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代文阅读(散文)二

现代文阅读(散文)二

现代文辅导(二)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7~21题。

垂钓余秋雨去年夏天我与妻子买票参加了一个民间旅行团,从牡丹江出发,到俄罗斯的海参崴游玩。

海参崴的主要魅力在于海,我们下榻的旅馆面对海,每天除了在阳台上看海,还要一次次下到海岸的最外沿,静静地看。

海参崴的海与别处不同,深灰色的迷蒙中透露出巨大的恐怖。

我们眯缝着眼睛,把脖子缩进衣领,立即成了大自然凛冽威仪下的可怜小虫。

其实岂止是我们,连海鸥也只在岸边盘旋,不敢远翔,四五条猎犬在沙滩上对着海浪狂吠,但才吠几声又缩脚逃回。

逃回后又回头吠叫,“呜呜”的风声中永远夹带着这种凄惶的吠叫声,直到深更半夜。

只有几艘兵舰在海雾中隐约,海雾浓了它们就淡,海雾淡了它们就浓,有时以为它们驶走了,定睛一看还在,看了几天都没有移动的迹象,就像一座座千古冰山。

我们在海边说话,尽量压低了声音,怕惊动了冥冥中的什么。

在一个小小的弯角上,我们发现,端坐着一胖一瘦两个垂钓的老人。

胖老人听见脚步声朝我们眨了眨眼算是打了招呼。

他回身举起钓竿把他的成果朝我们扬了一扬,原来他的钓绳上挂了六个小小的钓钩,每个钓钩上都是一条小鱼。

他把六条小鱼摘下来放进身边的水桶里,然后再次下钩,半分钟不到他又起竿,又是六条挂在上面。

就这样,他忙忙碌碌地下钩起钩,我妻子走近前去一看,水桶里已有半桶小鱼。

奇怪的是,只离他两米之远的瘦老人却纹丝不动。

为什么一条鱼也不上他的钩呢?正纳闷,水波轻轻一动,他缓缓起竿,没有鱼,但一看钓钩却硕大无比,原来只想钓大鱼。

在他眼中,胖老人忙忙碌碌地钓起那一大堆鱼,根本是在糟践钓鱼者的取舍标准和堂皇形象。

伟大的钓鱼者是安坐着与大海进行谈判的人类代表,而不是在等待对方琐碎的施舍。

胖老人每次起竿摘鱼都要用眼角瞟一下瘦老人,好像在说:“你就这么熬下去吧,伟大的谈判者!”而瘦老人只以泥塑木雕般的安静来回答。

两人都在嘲讽对方,两人谁也不服谁。

过了不久,胖老人起身,提起满满的鱼桶走了,快乐地朝我们扮了一个鬼脸,却连笑声也没有发出,脚步如胜利者凯旋。

瘦老人仍然端坐着,夕阳照着他倔强的身躯,他用背影来鄙视同伴的浅薄。

暮色苍茫了,我们必须回去,走了一段路回身,看到瘦小的身影还在与大海对峙。

此时的海,已经更加狰狞昏暗。

狗吠声越来越响,夜晚开始了。

妻子说:“我已经明白,为什么一个这么胖,一个这么瘦了。

一个更加物质,一个更加精神。

人世间的精神总是固执而瘦削的,对吗?”我说:“说得好。

但也可以说,一个是喜剧美,一个是悲剧美。

他们天天在互相批判,但加在一起才是完整的人类。

”确实,他们谁也离不开谁。

没有瘦老人,胖老人的丰收何以证明?没有胖老人,瘦老人的固守有何意义?大海中多的是鱼,谁的丰收都不足挂齿;大海有漫长的历史,谁的固守都是一瞬间。

因此,他们的价值都得由对手来证明。

可以设想,哪一天,胖老人见不到瘦老人,或瘦老人见不到胖老人,将会是何等惶恐。

在这个意义上,最大的对手也就是最大的朋友,很难分开。

两位老人身体都很好,我想此时此刻,他们一定还坐在海边,像两座恒久的雕塑,组成我们心中的海参崴。

(选自《优秀作文选评·初中版》)17.根据选文内容,填写下表。

(6分)18.作者初见海参崴,对海鸥、猎犬和兵舰做了细致的描绘,其用意是什么?(5分)答:19.纵观全文,胖老人和瘦老人各是一个怎样的人?(6分)答:20.联系全文,谈谈你对文章题目“垂钓”的理解。

(4分)答:21.下面属于余秋雨作品的是()(2分)A.《繁星》 B.《名人传》 C.《信客》 D.《端午的鸭蛋》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7~21题。

(24分)八子(节选)史铁生①童年的伙伴,最让我不能忘怀的是八子。

②几十年来,不止一次,我在梦中又穿过那条细长的小巷去找八子。

八子家就在那儿。

梦中我看见八子还在那片空地上疯跑,领一群孩子呐喊着向那山似的煤堆上冲锋,八子穿的还是他姐姐穿剩下的那条碎花裤子。

③八子兄弟姐妹一共十个。

一般情况,新衣裳总是一、三、五、七、九先穿,穿小了,由排双数的继承。

老七是个姐,故继承一事常让八子烦恼。

好在那时无论男女,衣装多是灰、蓝二色,八子所以还能坦然。

只那一条碎花裤子让他倍感羞辱。

那裤子紫地白花,七子一向珍爱还有点舍不得给,八子心说谢天谢地最好还是你自个儿留着穿。

可是母亲不依,冲七子喊:“你穿着小了,八子不穿谁穿?”七、八于是齐声叹气。

(A)八子把那裤子穿到学校,同学们都笑他,笑那是女人穿的,是娘们儿穿的,是“臭美妞...才穿的呢!”八子羞愧得无地自容,以至蹲在地上用肥大的衣襟盖住双腿,半天不敢起来,光是笑。

八子的笑毫无杂质,完全是承认的表情,完全是接受的态度,意思是:没错儿,换了别人我也会笑他的,可惜这回是我。

④大伙笑一回也就完了,惟有一个可怕的孩子不依不饶。

(这孩子,姑且叫他K吧;我在《务虚笔记》里写过,他矮小枯瘦但所有的孩子都怕他。

他有一种天赋本领,能够准确区分孩子们的性格强弱,并据此经常地给他们排排座次——我第一跟谁好,第二跟谁好……以及我不跟谁好——于是,孩子们便都屈服在他的威势之下。

)K平时最怵八子,八子身后有四个如狼似虎的哥;K因此常把八子排在“我第一跟你好”的位置。

然而八子独立独行,对K的威势从不在意,对K的拉拢也不领情。

如今想来,K一定是对八子记恨在心,但苦于无计可施。

这下机会来了——因为那条花裤子,K敏觉到降服八子的时机到了。

k最具这方面才能,看见谁的弱点立刻即知怎样利用。

拉拢不成就要打击,K 生来就懂。

比如上体育课时,老师说:“男生站左排,女生站右排。

”K就喊:“八子也站右排吧?”引得哄堂大笑,所有的目光一齐射向八子。

再比如一群孩子正跟八子玩得火热,K踅步旁观,冷不丁捡其中最懦弱的一个说:“你干嘛不也穿条花裤子呀?”最懦弱的一个发一下懵,便困窘地退到一旁。

(B)K再转向次懦弱的一个:“嘿,你早就想跟臭美妞...儿一块玩儿了是不是?”次懦弱的一个便也犹犹豫豫地离开了八子。

我说过我生性懦弱,我不是那个最,就是那个次。

我惶惶然离开八子,向k靠拢,心中竟跳出一个卑鄙的希望:也许,k因此可以把“跟我好”的位置往前排一排。

⑤K就是这样孤立对手的,拉拢或打击,天生的本事,八子身后再有多少哥也是白搭。

你甚至说不清道不白就已败在K的手下,你不得不佩服K。

你不得不承认那也是一种天才。

那个矮小枯瘦的K,当时才只有十一、二岁!他如今在哪儿?这个我童年的惧怕,如今在哪儿?时至今日我也还是弄不大懂,他那恶毒的能力是从哪儿来的?如今我已年过半百,所经之处仍然常能见到K的影子,所以我在《务虚笔记》中说过:那个可怕的孩子已经长大,长大得到处都在。

⑥我投靠在K一边,心却追随着八子。

所有的孩子也都一样,向K靠拢,但目光却羡慕地投向八子——八子仍在树上快乐地攀爬,在房顶上自由地蹦跳,在那片开阔的空地上风似地飞跑,独自玩得投入。

我记得,这时K的脸上全是忌恨,转而恼怒。

终于他又喊了:“花裤子!臭美妞!”(C)怯懦的孩子们(我也是一个)于是跟着喊:“花裤子!臭美妞...!”八子站在高高的煤堆...!花裤子!臭美妞上,脸上的羞惭已不那么纯粹,似乎也有了畏怯,疑虑,或是忧哀。

⑦因为那条花裤子,我记得,八子也几乎被那个可怕的孩子打倒。

⑧八子要求母亲,“这裤子还是让我姐穿吧,我穿我六哥那条黑的。

”母亲说:“那你六哥呢?”八子说:“您给他做条新的。

”母亲说:“嘿这孩子,什么时候挑起穿戴来了?边儿去!”17.请结合上下文,体会八子面对嘲笑时的性情变化,填写下面空格。

(6分)18.文中以下三处写到孩子们嘲笑八子,说话人的目的有何不同?请选择其中两处回答。

(6分)(A)八子把那裤子穿到学校,同学们都笑他,笑那是女人穿的,是娘们儿穿的,是“臭美妞才穿的呢!”(B)k再转向次懦弱的一个:“嘿,你早就想跟臭美妞儿一块玩儿了是不是?”(C)懦弱的孩子们(我也是一个)于是跟着喊:“花裤子!臭美妞!花裤子!臭美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结合文中内容,说说第⑤段划线句子“那个可怕的孩子已经长大,长大得到处都在”一句有何深意,谈谈你的理解。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请展开想象,用第一人称描写一下第⑥段“我投靠在k一边,心却追随着八子”时,“我”的心理活动。

(4分)“我”的心理活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下面哪部作品的体裁与史铁生《八子》的体裁不一致。

()(3分)A 杨绛的《老王》B 冯骥才的《俗世奇人》C 鲁迅的《藤野先生》D 朱自清的《背影》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7—21题。

父亲的疼痛与乡愁吴佳骏一天下午,母亲突然出现在我教书的学校。

天空飘着丝雨。

母亲没打伞,细雨濡湿了她的外套和白发,她的脸色苍白,神色慌张。

母亲拉着我的手说:“快跟我回去,你爸腿摔断了。

”急切之下,未及多问,我便请了假,陪同母亲,匆忙返家。

一路上,她都在给我讲父亲的事。

连日绵雨,我家房屋年久失修,雨水从瓦缝间漏下,屋内棉被、衣柜等物什,全被淋湿。

父亲着急,冒雨搭梯上房检瓦。

刚一上房,生虫腐朽的橼木,瞬间坍塌,父亲当即从房顶坠落在地,不省人事。

好半天才苏醒过来,满脸血迹,他的左腿严重受伤。

我的手冰凉,我仿佛听见父亲疼痛的呻吟在撕扯着我的皮肉。

想着想着,眼泪豆粒般从我脸上滚落下来。

我和母亲回到家,天已黑尽。

父亲躺在床上,头歪向一侧,不说话,也不动弹。

焦皱的眉头,无法掩盖他对疼痛的抵抗,汗珠大颗大颗往下滴。

我喊了声:爸。

他转过头看见我,眼圈红了,眼眶盛满浑浊的液体,而我,早已泪如雨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