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摘要 (2)纺织设备的历史变迁和发展趋势研究 (3)1 纺织技术及机械发展史 (3)1.1 古代纺织技术及机械发展 (3)1.1.1 中国古代纺纱机械发展概况 (3)1.1.2 中国古代织机发展概况 (6)古代织造技术的最高成就——提花机 (6)谁人织出云中锦,薄如蝉翼贵如金!——中国古代云锦技术 (7)1.1.3 中国古代纺织品后整理 (8)1.1.4 中国古代印染技术发展 (8)1.2 中国近现代纺织技术及机械发展 (10)1.2.1 中国近代纺织技术及机械的发展 (10)1.2.2 中国现代纺织技术及机械的发展 (11)1.2.2.1 喷气织机 (12)1.2.2.2 喷水织机 (13)1.2.2.3 剑杆引纬织机 (14)1.2.2.4 片梭织机 (15)1.2.2.5 多梭口织机 (16)2 新型纺织机械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17)2.1 无梭织机代替有梭织机是世界织机发展的总体趋势 (17)2.2 机电一体化是织机发展的必然趋势 (17)2.3 连续引纬方兴未艾,前景十分广阔 (17)2.4 我国引纬技术设备的现状和发展方向 (18)2.4.1 多渠道加快发展无梭织机 (18)2.4.2 多档次全面发展无梭织机 (18)结束语 (19)参考文献 (20)近年来,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增长较快,占世界纺织贸易的比重逐渐增加。
2001年-2008年的全球纺织品服装出口贸易年均增长率达8.60%,其中中国的纺织品服装出口贸易年均增长率达19.42%。
但受到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呈现负增长。
今年以来,受到全球经济复苏步伐的逐步推进等影响,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呈现较快的恢复性增长,2010年1-7月,出口额达1128.2亿美元,同比增长23.2%。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纺织工业抓住了重要战略机遇期,更加充分地发挥中国人力资源优势和产业体系完整、结构不断调整优势,大规模吸引先进技术、资金和先进管理经验,同时积极提高企业研发创新能力,开拓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局面。
中国纺织行业工业总产值从2001年的9626亿元增加到了2009年的37980亿元,年均增长率达18.72%。
分阶段看,“十五期间”,中国纺织行业的年均增长率为20.99%;“十一五期间”,中国纺织行业的年均增长率为14.75%。
从总体上看,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的金融衰退对中国纺织业的影响还未全部消退,但是随着经济环境的好转,中国纺织业必将迎来另一轮发展的机遇。
摘要本文主要从两方面讲述了中国纺织机械技术的发展历程,以及它的发展方向。
其中主要内容一是以织物生产顺序的方式讲述了中国古代纺织技术及其所用机械的概况。
比如:纺纱技术段落中讲述了两大种主要的纺纱机械,分别为纺车和水力大纺车。
在织造技术方面则讲述了踏板织机。
特别是着重讲述了古代提花织机和古代云锦技术,这两者都是中国古代织造技术中的重大发明,而云锦技术至今还不能被现代机械所代替。
然后讲述了古代织物后整理的相关技术,如煮练、印染等工序。
第二部分讲述了中国近现代纺织技术机械的发展概况。
以年代年代和技术种类为主线,分别讲述了近代纺织技术的发展和现代纺织技术的发展。
第二部分还展望性的分析了中国纺织机械的发展方式以及发展渠道和方向。
纺织设备的历史变迁和发展趋势研究1.纺织技术及机械发展史本部分主要讲述中国古代织造技术的成就和各种纺织机械1.1古代纺织技术及机械发展中国是世界上机械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
中国的机械工程技术不但历史悠久,而且成就十分辉煌,不仅对中国的物质文化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而且对世界技术文明的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传统机械方面,我国在很长一段时期内都领先于世界。
到了近代由于特别是从18世纪初到19世纪40年代,由于经济社会等诸多原因,我国的机械行业发展停滞不前,在这100多年的时间里正是西方资产阶级政治革命和产业革命时期,机械科学技术飞速发展,远远超过了中国的水平。
这样,中国机械的发展水平与西方的差距急剧拉大,到十九世纪中期已经落后西方一百多年。
纺织机械的发展是伴随着机械的发展而发展的,所以中国纺织机械的发展经历了由盛而衰再迅起直追的三个阶段。
1.1.1 中国古代纺纱机械发展概况中国纺织技术和纺织机械的发展离不开需要。
中国古代的纺织与印染技术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早在原始社会时期,古人为了适应气候的变化,已懂得就地取材,利用自然资源作为纺织和印染的原料,以及制造简单的纺织工具。
直至今天,我们日常的衣、某些生活用品和艺术品都是纺织和印染技术的产物。
中国机具纺织起源于五千年前新石器时期的纺轮和腰机。
西周时期具有传统性能的简单机械缫车、纺车、织机相继出现,汉代广泛使用提花机、斜织机,唐以后中国纺织机械日趋完善,大大促进了纺织业的发展。
中国古代有嫘祖叫族人养蚕制衣的传说。
说明中国的丝绸纺织技术发展的是很早的。
1926年春,考古工作者在山西夏县西阴村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曾发现一个用某种工具切割开来的蚕茧,它的样于很像半个花生壳。
1958年,在远离西阴村几千里之遥的浙江吴兴钱三漾新石器时代遗址中,考古工作者竟发掘到一些丝织品,其中有绢片、丝带、丝线筹。
这说明中国在新石器时代已经会制造并使用纺织机械了。
中国机具纺织起源于五千年前新石器时期的纺轮和腰机。
西周时期具备传统性能的简略机械缫车、纺车、织机相继出现,汉朝广泛使用提花儿机、斜织机,唐以后神州纺织机械日趋完善,大大增进了纺织业的发展。
各品类型的纺织机1.纺坠纺坠是神州历史上最早用于纺纱的工具,它的的出现至少可追溯到新时石器时代。
根据考古资料,在全神州三十几个省市已掘客的早期居民遗址中,几乎都有纺坠的首要器件纺轮出土。
出土的早期纺轮,一般由石片或陶片经简略打磨而成,外形纷歧,多呈鼓形、圆形、扁圆形、四边形等状,有的轮面上还绘有纹饰。
纺坠的出现不仅转变了原始公社形态的纺织生产,对于后世纺纱工具的发展影响十分深远,并且它作为一种轻便的纺纱工具,一直被继续使用了几千年,纵然在二十世纪,西藏地区一些游牧藏民,仍在用它纺纱。
2.纺车古代通用的纺车按结构可分为手摇纺车和脚踏纺车两种。
手摇纺车的图像数据在出土的汉朝文物中屡次发现,说明手摇纺车早在汉朝已非常普及。
脚踏纺车是在手摇纺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目前最早的图像数据是江苏省泗洪县出土的东汉画像石。
手摇纺车驱动纺车的力来自于手,操作时,需一手撼动纺车,一手从事纺纱事情。
而脚踏纺车驱动纺车的力来自于脚,操作时,纺妇可以容或用双手举行纺纱操作,大大提高了事情效率。
纺车自出现以来,一直都是最普及的纺纱机具,纵然在近代,一些荒僻的地区仍然把它作为首要的纺纱工具。
3.水力大纺车古代纺车的锭子数目通常为2至3枚,最多为5枚。
宋元之际,跟着社会形态经济的发展,在各种传世纺车机具的基础上,逐渐产生了一种有几十个锭子的大纺车。
大纺车与原本的纺车差别,其独特之处是:锭子数目多达几十枚,及哄骗水力驱动。
这些独特之处使大纺车具备了近代纺纱机械的最新大概的形状,适应大范围的专业化生产。
以纺麻为例,通用纺车每一天最多纺纱3斤,而大纺车一日夜可纺一百多斤。
纺绩时,需使用足够的麻才气满足其生产能力。
水力大纺车是神州古代将自然力运用于纺织机械的一项重要发明,如单就以水力作原动力的纺纱机具而论,神州比西方早了4个多世纪。
4.踏板织机踏板织机是带有脚踏提综启齿装配纺织机的通称。
踏板织机最早出现的时间,目前尚缺少可靠的史料说明。
研究者根据史书所载,战国时期诸侯间馈赠的布帛数量比年龄时高达百倍的现象,及最近几年来各地出土的刻有踏板织机的汉画象石等实物史料,猜测踏板织机的出现可追溯到战国时代。
到秦汉时期,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泛博地区已普遍使用。
织机采用脚踏板提综启齿是织机发展史上一项重大发明,它将织工的双手从提综动作解脱出来,以专门从事投梭和打纬,大大提高了生产率。
以生产平纹织品为例,比之原始织机提高了20至60倍,人人每一钟头可织布0.3至1米。
1.1.2 中国古代织机发展概况古代织造技术的最高成就——提花机提花的工艺方法源于原始腰机挑花,汉代时这种工艺方法已经用于斜织机和水平织机。
提花机通常采用一蹑(脚踏板)控制一综(吊起经线的装置)来织制花纹,为了织出花纹,就要增加综框的数目,两片综框只能织出平纹组织,3——4片综框能织出斜纹组织,5片以上的综框才能织出缎纹组织。
提花机因此,要织复杂的、花形循环较大的花,必须把经纱分成更多的组,多综多蹑的花机逐步形成。
据《西京杂记》载:有巨鹿人陈宝光妻所织散花绫“机用一百二十蹑”,这么多的综蹑织造起来十分烦琐,提花机到了三国时马均“旧绫机丧功费日乃思绫机之变”改六十综蹑为十二综蹑,采用束综提花的方法,即方便了操作又提高了效率。
谁人织出云中锦,薄如蝉翼贵如金!——中国古代云锦技术在高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仍有一种织机还与数百年前移模一样。
两名织工共同操作,一人提拽纹样花本,一人盘梭妆彩织造,日仅五厘米之锦。
此锦宛若天上云霞,而得“云锦”之名。
云锦之“锦”,为“金”与“帛”两字之组合。
《释名》说:“锦,金也。
作之用工重,其价如金。
故惟尊者服之。
”锦乃华贵之丝帛,在古代为贵人之物。
织云锦织提花机出现于东汉,又称花楼,由1924个机件组成,其中之“挑花结本”,相当于计算机之设计软件。
它用古老的结绳记事方法,将花纹图案色彩转变成程序语言,之后再上机织造。
提花机是我国古代织造技术最高成就之代表。
这种远古工艺至今无法用任何机器代替。
西方人甚至认为“这是一个被高级人群完美保守的秘密。
”据文献记载,清代南京曾有三万多台云锦织机。
元、明、清三朝,云锦为皇家御用贡品,包括皇帝的龙袍和皇后的凤衣。
如今,“得见花机之巧者,能有几人哉?”云锦木机妆花手工织造技艺,被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1.3 中国古代纺织品后整理“练”是一种丝织品,又是一种丝绸加工手段(即脱胶,将生坯加捣练图工成白练)。
刚刚织成时质地坚硬,必须经过草木灰碱性溶液沸煮、日晒氧化漂白,再用杵捣,加强草木灰水对丝胶的渗透能力,使脱胶均匀彻底,才能使丝绸变得柔软洁白。
这幅长卷式的画画上共刻画了十二个人物形象,按劳动工序分成捣练、织线、熨烫三组场面。
第一组描绘四个人以木杵捣练的情景;第二组画两人,一人坐在地毡上理线,一人坐于凳上缝纫,组成了织线的情景;第三组是几人熨烫的场景,还有一个年少的女孩,淘气地从布底下窜来窜去。
从整个图卷可以看出中国古代已经有一整套的纺织品后整理的工序和与之配套的工具和机械。
这表明中国古代纺织品的制造和加工已经形成了一个行业的程序和标准。
1.1.4 中国古代印染技术发展古代经常使用的矿物植物染料其实多不胜数,古人根据差别的染料特征而创造的染色工艺计有:直接染、媒染、还原染、防染、套彩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