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天地四年级教案作为一名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大熊猫壹号书店收集整理的语文天地四年级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天地四年级教案1教学目标:1、通过学写摘录笔记和阅读名句格言等学习积累词句的方法。
2、通过畅所欲言、开卷有益等环节练习使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体会农民的劳动对我们的生活有着重大的意义,农民的勤劳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对农民要关心、尊重、敬佩、不要歧视。
3、通过习作练习,体会“有耕耘,就会有收获”的含义,分享成功的喜悦。
课前准备:活页卡课件第一课时一、导入三年级时,我们摘抄了文章中用得好的词语,但只这样还不够,本学期,我们还要进行摘抄的练习,而且还要学会摘抄优美的句子,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
(板书:写摘录笔记)二、讨论班级上学期进行几次摘录笔记的体会。
三、提醒学生注意:在课外阅读中作摘录笔记要把题目、作者、书名和日期写下来,以备查阅。
四、出示活页卡1、问:上面摘录了哪些内容?为什么要摘录这些词句?2、齐读摘录的词句。
3、指读里面的句子,请查资料的学生讲讲这几句话的意思。
五、在自己的摘录笔记中,找出自己喜欢的词句读一读。
六、读一读1 自由读一读。
2 教师简单介绍谚语、古诗文的意思。
3 采用多种形式朗读读、背诵。
七、师小结。
第二课时一、导入每个人都有自己美好的童年回忆。
今天,我们一起跟随作者到它的童年时光中去看看她的收获。
(板书:柚子树下)二、自读课文1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
2 把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划上记号。
三、交流自读情况四、在自由读课文,出示课件思考题:1 再读课文第三部分,划出描写心理变化的句子。
2 说说我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和由根子一起去水塘里划盆采菱?3 在水塘里采菱时,发生了生么事,我的心理先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 此时,我又怎样的收获?5 当我把木盆划到柚子树时,回合由根子说什么?做什么?五、齐读。
六、小练笔:当我把木盆划到柚子树时,回合由根子说什么?做什么?,注意把自己的想象写进去。
七、作业:有感情地的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一、导入:本单元的主题是收获,其实就是劳动,是对劳动和农民的尊敬。
农民伯伯的勤劳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描写农民的诗。
(板书课题:一个农民,在田边走着……)二、自读课文,出示学习要求:1、读准字音。
2、把自己的感受写在文中的空白地方。
3、划出不理解的地方或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三、检查自学情况1、指名朗读,注意正音2、交流自己读懂了什么,及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四、指导有感情的朗读,品位其中的感情,体会老人的普通、平凡。
五、写一篇读书笔记,谈谈自己的感受。
六、作业:1、从课外阅读中摘抄优美的词句。
2、做“小记者”去采访身边的农民,为下节课做准备。
第四课时一、谈话导入通过本单元《拾穗》、《一个老农,在田边走着……》我们知道农民的普通、平反,但农民的劳动对我们的生活有着重大的意义,农民的吃苦、耐劳等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我们的生活与农民的辛勤劳动是分不开的。
今天,我们就来说说他们。
二、小组交流课前采访或观察到的身边的农民。
三、全班开展交流。
教师要适时评点自己的看法。
四、笔下生花1、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所围绕的主题是什么?(收获)今天,我们习作的题目有三个,大家从中任选一个。
2、四人一组交流自己的想法3、全班交流,说自己想写的内容。
4、教师点评。
5、学生思考习作思路。
6、引导确定习作的主题。
7、学生开始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七、教学后记:语文天地四年级教案2教学目标:1。
通过交流摘录笔记,体会方法的不同。
2。
学习朗读古诗,体会诗中春水的美丽。
3。
通过开卷有益的学习,体会文中人物的感情。
教学过程:一、摘录笔记1、交流自己的摘录笔记,一下谁的摘录笔记写得好。
2、读一读课文中摘录笔记的内容,体会《春潮》和《三月桃花水》用了不同动词描写春水的写法。
3、引导学生摘录课文中类似的句子。
二、读一读。
1。
出示古诗《兰溪棹歌》,交流查找到的戴叔伦的资料,师可以适当补充。
2。
用自己的方法朗读古诗,交流质疑,理解诗中难懂的词句。
3。
找出诗中自己喜欢的句子,说说怎样朗读。
4。
配乐朗读。
(课件出示相应的图片)5。
出示古诗《桃花溪》,交流查找到的张旭的资料,师可以适当补充。
6。
用刚才的方法学习古诗,小组内交流质疑,理解诗中难懂的词句。
[设计意图: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拥有一定的学习古诗的方法,再加上刚刚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习了一首古诗,所以放手让他们自学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7。
配乐朗读。
(课件出示相应的图片)8。
你还收集了哪些描写春水的诗句?还可以交流学生收集来的一些描写春天的诗。
用自己的话赞美一下春天。
三、开卷有益。
(一)学习《泼水节》。
1。
自己朗读课文,同桌间互相正音。
2。
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围绕“泼水节”写了哪些内容?在书中划下相应的句段。
3。
谈一谈自己印象最深的部分。
可以是书中描写泼水节情景的部分,也可以是关于泼水节美丽的传说,还可以说一说1961年周总理参加泼水节时的情景。
注意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句段说一说。
4。
相机指导朗读。
小组内互读,指名读等形式。
例如:怎样才能读出泼水节那种热闹的场面和欢乐的气氛?让学生通过朗读感受文中所描写的内容。
5。
你认为文中哪些句子写的最美?再读,感受文章句段。
(二)学习《抢春水》1。
自读课文,说一说抢春水给你带来了什么样的感受?2。
从哪些句子中能够感受到“抢春水”的快乐?再读课文,划下来。
3。
相机指导朗读。
想一想,怎样朗读才能和课文中的小伙伴一样感受到同样的欢乐?4。
注意指出文中“我们”抢到春水时说的话。
四、金钥匙。
1。
先说一说通过本单元课文的学习,自己又掌握了哪些上课听讲或理解课文的方法。
2。
全班交流。
3。
读一读书中小朋友的方法,谈一谈上课时还需要注意什么?笔下生花(本课建议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指导)教学目标: 1。
指导学生观察事物以及充分写出内心感受的方法。
2。
通过自己动笔描写“春水”,激发学生热爱春天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
1。
播放歌曲《春雨沙沙》。
2。
朗读诗歌《春雨》。
说一说歌曲和诗歌都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春水滋润着大地,催生了万物。
充满了生机的春天睁开了惺忪的睡眼,欢迎我们投入她热情的怀抱,今天我们就来用我们自己的笔来描绘春水。
二、出示本次题目和要求。
1。
春天的`小河(小雨……)2。
想象:我是春天的小雨点要求:可以借鉴本单元的主题课文的描写方法,语句通顺的描写自己眼中的春水,要求将自己观察到的感受充分写出来,将写得有声有色。
三、指导。
1。
说一说春天的小雨给你带来一种什么感受?也可以说一说春水带给你一种什么感受?可以结合课文中的词句来谈一谈。
2。
你打算从哪些方面来描写?3。
出示书中提示的描写方法。
想一想怎样才能写得“有声有色”?(例如引导学生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来描写,也可以鼓励学生模仿书中的一些词句来写一写。
)4。
课件出示一些有关春雨的录像或图片资料,帮助学生直观的感受。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搜集素材,使他们有景可写,另外通过这些录像或图片资料让他们的眼界更加开阔,从而使的题材更加广泛。
] 5。
说一说自己的感受,看到这样的画面使你想到了什么?6。
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要写的内容。
7。
全班交流。
四、出示。
听一听,说一说他是怎样写的,自己要学习哪些方面。
五、试文。
提示学生注意要写得有声有色。
第二课时(讲评)语文天地四年级教案3教学目标1、认识10个生字、会写暗等14个字;2、积累本课优美词句,并会简单的运用。
3、在课文的语言中,感受想象的艺术魅力,发挥自己的想像。
4、感受祖国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了解神话故事,激发对祖国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教学目标教学难点教学目标课时安排2课时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开课激起导入小朋友,每天我们抬起头会看到蓝蓝的天空,每天,我们踩着脚下的土地。
我们会看到高山,会看到河流和湖泊,你有没有想过,这些都是从哪里来的呢?我们的祖先也会思考这样的问题,那时科学技术不发达,还不能解释这些种种现象,所以就有了很多有趣的神话故事。
你想不想跟老师一起去看一看,远古的人们的眼中,天地是怎么形成的呢?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1、生自读课文,勾画生字。
2、生小组自学生字,看看谁的识字方法好。
3、交流识字。
4、汇报。
5、教师用卡片检查识字效果。
强调“血”“宗”的读音。
指名读、小组读、开火车读。
6、把生字放在课文中,能读好吗?学生自己练习读文,要求学生读准字音,尽量把课文读流利。
三、写字教学1、“肢、肌、肤”:观察这几个字的结构,学会把结构相似的、想近的,结合起来学习。
观察这几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练习写一写。
2、“丈”:注意与大字区分,以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丿”要在田字格中间位置其余几字都可以让学生自学完成。
注意提醒学生组词和字音。
3、练习写字,老师巡视。
第二课时一、复习巩固二、新课学习1、通过上节课的阅读,谁能大概给我们讲一讲这个故事?这个故事讲的是什么?2、天和地倒底是怎样分开的呢?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指名读、小组读。
找一找这一段里意思相反的词语。
大家比一比,看谁找得多。
3、读一读你找出来的词语。
4、天地分开了,世上的万物又是怎么来的?齐读课文3、4自然段。
5、说一说,盘古的身体是如何化作世界万物的?指名说,同桌说。
6、仔细读一读文章中写盘古变化时的句子。
7、注意多音字“倒”,自己查字典,学一学这个多音字。
8、文章最后为什么说盘古是人类的老祖宗?语文天地四年级教案4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3.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4.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5.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
教材分析:《盘古开天地》是鲁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四组的一篇精读课文。
本单元的专题是“灿烂的中华文化”。
教材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使学生认识神话这种文学形式,体会巨人盘古的献身精神,感受神话丰富的想象力,激发热爱祖国灿烂传统文化的情感。
《盘古开天地》想象丰富,脉络清晰,文字叙述具体而生动,围绕“创造”这个中心,讲述了一个叫盘古的巨人,用斧头开天辟地,用身体顶天蹬地,最后化作万物创造了美丽的宇宙的神奇故事。
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喜欢神话故事,也已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能够自学字词、读通课文并借助字典等学习工具了解一些词语的含义。
但年龄特点决定他们在读书时往往注重感悟故事本身的神奇,忽视对语言表达的关注,无法深刻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复述课文更是有一定的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