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_界面现象_2报告
小液滴(T, p*l ) 饱和蒸汽(T, p*g)
=0, 即:Gm (l ) Gm (g)
Gm (g) Gm (l ) dpg dpl pl T pg T
NOTE: 为简便省去p的上标*
设蒸气相为理想气体:
Vm (l )dpl Vm (g)dpg = RTdln pg
2018/10/12
凸 ln pr / po 2 M / RTr 凹
——Kelvin 公式
pr 半径为 r 的液滴在温度T时的蒸气压; p0 平液面液体同温度下的蒸气压; M、 液体的摩尔质量、密度。
20℃时水滴半径 (r) 与蒸气压力pr的关系
r /m pr / p 0
pr po
pr po
p凹 p平面 p凸
2018/10/12
9
Kelvin公式的应用
1) 毛细管凝结
考虑液体及其饱和蒸气与孔性固体 构成的体系。孔内液面与孔外液面的曲 率不同,导致蒸气压力不同。 凹液面:孔内液体的平衡蒸气压低于液 体的正常蒸气压。故在毛细管中发生凝
结。此即所谓毛细管凝结现象。
二、凝聚相的界面现象
A. 液体对固体的润湿作用
cos 气固 液固 / 气液
B. 弯曲液面的附加压力和毛细现象
2 p R
2018/10/12
—Laplace 公式
1
毛细现象:
2 h / R g
液体的密度,kg m 3
2 cos h R g
2018/10/12
h 液柱上升的高度,m g 重力加速度, 9.80N kg 1 R / 曲率半径,m R 毛细管半径,m
2
C. 表面曲率对液体蒸汽压力的影响——Kelvin公式
实验现象:
T
t
微小液滴的蒸气压力大于大液滴的蒸气压力,使微小液滴 的水蒸发成蒸气而凝结在大液滴上。
Vm (l )
pl pl ,0
dpl Vm (g)dpg = RT
pg pg ,0
dln pg
Vm (l ) pl - pl, 0 RT ln
pg pg, 0
2018/10/12
2 pl - pl, 0 p = / R
p 2 Vm ( l ) 2 M RT ln = = / / R R p0 g
p 2 M 2 Vm RT ln = = / / R R p0 g
—Kelvin 公式,为液体密度,kg.m-3, M 为摩尔质量, g.mol-1。
Kelvin公式也可以表示为两种不同曲率半径的液滴或蒸汽泡 的蒸汽压之比:
p2 2M 1 1 RT ln ' ' p1 R2 R1
气压力,因此蒸气会迅速凝结成水,便成了雨。
2018/10/12
11
3)过热液体(过冷液体)
沸腾(结晶)是液体从内部形成气泡(微小晶体)、在液体表 面上剧烈汽化的现象。但如果在液体中没有提供气泡(晶体)
的物质存在时,液体在沸点(凝固点)时将无法沸腾(结晶)。
我们将这种按相平衡条件,应当沸腾 ( 结晶 ) 而没有沸腾 ( 结 晶)的液体,称为过热液体(过冷液体)。 原因:液体过热 ( 过冷 ) 现象的产生是由于液体在沸点 ( 结 晶 ) 时无法形成微小气泡 ( 微小晶体 ) 所造成的,这样便造成 了液体在沸点(凝固点)时无法沸腾(结晶)而液体的温度继续 升高(降低)的过热(过冷)现象。过热较多时,极易暴沸。 解决办法:为防止固体表面的吸附作用
吸附:以一种物质的原子或分子附着在另一种物质的 表面上的现象,或者说物质在相界面上浓度自动变化的 现象。
吸附的热力学原理:固体表面质点处于力场不平衡状态,
表面具有过剩的能量(表面能)。
吸附剂:具有吸附作用的物质。 吸附质:被吸附的物质。
2018/10/12
硅胶能作为干燥剂就是因为硅胶能自动地吸附空气中的 水蒸气,使得水气在毛细管内发生凝结。
2018/10/12
10
2)过饱和蒸汽
恒温下,将未饱和的蒸汽加压,若压力超过该温度下液体 的饱和蒸汽压仍无液滴出现,则称该蒸汽为过饱和蒸汽。 原因:液滴小,饱和蒸汽压大,新相难以形成而导致过饱和。 解决办法:引入凝结核心 如人工降雨,向空中撒凝结核心AgI,使凝聚水滴的初始曲 率半径加大,其相应的饱和蒸气压小于高空中已有的水蒸
13
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比较
物理吸附
吸附作用力 吸附选择性 吸附分子层 吸附热 吸附温度 吸附速率 范德华力 无 单分子层、多分子层
化学吸附
化学键力 有(需要形成吸附化学键) 单分子层
较小,近似气体凝结热 ( <25kJ.mol-1)
较低
较大,近似于化学反应热 ( >40kJ.mol-1 )
常在较高温度下
或两种不同大小颗粒的饱和溶液浓度之比:
c2 2 l s M RT ln c1 1 1 R' R' 1 2
对凸面,R/ 越小,液滴的蒸汽压越高,或小颗粒的溶解度 越大。 p 2 Vm 特别注意负号 RT ln = / 对凹面: R p0 g 凹面曲率半径R/ 越小,与其平衡的小蒸汽泡中的蒸汽压越低。
实验结论:
物质的饱和蒸气压( ps* )除与温度T 有关,还与物质 的分散度(微粒半径 r )有关。
ln pr / po 2 M / RT r 如何得到??
2018/10/12
——Kelvin 公式
3
液体(T, p*l,0 )
饱和蒸汽(T, p*g,0)
同样,对于小液滴与其蒸汽的平衡:
快(不需要活化能), 易达吸附平衡
较慢(需要活化能), 吸附平衡慢
2018/10/12
1×10-6 1.001
1 × 10-7 1.011
1 × 10-8 1.114
1 × 10-9 2.95
8
ln pr / po ( )2 M / RTr
凸 凹
Discussion: 凸面
凹面
ln pr / po 0
ln pr / po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