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铁性贫血健康教育
1.认识疾病:提高对缺铁性贫血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护理等知识的认识主张患者及家属积极主动地参与疾病的治疗与康复。
2.饮食指导:饮食均衡,荤素结合,保证足够热量、蛋白质、维生素及相关营养素(尤其铁)的摄入;为增加食物铁的吸收,可同时服用弱酸类食物或药物,还应尽量避免与抑制铁吸收的食物、饮料或药物同服,同时建议家庭烹饪用铁制器皿。
3.用药指导:饭后或餐中服用,避免与牛奶、茶、咖啡同服,必须使用习惯,避免牙染黑;服药期间,粪便会变黑,这是正常现象,不必担心,做好患者解释工作。
4.活动指导:患者根据病情做好休息与活动的自我调节,若自测脉搏
≥100次/分或出现明显心悸、气促时,应停止活动。
5.自我监测:静息状态下呼吸与心跳的频率变化,能否平卧,有无水肿及尿量变化等,如有变化,及时就诊。
6.疾病预防:高危人群食物或口服铁剂的预防性补充:如婴幼儿要及时添加辅食,包括蛋黄、肝泥、肉末和菜泥;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补充含铁丰富的食物,避免挑食或偏食;妊娠期与哺乳期女性,应增加食物铁的补充,必要时考虑预防性补充铁剂;相关疾病如慢性胃炎、痔疮出血、钩虫病等应积极预防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