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弓之鸟》教学目标: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正确读写12个词语,懂得“惊弓之鸟”的意思。
2.分角色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3.从课文的学习中受到启发,懂得只有善于观察、善于分析,才能对事物有正确的认识;学习对事物进行分析推理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联系上下文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更羸说的话,引导学生理解、体验更羸观察、分析、判断、推理的思维过程。
教具学具:字(词)典、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成语对于我们同学来说并不陌生,平时的学习过程中你积累了哪些呢?/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 =%B3%C9%D3%EF%B9%CA%CA%C2&in=10447&cl=2&lm=-1&st=&pn=2&rn=1&di=852498 93840&ln=1969&fr=&fm=&fmq=1331725995593_R&ic=&s=&se=&sme=0&tab=&width =&height=&face=&is=&istype=#pn2&-1&di852********&objURLhttp%3A%2F%2Fp %2F20091208%2F840286_154454095072_2.jpg&fromURLhttp%3A%2 F%%2Fshow%2F4%2F79%2Fa91eb7f010da0cac.html&W1024&H585& T7521&S140&TPjpg/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B3 %C9%D3%EF%B9%CA%CA%C2&in=10447&cl=2&lm=-1&st=&pn=2&rn=1&di=852******* 0&ln=1969&fr=&fm=&fmq=1331725995593_R&ic=&s=&se=&sme=0&tab=&width=&he ight=&face=&is=&istype=#pn6&-1&di105777180870&objURLhttp%3A%2F%2Fpic5 %2F20091224%2F2512606_114829042346_2.jpg&fromURLhttp%3A%2F% %2Fshow%2F4%2F79%2F2fb4db3b0dd7c0c1.html&W1024&H832&T7 559&S216&TPjpg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则有趣的成语《惊弓之鸟》。
/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B3 %C9%D3%EF%B9%CA%CA%C2%BE%AA%B9%AD%D6%AE%C4%F1&in=10766&cl=2&lm=-1&st= -1&pn=0&rn=1&di=61293165795&ln=1805&fr=&fm=result&fmq=1331726249546_R &ic=0&s=0&se=1&sme=0&tab=&width=&height=&face=0&is=&istype=2#pn4&-1&d i71944964340&objURLhttp%3A%2F%%2F44%2F53%2Fm_1295 878174672.jpg&fromURLhttp%3A%2F%%2Fwork%2Fzntqznzi w%2F3.html&W451&H400&T8719&S74&TPjpg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这则成语故事有趣在哪里呢?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故事。
二、预习探究听课文朗读/search.asp?keyword=惊弓之鸟1.(课件)出示预习提示:(1)认真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生字词语。
(3)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板书)2.自主学习。
三、合作交流1. (出示课件)检查生字词语的掌握情况。
同桌互读——指名领读——开火车读2.理解词语的意思。
3.交流: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你了解大雁的生活习性吗? /b/9196474.html四、品读体验(一)找到突破口那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大雁,(出示课件) /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B4 %F3%D1%E3&in=28260&cl=2&lm=-1&st=&pn=86&rn=1&di=106445838360&ln=2000& fr=&fm=&fmq=1331726528000_R&ic=&s=&se=&sme=0&tab=&width=&height=&face =&is=&istype=#pn86&-1&di106445838360&objURLhttp%3A%2F%2Fupload4.hlgne %2Fbbsupfile%2F2011%2F2011-03-07%2F20110307160705_67.jpg&fromURL http%3A%2F%%2Finfo%2Fu1_21323480%2F&W800&H600&T8241&S 44&TPjpg./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B4 %F3%D1%E3%D2%BB%D7%D6%D0%CD&in=27851&cl=2&lm=-1&st=-1&pn=6&rn=1&di=43 110871320&ln=1962&fr=&fm=result&fmq=1331726735953_R&ic=0&s=0&se=1&sme =0&tab=&width=&height=&face=0&is=&istype=2#pn6&-1&di43110871320&objUR Lhttp%3A%2F%%2F20110926%2Fimages%2F1317006433681_dmcx b2.png&fromURLhttp%3A%2F%%2F20110926%2F100238.shtml&W 600&H444&T8612&S32&TPpng课文哪一自然段重点写了“更羸不用箭…射‟下大雁的原因呢?快速默读课文,找出相关的自然段。
1.指名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想更羸的话中,哪些讲的是他看到听到的,哪些讲的是他分析的?)。
2.指名回答。
(出示课件:第九自然段)3.引读:更羸看到这只大雁——(飞得慢),听到它——(叫的声音很悲惨)。
(板书:飞得慢叫声惨)课文第二自然段中有一句话描写了这只大雁,找到的同学读一读。
4.由此可见,这就是更羸观察到的现象。
(板书:观察)5.看到这种现象,更羸是怎样分析的?(板书:分析)谁愿意读读更羸分析的话?(1)指名读。
(2)引读:这只大雁飞得慢,是因为——(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叫的悲惨,是因为——(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
(板书:受伤未愈孤单失群)理解“孤单失群”是什么意思?/question/346872467.html(3)更羸的这一分析,先说了结果,然后讲原因的。
谁能用“因为……所以……”这一句式,学着更羸的样子也来分析一下?6.我们说分析的目的是为了作出正确的判断,那么,通过这一分析,更羸判断出这是一只怎样的大雁?(板书:判断)为什么说这只大雁一听到弦响就掉下来呢?更羸又作了怎样进一步的分析?齐读更羸的这一分析。
(板书:弦响—害怕—高飞—使劲—裂开—掉下)(二)进入对应点1.更羸的判断准确吗?你是从哪个自然段看出来的?指名读2.你们看,更羸不用箭,只拉弦,“蹦”的一声,大雁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从半空里直掉下来(出示课件:)(1)这一段中有两个“直”字,你们体会一下意思相同吗?(2)字典中关于“直”的解释有四种:①笔直、不弯曲②把弯曲的伸开③坦率④一个劲儿地“直往上飞”中的“直”是什么意思?“直掉下来”中的“直”又是什么意思?3.这一段该怎么读,谁起来读一读?(抓住重点字词“蹦”“直”“忽然”)4.小结:这段就是说更羸不用箭,只拉弦,使空中的一只大雁直掉下来,这和更羸的判断是完全相同的。
(三)朗读训练点1.现在我们知道更羸不用箭射下大雁的原因了,可魏王当时并不知道,他前后共说了几次话,边找边用喜欢的符号画出来。
(1)指名读(2)为什么要这样读?(3)练习朗读2.更羸怎么能听出大雁的叫声很悲惨?让我们一起读读第一自然段(1)“能手“是什么意思?(2)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能手,比如画画特别好的,我们可称他为——画画能手,唱歌唱得别好的,我们称他为——唱歌能手。
而更羸在射箭方面特别有能耐,所以我们称他为——射箭能手。
这里的“有名”,你能用其他词语代替吗?(指名回答)让我们把对更羸的赞美读到句子中去。
(四)分角色朗读课文,并思考:更羸真正的本领是什么?五、拓展延伸1.这只大雁一听到弦响,心里就害怕,以为又有箭射来,拼命往高逃命,可见这是一只——(生)惊弓之鸟。
(出示课件)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惊弓之鸟“的意思吗?惊弓之鸟_百度百科2.说的对。
“惊”就是惊吓;“弓”就是弓弦得响声;“之”就是“的”。
“惊弓之鸟”这个成语,人们用它比喻受过惊吓,以后遇到类似的情况就特别害怕的人,说这种人成了惊弓之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