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对女性主义法学研究的思考_李军
对女性主义法学研究的思考_李军
法学的实践理性思考才是有价值的思考,女性主义法学研 究才会有强大的动力与活力。
特征二,注重发展与继承的关系。由于我国法学界对 女性法的研究刚刚开始,并没有历史悠久的法学传统,也 没有形成严谨的学术规范,所以面对没有根基的状态,任 何从事女性法学研究的专家学者都不可能不受到历史的和 现时代价值观的影响。历史已经形成的民族传统上的女性 利益,如法家和儒家曾经立法对妇女减刑、女子可以继承 部分财产等,有待于研究者“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但 是,也要避免追求过分理想化,正如妇女运动的发展过程 那样,应循序渐进,毕竟现时代我们尽享的女性权益、女 性地位是几代女性运动的胜利果实。在女性主义法学研究 中,借鉴西方国家有关女性主义法学的理论与实践范式, 以及女权运动中集结的成果同样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抛开 社会的继承性、法的继承性谈当代女性主义法学的独立性 都是不科学的。
&&&&&&&&&&&&&&&&&&&&&&&&&&&&&&&&&&&&&&&&&&&&&&&&
种区别是十分必要的。 &’ ()’’* + ’,*
的伟业推向新阶段,在新世纪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邓小平及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评
参考文献:
价毛泽东思想时,提出的关于毛泽东思想是党的集体智慧的
&* ( 石仲泉 1 毛泽东的艰辛开拓 2 新增订本 3 &.( % 北京:
展而发展等思想,完全符合毛泽东当年对待毛泽东思想的科 学态度。
中共党史出版社,-//01 & ! ( 毛泽东文集(第 ’ 卷)& . ( % 北京:人民出版社,-///1
考察毛泽东对待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态度,有助于我们在
& " ( 董边,镡德山,曾自编 1 毛泽东和他的秘书田家英
其二,人们对世界的研究总是先将其分离成一个个单独 的事物进行研究的,世界上的任何问题都可以、有时甚至必 须分开研究,对女性法律问题的研究也是如此。往往针对某 个反映较为强烈的问题,比如家庭暴力、性骚扰等,研究的深 度和广度也最为突出。但分开并不是目的,分开只是为了研 究的便利,对现实中女性的难点、疑点问题寻根论据,甚至典 型案例的研究,都是为了促进了女性学科理论的深化。女性 主义法学的研究重任就在于如何使女性利益法律化,法律利 益落实化。这种研究方法使得某一点上发现的理论和依据, 也许是具有地方化的特色,但仍然有可能具有普遍的意义, 使女性主义法学的“本土资源”有可能成为世界性消费的产 品,由此为妇女们带来裨益。
特征五,女性主义法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涉及内容 极为庞杂。它并非纯粹理论认识的学问,是混合理论与实践、 法学与非法学、各部门法学均相互关联的一门综合性科学。 女性主义法学的学理研究为应用法学,与立法、执法、司法、 守法、法律监督、法律实践等均有联系。
三、我国女性主义法学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 女性主义法学研究领域是广泛的,受到国外研究成果的 影响,以及国内文化传统和政治体制的影响,各地区经济发达程
关键词:女性主义法学;妇女权益;妇女地位;男女平等
中图分类号:E/-*% 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 ’!$, 2 #$$" 3 $" + $$!" + $*
一、女性主义法学概念 “女性主义法学” 2 4567879: ;<=79>=<?58@5 3 这一表述是 -/’, 年安·斯盖勒 2 A<8 B@CD59 3 在哈佛大学一个研讨会演讲 时提出的。之后凯瑟琳。玛格金娜(EC:F5=785 .C@G788H8 3 在 其“女性主义、马克思主义、秩序与国家:走向女性主义 法 学 ” 2 45678796、 .C=I796、 .5:FH? C8? :F5 B:C:5: JHKC=? 4567879: ;<=79>=<?58@5 3 一文中有同样的表述。 &-(其主要是对 女权运动所产生的女性权益、女性地位、女性作用等理论 知识体系的构成。 我国自改革开放特别是 -//" 年北京第 ! 届世界妇女大 会以来,妇女学的研究从生理、心理、经济、法律、历 史、文化等诸多领域进行了研讨与探索,获得了广泛的成 果。但如何使妇女学研究进一步地发展,将学科建设进一 步繁荣,成为妇女学界关注的一个热点。当今社会是一个 变迁和多元的社会,自然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人文 科学的成果丰富多元,它们必然影响到法律的调整范围和 原则规范,新的部门法、边缘法学、分支法学不断涌现。 法学界专家学者综观妇女学讨论的内容,从法学角度将法 学理论建立在对女性既有理论的观念上,并且在已经取得 的成就基础上,对现行法律中的女性主体地位展开研究, 并从立法者对女性的关怀程度、实践中女性利益的体现, 用实证的方法发表有价值和富有启发意义的见解和看法。&#(
二、我国女性主义法学研究的目的和特征 我们今天所强调的女性主义法学研究对象,不是仅仅指 以女性为研究对象,或者称为“研究女性”这样简单,而应当 站在为“女性”的立场上,超越男性与女性之间的机械分野, 在民主运作进程中选择法律的价值,体现法律的目的。法律 的目的,归根结底是人的目的,是法律背后起着巨大作用的 社会阶层、社会利益集团的目的。’!()*#+—*#, 法律是否能够适应 社会变迁对女性利益的冲击,必须考察那些影响法律的各种 社会势力。制度经济学派认为,资源配置的决定因素不是市 场,而是社会制度安排中的权力结构。权力资源是权力的基 础,其占有状态决定了“生活机会”的大小。’%( 这正是女性主 义法学研究的目的之一,即通过妇女的实践,对经验事实加 以验证,得出具体的社会准则,其中一部分会因为符合国家 主流意志而上升为法律。 女性主义法学研究的目的之二是考察和研究涉及女性 的法律在实施过程中,女性的利益形态是怎样的- 与她们的 利益在立法上得到的安排和估计是否相左- 法律是否很好地 解决了社会变迁中女性个人利益、群体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平 衡,以及利益冲突所带来的一系列矛盾- 女性主义法学就女 性作为人的行为、人的特性等多方面进行分析,分析在法律 制定与法律适用中究竟是以什么样的女性为背景,从而研究 保障女性良好的法律生活是否可能以及如何可能的问题。 女性主义法学研究的目的之三,是基于妇女解放、男女 平等而产生的女性与政治、女性与经济、女性与发展等制度 体系所彰显的人权、民主特征,是否有完整而科学的技术操 作设计,从而确立合乎实际又不乏现实指导意义的评价体 系,使法在实践中体现效用。 要想使女性主义法学成为一门成熟的学科,必须要有一 套自己独立的研究内容和概念、范畴体系,以及独立的学术 风格,这是任何一门学科的生命力之所在。女性主义法学研 究特征表现在: 特征一,独立与理性的学术风格。女性主义法学应女权 运动发展而产生,它最早体现的批判法学特征在今天的立法 和司法中仍然值得思考。女性主义法学研究的开展和总结是 一种具有客观性、实践理性的运动,它依托于法律文字上的 一些技巧,最终上升为人类理性。对女性法律问题的思考 与研究不能只停留在每年的“三八”节前后,趋时必是以 应付形势、潮流出发的,迎合年年的政策、口号的要求, 法学外因素的干扰,使得女性主义法学理论研究无法保持 其独立。女性主义法学独立的学术风格在于,其研究不能 只重视注解法律条文,不能只为配合政治形势,尽可能摆 脱官学作风的影响,不搞政治宣传教化,这样对女性主义
对女性在法律中的地位及其权益保障的深刻剖析,进而 上升到理论阶段,是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 程。哲学的和法学的思考,都必须建立于对女性社会实践的 考察,必须将理论性和实践性研究方法结合起来构建女性主 义法学的知识系统。’ " ( 女性主义法学研究如果脱离了女性的 社会实践和生活现实,必将阻碍女性主义法学的发展。
从而在法学领域引入性别视角,这对于开拓我国法学研究 领域,建立法学与妇女学的有机联系,使女性主义法学研 究体系化,无疑起到进一步推动作用。&*(
因为对“法律”这种社会现象加以定义是困难的, 法、法律、法律现象的内涵不确定,法律现象与非法律现 象之间的边界模糊,所以,对什么是女性主义法学研究的 根本性问题,研究范围和研究方向是什么,因为受制于社 会变迁和社会结构,更直接地受制于人对社会的认识,特 别是女性对社会的贡献、创造和再认识,加之女性参与社 会实践的范围十分广泛,出现在生活、工作、家庭等领 域,涉及到传统文化、政策导向、立法等方面问题错综复 杂,一时还很难下非常准确的定论。尽管学者对现有法律 中有关女性地位、权益、保护措施等可以一一罗列,但不 可能穷尽变化多端的女性法律问题。基于此,女性主义法 学的概念应当是对现行不同部门法的调整范围中涉及女性 的法律现象,以及在司法实践中歧视女性、侵犯女性权 益、利益主张难以实现等问题,从立法层面确立女性的法 律地位、利益安排和法律的保障机制,从司法程序中加强 保障女性利益的措施,从更全面地创设制度待遇等角度, 将女性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充分结合,将理念化的“男女平 等”作具体的和可操作的制度研究,进而将女性与法的关 系进行全方位的研究。
特征四,女性主义法学具有“实践性格”。女性主义法学 是对女性在法律生活中的行为、特征进行研究的,因此离不 开她们具体的生活环境、状态。女性主义法学的学科知识属 于实践理性的范畴,而不仅仅是概念和法条的诠释法学。女 性主义法学研究面向实践,为纷繁复杂的法现象提供最能反 映女性的社会实际生活,因而富有时代精神。
&’ (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 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2 下 3 & . ( % 北京:人民出版社,-/,#1
& 责任编辑:秦玉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