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二节反射活动的基本原理(1)
第二节反射活动的基本原理(1)
感受器
3、当神经中枢受损时,反射能否完成?不能 能检测到兴奋的部位有: 感受器、传入神经
4、当传出神经受损时,反射能否完成? 不能 能检测到兴奋的部位有: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
5、当效应器受损时,反射能否完成?不能
能检测到兴奋的部位有: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
3、结构基础——反射弧
探究活动:神经冲动的传递
分析讨论:
1、实验在设计上有何巧妙之处? 巧妙使用蛙生理溶液,从而证明是刺激迷 走神经后产生的某种物质使第二只蛙心律 逐渐减慢。
2、若要重复该实验,你认为需要注意 哪些环节? 始终保持蛙心自动节律性收缩;要把生理 溶液都换掉,防止前后影响。 3、实验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 说明神经冲动在细胞间传递同某种物质有关。
二、突触和突触传递
二、突触和突触传递
1、突触传递的方向 上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 或树突、肌肉细胞。 2、信号的变化过程 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3、突触传递的特点——单向传递
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 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神经元之间的兴奋地传递 只能是单向的。
2、种类
条件反射 非条件反射
2、分类
非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
定义 生来就有的,通过遗传而 在生活中通过训练逐渐
获得的先天性反射
形成的后天性反射
引起刺激 具体事物具体刺激引起的 信号刺激引发的反应
反应
(如声音、光、文字等)
反射中枢 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 大脑皮层
存在时间 神经联络是终生的、固定 神经联系是暂时的,可
B.当①受到刺激时, 膜内外的电位为外负内正
C.②的结构决定了兴奋传递只能是单向的 D.若从③处切断神经纤维,刺激①处,效
应器仍能产生反应
2、下图为反射弧示意简图,兴奋在反射 弧中按单一方向传导,这是因为 B
A.人在②中兴奋传导是单一方向的 B.在③中兴奋传导是单一方向的 C.在④中兴奋传导是单一方向的 D.以上说法都对
三元反射弧 (缩手反射的反射弧)
反射中枢中中间神经元越多,突触联 系越复杂,由这样的神经中枢控制的 反射活动就越复杂。
反射弧只有保持完整,反射才能完成,反 射弧中任何一个环节破坏,都将导致反射 不能完成。
1、下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 下列有关说法中 不正确的是 D
A.由ABCDE组成了一ຫໍສະໝຸດ 完整的反射弧的消退
数量 数量有限
数量无限
意义 完成机体基本的生命活动 大大提高人和动物适应 复杂环境的能力
举例 眨眼反射、吮吸反射、膝 谈虎色变、望梅止渴、
跳反射
红灯停绿灯行
3、结构基础——反射弧
思考与讨论:
1、当感受器受损时,反射能否完成?不能
2、当传入神经受损时,反射能否完成?不能
能检测到兴奋的部位有:
三、反射中枢——反射弧的核心
位于中枢神经系统(脑和脊髓)内,是参与某 一反射的神经元群及其突触联系的综合体。 1、作用:对传入的神经冲动进行分析、归 纳以及整理。 2、分类:
两元反射弧(膝跳反射的反射弧)
三元反射弧(缩手反射的反射弧)
多元反射弧(大多数反射的反射弧)
两元反射弧 (膝跳反射的反射弧)
思考: 该实验有没有可以改进,使实 验结果更加可信的地方?
最好在1号蛙心受刺激前,将生理 溶液转移到2号中一部分,并观察2 号蛙心有无变化,之后再按原设计 做,这样前后对照,更能说明问题。
勒维的实验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神经 冲动在不同神经元或神经与效应器之 间的传递机制。后来,科学家们在电 子显微镜下观察到,神经冲动在细胞 间的传递是通过一种被称为突触的结 构来完成的。
第二节 反射活动的基本原理
一、神经系统的组成
脑 中枢神 经系统 脊髓
周围神 脑神经 经系统 脊神经
神经末梢 细胞体
树突 轴突
神经纤维 髓鞘
突起
基本:神经元 结构
单位
功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
一、反射——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1、概念 在中枢神经系统(脑和脊髓)的参与下,
人和动物体对体内和外界环境的各种刺激发 生的规律性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