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惊弓之鸟教案-精品

惊弓之鸟教案-精品

【关键字】设计、情况、地方、认识、问题、全力、继续、文明、快速、发现、了解、研究、根本、重点、能力、方式、标准、结构、速度、分析、纠正、帮助、耐心教学目标:1.通过集体认读、随机读写、联系语境等手段,理解“孤单失群”“愈合”“裂开”等重点词,通过比较辨析“直”字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意思。

2.弄明白更羸不用箭只拉弦就让大雁掉下来的原因。

3.在反复朗读、辨析感悟中体会更羸善于观察、善于分析、准确判断的优秀品质。

教学过程:一、走近课题,随机读写。

师:喜欢猜谜语吗?师:我给大家带来了几个,知道的就举手,看谁反应最快?逐句出示课件:(1)把禾苗拔高一节,帮助它生长。

(2)羊丢失了再修羊圈。

(3)守着树桩等兔子。

(4)捂着耳朵偷铃铛,自己骗自己。

师:小菜一碟呀!发现了吗?这些都是……(成语)咱们中国是一个拥有着五千年文明的古国,五千年的文明使我国积淀了数不尽的文化宝藏,而成语就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篇成语故事——《惊弓之鸟》。

师板书(可以伸出右手的食指,跟着老师书空),学生个别读课题——齐读课题师:读了课题,你们一定发现了这个成语里藏着两样事物,分别是——弓、鸟。

(1)出示“弓”图瞧,这是一张弓,这弧形的木条叫弓背,弓背两端紧绷着的这根叫做——弦。

(出示带拼音的“弦”字)借助拼音能读好这个字吗?快速地开一列火车——一一起读师:弦一般都是用牛筋做的,很有弹性。

要打猎,有了弓,还得有——箭。

出示“箭”图师:这便是“箭”,古时候是用竹子做箭杆的,所以这个箭字的偏旁是——人们左手拿弓,右手搭箭拉弦的动作就叫——射箭。

(出示“射箭”)(2)师:看完了弓,咱们来说说这“鸟”课文里指的就是——大雁。

出示“大雁”图。

师:对大雁你了解些什么?(候鸟,往往结伴而飞,排成人字形或一字形,飞前面的大雁,翅膀煽动造成气流,可以让后面的大雁飞行得又轻松,速度又快)师:大雁身上的知识很多,这个“雁”字都大有名堂!因为大雁经常排成人字形,厂字头里边先是一个人字旁,然后是一个住加一横,这个字古书上指短尾巴的鸟。

板书“雁”看老师板书,它是半包围结构,厂字头的撇要写得长一些,两个单人旁要挨近一些,四笔横之间的距离要相等。

请拿出生字抄写本写一个,一种飞行时排成人字形的短尾巴鸟就是大雁,千万不要和长着剪刀尾巴的燕子混淆了。

反馈(咱们看一下,***写的这个“雁”字,方方正正,结构摆得很好,咱们写汉字就得这样!同桌之间互相学习一下,同桌夸你写得好的,那你再漂亮地写一个,如果同桌给你指出不足之处,那你就通过自己的努力改过来)*有小朋友已经写好了,本子放在了桌角,正耐心地等待。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一)自由读课文师:每个成语的背后往往都有一个故事,那“惊弓之鸟”又有怎样的故事?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读完后想一想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二)检查自读情况,归类学习字词。

师:同学们已经读过课文了,生字词都认识了吗?先借助拼音自己读一读。

幻灯出示词语:大王更羸愈合裂开孤单失群悲惨(1)检查第一组词。

1)师:第一个词语谁来读?这个词还可以怎样读?两种读法都有,但用法不一样,对于强盗首领的称呼时,我们念“大王”,比如“山大王”,而对于国王的尊称时,我们念“大王”。

所以在这里我们应该念……课文中这“大王”指的是哪国的国王?出示:魏国。

*不错,第四声很标准师:魏国是战国时期的一个小国,离现在已经有两千多年了。

请生齐读“魏国”。

师:这“大王”是魏国的国王,所以我们也可以称他为——魏王。

出示:“魏王”。

2)师:第二个词谁来读?纠正“更羸”读音。

提醒“更”多音字。

“羸”字比较复杂,你怎么记?和咱们以前学过的“输赢”的“赢”差了一个地方,但读音完全不同。

齐读“更羸”。

师:更羸是一个怎样的人呢?幻灯出示:射箭能手。

师:知道什么是“能手”吗?生答。

师:对于做一样事情特别拿手,那我们就可以说他是这方面的“能手”,采访一下,咱们班谁画画很好,那就可以说,***是我们班的画画能手,还有要夸夸其他能手的吗?而更羸在——射箭方面特别有能耐,所以我们称他为——射箭能手。

(2).检查第二组词。

请学生读第二行词。

师:第二行两个词语,谁来领读。

发现什么了吗?师:“愈合”是说伤口——(愈合)“裂开”是指伤口——(撕裂、分开)(3).检查第三组词。

最后一行,谁来读一读——咱们一起读。

(“惨”是平舌音)(三)、了解主要内容。

师:生字学了,课文也读了,这个成语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不容易啊!讲了这么多,谁能说得简洁一些。

(主要讲了更羸干什么?)*是比刚才简洁一些了,能再利落点吗?*厉害!你的概括能力非常强!板书:不用箭只拉弦掉下来(四)、质疑师:看着这个板书,有问题吗?三、走进文本,了解事件因果师:看来咱们心中的疑问很大!可天下之大,无奇不有啊!这样的怪事在两千多年前的魏国就发生了,不信?请默读课文,找找哪个自然段写了这桩怪事,找到后读一读。

师:(教师巡视)我发现有些同学把找到的段落用线画了出来,看来他是明白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道理!请生读段落。

师:都好了吗?谁来读读你找到的段落?(一)如何射雁1、师出示:更羸并不取箭,他左手拿弓,右手拉弦,只听得嘣的一声响,那只大雁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

2.师:是课文的第5自然段,这个自然段从头到尾只有一句话!你们看,它中间一连用了6个逗号,要读好它可不容易,请同学们自己先好好地练读,待会我们看看谁能非常正确、通顺地把它读下来。

学生自读。

指名读。

(2—3个)(不加字,不漏字)(碰到再难读得句子,咱们都不着急,只要多读几遍,肯定能读对了,咱们一起读)齐读。

3.师:话说咱们的射箭能手,左手拿弓,右手拉弦,然后这么一放,只听得——(叫学生接读)师:这“嘣”是什么声音?生:弦发出的声音。

师:这声音一定怎样?生:很有力。

师:能读一读吗?除了有力,还怎样?生:一定很响亮,因为大雁在空中也要听得到!师:言之有理,你能读一读吗?(生读)确实响亮又有力,咱们一起来试一下。

(齐读)4、理解:“直”。

师:大雁听到这“嘣”的一声响后,有什么反应?生:那只大雁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

师:写大雁的反应连续用了两个“直”字。

这两个“直”,意思相同吗?这里有四种解释,请选择。

(多媒体显示:“直”变色)生:“直往上飞”的直是“一个劲,拼命”的意思。

“直掉下来”的直是笔直的意思。

师:能通过朗读把这两个直读出味道来吗?自己先试一下!读读大雁的反应。

个别读(当场评价)*我从你的表情中感觉到当时大雁的害怕了。

*“忽然”二字让我感觉到事情发生了出乎意料的变化。

师:咱们通过朗读,把这件怪事告诉大家,“更羸并不取箭”预备起!齐读整段。

5、质疑师:学问学问,边学边问,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疑问吗?生:为什么大雁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就笔直地掉下来了?师:是啊!根本没有箭射中它,它却掉了下来,这只大雁怎么了?请快速地浏览课文,找找答案。

(二)是何原因交流师:找到原因了么?这是一只怎样的大雁?生: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

师:还有吗?生:这是一只孤单失群的大雁。

师:大雁的这些情况你是怎么知道?生:书本上写的?师:课文中的第几自然段了解到这些的?生:第9自然段。

师:也就是更羸讲的这一段话,那更羸是怎么知道的呢?难道是大雁自己告诉他的?请读读这一段话。

看看你能读懂什么。

幻灯出示:更羸说:“它飞得慢,叫的声音很悲惨。

飞得慢,因为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叫得悲惨,因为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

它一听到弦响,心里很害怕,就拼命往高处飞。

它一使劲,伤口又裂开了,就掉了下来。

”师:这样,更羸的这一番话总共有四句话?我们先请四个同学一句一句读下去。

师:这段话咱们已经读通顺了,那学习到此为止了吗?师:是呀!仅仅读通课文是不够的,字里行间的学问可大着呢!咱们还得一起研究研究!读了这段话,更羸看到什么?生:他看到大雁飞得慢。

师:看到大雁飞得慢,想到了什么?生:想到大雁受过箭伤,伤口还没有好,还在作痛。

师:这就叫“受伤未愈”。

他听到了什么?生:他听到大雁叫得悲惨。

师:听到悲惨的叫声又想到了什么?生:想到它是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

师:能连起来说吗?同桌之间先互相交流一下!出示填空题:更羸看到,想到;更羸听到,想到。

请生说。

师:咱们的口头表达能力还真不错!自己再读读这两句话。

(它飞得慢……得不到帮助)师:更羸通过看到、听到和想到的已经知道这是一只受伤未愈,而且孤单失群的鸟,他仅仅就想到这些吗?师:他还在继续往下想,请你继续往下读师:还想到些什么?生:大雁一听到弦响,(暂停,容我把它写下来)板书:弦响师:这弦发出的是什么声音?生:“嘣”的一声。

师:听到这“嘣”的一声,大雁如何?生:心里害怕。

(板书:害怕)师:为什么害怕?生:因为他曾经受过箭伤。

生:因为他听到这“嘣”的一声后以为又有箭射过来了。

师:所以他很——生:害怕。

师:接着想——一害怕——生:拼命往高处飞。

(板书:高飞)师:拼命飞,一定是用尽全力,而一使劲,再想——生:伤口裂开,就掉下来。

(板书:裂开)师:是呀,其实这些更羸早就预料到了!由箭伤未愈、孤单失群,更羸料定大雁听到弦声,一定会——,由心里害怕,一定会——最终导致——。

请再读读这段话,更羸除了是一个射箭能手外,你对他还有进一步的了解吗?学生读师:你觉得更羸还是个怎样的人!生:我觉得他很会动脑筋思考。

师:是啊!看到大雁飞得慢,叫得悲惨,他就想到了这么多。

还有吗?生:我觉得他很会观察。

师:他不但看到了大雁飞得慢,还听出了大雁叫得很悲惨。

师:更羸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思考,不用箭,只拉弦,就让大雁掉了下来!真让我们佩服!咱们一起再来读读更羸的话。

师:这一天,更羸跟着魏王去郊外打猎,当这只从远处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的大雁出现在更羸视线中时,更羸仔细看了看,就在心中完成了这一系列的观察、分析和推理,所以他指着大雁()地对魏王说:(出示幻灯片)生:他是胸有成竹地对魏王说。

师:能胸有成竹地说一说吗?请个别学生 *谁也来说一说。

师:此时更羸已经成竹在胸了,更羸们一起自信地对魏王说:——四、总结全文。

师:同学们,这个成语故事不仅故事情节引人入胜,接下来魏王与更羸的对话也非常精彩,就让我们下节课再走进《惊弓之鸟》,继续去感受吧!板书设计惊弓之鸟观察不用箭思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