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会学模拟卷四(附答案)

社会学模拟卷四(附答案)

《社会学》模拟试卷四考试形式:闭卷考试时间:90分钟站点: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一、选择题(下面的选择题中,有一个或多个答案,请选出全部正确的答案。

每小题2分,共30分)1、把社会学与各门社会科学的关系看成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的是:( A )A.总合论B.综合论C.普适论D.中心论2、以下属于当今家庭类型的有:(ACDE )A.核心家庭B.单身家庭C.特殊的家庭D.联合家庭E.主干家庭3、根据人们承担角色时的心理状态,我们可以分为( B )A.先赋角色与自致角色 B.自觉角色与不自觉角色C.规定型角色与开放型角色 D.功利型角色与表现型角色4、文化的构成要素包括( ABCDE ) A.精神要素(精神文化) B.语言和符号C.规范体系D.社会关系和社会组织 E.物质产品5、某种文化模式与其他文化模式以比较直接的方式互相混合、互相交流、互相渗透的社区是( A )A.文化边际 B.文化圈 C.文化区域 D.文化区6、按照社会群体的不同分类,家庭属于( BC ) A.次级群体B.初级群体C.小群体D.大型群体7、属于社会行为主要方式的有:(ABCDE )A.暗示B.模仿C.合作D.冲突E.调适8、属于人群类别的是( C )A.游伴群 B.消费者协会 C.候车群 D.工会9、某人长期从事领导工作,结果回到家中,走访朋友仍以领导自居,这反映的是哪一种角色失调( B )A.角色内冲突 B.角色混同 C.角色间冲突 D.角色失败10、按照社会流动的方向,可以将社会流动分为( CE ) A.代际流动B.自由流动C.垂直流动D.结构性流动E.水平流动11、社会问题在不同时间、不同地区、不同民族或社会,表现各不相同,各具特性是指社会问题的( C ) A.普遍性B.复合性C.变异性D.周期性17、从社会控制的作用来看,它具有那些特点?(DE )A.集中性B.超个人性C.多向性D.互动性E.依赖性13、确定一个社区地域范围的客观标志是 ( D )A.社区中心的服务范围B.社区经济的交流范围C.社区文化的影响范围D.社区行政区划的范围14、社会工作的特征有哪些?(ABCD )A.服务性B.稳定性C.发展性D.调节性E.社会性15、行为者个人将社会规范化为自己的观念,并对自己的行为实施的控制,称( D ) A.制度化控制 B.非制度化控制C.外在控制 D.内在控制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1、外在控制和内在控制答:这是按控制是否依靠外部力量来划分的。

内在控制即自我控制,指社会成员自觉地把社会规范内化,用以约束和检点自己的行为。

外在控制是社会依靠外在力量控制其成员就范。

外在控制与内在控制的界限是相对的,两者相互渗透和转化。

2、文化答:文化在广义上是指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总和。

狭义上是专指语言、文学、艺术及一切意识形态在内的精神产品。

其要素构成主要包括:精神要素(精神文化)、语言和符号、规范体系、社会关系和社会组织、物质产品。

3、社会组织答:社会组织是人们为了合理有效地达到特定的目标,有计划地建立起来的结构较为严密的制度化的次级社会群体。

4、代际流动答:代际流动是两代人之间的职业和社会地位的流动,具体操作是通过测量儿子的职业与父亲职业的异同表示出来的。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简述社会团体工作的内涵及其主要模式。

答:社会团体工作简称团体工作,也称小组工作,是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之一。

社会团体工作为一般儿童、青少年、成人所组成的团体提供教育与娱乐服务,为有社会和心理问题或生活不利的人们所组成的团体提供预防、治疗、康复等服务,从而预防与解决社会问题。

社会团体工作的特点是借助团体特有的团体情境与团体互动来实现个人发展与矫治的目标;或通过团体的协同工作达成社会行动。

团体工作的主要模式有社会目标模式、治疗模式、发展模式和交互模式等。

2、简述社会问题的主要特征。

答:社会问题的特征主要表现为普遍性、变异性、复合性和周期性4个方面。

普遍性,指社会问题自始至终存在于每个民族、国家和社会的现实生活中;变异性,指社会问题在不同时间、不同地区、不同民族或社会,表现各不相同,各具特性;复合性,指社会问题在产生原因、存在方式或表现形式以及后果等方面的复杂的性质,即社会问题是由多种因素复合而成的,常常是几种社会问题同时并存,并引起一系列破坏性的社会后果;周期性,是指社会问题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表现出的时间规律性。

通常说,社会问题总的时间进程及其阶段性,是周期性的两个基本含义。

社会学家则特别强调周期性中潜伏性和反复性的特征。

四、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1、试论述初级群体的主要特征及社会功能。

答:初级群体的特征主要是:1、面对面的互动。

这是初级群体产生、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条件。

如果离开直接的交往与合作,就不可能形成个人之间的亲密关系,也就无初级群体可言。

2、有限定的群体规模。

初级群体通常是小型群体。

人员相对少是彼此能够有足够机会接触和交往的重要保证。

3、不能完全替代的人与人之间的特殊关系。

这是初级群体与次级群体即社会组织的明显区别之一。

个人在初级群体里扮演多种角色,参加各种活动,表现其全部个性。

这样人与人之间便形成一种不可替代的特殊关系,如有意外的缺员或置换便会引起群体的震荡和不安。

4、靠习俗伦理维持的群体控制。

初级群体不存在正式的社会控制手段,而依赖于风俗、习惯、伦理、道德等非强制性的因素。

初级群体如果企图诉诸于法律的强制手段,便标志该初级群体的衰落或发生由初级关系向次级关系的转变。

不同类型的初级群体发挥着不同的社会功能,归纳起来有:1、物质生产和人口生产的功能。

家庭的特殊社会功能之一是担负人口的生产。

此外,在很长的历史时期里,家庭一直是生产单位。

一部分业缘型的工作小组如班组车间也担负着物质生产的作用。

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农村邻里曾发挥过生产职能。

2、社会化的功能。

所有类型的初级群体对于人的社会化都有程度不同的影响。

如家庭、邻里、儿童游戏群伙对于幼儿的早期社会化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朋友群体和工作小组对于成年人的继续社会化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3、提供个人生活和闲暇活动的场所。

普通的成年人除了在相应的组织或生产单位工作之外,其余的时间大多是在家庭、亲朋等初级群体里度过的,社会性的文化娱乐设施愈是不发达,个人在上述初级群体里活动的时间也就愈多。

4、社会稳定和社会整合的作用。

不同类型的初级群体具有满足个人和社会不同需要的各种功能。

就个人来说,他的某些需要是社会组织所无法提供的,如个人之间思想情感的交流,心理方面的沟通,生活上的特殊照顾或帮助等。

而这些需要往往是一个人在特殊情况下所不可缺少的,满足这些需要,具有稳定社会秩序、增进社会整合的作用。

2、简述社会变迁的主要理论及其内容。

答:社会变迁理论主要有:(1)进化论。

它认为人类社会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渐进的过程。

表现为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此及彼地向前发展。

法国社会学家A.孔德认为,社会是遵循固定的路线、沿着一定的历史阶段向前发展的,与理性发展的神学阶段、形而上学阶段和实证科学阶段相应,人类社会的发展也经历了军事、过渡和工业三个阶段。

英国社会学家H.斯宾塞认为,社会发展同生物有机体的进化相似,是一个内部“细胞”不断分化和结构复杂化的自我发展过程。

现代进化论者认为,社会变迁是多向性的。

首先,社会进步不是必然的,也有可能出现倒退;其次,进化是沿着许多方向发散进行的,没有固定的阶段、路线和方式;再次,进化的模式是多样的,不同水平、不同形态的社会,具有不同的进化或发展形式。

(2)循环论。

认为社会变迁是周期性的重复。

德国历史哲学家O.斯本格勒认为,社会的变化类似于人的生命循环,每个时代都有其产生、成长和衰老死亡的发展过程,社会历史将返回到最初的起点。

美国社会学家P.A.索罗金认为,社会变迁是遵循一种“历史循环模式”进行的,社会文化发展的灵性、感性和理性三个阶段循环出现,社会学不可能再提出任何其他的社会发展规律。

(3)均衡论。

强调社会均衡一致和稳定的属性。

美国社会学家T.帕森斯认为,社会系统最一般的和最基本的属性,是组成系统的各个要素之间相互依赖的关系。

这种相互依赖的关系由社会一般的规范和价值维持和调整,表现了社会系统各个组成部分的一致性、不矛盾性和稳定性。

社会的相互作用体系一旦建立起来,本身就具有一种使原有状态保持不变的倾向。

当某一部分因内部或外部力量造成整个社会失调时,社会系统的其他部分就会采取矫正措施,使社会恢复到均衡状态。

20世纪60年代以来,帕森斯将进化论与均衡论结合起来,形成进化的结构功能主义。

他承认,社会历史是一个进化的过程,表现为社会适应力的增强,即社会系统从环境中获取资源并在系统内部分配这些资源的能力增强。

社会要保持均衡的进化,最终取决于社会能否发展出一套新的、普遍化的价值体系,容纳与整合新的结构要素。

(4)冲突论。

冲突论的代表、德国社会学家R.达伦多夫和美国社会学家L.A.科瑟尔等人认为,应该将社会体系看作是一个各个部分被矛盾地联结在一起的整体。

最主要的社会过程不是均衡状态,而是各个社会集权为争夺权力和优越地位所进行的斗争造成的冲突。

社会权力的资源是有限的,没有获得权力的人为了自身利益要求获得权力,已经掌握权力的人要防止别人夺走他们的权力并想获得更多的权力。

任何社会成员都在为权力的分配与再分配进行斗争,一切复杂的社会组织都建立在权力分配的基础之上。

人们对于权力再分配的欲望是无止境的,围绕权力所进行的斗争是持续不断的,由此造成的社会冲突是社会内部固有的现象。

这种利益不可调和的冲突是社会生活的基础。

社会变迁是必然的、急剧的,后果是破坏性的,任何宏观的社会变迁理论只有涉及与权力相联系的冲突时,才是有价值的。

20世纪70年代以来,对社会变迁的宏观研究已逐步转向对某一特定阶段、特定社会、具体社区的社会变迁的研究,相继出现了现代化理论、发展社会学、社区发展理论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