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深基坑工程专项施工方案

深基坑工程专项施工方案

第一章编制说明及依据一、编制依据1、浙江省XXX设计研究院提供的基坑围护图纸2、浙江XXXX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提供的施工图3、浙江省XXX勘察院提供的地质勘察报告4、本工程施工组织设计5、《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6、《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7、《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8、《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9、《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10、《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浙江省标准)(DB33/T1001-2003)11、《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12、《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12)13、《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浙江省标准DB33/T1008-2000)14、《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15、《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10)16、《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11)17、《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2011版)》(GB50204-2002)18、《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19、《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JGJ18-2012)20、《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2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22、《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719—2007)23、《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24、《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25、《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01)26、《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质(2009)87号二、方案说明本方案是在对施工现场实地详细踏勘的基础上,经过认真细致的研究和分析,对施工准备、土方施工流程、开挖施工及其施工组织等专题进行相应介绍外,还在方案中作了土方工程的质量、工期、文明施工等方面的介绍。

结合本工程特点、业主要求和项目部综合实力,确定了施工质量计划、基坑开挖施工进度计划及安全生产、文明施工计划。

本开挖方案编制的内容,着重介绍了土方工程开挖的指导思想、土方总体施工流程、施工前期准备、土方施工、土方施工组织等施工方法与各项施工技术管理控制措施,同时重点介绍了工期、质量、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环境保护等控制的技术措施和组织管理措施。

这充分体现了项目部对本工程承诺的质量、工期、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和环境保护方面等有了强有力的措施保证与制度保障体系。

第二章工程概况一、基本概况本项目征地面积109900㎡,总用地面积62760.0 ㎡,总建筑面积217455㎡,地上总建筑面积150455㎡,地下总建筑面积72500㎡。

基础形式采用钻孔灌注桩承台筏板基础。

A1#楼无地下室,其余为半地下室~2层地下室,其中1#、2#、3#、4#为半地下室,5#、9#、13#、14#楼坐落于-1层地下室,6#、7#、8#、10#、11#、12#坐落于-2层地下室。

根据甲方销售节点计划, A1#、1#、2#、3#、4#、5#楼为第一批销售节点,6#、7#、10#、11#楼为第二批销售节点,8#、9#、12#、13#、14#楼为第三批销售节点。

本工程±0.00相当于绝对高程黄海高程 4.75m,为半地下室自然地坪相对标高+1.000m左右, 地势平坦。

本项目基础形式采用钻孔灌注桩基承台筏板基础,工程桩直径为600、700、800,以10-3层为持力层。

1#、2#、3#、4#楼地下室底板面标高为-3.100,板厚400,底板垫层底标高为-3.600,承台尺寸为900×900×800、1200×3000×1000、1200×3000×1750,电梯井底坑高度1.3米,电梯井承台最深处垫层底标高为-5.500;负1层地下室底板面标高-5.250,板厚400,底板垫层底标高为-5.750,承台尺寸为900×900×800、1200×3000×1000、1200×3000×1750、1200×3600×800、3000×3000×1300,电梯井底坑高度1.3米,电梯井承台最深处垫层底标高为-7.650;负2层地下室底板面标高-8.750,板厚400,底板垫层底标高为-9.250,承台尺寸承台尺寸为900×900×800、1200×3000×1000、1200×3000×1750、1200×3600×800、3000×3000×1300,电梯井底坑高度1.3米,电梯井承台最深处垫层底-11.150。

围护设计场地地坪标高为-0.500,考虑到桩基施工停机对土质要求,待桩基施工完毕后一并降土,将场地地坪降到设计标高-0.500。

综合考虑地下室基础底板、承台及垫层厚度后,该基坑开挖平均深度为:自行车库范围为3.1米,地下一层范围5.25米,地下二层范围8.75米。

局部消防电梯井集水井位置坑中坑挖土深度为2.5米。

根据地质报告,坑底大部分位于③层淤泥质土、④1层粉质粘土及④3层粘质粉土中各单项工程座落位置与销售节点关系表二、周围环境:通过对现场进行多次踏勘和实地测量,并对照基坑支护总平面图,对现场场容场貌、周边情况、附近陆地与交通状况,场区内原有建筑物情况和拆迁现状有了比较清楚的了解。

项目北侧原农民自建房屋已完成拆迁,周边为规划建筑,目前并无建筑物。

项目西北侧为在建XXX 路,局部软弱路基施工时采用水泥搅拌桩加固,路面完成后绝对标高4.250左右,管线埋深约2米,距离地下室基坑超过45米。

目前管线基本铺设完成,路基层未铺设,东北角为XXX 港河上已建桥梁,桥面绝对标高为5.250,基础形式为桩基础,距离地下室基坑超过45米,基坑南侧XXX 河,河道常年水位绝对标高2.250左右,离基坑约50米,之间为已形成的绿化带,基坑东侧为XXX 桥港,河道常年水位绝对标高2.250左右,离基坑距离约为15米,(目前正在进行河道整治)。

三、地质水文情况(一)、地质情况根椐浙江省XXX 勘察院出具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如下:根据本次勘探揭露的地层资料分析,拟建场地在勘探深度范围内的地基土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4Q )、上更新统(3Q )沉积层和白垩系下统朝川组(1K c )基岩组成,第四系地层主要由淤泥质土、粘性土、粉土、砂土以及圆砾组成,下伏基岩为泥质粉砂岩。

按其沉积年代、成因类型及其物理力学性质的差异,可划分为7个工程地质层21个工程地质亚层,各岩土层的空间分布详见工程地质剖面图(图号2-1~2-22),岩性特征自上而下分述如下:①1层:杂填土(4mlQ)杂色,灰色为主,松软。

以软塑状粘性土及回填的塘泥为主,含碎石、碎砖、砼块、植物根茎和腐殖质等,偶夹生活垃圾。

土质结构松软、性质不均匀,为新近回填土。

本层局部缺失,层顶高程3.66~5.66m,层厚0.60~5.50m。

①2层:素填土(4mlQ)灰色为主,松软,以软塑状粘性土为主,含少量碎石、植物根茎和腐殖质等,底部局部为塘泥。

土质结构松软、性质不均匀。

本层局部缺失,层顶高程2.53~6.74m,层厚0.80~5.20m。

①3层:塘泥(4mlQ)灰黑色为主,软塑~流塑,为原水塘塘泥及回填的淤泥质土,含大量有机质、腐殖质及碎砖等杂物,偶见生活垃圾。

本层局部分布,层顶高程-0.51~3.64m,层厚0.50~2.70m。

②1层:粉质粘土(34al lQ)灰黄色,软可塑,局部为软塑,含铁锰质斑点;局部具层理,夹粉土薄层,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本层局部分布,土质不均匀,层顶高程-0.98~4.31m,层厚0.30~4.00m。

③1层:淤泥质粉质粘土(24mQ)灰色,流塑,含腐植质、未完全分解的植物残骸和少量贝壳碎屑,具臭味,局部具层理,夹粉土薄层,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本层局部缺失,土质较均匀,层顶高程-2.04~3.38m,层厚0.70~12.00m。

③2层:淤泥质粉质粘土(24mQ)灰色,流塑,含腐殖质及少量贝壳碎屑,具鳞片状结构,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本层局部分布,土质较均匀,层顶高程-9.71~-7.37m,层厚2.90~9.70m。

④1层粉质粘土(223al lQ--)灰黄色、青灰色,软可塑,局部软塑,含氧化铁斑点,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本层局部分布,土质较均匀,层顶高程-6.39~1.36m,层厚0.70~4.20m。

④3粘质粉土(223al lQ--)灰色、灰黄色,稍密~中密,含云母碎屑,局部粘粒含量较高,无光泽,摇振反应迅速,干强度低,韧性低。

本层局部分布,主要分布于场地北侧,层顶高程-11.52~-0.82m,层厚0.40~7.60m。

④4层粘土(213al lQ--)灰色、灰黄色,软塑,含大量贝壳碎屑,干强度高,韧性高;本层局部分布,土质较均匀,层顶高程-7.74~-5.87m,层厚0.70~3.20m。

⑤1-1层粘土(213al lQ--)灰黄色,硬可塑,含氧化铁斑点,摇震反应无,稍有光泽,干强度高,韧性高;本层全场分布,土质较均匀,层顶高程-18.49~-6.61m,层厚1.90~12.80m。

⑤1-2层粘土(213al lQ--)灰黄色,硬可塑,局部软可塑,含氧化铁斑点,局部具微层理,稍有光泽,干强度高,韧性高;本层全场分布,土质较均匀,层顶高程-21.41~-16.52m,层厚1.50~10.20m。

⑤2-1层粘土(213mQ-)灰色,软塑,含有机质及少量腐殖质,局部具微层理,稍有光泽,干强度高,韧性高,局部底部含朽木碎屑及少量粉砂。

本层全场分布,土质较均匀,层顶高程-29.76~-20.45m,层厚1.00~8.10m。

⑤2-2层粉质粘土(213mQ-)浅灰色、浅青灰色,软可塑,局部软塑,含粉土、粉砂,随深度增加,砂含量也增加,局部夹粉砂薄层,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本层局部分布,土质不均匀,层顶高程-27.58~-25.08m,层厚0.90~4.40m。

⑤3层粉砂(213alQ )灰色,饱和,中密,含云母碎屑,局部含有朽木碎屑,底部含少量砾,局部粘性土含量较高为含砂粉质粘土。

本层局部缺失,层顶高程-32.88~-24.81m,层厚0.60~7.00m。

⑥3-1层中砂(13alQ)灰色、灰黄色,饱和,中密,局部粘性土含量较高,局部为粉砂,底部含少量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