影响碳水化合物及蛋白质的代谢,对肝脏有一定的损害。
动物试验证明,二氧化硫慢性中毒后,机体的免疫受到明显抑制。
二氧化硫浓度为10~15ppm时,呼吸道纤毛运动和粘膜的分泌功能均能受到抑制。
浓度达
20ppm时,引起咳嗽并刺激眼睛。
若每天吸入浓度为100ppm8小时,支气管和肺部出现明显的刺激症状,使肺组织受损。
浓度达400ppm时可使人和动物产生呼吸困难。
1.2.2 二氧化硫对植物的危害
二氧化硫对植物细胞膜的影响与环境状况及植物种类密切相关。
就植物种类而言,一些植物非常敏感,另一些种类则很不敏感。
二氧化硫主要通过气孔进入植物内部,导致叶片褪绿和叶脉间出现钞褐色斑块,并逐渐坏死,造成树枝尖端干枯及叶片过早凋落,损害植物的正常生长。
当二氧化硫被植物吸收后,可形成亚硫酸盐,然后再氧化成硫酸盐,变成对植物生长有用的营养物质。
所以,只要大气中二氧化硫的浓度不超过一定限度,并能有充分的时间使亚硫酸盐转化为硫酸盐,那么植物叶片就能不断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硫。
随着叶片的衰老凋落,所吸收的硫元素也一同落到地上,为土壤所吸收,因而在植物叶枯叶荣的周期变化中,就可不断地将空气中的硫转移到土壤中,这样,在大气与地面中形成了循环,使空气不断得以净化。
1.2.3 酸雨对建筑的危害
大量的二氧化硫排放到空气中会形成酸雨,酸雨能使非金属建筑材料(混凝土、砂浆和灰砂砖)表面硬化水泥溶解,出现空洞和裂缝,导致强度降低,从而建筑物损坏。
沙浆混凝土墙面经酸雨侵蚀后,出现"白霜",经分析此种白霜就是石膏(硫酸钙) 。
建筑材料变脏,变黑,影响城市市容质量和城市景观,被人们称之为"黑壳" 效应。
我国雾都重庆"黑壳" 效应相当明显。
天然大理石,俗称汉白玉,三年之后,经酸雨淋洗,完全变色;失去光泽的时间为3至8年。
2 二氧化硫的防治措施
2. 1 燃烧前脱硫
2.1.1 煤炭洗选技术
洗选是除去或减少原煤中所含的硫分、灰分等杂质,并按不同用户对煤质的不同要求实行对路供应。
选煤技术分物理法、化学法和微生物法三种,目前在我国广泛采用的是物理选煤法。
通过煤炭的洗涤也可以将其中的硫分部分去除,
我国现在的洗煤能力只达到总煤炭产量的20%左右,远远不能满足需求。
2.1.2 煤的气化技术
煤的气化是把经过适当处理的煤送入反应器,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通过气化剂( 空气或氧和蒸汽) 以一定的流动方式( 移动床、流化床或携带床) 转化成气体。
2.1.3 水煤浆技术
水煤浆技术是70 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以煤代油的新型燃料。
它是把灰分很低而挥发分很高的煤研磨成微细的煤粉,然后按煤水合理的比例,加入分散剂和稳定剂配置而成,可以象液体燃料一样进行储存、运输和燃烧。
生产水煤浆的原煤,其灰分一般小于8%,硫分小于5% ,因此燃烧时烟尘和SO2 排放都远低于烧原煤。
2.1.4 新型煤加工技术
型煤加工是用煤粉或低品味煤制成具有一定强度和形状的煤制品。
型煤的固硫率一般在50% 左右,并可节煤和减少烟尘排放。
2.2 燃烧中脱硫
2.3 燃烧后脱硫即烟气脱硫技术
3 结语。
参考文献
[1]张国军, 吴少华, 刘玉强. 燃煤过程中二氧化硫的释放及控制技术电站系统工程2001, ( 9) 9: 20~ 23.
[2]刘志全, 陆永琪. 关于燃煤二氧化硫排放污染防治技术政策与探讨环境保护2001, 16( 2) : 8~ 10.
[3]冯凌. 烟气脱硫技术的发展及应用现状[ J ]. 环境工程, 2002, 18 (2) : 15~18.
[4]龚书椿等编著.环境化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5]谢文彰.李照勇.黄静端广东区域酸雨污染模拟研究[期刊论文]-环境污染与防治2003(3).
[6] 张慧明.应用循环流化床洁净燃烧技术控制燃煤工业锅炉SO2污染[ R]2005 年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年会论文集, 北京: 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5.
[8]王力,刘泽常.煤的燃前脱硫工艺.煤炭工业出版社.2000.(3) 安恩科、魏敦崧.湿法脱硫问题探讨.环境工程,2001(19).
[9]3 All Shawabkeh.Hitoki Matsuda.Msaanobu Hasatanl.Utilization of highly improved fly ash for SOz capture[J].Journal of ChemieM Engineering of Japan.1995,280)t 53—58CsJadwlga Wieckowska.Catalystic and adsorptive desulphurization of gasesD].CatalysisToday,1999(24)1405—465.
[10] MU HaiIin,TONOOKA Y,SAKAMOTO K,et al .DeveIopment of an emission modeI of air poIIutants-SO2 and NOx in China[A]. Proceedings of the 17 th Conference of Energy System,Economic Environment[C]. Tokyo:[s n],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