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传销到直销20年发展史

中国传销到直销20年发展史

[编前语]古今相交汇,上下两千年。

一九九零年,在中国悠久的发展历程里出现了一个新名词——传销。

二十四年轮回,在传销与直销的演绎下,形成了今日的中国直销。

预知未来直销,还看昨日直与传。

纵观中国直销的发展历程,从传销初入中国,政府一刀切,直销法规的制定、直销发展步入正轨的几个时间节点,可以将中国直销历史划分为4大阶段。

第一阶段:前直销时代;第二阶段:传直销转型阶段;第三阶段:新直销时代;第四阶段:新直销黄金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前直销时代-传销时代(20世纪80年代末-1998.4.21)(一)萌芽期(1990-1993年)20世纪80年代直销在美国兴起,80年代末日本一家卖磁性保健床垫的Japan Life公司未经任何官方的经营许“偷渡”中国开展传销业务,标志着传销或者直销在中国开始萌芽。

在英文中,“直销”和“传销”是同一个词:“Direct Selling”,它是指一种由传销公司通过经销商以面对面(face-to-face)的方式向消费者提供有关产品和服务的销售模式。

在这段初入中国截至1998年的时间里,“传销”作为中性名词,仅被认为是一种新兴的营销模式。

1990年3月22日,美国雅芳广州公司成立,标志着国际传销正式登陆中国内地市场。

随后沿海各大城市传销公司蜂拥而至,以广州、广西两省为最盛,如深圳世点电脑软件有限公司、北京斯汀摩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江苏雅婷日用化工有限公司、广州仙妮蕾德(广州)有限公司、安利(中国)日用品有限公司、纽蔓氏之家等。

1992年安利中国日用品有限公司正式进入中国,所销售产品包括乐新多用途浓缩清洁剂、碟新浓缩洗洁精、透丽浓缩玻璃清洁剂、丝白洗衣液和速洁浓缩去渍剂。

而最大的一个特点是,按美国安利规定,产品实行“无因全款退货”,不管任何原因,如果顾客在使用后感到不满意,哪怕一瓶沐浴露用得一滴不剩,只要瓶还在,就可以到安利退得全款。

这项制度在美国施行了很久,一直是安利公司的信誉和品牌象征,退货率微乎其微。

(二)混乱整顿期(1993-1995年)1993年起,随着非法传销引起各种纠纷被媒体不断曝光,政府有关部门开始关注传销行业的发展动态。

1994年以“老鼠会”手段传销珠宝饰品的红安聚富东窗事发。

1994年8月11日国家行政工商管理总局发出《关于制止多层次传销活动违法行为的通告》(233号文),9月2日再次发出《关于查处多层次传销活动中违法行为的通知》(240号文)。

非法传销的发展速度得到了遏制,但由于《通告》只是要求查处违法行为,并未说是禁止直销行业,地方政府的态度就比较暧昧,加之种种原因特别是地方保护,这两个《通知》并未真正贯彻落实。

伴随传销从沿海城市迅速向内地市场挺进,加上官方尚未来得及出台一套针对“这种‘新型’销售模式”行之有效的管理法规,以及人们暴富的心态,使得非法传销公司的发展速度大大超过正当传销公司的发展速度,行业陷入严重混乱以及媒体的频频曝光中。

1995年3月28日,国内贸易部发文,宣布正式成立“多层次传销管理条例”立法工作机构,着手起草多层次传销管理办法。

1995年9月22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关于停止发展多层次传销企业的通知》,对国内再次过热的传销进行规范限制。

1995年10月17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制定了《关于审查清理多层次传销企业的实施办法》。

(三)传销(直销)法制化的开始(1996-1998年)-老鼠会大行其道管理失控全面否定“传销”1996年4月28日,国家颁布了《准许多层次经营传销意见书》,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在广东从化市向41家传销公司授牌。

1996年6月26日,上海市传销行业召开第一次会议,首次向全社会公布了行业守则。

1997年1月10日,国家工商行政治理局颁布了《传销治理办法》,提出单层次传销和多层次传销的定义。

《办法》指出“单层次传销可以由省市自治区批准的政策”,许多金字塔式的诈骗公司纷纷改头换面,声称他们是“单层次的传销”,到省、市、自治区审批。

1997年9月,国家工商总局又在青岛市向500多家传销公司授牌。

以兴田、爽安康为代表的企业大打“传销赚钱”洗脑口号,报大单购买以“摇摆机、保健品”为代表的模式大行其道,加之大批非法传销公司推行老鼠会制度,以至于非法传销大肆猖獗,国家对传销企业的管理几乎失控。

1997年兴田爽安康在湖南长沙召开万人大会,会场拥挤不堪,而场外还有太多人无法挤进去,哄闹场面致使场内无法正常会议,场外人质疑场内人切断他们的信息获取权力,阻碍他们发财,场内场外由口水战演变为一场恶劣的拳脚战,最终会议未能进行,死伤无数。

这场震惊全国的传销暴动事件,直接成为“一刀切”的导火线。

1998年4月18日,国家工商总局下发《关于禁止传销经营活动的有关情况》;1998年4月21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全面禁止传销经营活动的通知》,规定“一律立即停止传销经营活动”。

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全面禁止传销经营活动的通知》,规定“自本通知发布之日起,应一律立即停止传销经营活动”。

《传销管理办法》同时失效,传销企业进入严冬。

中国传销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又回到了起点。

此时,“传销”一词开始被赋予贬义,以致后来立法,在中国的“Direct Selling”全部被称为“直销”。

历史事件招架不住“无因全额退款”政策,安利中国推出新的退货机制1997年7月24日,当年有着38年直销历史的安利公司,在退货问题上实行的规则一直是若对货品不满意,可用空瓶退货。

在这一规定之下,安利在全球的退货率为8%。

孰料在上海却遇到了令人尴尬的问题,公司门前总是一早就排着长长的退货队历,每天退款高达100万元,还得倒贴3O万元产品。

安利终于招架不住了,在未作任何预告的情况下于97年7月24日突然推出了新的退货规则:货品必须剩有二分之一以上的方可退发。

由此引发了导致拳脚相向的退货风波。

事情看似复杂,其实对事情的内底,当事人和旁观音都心知肚明:直销员想钻空子,利用空瓶退货的规定占便宜,安利则在连连吃亏后不干了,想出了制约直销员的新招。

实际上,不少直销员在推销时就直截了当地明说,上线告诉他们,做安利只会赚,不会赔,即使一年一笔生意不做,也可白用700元钱的货品.1997年夏,北京、广州、上海等城市出现一些人,挨家挨户收购安利产品的空瓶,然后带上自制的安利购货单据,到安利经销处要求退货。

这是美国式的退货保障制度(即许诺消费者使用产品不满意可以随时退货)移植中国初期的水土不服。

很多人将产品用完后前来退货,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上述收瓶子的而非真正的用户。

“退货风波也给我们上了一课。

开辟新市场必须考虑国情。

”郑李锦芬说。

4月21日后的安利状况1998年4月21日,中国政府颁布直销禁令。

一夜之间,安利在内地30多个城市的分公司、上千名员工立即停止了工作,当年销售额滑落至3.2亿元…风暴之前的1997年,国内已经累计有400万人加入过安利,其中100万活跃经销商,风暴过后幸存下来的不过区区5万而已。

第二阶段传直销转型期(1998.4.21-2005.9.1)(一)转型期直销企业(1998年-2003年)1998年6月18日,国家外经贸部、国内贸易局和国家工商局国家三部委发出《关于外商投资传销企业转变销售方式有关问题的通知》,明文规定:“外商投资传销企业必须转为‘店铺+雇用人员推销’的运作模式”。

并批准安利、雅芳、玫琳凯、日晖、富迪、尚赫、完美、百美、特百惠、娜丽丝10家外商投资直销企业转型经营。

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成为WTO成员,中国政府在加入世贸议定书中承诺:入世3年内我国将取消对“无固定地点批发和零售服务”的限制。

2002年2月21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联合发布《关于〈关于外商投资传销企业转变销售方式有关问题的通知〉执行中有关问题的规定》工商公字[2002]第31号,对转型企业中雇佣推销人员的方式、报酬、合同订立等方面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再次强调店铺经营,史称31号文。

(二)直销法规制定筹备期(2003年-2005年)2003年9月,在厦门第七届中国投资贸易洽谈会期间,商务部、工商总局等部门邀请安利、雅芳、完美、南方李锦记、玫琳凯、如新、康宝莱7家企业商讨直销立法事宜。

第一次厦门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中国直销立法的开始,也被当前直销史上称为“第一次厦门会议”2004年2月9日,前商务部外资司副司长邓湛在中美商务理事会经贸座谈会上首次披露,中国将于年内制定直销业相关法律。

2004年5月18日,苏州会议,前商务部外资司副司长邓湛在苏州召集雅芳、安利、完美、南方李锦记、玫琳凯、如新、康宝来7家直销企业相关负责人,组成了“关注中国直销开放小组”。

而在6月9日召开的第一次专题会议上,直销工作小组新增加了仙妮蕾德等四家企业,成员单位增为11家。

截止到当年7月中旬,直销工作小组已经举行了4次专题会议,并就市场准入条件、保证金制度、关于金字塔诈骗的特征及与直销的区别、计酬制度、培训、分支机构的设立、直销企业可销售的产品等问题展开了积极的讨论。

2004年9月10日,直销史上的著名“厦门会议”,国家商务部和国家工商总局牵头举行中国投资贸易洽谈会直销论坛开幕,22家企业参与,外资企业22家,包括安利、雅芳、完美、南方李锦记(现在的无限极)、玫琳凯、如新、康宝来、日晖、富迪、尚赫、百美、特百惠、娜丽丝、宝健、仙妮蕾德等;内资企业6家,包括大连珍奥核酸、福建福龙公司、新时代健康产业、天狮、太阳神等。

直销法规座谈会上,商务部部长马秀红对参会的22家内外资企业首次称:“内外一致,公平竞争,共同发展。

”12个字正是从宏观上表达了国家对内资和外资的统一态度,给内资吃了一颗定心丸。

《外资企业直销管理条例》的更名就是这种转变最好的证据,该文件在厦门座谈会后被正式定名为《直销管理条例》。

而《禁止传销条例》的前身《反金字塔欺诈条例》也在这个会议上首度亮相。

草案初稿要求企业注册资金达8000万元人民币,交纳2000万—3000万元保证金,直销企业支付给推销员的总薪酬不得高于产品零售价格的25%,对于推销员的违规行为企业承担连带责任。

2005年4月8日,雅芳高调亮出“商资函(2005年)7号”,对外宣布已获得商务部和工商总局批准,成为首家试点直销的企业,试点区域:北京、天津和广东省。

立法前期大批海外直销偷渡中国中国内地直销立法进入倒计时,大批海外直销企业加快脚步利用各种方式进入内地市场,企图抢占先机,攫取市场份额。

其中有许多企业在网上发展会员,从国外或香港、澳门等地给会员寄公司产品,让其在中国内地营销,秘密进行网上“偷渡”。

时任国家工商总局打击传销处处长吴雁近日称,这些“偷渡”中国的企业,有些在中国注册公司以传统分销方式销售产品,有些甚至都没有在中国注册,没有工厂和公司。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