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统编版三学年语文下第三单元备课教案

统编版三学年语文下第三单元备课教案

第三单元教材简析本单元围绕“传统文化”编排了《古诗三首》、《纸的发明》、《赵州桥》三篇精读课文及《一幅名扬中外画》一篇略读课文。

本组课文都是围绕传统文化来展开的,三首古诗、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古代历史遗产赵州桥、清明上河图的名画,每篇文章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感受和热爱中国传统文化。

解一句话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的是教学重点。

《古诗三首》以这三首诗分别写的是哪三个传统节日,写出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

《纸的发明》一课结合课文中的相关语句,说说为什么只有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传承下来了?《赵州桥》体会课文是怎样把赵州桥的“美观”写清楚的。

这几篇课文围绕单元教学目标,层层深入,由点及面,逐步让学生学会了解一句话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的。

收集传统节日的资料,交流节日的风俗习惯,写一写过节的过程是本单元的难点,《古诗三首》一课的活动提示是了解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节日里有哪些习俗;《纸的发明》一课活动提示是小组内开展了哪些活动?了解了哪些传统节日?小组内交流一下。

《赵州桥》课后习题是你还知道哪些“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和同学交流。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结合课文内容和图画,向别人介绍《清明上河图》。

学习目标1.认识50个生字,会写37个生字,正确读写“造纸术、伟大、石匠、设计、创举”等词语。

2.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文理解词语,学会运用词语。

3.理解背诵古诗,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

4.收集中国传统的发明、建筑、绘画等方面的图片资料,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学习重点1.学会本单元的生字及新词,读懂课文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积累相关传统文化知识。

3.感受祖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课时分配9.古诗三首…………………………………………………………………………2~3课时10.纸的发明………………………………………………………………………2~3课时11.赵州桥…………………………………………………………………………2~3课时12*.一幅名扬中外的画……………………………………………………………1~2课时综合性学习·语文园地……………………………………………………………3~4课时教法与学法1.学生自读自悟、借助多媒体深入了解课文内容,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2.收集中国传统文化的资料,增强民族自豪感。

9.古诗三首四、诵读感悟。

(用时:5分钟)1.组织学生交流:现在春节的习俗与古代春节的习俗有什么异同?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3.背诵古诗。

1.学生自由讨论问题,全班进行交流。

2.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尝试背诵。

板书设计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理解《清明》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两首诗的意思。

2.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想象诗中描绘的意境。

学习重点理解诗意,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学前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师)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调整与增删再读悟情。

两首古诗,想象诗中描写的场景,体会诗人的情感。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诗表达的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读,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

3.背诵古诗。

四、布置作业收集关于节日的古诗,了解传统节日。

课后收集古诗,了解我国其他的传统节日。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10.纸的发明解中国古代其他的三大发明。

火药、印刷术的发明过程。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11.赵州桥课题赵州桥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生活在现代的三年级学生,关于古桥的认识有限。

因此,在导入部分,我让学生观看了从古代到现代的各种各样的桥,激发学生对“桥”的兴趣,然后再通过对赵州桥的特点、外观、历史地位的学习来充分认识赵州桥。

最后通过读文本感悟文本内容,做纸桥明白建造一座桥的不易,特别是在识记生字时,更让学生体会到坚固的含义。

学前准备1.预习课文,认读生字、词语。

(学生)2.收集赵州桥的资料。

(师生)的意义。

2.整体观察,从桥长、桥宽等方面观察。

三、品读第三自然段。

1.自读第三自然段,思考: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主要写了什么?2.第一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3.画出体现赵州桥美观的句子。

1.自读课文,交流回答问题。

2.课件出示“有的……有的……还有的……”句子。

图文对照,欣赏图案的精美。

3.对照图片,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

四、总结拓展。

1.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思考:这一段告诉了我们什么?2.你还知道我国有哪些闻名世界的建筑?1.读最后一段,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2.学生相互交流我国闻名世界的建筑。

板书设计12*.一幅名扬中外的画理解“形态各异”。

(3)自由诵读第4自然段,用“____”画出体现“最有意思”的句子。

张择端的画的传神之处。

四、总结全文,1.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课件展示《清明上河图》,回顾课文内容。

1.读文,体会画的价值,感受这幅画名扬中外的原因。

2.利用课件,欣赏古画。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反思:综合性学习·语文园地【学习目标】1.通过查阅资料,让学生对我国传统节日的民俗风情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通过课堂交流让学生了解更多传统节日习俗。

2.通过活动初步学会调查探究的方法,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热爱中华民族的美好情感。

3.了解传统节日以及有关的故事,完成习作,展示成果。

4.通过识字加油站,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5.通过词句段的运用,介绍手工制作过程以及学会围绕一个中心写一段话。

6.积累日积月累中的相关知识。

【学习重点】1.通过活动,了解一些我国传统节日的由来,了解与传统节日有关的人物故事并完成习作。

2.学会在生活中识字。

3.学会围绕中心句写一段话。

【学前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和生字词卡片。

(教师)【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一、播放视频,激发兴趣。

1.(播放过春节的视频)到处张灯结彩,真热闹呀!这是什么节日呢?2.你们喜欢过节吗?3.过春节是我们大家最喜欢的节日,看,有的同学眉飞色舞,原来是收到了红包,难怪那么高兴。

其实每个节日都蕴含着大学问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我国的传统节日。

(板书:传统节日)二、谈谈对传统节日的理解。

1.大家知道我国的哪些传统节日?2.学生自由交流,教师补充。

3.你了解这些传统节日的习俗吗?4.学生谈对传统节日习俗的了解。

5.教师进行小结。

三、进行实践性活动。

1.你最喜欢哪个传统节日?这个节日有什么特别的地方?2.我们可以采用哪些方法了解传统节日?3.学生交流了解的内容及方式。

(1)了解传统节日的由来,收集传统节日的相关的人物故事。

(2)了解传统节日的美食佳肴的制作方法。

(3)了解当地的庆祝活动。

(4)上网或查找书籍收集有关传统节日的知识和图片;询问长辈。

4.各小组制定活动计划,交流展示活动方案。

在小组讨论交流后,各小组派组长汇报本组的活动方案。

5.教师评价指导。

四、课堂小结。

祖国的传统文化多么像一座巨大的宝库啊!愿同学们能在这座宝库里继续探索,愉快地遨游。

第二课时(展示成果完成习作)一、交流评价活动。

1.回顾前期活动,引入交流评价活动。

对本小组自开展本课题以来的做法和感想进行总结,并对整个活动的过程进行评价。

2.展开交流活动。

(1)自主交流,谈谈收获。

(2)集体汇报,总结评价。

3.展示成果。

(1)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成果。

形式可以多样,例如:展示自己做的月饼,表演写春联等。

(2)展示成果时,本小组的同学可以补充,其他小组的同学可以提问。

(3)评选优秀活动小组。

二、写一写过节的过程。

1.明确本次习作要求。

2.指名反馈,教师小结。

(1)可以写过节的过程。

(2)可以写节日中发生的印象深刻的故事。

3.指导选材。

(1)从开展综合性学习,同学们了解了许多有关传统节日的知识,有饮食文化,有风俗习惯,有传说故事等。

(2)在选择时,一定要选择自己亲身经历的,或在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中令你印象最深刻的事。

4.小组内交流自己准备写什么,打算从哪几个方面来写。

5.全班交流,教师适当引导学生注意以下几点:写清楚过节的经过;要有一定的顺序;合理利用收集到的材料;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6.学生独立习作。

三、展示作品,修改习作。

1.出示习作范文。

端午节“五月五,是端阳……”小巷传来了孩子们快乐的歌声,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又到了。

说起端午节,还有一个传说故事呢。

战国时期,楚国有位大臣,名叫屈原,他一向受楚王的信任。

可后来楚王听信了小人的谗言,疏远了屈原,最后还把屈原流放到了南方。

后来,楚国灭亡了,屈原伤心欲绝,投汨罗江自尽。

人们得知这个消息后,纷纷驾着船捕捞屈原的遗体,可是一无所获。

人们又怕鱼虾吃掉屈原的遗体,就往河里扔粽子,从此便有了端午节吃粽子的风俗。

每年端午节,大街小巷都飘着粽子的清香。

粽子的品种有许多,有红枣馅的,有肉馅的……我最爱吃的是红枣馅的,剥开粽叶,雪白的糯米中夹着一颗红红的枣,咬一口,甜而不腻,让人回味无穷。

端午节最快乐的要数我们小朋友了。

端午节这天,我们小孩的胸前都挂着个香喷喷的挂件,它叫香袋,是用花布织成的,还用五颜六色的线绣上了各种祝福的话。

香袋形状各异,有心形的,有星星形状的……个个香气扑鼻。

端午节真是个有意义的节日!点评:你知道端午节有哪些习俗吗?读了小作者的这篇习作后,你就会知道了。

小作者用生动的语言为我们详细介绍了端午节的传说和习俗,条理清晰,语句通顺。

2.老师指导学生评议范文。

3.同桌交换习作,交流点评:过节的过程是否介绍清楚?有没有写出自己当时的感受?有没有错别字?4.根据同学的意见修改习作。

第三课时(语文园地)一、交流平台。

1.学生自读“交流平台”,体会怎样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

2.本单元还有哪些课文的段落是围绕一个意思把这段话写清楚的,找出来读一读。

3.练一练:选择你喜欢的一句话,把内容写具体,写完整。

(1)果园里的果子真多呀!(2)秋天来了,树叶也换上了新装。

二、识字加油站。

1.出示下列标牌:税务局档案馆咖啡馆阅览室废品收购站农贸市场2.认读生字“税、档、咖、啡、阅、废、贸”。

3.小组读、带读、齐读、开火车读。

4.检查生字认读情况,并用生字组词。

5.小结:今天我们通过标牌又认识了不少生字。

同学们,只要我们留心周边事物,我们还会认识许许多多的生字。

三、词句段运用。

(一)对照流程图读下面这段话,照样子口头介绍一次手工活动的过程,如剪纸、捏泥人、拼装玩具、编花绳。

1.出示流程图:剪碎或切断→浸→捣→捞→晒2.结合本单元课文说一说这是什么制作过程。

(蔡伦造纸的过程)3.对照这样的流程介绍蔡伦造纸的过程。

4.小结:流程图其实就是活动过程中所采用的表示动作的词。

5.小组讨论一次手工活动的流程图。

(1)分小组讨论,每小组讨论一种手工活动的流程图。

有同种爱好的同学可以自己组成小组。

(2)各小组交流自己组的活动流程图。

(3)各小组展示自己的流程图,全班评议是否完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