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缺铁性贫血健康宣教

缺铁性贫血健康宣教

缺铁性贫血健康宣教
缺铁性贫血是由于多种原因造成体内铁储备减少或衰竭引起红细胞成熟障碍,造成红细胞生成减少,血红蛋白下降,引起的贫血。

临床表现
乏力、易倦、头晕、头痛、眼花、耳鸣、心悸、气短、纳差、苍白、心率增快。

精神行为异常,如烦躁、易怒、注意力不集中、异食癖;体力、耐力下降;易感染;儿童生长发育迟缓、智力低下;口腔炎、舌炎、舌乳头萎缩、口角皲裂、吞咽困难;毛发干枯、脱落;皮肤干燥、皱缩;指(趾)甲缺乏光泽、脆薄易裂,重者指(趾)甲变平,甚至凹下呈勺状(反甲)。

检查项目
根据具体的病情,可以选择进行血象检查、骨髓象检查、铁代谢检查、红细胞内卟啉代谢检查。

健康指导
在贫血未纠正前首先要注意休息,以免晕厥跌倒。

皮肤干燥时应温水洗澡或擦浴,适当涂抹护肤品滋润皮肤,经常修剪指甲,有口腔炎时做好口腔护理,防止感染。

口服铁剂应餐后或餐中服用,注意药物相互作用可服维生素C、乳酸或稀盐酸等药物。

口服液体铁剂时用吸管,以免染黑牙齿,服铁剂期间,粪便颜色会变黑。

在血红蛋白恢复正常后,仍需服铁剂3-6个月。

按时足量服药,定期复查血象检查。

纠正不良饮食习惯,如偏食、素食。

应进食富含丰富铁质、维生素和蛋白质的食物,如动物内脏、瘦肉、蛋、奶及豆制品、小米、芹菜、海带、黑木耳、赤豆、葡萄干、红枣等。

避免同服牛奶、浓茶、咖啡和刺激性食物。

保持二便通畅。

向患者耐心解释,缺铁性贫血是完全可以治愈的,治愈后对身体无不良影响,神经精神症状是暂时的,在消除病因和积极治疗后会很快消失,解除其心理压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