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章第二节反射活动的基本原理

第三章第二节反射活动的基本原理

第三章动物稳态维持的生理基础第二节反射活动的基本原理课前导学知识回顾1.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________,它是在中枢神经系统(脑和脊髓)的参与下,人和动物体对体内和外界环境的各种刺激发生的规律性反应。

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种类型。

2.反射弧是完成_______________的结构基础。

3.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___________形式传导,传导的方向是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__的方向一致。

新知预习4.写出反射弧模式图中标号结构的名称5.突触的结构A._________突触 B._________C._________其他结构:D._________、E.______、F._________、G.________。

6.反射中枢担负着对传入的神经冲动进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功能,是整个反射弧的____________。

①二元反射弧:最简单,中枢由传入与传出神经元的________和___________构成,如_____反射的反射弧。

②三元反射弧:在传入神经元与传出神经元之间增加了一个___________,如____反射的反射弧。

③具有多个中间神经元的反射弧:绝大多数反射弧属于此类,中间神经元越________,反射中枢分析和综合能力就越强。

课中探究探究点一:反射弧的构成和反射中枢归纳提升1.一个完整的反射活动必须保证反射弧的五个环节完整,所以仅靠一个神经元是不能完成的,至少需要2个神经元(1个感觉神经元和1个运动神经元)。

2.反射弧中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判断:①根据是否具有神经节:有神经节的是传入神经。

②根据脊髓灰质中的突触结构:神经递质只能从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③根据脊髓灰质结构判断:与前角(膨大部分)相连的为传出神经,与后角(狭窄部分)相连的为传入神经。

3.反射弧中任何一个环节中断,反射即不能发生,必须保证反射弧结构的完整性。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仅仅是感受器受损,刺激传入神经,效应器也会有应答反应,但这不属于反射。

“吃糖感觉到甜”也不属于反射。

精讲精练【例1】反射和反射弧的关系是()A.反射活动可以不通过反射弧实现B.反射弧完整是反射发生的基本条件C.任何反射弧中都有传入神经元、中间神经元和传出神经元D.反射中枢分析能力的强弱与参与的神经元数量多少无关【选项分析】:探究点二:突触和突触传递归纳提升1.兴奋在神经元之间是通过突触传递的(1)突触的类型:①轴突-胞体型②轴突-树突型③轴突—腺体型④轴突—肌肉型(2)神经递质:①类型:兴奋型递质(如乙酰胆碱)和抑制型递质(如多巴胺)。

②递质释放过程为外排,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由突触前膜释放突触后膜上的糖蛋白识别。

(3)突触小体内线粒体和高尔基体两种细胞器的含量较多。

(4)突触传递的信号转换: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5)兴奋传导过程:轴突→突触小体→突触小泡→递质→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下一个神经元)。

2.突触传递的特点:①单向传递: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到另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胞体。

原因是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②突触延搁:兴奋由突触前膜传至突触后膜,需要经历递质的释放、扩散以及对突触后膜作用的过程,即需要经过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③对内环境变化的敏感性:突触间隙即组织细胞间隙,因此易受内环境理化因素变化的影响。

典例精析【例2】如图为一突触的结构,在a、d 两点连接一个灵敏电流计。

已知ab=bd,若分别刺激b、c 两点,灵敏电流计指针各能偏转几次?().A.b 点2 次,c 点1 次B.b 点1 次,c 点1 次C.b 点1 次,c 点2 次D.b 点2 次,c 点0 次【选项分析】:自我诊断1.小儿麻痹症”是由于病毒侵染了位于脊髓的传出神经元的细胞体,而传入神经元及神经中枢未受到侵染。

所以,“小儿麻痹症患者”会表现出下肢()A.能运动,对刺激有感觉B.运动障碍,对刺激有感觉C.能运动,对刺激无感觉D.运动障碍,对刺激无感觉2.兴奋在下列传递过程中,不需要递质参与的是()A.一个神经元的轴突到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B.一个神经元的轴突到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C.一个神经元的轴突到腺体细胞D.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到同一个神经元的轴突3.刺激某一个神经元引起后一个神经元兴奋。

当给予某种药物后,再刺激同一个神经元,发现神经冲动的传递被阻断,但检测到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的量与给予药物之前相同。

这是由于该药物()A.抑制了突触小体中递质的合成B.抑制了突触后膜的功能C.与递质的化学结构完全相同D.抑制了突触前膜递质的释放4.右图为反射弧示意简图,兴奋在反射弧中按单一方向传导,这是因为()A.在②中兴奋传导是单一方向的B.在③中兴奋传导是单一方向的C.在④中兴奋传导是单一方向的D.以上说法都对5.关于兴奋在细胞间的传递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突触是由突触小体与其他神经元的胞体或树突相接触形成的B.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迅速分解C.在突触小体部分的信号变化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D.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课后练习一、基础题1.可以与突触小体共同构成突触的结构包括()①同一神经元的树突②其他神经元的树突③同一神经元的细胞体④其他神经元的细胞体⑤骨骼肌细胞⑥心肌细胞A.①③B.②④C.①③⑤⑥D.②④⑤⑥2.神经元接受刺激后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过程中,发生了机械刺激(或其他刺激)转变为电信号、电信号转变成化学信号和化学信号转变为电信号等变化,上述这些转变依次发生在()A.突触小体、突触前膜、突触后膜B.刺激部位、突触小体、突触后膜C.刺激部位、突触间隙、突触后膜D.突触小体、突触间隙、突触后膜3.下图表示三个通过突触连接的神经元。

现在箭头处施加一强刺激,则能测到动作电位的位置是()A.a、b和c处B.a、b、c和d处C.b、c、d、e和f处D.a、b、c、d、e和f处4.右图示突触的亚显微结构,a、d分别表示两个神经元的局部。

下列与此相关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图中①②③合称为突触小体,是神经元树突的末端B.兴奋由b传至c的过程中,①处膜外电流方向是b→cC.经④释放的递质必然引起神经元d的兴奋D.③内的递质只能经④释放再作用于⑥二、提高题5.下列关于反射弧的叙述,正确的是()A.刺激某一反射弧的感受器或传出神经,可使效应器产生相同的反应B.反射弧中的感受器和效应器均分布于机体同一组织或器官C.神经中枢的兴奋可以引起感受器敏感性减弱D.任何反射弧中的神经中枢都位于脊髓6.图甲表示反射弧结构图,图乙表示神经纤维局部放大膜内外电荷的分布情况,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在图甲中,兴奋在②处以电信号形式传导B.在图甲中,兴奋在③处以化学信号形式传递C.在图乙中,表示兴奋部位的是b,其电位特点是外负内正D.在图甲中,给予②处一个强刺激,电流计指针发生2次偏转7、科学家破解了神经元“沉默突触”的沉默之谜。

此前发现,在脑内有一类突触只有突触结构而没有信息传递功能,被称为“沉默突触”。

请你推测科学家对此项研究所取得的成果最可能是( )①突触小体中没有细胞核②突触后膜缺乏相应的受体③突触前膜缺乏相应的受体④突触前膜不能释放相应的神经递质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8.如图是较为复杂的突触结构,在a、d两点连接一测量电位变化的灵敏电流计,下列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A.图示的结构包括3个神经元,含有2个突触B.如果B受刺激,C会兴奋;如果A、B同时受刺激,C不会兴奋,则A释放的是抑制性递质C.b处给予一个刺激,其膜外电位的变化是负电位→正电位D.若ab=bd,如果刺激c点,则电流计的指针会偏转1次9、在用脊蛙(去除脑保留脊髓的蛙)进行反射弧分析的实验中,破坏缩腿反射弧在左后肢的部分结构,观察双侧后肢对刺激的收缩反应,结果如下表:反应刺激部位破坏前破坏后右后肢收缩左后肢不收缩右后肢不收缩左后肢左后肢收缩右后肢收缩左后肢不收缩右后肢收缩右后肢左后肢收缩上述结果表明,反射弧的被破坏部分可能是( )感受器和传入神经②感受器和效应器③感受器④传入神经和效应器⑤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A.②或④或⑤ B. ②或③或④C.②或③或⑤D.①或②或⑤10.如图表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其中“—○—<”表示从树突到胞体再到轴突及末梢(即一个完整的神经元模式图),为了研究兴奋在一个神经元上的传导方向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方向进行了相关实验。

联系图解回答下列问题:(1)若①代表小腿上的感受器,⑤代表神经支配的小腿肌肉,则③称为________,能代表反射弧的结构为(用图中序号表示)________________。

(2)刺激图中b点,则b点发生的膜电位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图中________点可产生兴奋。

(3)若刺激d点,图中________点可发生兴奋。

(4)由图中可看出一个神经元的突触小体与下一个神经元的______相接触而形成突触,图中共有突触______个。

(5)由此说明:兴奋在一个神经元上的传导是__________,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图1是当A接受一定强度刺激后引起F收缩过程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D结构的放大示意图,请回答:(1)图2的结构名称是______。

结构②的名称是________。

(2)神经纤维B在A中的细小分枝叫做________。

用针刺A时,引起F收缩的现象被称为________。

针刺引起疼痛,产生痛觉的部位是________。

(3)当兴奋在神经纤维B上传导时,兴奋部位的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呈________。

(4)如果在图2中①和②的间隙处注射乙酰胆碱,②处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兴奋、抑制),原因是乙酰胆碱引起结构②________的变化。

课前导学知识回顾1.反射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2.反射3.电信号(局部电流)双向膜内电流新知预习4.①感受器②传出神经③效应器④神经中枢5.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轴突线粒体突触小泡突触小体6.分析归纳整理核心①突触联系传出神经元的胞体膝跳②中间神经元缩手③越多课中探究探究点一:反射弧的构成和反射中枢例1:B探究点二:突触和突触传递例2:A自我诊断1.B 2.D 3.B 4.B 5.C课后练习1.D 2.C 3.C 4.D 5.A 6.D 7. D 8. C 9. C10.(1)神经中枢①②③④⑤(2)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a、c、d、e(3)c、e(4)树突或胞体 3(5)双向的单向的神经递质总是由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11、解析:由图可知B为传入神经,A为感受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