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物理)物理质量和密度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物理)物理质量和密度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物理)物理质量和密度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一、初中物理物态变化1.在发生下面几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需要放出热量的是()①晾在室外的湿衣服变干了②夏天,揭开冰棒包装纸后会看到冰棒冒“白汽”③严冬的深夜,教室窗玻璃的内表面上有一层冰花④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会越来越小,最后“消失”了A. ①②B. ②④C. ②③D. ③④【答案】 C【解析】【解答】①晾在室外的湿衣服变干了,是因为湿衣服中的水汽化造成,汽化吸热;②冰棒冒“白气”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造成的,液化放热;③玻璃内表面有一层冰花是由于教室内的水蒸气在玻璃处遇冷凝华成冰,凝华放热;④ 樟脑丸越来越小最后“消失”是由于樟脑丸升华,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升华吸热。

这四项中放出热量的为②③ .故答案为:C【分析】此题考察物质的物态变化时吸热与放热的知识。

吸收热量的物态变化包含:熔化(固态变成液态)、汽化(液态变成气态)、升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包含:液化(气态变成液态)、凝固(液态变成固态)、凝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需要判断现象中的物态变化,从而判断其是吸热还是放热。

2.下列估测符合事实的是()A. 家用电视机的电功率约为10WB. 人正常骑自行车的速度为5km/hC. 人感觉比较舒适的温度是37℃D. 成年人的体积约为0.06m3。

【答案】 D【解析】【解答】A、家用电视机的电功率约为130W,10W不符合实际;B、人正常骑自行车的速度为5m/s=18km/h,5km/h不符合实际;C、人感觉比较舒适的温度是25℃,37℃不符合实际;D、成年人的体积约为0.06m3,符合实际;故选D.【分析】根据生活经验及对生活常识的了解,逐一分析各选项并作出判断.对各种物理量的估算:需要凭借生活经验、需要简单的计算;物理学中,对各种物理量的估算能力,是我们应该加强锻炼的重要能力之一.3.飞船绕地球飞行时,如果在舱内进行下列实验,其中不能完成的是A. 用天平测矿石的质量B. 用弹簧测力计测力C. 用温度计测温度D. 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答案】A【解析】【解答】A、天平的实质是一个等臂杠杆,测质量依靠的是物体对托盘的压力,如果没有重力,此时它就不会对托盘有压力,故该实验不能完成;B、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是: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因为测的是拉力不是重力,故该实验能够完成;C、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和物体失重与否没有关系,故该实验能够完成;D、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实验,和物体失重与否没有关系,所以该实验能够完成.故选A.4.水资源是可再生资源,在水循环中,不断地在大气和地表之间运动,如图表示水循环的一部分,图中标着X、Y和Z的地方表示水循环中的三个阶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X阶段是蒸发,Y阶段是凝结,Z阶段是降水B. X阶段是蒸腾,Y阶段是凝结,Z阶段是降水C. X阶段是凝结,Y阶段是蒸发,Z阶段是凝固D. X阶段是降水,Y阶段是蒸腾,Z阶段是凝结【答案】 A【解析】【解答】在太阳的照射下,水升温会发生汽化现象变成水蒸气,水蒸气在上升时遇冷会发生液化现象变成小水珠,小水珠在飘动过程形成大的水滴变成雨下落到地面;即图中x为蒸发过程,y为凝结过程,z为降水过程.A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地球上的水在不停的进行着物态之间的变化.5.在气温是0℃的情况下,用一小金属盆装冰水混合物,置于装0℃的酒精的大盆中,如图所示,在两盆液体中分别各插一温度计甲和乙,用电扇吹液面时,内盆仍为冰水混合物,外盆仍有许多酒精,在此过程中()A. 内盆中,冰与水比例增加B. 内盆中,冰与水比例不变C. 甲、乙两支温度计示数相同D. 甲温度计的示数低于乙温度计【答案】 A【解析】【解答】解:由于试管中仍为冰水混合物,所以温度仍为0℃,所以甲温度计示数不变;但由于部分水蒸发吸热,使得部分水结冰。

A符合题意,B不符合题意;烧杯中由于酒精的蒸发加快,蒸发吸热,所以乙温度计示数下降,低于零摄氏度,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液体表面空气流速加快会加快液体的蒸发,蒸发吸热;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水结冰的条件是温度达到0℃,不断放热.6.为了让同学们养成关注生活的良好习惯,物理老师倡导同学们对身边一些常见的物理量进行估测,以下是他们交流的一些估测数据,你认为估测数据中符合实际的是()A. 25 寸彩电的功率约 25WB. 正常人的步行速度约 4 km/hC. 洗澡水的温度约60℃D.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凸透镜的焦距约50cm【答案】B【解析】【解答】解:A、25寸彩电的功率在100W左右,故A不符合实际;B、成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m/s~1.3m/s,4km/h=4× m/s≈1.1m/s,故B符合实际;C、洗澡水的温度稍高于人的正常体温37℃,而60℃水的温度太高了,故C不符合实际;D、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选用的是薄透镜,焦距为5cm或10cm,故D不符合实际.故选B.【分析】根据生活经验及对生活常识的了解,逐一分析各选项并作出判断.7.下列估测数据明显错误的是()A. 人居住环境的适宜温度约为25℃B. 一台壁挂空调的功率约为100WC. 将一本物理课本从地上捡起放到课桌上做的功大约为1.5JD. 中学生双脚站立在水平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1.5×104Pa【答案】B【解析】【解答】解:A、人体正常体温在37℃左右,感觉舒适的温度在23℃左右,接近25℃.故A符合实际; B、一台壁挂空调的功率约为1000W,故B不符合实际;C、物理课本的重力在2N左右,课桌的高度在1m左右,小明同学将一本物理课本从地上捡起放到课桌上,此过程中他对课本所做的功大约是W=Gh=2N×1m=2J左右.故C符合实际;D、中学生的体重在500N左右,站立时双脚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大约400cm2=0.04m2,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p= = =1.25×104Pa,接近1.5×104Pa,故D符合实际.故选B.【分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8.如图所示的物态变化过程中,需要吸热的是()A. 汽车玻璃上出现了霜B. 上午露珠逐渐消失C. 早晨山林中出现了雾D. 树枝上形成雾淞【答案】B【解析】【解答】A、霜的形成属于凝华现象,需要放热,不合题意;B、露珠的消失属于汽化现象,需要吸收热量,符合题意;C、雾的形成属于液化现象,需要放出热量,不合题意;D、雾淞的形成属于凝华现象,需要放出热量,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D、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现象是凝华现象,凝华放热;B、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现象是汽化现象,汽化吸热;C、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是液化现象,液化放热 .9.下列有关物理量的估算,符合实际的是()A. 人正常心跳一次的时间约2sB. 挂壁式空调的额定功率约1.2kWC. 泰州地区冬季最低气温可达-25℃D. 人的拇指宽度约为10cm【答案】 B【解析】【解答】A、人的正常心跳每分钟约70次,A不符合题意;B、挂壁式空调的额定功率约为1.2kW,B符合题意;C、泰州地区冬季最低气温远高于-25℃,C不符合题意;D、人的拇指宽度约为1cm,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日常生活的经验和对长度单、时间、温度、功率单位的认识分析解答 .10.下列数据中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是()A. 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是1NB. 教室里课桌的高度约1.5mC. 人的正常体温约37℃D. 家用空调的电功率约1000W【答案】B【解析】【解答】用手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是1N,A不符合题意;教室里课桌的高度约为中学生身高的一半,约80cm,达不到 1.5m,B符合题意;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7℃,变化很小,C不符合题意;家用空调的属大功率用电器,其电功率约1000W,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根据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物品的了解解答,教室中课桌的高度约0.8m,不可能是1.5m.11.小王喜欢物理,平时很关注生活中的一些物理量,他收集的下列估计值中最接近实际的是:()A. 成年人的体重约为50NB. 教室中日光灯的功率约为200WC. 现在九年级的物理课本的宽度约为20cmD. 刷牙时比较舒适的水温约为70℃【答案】 C【解析】【解答】成年人的质量约为60kg,重约为600N,A不符合题意;教室日光灯的功率约为40W,B不符合题意;现在九年级的物理课本的宽度约为20cm,C符合题意;刷牙时比较舒适的水温约为35℃,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成人体重约600N左右,日光灯功率40W左右,物理课本宽约20cm,刷牙水的温度约35℃.12.请看下面这些物理现象:①夏天打开冰箱门,马上“跑出”一团“白汽”;②冬天窗户玻璃上结出冰花;③地面上的水慢慢消失;④结了冰的衣服在室外凉干;⑤春天来了,冰雪消融;⑥寒冷的冬天,滴水成冰。

他们分别属于()A. 液化、凝华、汽化、升华、熔化、凝固B. 气化、凝华、汽化、升华、熔化、熔化C. 液化、凝华、汽化、升华、熔化、熔化D. 液化、凝华、升华、熔化、汽化、熔化【答案】 A【解析】【解答】解:①夏天打开冰箱门,马上“跑出”一团“白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态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②严冬的深夜,教室窗户玻璃上有一层冰花,是室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属于凝华现象;③地面上的水慢慢消失,是水汽化形成水蒸气,属于汽化现象;④结了冰的衣服也会干,即冰变成水蒸气,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属于升华现象;⑤冰雪消融是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现象;⑥寒冷的冬天,滴水成冰,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属于凝固现象。

故答案为:A。

【分析】关于物态变化的题目,关键要分析出物质原来的状态和现在的状态,然后利用物物态变化的定义确定答案.13.长期以来,呼风唤雨一直是神话中“龙王爷”的权力,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开始成功的干预天气,如图所示,在利用飞机播撒“干冰”(固态的CO2)人工增雨的过程中,说法正确的是()A. 飞机在播撒“干冰”过程中相对地面是静止的B. “干冰”播撒到空气中后会熔化吸收大量热量C. 云层中的水蒸气遇冷后会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为小冰晶D. 飞机机翼上方空气流速小于下方.所以机翼上方的压强大于机翼下方的压强【答案】 C【解析】【解答】解:A、飞机在播撒“干冰”的过程中,飞机与地面之间有位置的变化,因此飞机相对地面是运动的.故A错误;BC、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在常温下就可以迅速的变为气态,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现象叫升华,升华要吸热;干冰升华时要从空气中吸收热量,使空气的温度降低,水蒸气遇冷就会液化为小水滴或凝华为小冰晶,小冰晶在下落过程中熔化成小水滴,形成雨.“干冰”播撒到空气中后会升华,吸收大量热量.故B错误,C正确;D、由于机翼都做成上凸下平的形状,空气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机翼上表面的路程大,所以空气通过机翼上表面的流速大、压强小,通过下表面的流速较小、压强大,所以机翼受到一个向上的压强差使飞机获得向上的升力.故D错误.故选C.【分析】(1)在研究物体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的标准,即参照物,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发生变化,则运动,不发生变化,则静止.(2)(3)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做凝华,升华吸热,凝华放热;(4)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14.下列数据中最接近实际的是()A. 中学生的体积大约是0.05m3B. 教室楼层之间的高度约为5米C. 洗澡水的温度大约为60℃D. 空调电流约1A【答案】A【解析】【解答】解:A、水的密度是1.0×103kg/m3,人体密度与水的密度差不多,在1.0×103kg/m3左右.中学生的质量在60kg左右,体积在V= = =0.06m3左右.故A符合实际;B、学校广场上的国旗旗杆高度在6m左右,教室楼层高度大约是此数值的一半,在3m左右.故B不符合实际;C、人体正常体温在37℃左右,洗澡水的温度应该略高于体温,在40℃左右,不可能达到60℃.故C不符合实际;D、家用空调的额定功率在1100W左右,正常工作的电流在I= = =5A左右.故D不符合实际.故选A.【分析】首先对题目中涉及的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15.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春日清晨,草叶上形成露珠是液化现象B. 夏天傍晚,院子里洒水利用汽化吸热降温C. 晚秋时节,瓦片上出现白霜是凝固现象D. 深冬时节,树枝上出现雾凇是凝华现象【答案】 C【解析】【解答】A.露珠是水蒸气变成的是液化现象,A不符合题意;B.水汽化吸热,可以降温,B不符合题意;C.白霜是水蒸气变为固体的现象,是凝华现象,C不符合题意;D.雾凇是水蒸气形成的固体,是凝华现象,D不符合题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