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概论》名词解释1、国际直接投资:指投资者以国际投资为媒介,以取得企业经营权或经营控制权为手段,以获取多种效益为目的,在国外从事制造业、商业、服务业和金融业等的一种投资行为。
2、自由贸易:是指国家取消对进出口贸易的限制和障碍,取消本国进出口商品各种优待和特权,对进出口商品不加干涉和限制,使商品自由进出口,在国内市场上自由竞争的贸易政策。
3、结构性通货膨胀:该理论认为,经济体制内发展不平衡,发展较快的部门便会形成劳动力供应紧张,引起物价的急剧上涨;而发展不快的部门因失业的劳动力不易转移,成为社会上的失业人口,因而使社会出现高物价与高失业并存的停滞膨胀现象。
4、国际分工:世界上各国(地区)之间的劳动分工,是各国生产者通过世界市场形成的劳动联系,是国际贸易和各国(地区)经济联系的基础5、特别提款权:是国际基金组织(IMF)在1969年设立的一项国际储备资产。
特别提款权是一种账面资产,可以作为会员国的储备资产,用于偿还国际货币基金的贷款,以及会员国之间偿付国际收支逆差。
6、世界市场:是世界范围的商品交换和商品流通,是通过商品交换把各国市场紧密联系起来的总体。
7、跨国公司:主要是指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垄断企业,以本国为基地,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世界各地设立分支机构或子公司,从事国际化生产和经营活动的垄断企业。
8、保护贸易:指国家采取各种措施干预对外贸易,通过高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来限制外国商品和服务的进口,以保护本国市场免受国外商品的竞争;同时对本国出口商品给予优惠或补贴,鼓励扩大出口,以提高本国商品和服务在国外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选择题1、西方国家宏观调控的四个目标:充分就业、经济增长、稳定物价、国际收支平衡。
2、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运行的模式:美国是传统市场经济模式;日本式以市场机制为基础、国家干预主导型的模式;法国是市场与计划相结合的经济运行模式。
3、跨国公司是国际直接投资的载体。
4、发达国家在技术转移中占据主导地位。
5、战后国际分工的形式主要是水平型分工,特点是6、特别提款权是IMF创造出来的。
7、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内容:(1)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2)其它货币与美元挂钩(3)实行可调节的固定汇率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实质:建立一种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
其基本内容是(双挂钩)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实行固定汇率制度8、紧急发展的不平衡性体现在发达国家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发展中国家之间。
9、亚太经合组织包括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北美自由贸易区也是如此,欧盟成员发达国家居多数,发展中国家较少。
10、跨国公司的组织形式:母公司、子公司(具有法人地位)、分公司11、经济一体化的几种形式:优惠贸易安排(级别最低。
最松散)、自由贸易区(成员国相互取消关税)、关税同盟(成员国在相互取消关税的同时建立了共同对外关税)、共同市场(成员国在关税同盟的基础上还实现了生产要素和服务的自由流动)、经济同盟(成员国在共同市场的基础上进一步协调他们之间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完全经济一体化。
12、资本主义爆发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本质特征为生产过剩)13、第二次科技革命兴起于19世纪中叶,它以电机的发明为起点,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标志。
14、跨国并购主要集中在北美和欧盟等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北美和欧洲地区。
15、工业革命之前形成了以大西洋沿岸为中心的商品革命化(交流场所)16、发展中国家采取盯住汇率制。
17、赫克歇尔-俄林模型认为国际贸易发生的根本原因是生产要素禀赋的差异。
18、最早出现的货币制度是金本位19、通货紧缩的三要素:三个要素:一是物价的普遍持续下降;二是货币供给量的连续下降;三是有效需求不足,经济全面衰退。
20、发展中国家之间经济一体化组织发展缓慢的原因:产业结构的低层次雷同,畸形产业结构难以迅速纠正,难以就实施共同工业计划达成分工协作。
21、滞涨引起的原因:二战后,西方国家由于长期采取膨胀性政策措施刺激经济造成严重后果,再加上一系列结构性危机(货币危机、石油危机、债务危机等)造成了滞涨。
问答题1、特里芬难题:指美耶鲁大学教授特里芬提出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存在着自身无法克服的内在矛盾。
布雷顿森林体系是建立在美国一国的经济基础上的,以美元一国货币作为主要的国际储备和支付货币,如果美国国际收支保持顺差,那么国际储备资产就不能满足国际贸易发展的需要,就会发生美元供不应求的短缺现象;但如果美国的国际收支长期保持逆差,那么国际储备资产就会发生过剩现象,造成美元泛滥,进而导致美元危机,并危及布雷顿森林体系。
特里芬两难决定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不稳定性和垮台的必然性。
2、二元经济模型:刘易斯在1954年提出的一个关于劳动力转移的理论模式。
该模型认为,不发达国家存在两种经济部门:一是现代工业部门和传统的农业部门。
由于工农业之间的收入水平存在著明显的差距,农业剩余劳动力必然有一种向工业部门流动的趋势,直到农业剩余劳动力消失为止。
在这一过程中,现代工业部门扩大生产,农村人口不断流向城市,从而实现了工业化和城市化,以及传统农业部门的现代化改造。
3、科技革命是怎么样推动世界经济的形成和发展?答:(1)第一次科技革命:形成初步的国际分工,为世界经济的形成提供现实条件(商品国际化);(2)第二次科技革命:加强生产的社会化和国际化,加深国际分工,扩大世界市场,促进世界经济体系的最终形成和发展(资本国际化);(3)第三次科技革命:促使整个世界的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强化各国经济发展的相关性,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使世界经济纵深发展。
4、战后跨国公司迅速发展的原因?答:战后跨国公司得到广泛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有三个:1)科学技术革命的发展加速了跨国公司的发展。
战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迅猛发展,一方面大大加强了资本国际化的趋势,深化了发达国家之间的国际分工,国际范围内生产专业化和分工协作的发展达到了一个高度,从而促进了跨国公司的发展;另一方面,在科技革命的推动下,电子计算机以及现代交通运输工具和通讯技术得到广泛发展和应用,大大缩短了世界的空间距离,使跨国公司可以在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有效地组织生产和销售活动,并使其母公司可以集中灵活地管理分布于各地的子公司的业务活动。
2)竞争的加剧,促使发达国家之间加强了资本的相互渗透,从而加速了跨国公司的发展。
垄断统治确立后,垄断与竞争并存,并且竞争更加激烈。
随着竞争的加剧,一些垄断组织更多地通过在国外投资办厂来扩充自己的实力。
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各国实力对比的变化,也促进了跨国公司的发展。
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国家对私人对外直接投资的支持,在跨国公司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跨国公司的发展得到了各国政府的支持和鼓励,政府或者以对外援助为名,直接参与资本输出,从而带动私人对外投资的发展,或者直接向跨国公司提供科研与发展补贴,以增强其国际竞争力,或者对跨国公司实行税收优惠,鼓励它们在国外进行投资和再投资等。
5、世界市场形成的标志?答: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的标志:(1)多边贸易及支付体系的形成。
随着国际分工的发展、世界市场的扩大使各个国家的国际收支平衡不再单纯依靠同每个国家的双边贸易中均保持收支平衡,而是以对所有贸易伙伴国的综合平衡为基础。
(2)国际金本位制度的建立与世界货币的形。
世界市场的发展与世界货币职能的发挥实际上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只有在世界市场充分发展以后作为世界货币的黄金才能充分地发挥其调节作用。
(3)统一的国际贸易法律和贸易惯例的产生。
随着世界各国之间贸易往来的日渐频繁,贸易摩擦和冲突也在不断地加剧,这就催发了各种国际贸易法律和惯例的产生。
(4)较为健全固定的销售渠道的建立。
各种有固定组织形式的市场,如商品交易所、国际拍卖会、国际招标与投标市场、国际博览会等陆续建立;航运、保险、银行等各种专业机构的逐渐建立与健全;较为固定的航线、港口及码头机构建立了起来。
这一切都把世界市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5)资本主义的各种经济规律如价值规律、个体生产的有序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的矛盾的规律等制约着世界市场的发展。
6、通货膨胀的概念以及形成通货膨胀的原因?答:概念:一般指物价水平在一定时期内持续的普遍的上升过程,或者是说货币价值在一定时期内持续的下降过程。
原因:一:结构型通货膨胀。
指经济体制内发展不平衡,发展较快的部门会形成劳动力供应紧张,引起物价的急剧上涨;而发展不快的部门因失业的劳动力不易转移,成为社会上的失业人口,因而使社会出现高物价与高失业并存的停滞膨胀现象。
二: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
是指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显著的上涨。
三: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
是指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情况下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和显著地上涨。
四:混合型通货膨胀。
由于当工资得到增加时,人们的需求也会增加,于是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也会启动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即需求与成本因素混合的通货膨胀。
补充题目17、在下列投资方式中,属于国际直接投资的是( D )。
A、购买外国政府债券B、购买外国企业债券C、向外国企业提供商业贷款D、在国外开设合资企业18、在发展中国家汇率制度安排中,采用最多的汇率安排是( A )。
A、钉住汇率B、自由浮动汇率C、联合浮动汇率D、固定汇率19、发展中国家之间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失败或发展缓慢的原因,不包括( D )。
A、产业结构的低层次雷同B、难以就实施共同工业计划达成分工协作C、畸形产业结构难以迅速纠正D、各国经济发展水平比较接近20、下列经济一体化组织中,( C )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一体化组织。
A、亚太经济合作组织B、欧洲自由贸易联盟C、北美自由贸易区D、拉丁美洲一体化协会21、西方发达国家宏观调控所追求的目标不包括( B )。
A、充分就业B、货币汇率稳定C、经济增长D、国际收支平衡25、发达国家的经济运行模式有多种,其中( D )是以市场为基础的政府导向型市场经济模式。
A、美国模式B、德国模式C、法国模式D、日本模式(×)1、在19世纪末20世纪,日本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不断上升,在群雄中崛起并独占鳌头,全面代替了英国当年的地位,成为新的世界经济中心。
(×)2、经济全球化促进了美国的一统天下。
(√)3、北美自由贸易区兼顾了产业间分工和产业内分工的优点,这两种分工分别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提供了贸易发展的条件。
(×)4、管理成为现代生产力中重要的强化性要素。
(×)5、需要指出的是,一国实行自由贸易政策,就意味着完全的自由。
(×)6、世贸组织已经成为并将继续成为世界经济走向一体化的组织者和开拓者。
(×)7、发达国家及其他工业化国家,在发展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市场经济中,推行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模式,是导致粮食危机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