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心静脉置管操作指南

中心静脉置管操作指南


穿刺部位的定位方法


根据解剖标志定位法
超声辅助定位法
颈内静脉解剖
★★ ★
颈内静脉解剖
气管正中

颈外侧缘
颈内静脉超声
颈内静脉穿刺操作步骤

患者平卧,建议取头低脚高位,患者头部偏向对侧(30度左右) 使用解剖或超声定位,并标记 消毒铺巾 局部麻醉:0.5~1%利多卡因2毫升皮肤皮下浸润麻醉 以细针试探穿刺 选用Valve针与皮肤夹角30~45度,穿刺针进入静脉后,小心扶稳针 头,将导丝沿注射器侧孔送入血管内6~8厘米
每天对导管必要性进行评估,如果不再需要就及时拔除导管 局部应用抗生素软膏对感染无效,反而会加速产生耐药菌并增大真菌菌群
中心静脉置管并发症及处理
机械性并发症:

动脉刺破、血肿、气胸、血胸,心律不齐及导管位置不当 如果穿刺到动脉,应当放弃此部位而改其它部位穿刺置管 优先选择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进行置管是并发症最低

颈内静脉置管超声引导能显著减少试穿次数并减少并发症
中心静脉置管增加中心静脉血栓形成及静脉血栓栓塞风险
血栓并发症:



锁骨下静脉的血栓并发症发生风险最低
尽早拔除导管以减少导管相关性血栓形成
谢谢大家参与!
中心静脉置管并发症及处理
并发症: 穿刺置管操作并发症 导管留置期间的并发症 机械性并发症
血栓性并发症
感染性并发症。 穿刺操作和抢救治疗过程中,操作不当可致: 局部出血 气胸 抢救治疗过程可能出现 导管脱落 局部红肿感染 导管打折破裂 导管性败血症 空气栓塞 血栓致导管阻塞 血肿形成 血胸 邻近动脉 神经受损 导丝导管折断残留
中心静脉置管并发症及穿刺
感染性并发症:
插管部位局部感染 沿导管外缘扩散 感染经管腔内途径或血行播散途径形成输液系统内细菌定植
减少中心静脉导管感染,推荐以下五个步骤
手部消毒 最大程度的防护措施 用洗必泰进行皮肤消毒
选择最优的置管部位
器材

选用国家主管部门批准的市售中心静脉穿刺包 导管的内径、腔室数量及长度应满足临床需要 测压、采血或给药均应通过单独的腔室,不宜混用
中心静脉置管的部位及定位
常用穿刺部位

颈内静脉穿刺,按进路主要有前、中、后路 锁骨下静脉为静脉营养的最佳通路,分上下二进路
股静脉入路因靠近会阴部,不便于管理
中心静脉导管置管临床操作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麻醉科


中心静脉置管的目的

测定中心静脉压 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能够快速输注液体 输注刺激性药物或急救药物

全胃肠外营养
中心静脉置管的禁忌症 绝对禁忌证:穿刺静脉局部感染、血栓形成 相对禁忌证:凝血功能障碍
中心静脉置管前的准备
准备

患者或家属知情同意,并解释相关风险及整个穿刺过程 推荐在全身麻醉后进行穿刺操作 常规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电图和脉搏氧饱和度 肝素生理盐水溶液应冲洗导管,预充封管,导丝与穿刺针是否配套
颈内静脉穿刺操作步骤
通过导丝插入皮肤扩张器,送入有明显的突破感后撤出扩张器 将导管沿导丝滑入血管 导管进入血管后的留置深度以导管尖端位于心房返折上方2cm为佳 建议用含心电图转换电缆的Valve针套件实时监控导管尖端位置, 可减少导管过深或导管位置错误所带来的许多并发症 超声检查也可确定导管位置,保持导管于该位置深度,并退出导丝 肝素盐水冲洗管腔,确认导管尖端在血管腔内位置正确,固定
穿刺过程中若误入动脉怎么办?
及时发现处理,颈内静脉中路法穿刺时或将误刺动脉向颈椎方向压迫 若未有明显血肿,可尝试原位或调整穿刺点再次尝试(可超声引导) 若虽有血肿,但同侧颈外静脉浮露明显,可尝试用18G套管针穿刺 若同侧血肿明显,可换对侧尝试颈外静脉穿刺 注意
对于右侧颈内静脉穿刺失败是由于误入并损伤颈动脉者,在选择是否需要 进行左侧颈内静脉穿刺的时候,需要评估衡量如再次误伤左侧颈动脉,双侧 颈动脉血肿压迫对患者可能产生的脑缺血并发症的严重危害,因此建议这种 情况下,不必尝试左侧颈内静脉穿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