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说课稿(讲稿)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说课稿(讲稿)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说课稿
殷美玲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下面我从以下六个方面谈谈我对本课的理解和设计。

1.教材分析
2.说学情
3.说教学方法
4.说教学过程
5.板书设计
6.教学反思
一、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三单元第9课,在结构上,它上承《工业革命》,下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并与必修1的《鸦片战争》相连。

在内容上,主要分析的是鸦片战争以来列强的侵华给中国社会经济带来的影响。

由经济结构的变动必然会引起政治、阶级关系、思想文化、社会生活等一系列的变化,让学生感受近代的经济现象,体验中国的经济近代化,从而更好的融入到现代化建设中去。

根据课标以及本课特点,我对本课教学目标做了设定。

1在知识与能力方面,通过学习,我要让学生理解掌握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基本史实,分析探究经济结构变动的原因、影响,培养学生论从史出,辩证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2. 在过程与方法方面,以图文资料,创设情境,指导学生分析。

之后设置问题,开展课堂讨论和辩论,让学生辩证的看待和分析洋务运动的影响。

小组讨论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展现了以学生为本教育的理念。

达到培养学生合作探究,以及让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历史问题、全面客观的评价历史事件的目的。

3.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通过教学,让学生客观地认识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的艰难,让学生领悟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以及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操,唤起学生的历史责任感。

在对本课的教学目标的把握上,其中在知识与能力上的目标为基本达到,逐步深化过程与方法,升华学生的爱国情感。

在情感上,培养学生继承和发扬先辈们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的精神,自觉地去为当今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为了达到预定目标,我设定了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原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而难点呢,是要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历史本质,学会一分为二辩证的看待和评价洋务运动。

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现在来说说学情。

高中学生思维活跃、个性鲜明、参与意识强,具备一定的概括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但由于大多数学生对历史课的重视程度不够,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均有限。

且高中历史以专题史形式出现,时空跨度大,学生对经济史比较陌生。

因此,针对他们的心理特征、认知水平以及学科特点,老师应力求将知识化繁为简,化难为易,以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将知识深入浅出地传授给学生,因势利导,不断启发、点拨,让学生学会挖掘本课中有价值的历史信息的方法。

培养他们的知识迁移和抽象思维能力以逐步适应新课程教学的要求。

在教法上,以学生为主体,根据教材内容和高中学生学习能力、情感、心理等方面的认知特点,遵循启发式教学原则,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集文字、图片、音像于一体,采用谈话法、问题式教学、讨论式教学法、合作探究式教学,由浅入深,层层递进。

在学法上: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生生、师生交流互动,达到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历史的目的。

第四个部分是我的教学设计。

在本课导入部分,设定3分钟。


播放《黄梅戏》“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夫妻双双把家还,”导入新课。

这里以民俗歌曲导入,引起学生听觉上的共鸣,构建对中国封建社会自然经济的认识,引发思考。

新课的教授时间为35分钟。

1、运用男耕女织图片、文字材料等多媒体形式,总结自然经济的特点。

紧接着引导学生通过教材阅读,、史实材料等,在这里老师设问:“鸦片战争后,这种虽美好但却脆弱的经济结构逐步解体的背景原因是什么以及有什么样的表现?”这样设计主要是为了吸引同学兴趣,让学生由浅入深思考,从而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积极投入课堂,采用问题中心教学法与“谈话法”相结合,培养学生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并结合表现逐点引申出自然经济解体的影响。

帮助学生对此有更深的理解,提升学生感悟历史、融会贯通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2、在学习经济的第二个变动——洋务运动的兴起时。

首先,利用通过影像和文字资料,让学生了解洋务运动的时间、背景、代表人物、主张和目的,增强直观性,提高学习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其次在实践活动部分,要求学生识记活动内容,为此我设计表格填空,让学生动手,主动学习,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通过对比引导学生分析洋务企业性质,培养质疑的能力。

再次,播放影音资料《洋务运动》,让学生找出其失败的标志和讨论“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使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肯定与培养学生发散性
思维方法。

最后,评价洋务运动,采取现场小组辩论的方式——老师抛出辩题(有人认为,洋务运动是成功的,又有人认为洋务运动是失败的,对此,你怎么看?)引导学生辩论,再得出结论:洋务运动虽然失败了,但是使中国走上了近代化的道路。

这里运用辩论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新知,培养学生写作、辩论等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屏幕显示张謇的图片资料。

引导学生思考:“张謇勇于退出官场转而兴
办实业,说明了什么?从而借此引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这里选
择张謇,是因为学生对状元实业家有兴趣,温固而知新,容易引发学生
的思考。

利用多媒体展示民族工业出现,创设情景引导学生总结出产生
的时间、人物、分布、代表企业。

以及企业分布地域的共同点,这样有
利于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归纳信息的能力。

分析原因时,同时与前面所
学部分相联系,引导学生利用原有知识经验建构生成新的认识,培养学
生的迁移能力。

最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探讨中国民
族资本主义的特点有哪些?),然后让学生代表点评,师生共同总结。


组合作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对问题的探究中,在小组汇报
中,需要各个同学互相合作,并发表自己的见解,各种不同的思想碰撞,有利于加强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合新课改的要求。


最后做课堂小结,布置练习,巩固知识。

以上,我从教材、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等方面说明了这节课“教什么”、“怎么教”,阐明了“为什么这样教”。

希望各位评委老师批评和指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