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一中老校区新泰中学2021届高三生物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

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一中老校区新泰中学2021届高三生物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

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一中老校区(新泰中学)2021届高三生物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1. 下图所示为洋葱根尖细胞的细胞周期。

假设洋葱根尖细胞的细胞周期大多开始于夜晚22:00点,若要观察洋葱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取材的最佳时间是A. 夜晚22:00至次日0:18B. 次日8:24至10:42C. 次日10:42至13:00D. 次日0:18至10:42【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分析图形可知,洋葱根尖细胞分裂周期是12.7小时,结合题意“洋葱根尖细胞的细胞周期大多开始于夜晚22:00”可知,大多数的根尖细胞在次日8:24至10:42之间处于分裂期;所以若要观察洋葱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取材的最佳时间是次日8:24至10:42之间,B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周期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

2. 用等体积的三个玻璃瓶甲、乙、丙,同时从某池塘水深0.5m处的同一位置取满水样,立即测定甲瓶中的氧气含量,并将乙、丙瓶密封后沉回原处。

一昼夜后取出玻璃瓶,分别测定两瓶中的氧气含量,结果如下(不考虑化能合成作用)。

有关分析合理的是透光玻璃瓶甲透光玻璃瓶乙不透光玻璃瓶丙4.9mg5.6mg 3.8mgA. 丙瓶中浮游植物的细胞产生[H]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内膜B. 在一昼夜内,丙瓶生物细胞呼吸消耗的氧气量约为1.lmgC. 在一昼夜后,乙瓶水样的pH比丙瓶的低D. 在一昼夜内,乙瓶中生产者实际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量约为1.lmg【答案】B【解析】【详解】A、丙瓶中浮游植物的细胞只进行呼吸作用,产生[H]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A错误;B、由于丙为不透光的玻璃瓶,消耗的氧气可代表浮游植物的呼吸消耗,因此在一昼夜内,丙瓶生物细胞呼吸消耗的氧气量约为4.9-3.8=1.1mg,B正确;C、乙瓶中由于进行光合作用使氧气增多,则二氧化碳减少,而丙瓶只是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因此乙瓶水样的pH比丙瓶的高,C错误;D、在一昼夜内,乙瓶中生产者实际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量约为净光合作用释放氧气量+呼吸作用消耗氧气量=5.6-4.9+1.1=1.8mg,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利用一组对照实验考查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

从题中实验设计可以看出,甲瓶中的氧气含量可作为乙和丙的对照,乙中氧气浓度增加,这是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积累的,即为净光合作用量;由于丙为不透光的玻璃瓶,因此消耗的氧气可代表浮游植物的呼吸消耗。

3. 下图为光合作用暗反应的产物磷酸丙糖的代谢途径,研究表明,磷酸丙糖转移蛋白(TPT)的活性是限制光合速率大小的重要因素,CO2充足时,TPT活性降低。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Pi输入叶绿体减少时,磷酸丙糖从叶绿体输出减少B. 暗反应中磷酸丙糖的合成需要消耗光反应产生的ATPC. 叶肉细胞的光合产物主要是以蔗糖形式运出细胞的D. 农业生产上可通过增加CO2来提高作物中蔗糖的含量【答案】D【解析】【分析】由图可知,光合作用暗反应中C3的还原过程会产生磷酸丙糖,磷酸丙糖可在叶绿体中用于合成淀粉或转化为氨基酸,也可在TPT的参与下被运出叶绿体合成蔗糖,蔗糖能储存在液泡中,也能运出细胞。

【详解】A.据图示信息,磷酸丙糖通过TPT从叶绿体输出的同时伴随着Pi进入叶绿体,因此Pi输入叶绿体减少,说明磷酸丙糖从叶绿体中的输出过程受阻,即输出减少,A正确;B.光反应产生的ATP能用于暗反应中C3的还原过程,由图示可知,该过程能合成磷酸丙糖,B 正确;C.由图示可知,叶肉细胞的光合产物磷酸丙糖会在细胞质基质中用于合成蔗糖,然后以蔗糖形式运出细胞,C正确;D.根据题意可知,CO2充足时,TPT活性降低,则磷酸丙糖运出叶绿体合成蔗糖的过程会受到影响,作物中淀粉含量会上升,而蔗糖含量下降,D错误。

故选D。

4. 下列是用同位素标记法示踪得到的物质转化途径,其中属于细胞呼吸过程的是()①H218O→18O2 ②14CO2→14C3→(14CH2O) ③(14CH2O)→14C3→14CO2④H218O→C18O2 ⑤18O2→H218OA. ①③④B. ②③⑤C. ①②④D. ③④⑤【答案】D【解析】【分析】细胞呼吸包括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种类型。

有氧呼吸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葡糖糖在酶的催化作用下生成丙酮酸、还原氢及少量能量;第二阶段丙酮酸和水在酶的催化作用下生成二氧化碳、还原氢和少量能量;第三阶段,还原氢和氧气结合生成水。

【详解】①H218O→18O2,属于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中水的光解过程,①错误;②14CO2→14C3→(14CH2O),属于光合作用暗反应阶段过程,包括二氧化碳的固定和三碳化合物的还原,②错误;③(14CH2O)→14C3→14CO2,该过程包括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和有氧呼吸第二阶段的过程,③正确;④H218O→C18O2,该过程为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丙酮酸和水生成二氧化碳的过程,④正确;⑤18O2→H218O,该过程属于有氧呼吸第三阶段,还原氢和氧气结合生成水的过程,⑤正确。

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5. 某兴趣小组利用黑藻在白天进行光合作用实验:将一枝黑藻浸在水族箱中,计算光下单位时间内放出的气泡数作为光合速率;用瓦数足够的台灯作为光源,改变台灯与水族箱的距离,从而改变光照强度。

结果发现,当灯与水族箱的距离从85cm缩短到45cm时,气泡释放速度变化很小;而从45cm处被移至15cm处时,气泡释放速度才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明显增加。

根据测算,当台灯从85cm处移至45cm时,照在水族箱的光照强度增加了300%。

对于该实验结果,小组成员提出了下列4条可能的解释及推测,你认为最有道理的是()A. 在距离大于45cm时,光太弱,黑藻根本不能进行光合作用B. 光照影响了黑藻呼吸酶的活性C. 在大于45cm时,黑藻主要利用室内的散射光和从窗户进来的光进行光合作用D. 黑藻在弱光下进行光合作用较好,强光则抑制光合作用【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意:题中探究的是光照强度对光合强度的影响,其中用瓦数足够的台灯作为光源或改变台灯与水族箱的距离属于自变量,因变量是光下单位时间内放出的气泡数(即净光合速率),据此答题。

【详解】A、由题意知:当灯与水族箱的距离从85cm缩短到45cm时,气泡释放速度变化很小,说明光合强度较小,植物可以进行光合作用,A错误;B、影响酶活性的因素主要是温度、pH等,与光照没有太大关系,B错误;C、在大于45cm时,光照强度低,黑藻主要利用室内的散射光和从窗户进来的光进行光合作用,C正确;D、由题可知:从45cm处被移至15cm处时,气泡释放速度才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明显增加,说明黑藻在较强光下进行光合作用较好,D错误。

故选C。

6. 下面三个装置可用于研究萌发种子的呼吸作用方式及其产物,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 甲装置可用于探究呼吸作用是否产生热量B. 乙装置有色液滴向左移动,说明种子萌发只进行有氧呼吸C. 丙装置可用于探究萌发种子的呼吸作用是否产生C02D. 三个装置中的种子都必须进行消毒处理,都需要设置对照实验【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甲图:该图中有温度计,因此该装置可用于探究呼吸作用是否产生热量。

分析乙图:该装置中的NaOH溶液可吸收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则有色液滴移动的距离代表呼吸消耗的氧气。

分析丙图:澄清石灰水可检测二氧化碳,因此该装置可用于探究萌发的种子的呼吸作用是否产生CO2。

【详解】甲装置中含有温度计,可用于探究呼吸作用是否产生热量,A正确;乙装置中的氢氧化钠用于吸收二氧化碳,如果液滴移动说明进行有氧呼吸,但不能说明种子萌发只进行有氧呼吸,B错误;丙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可检测二氧化碳,因此该装置可用于探究萌发的种子的呼吸作用是否产生CO2,C正确;微生物也会进行呼吸作用,所以三个装置中的种子都必须进行消毒处理,都需要设置对照实验,D正确。

故选B。

【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呼吸的具体过程及产物,掌握细胞呼吸过程中能量产生情况,能分析实验装置中器材或溶液的作用,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理解层次的考查。

7. 英国植物学家希尔发现:在光下,若给含叶绿体的叶片提取液(淡绿色)提供特定的与氢离子结合的氢受体2,6-D(一种墨绿色染料,接受氢离子并被还原成无色),在无CO2时进行光照,可观察到提取液由墨绿色变为淡绿色,并释放出O2;但放在暗处,则试管中的液体仍为墨绿色,且无O2的释放,如下图所示。

下列有关该实验的叙述和推论,错误的是()A. 该实验证明了光照条件下释放的氧气完全来自于H2O的光解B. 该实验证明了光照条件下叶绿体内产生了还原性物质C. 若给A组提供14 CO2等物质,可能会检测到(14CH2O)的生成D. 该实验无法证明叶绿体是植物细胞合成糖类的场所【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和图形分析,A组光照和无二氧化碳条件下,叶绿体产生了氧气,且提取液的颜色由墨绿色变成了淡绿色,说明叶绿体光照条件下产生了氢离子和氧气,且氢离子与氢受体2,6-D结合;B组黑暗条件下,没有氧气释放,溶液仍然为墨绿色,说明叶绿体黑暗条件下不能产生氢离子和氧气。

【详解】A、该实验说明了光照条件下释放了氧气,但是不能说明氧气来自于水的光解,A错误;B、该实验证明了光照条件下叶绿体内产生了还原性物质(氢离子),B正确;C、CO2是光合作用暗反应的原料,若给A组提供14CO2等物质,可能会检测到(14CH2O)的生成,C正确;D、该实验只能证明叶绿体在光照条件下产生了氧气和氢离子,无法证明叶绿体是植物细胞合成糖类的场所,D正确。

故选A。

8. 某研究性活动小组为了探究光合作用产物的转运路径,设计如下实验;将图甲(a表示叶片,b表示茎,c表示果实,X表示某种气体)放入光合作用最适合的温度和光强度下培养,并随时记录a、b、c三处放射性含量的数值如图乙。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 t1时刻是光合作用的结束点B. 根据实验要求,气体X应选择14CO2C. 叶绿体中可发生CO2→三碳化合物→糖类D. 若适当提高温度,则图乙中的S1和S2的值都将变小【答案】A【解析】【分析】植物在光照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分为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光反应阶段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进行水的光解,产生ATP和[H],同时释放氧气,ATP和[H]用于暗反应阶段三碳化合物的还原,细胞的呼吸作用不受光照的限制,有光无光都可以进行,为细胞的各项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详解】A、t1表示叶片中标记的光合产物全部运输到茎或果实内,此时光合作用并没有停止,A错误;B、据题意可知,气体X参与光合作用,是14C标记的二氧化碳,B正确;C、叶绿体中在碳反应阶段,可发生CO2→三碳化合物→糖类,C正确;D、因为曲线是在最适宜温度条件下测定的,适当提高温度,光合作用减弱,则图乙中的S1和S2的值都将变小,D正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