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琼海民俗文化

琼海民俗文化

探究的能力,及良好的交际能力。
4. 通过本次实践活动课,让学生在了解家乡的过
程中,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活动重点:
1、培养学生搜集、归纳整理资料的能力。
2、在围绕自己家乡民俗开展的活动中,学
会感受、学会积累、学会思考,以此培养 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
活动难点:
1.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周士第 ,著名将领,黄埔一期毕业生,参
加北伐战争、南昌起义、长征、抗日战争和 解放战争,为民族独立与解放建立了卓著功 勋。解放后历任川西军区司令员兼成都市市 长,西南军区副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防 空部队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训练总监部 副部长兼外军训练部部长,总参谋部顾问。 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军坡节
“军坡节”也是琼海比较隆重的节日。 “闹军坡”是纪念洗夫人和其他神明的奉祀盛 会。军坡节最突出的习俗,其一是祭祀洗夫人 等神明,其二盛宴款待来客。侨乡的“军坡节” 最有特色的方面就是“吃军坡”。举办军坡节 的村庄,家家户户都宰鸡杀鹅大摆宴席,不论 是新疏来者,一律盛情款待。这就是“吃军 坡”。军坡节的酒席筵宴丰盈,杀猪宰羊大摆 酒席,花费大于春节。

红色娘子军 ,即中国工农
红军第二独立师女子军特务连。一九 三一年五月一日创建于海南乐会县 (现琼海市)第四区革命根据地。她 们在中共琼崖特委领导下,出色地完 成了保卫领导机关、宣传发动群众等 项任务,并配合主力部队作战,于伏 击沙帽岭、火攻文市炮楼、拔除阳江 据点及马鞍岭狙击等战斗中,不怕牺 牲,英勇杀敌,为琼崖革命立下了不 朽功勋。 舞剧《红色娘子军》选曲.mp3
夏日清补凉、炒冰
琼海杂粮
八 仙 桌
蔡家大院
琼海市长坡镇文屯村 300年古屋外景
保存完好的古居
风雨七十载 容颜未改
据主人介绍,古 屋占地面积有 140 多平 方米,当年共建造 5 幢, 是一家 5 兄弟分别建成 的,其余 4 幢都已先后 损坏拆除,现仅存这一 幢, 300 年来已有九代 人在此安居乐业。古屋 除了屋顶经过翻修和厅 中的神笼壁年仅失修被 拆除外,其余地方基本 保持原貌。
粽子
薏粑
薏粑,薏和意谐音,就是表达心意和良好愿望的粑。 凡有亲戚庆祝满月、周岁、入宅等,按习俗都要做薏粑送 往祝贺。 琼海常见的风味小吃,主料是用糯米粉做皮,填以新 鲜椰 肉丝、芝麻、碾碎的炒花生、白糖等配成的馅,以 野菠萝叶包成5厘米左右大小的圆粑,蒸熟趁热吃。

海南椰子船,又称“珍珠柳子 船”,是海南琼海、文昌一带民间传 统小吃。 用鲜椰子装入糯米、味料煮 熟而成,具有浓厚的椰乡气息。一般 只流行于椰子产地的民间,只有个别 餐饮店作产品销售。
扶到放,使学生少走许多弯路。 活动的主题和计划由学生自己把 握,他们从内容、形式、方法、 手段、时间、空间上掌握这次综 合实践活动的主动权。这样的设 计充分体现了综合实践活动的开 放性和自主性。
(二)实施阶段

(1) “琼海概况篇”、“岁时节日篇”这两 个小组主要通过上网和查阅书籍来搜集资料的。 (2)“ 民间俗谚篇” “特色小吃篇”“礼 仪仪习俗篇”这三个小组主要通过采访并结合网 上资料的形式开展活动。
杨善集
字义甫,笔名杨白(1900.2-1927.9),海南琼海人, 烈士。杨善集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活动家,广东区青年 运动的杰出领导者,中共厦门大学支部奠基人,琼崖党组 织和武装斗争的主要创始人,他于1923年12月参加社会主 义青年团,1924年11月在苏联由中共旅莫支部吸收入党, 1925年11月奉命回国。他曾任共青团广东区委书记、中共 广东区委青年运动委员会委员、广东区党委特派员、中共 琼崖特委书记、军事委员会主席和讨逆革命军党代表等职,
二组:岁时节日篇 四组:特色小吃篇 六组:历史人物篇 八组:民间戏曲篇
2、成立活动小组
小组的成员及分工情况表
小组名称 小组成员 小组组长 采访记录 小 组 分 工 资料查询 整理归纳 展示汇报 备注
3、制定活动计划
小组的活动计划表
小组名称
组员 研究主题 研究准备 研究计划
组长
研究方式
在整个准备阶段里,我的指导由
“艻” (lè)
“艻”象征吉祥,并充满浓郁的椰乡和侨乡风情。在琼海民间,
每当有南洋客回乡,亲戚都必挑一担“艻”前往祝贺。挑一担 “艻”,寓意着富有。“艻”的外壳是用椰子叶条纺织而成。 依琼海人的习俗,在吃“艻”前,必须将椰叶一条一条地抽拷 剥“艻”壳,就像给绑紧的“艻心”松绑一样。琼海人把剥除 艻壳称为“拷宽”。“拷宽”就是表示手头钱财宽裕之意。琼 海人到南洋追梦,其目的是为了发财。这“艻”主要给南洋客 “拷宽”,意在希望南洋客不论多么紧巴巴的日子,经过这一 “拷宽”之后,手头的钱财便会变得宽裕而富有起来。“艻” 做为一种民间的吉祥小吃,透着一股琼海侨乡浓郁的南洋文化, 富含“拷宽、富裕”的美好祝福。
红色娘子军雕像
陈列馆一角
现代芭蕾舞《红色娘子军》剧照
常青树 红色娘子军 党代表洪常 青被恶霸南 霸天捆在这 棵树上活活 烧死。
婚嫁、生育、寿庆、 建房、丧葬
小品《祝寿》
播放乐曲《祝寿赞》
民间戏曲
琼剧又名海南戏,是海南省的地方剧种。它
出自海南琼州(州治在今之琼山 县),故称琼 剧,解放后群众又称之为海南戏。 琼剧成为海南的一个主要戏种至今已有近四 百年的历史,是我国岭南 四大名剧(琼剧、 粤剧、潮剧、汉剧)之一。
2.通过各种途径收集资料的能力。
重难点的分析: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 作、勇于创新精神。综合实践活动注重自主性、实践 性、开放性,本课题活动重点就是要学生自主探究, 发掘利用课外、校外的学习资源,让学生自主搜集、 归纳整理,分析提炼资料,同时能用语言进行叙述性 的表达。 本课题涉及小组活动,难点就是要求他们团体合 作,也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好作品。合作探究是新 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不仅仅在课堂上应合作探讨, 在采访的过程当中也要求学生要有合作探究精神,一 方面群体采访要分工合作,各显其能,一方面又要对 搜集到的信息进行筛选,然后进行挖掘探究文化内涵。
琼剧是植根于海南本土的文化奇葩, 在海岛广大农村深受欢迎,是不少海南 老人精神家园的“最爱”。乡亲们把看 戏当节庆,在长袖当空和乐器齐鸣时, 情绪随着剧情跌宕起伏,陶醉其间。
万泉河水清又清.mp3
万泉河
万泉河漂流
白石岭
圣公石
莲花馆
聚奎塔
乐城古道
博鳌
独占鳌头

1. 2. 3. 4. 5.
修养类 待人处世类 家庭生活类 气象节气类 生产类
鸡屎藤粑仔的做法:将新鲜洗干净的鸡屎
藤叶与已泡好的新鲜大米一起碾成粉末。吃时 将米粉加水拌均揉匀,掐成小指状般大小,候 水烧开后下锅,再加椰丝、生姜、红糖,稍滚 片刻就可起锅。其味道爽滑糯甜,别具风味! 鸡屎藤粑仔是琼海一带七月初一家家户户的节 日食品。平时,也是产后妇女、术后患者、体 虚病人的民间补品。
在展示阶段里,学生为了更好地
汇报本组收获,小组成员团结协 作,运用了多门学科的知识,充 分发挥了自己的个性特长,体现 了综合实践活动的综合性、合作 性。
琼海民俗文化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综合性学习
《到民间采风去》
琼海市嘉积第二中学 姚红玉
一、 确立活动主题
琼海民俗文化
二、活动目标
1.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多角度地感受家
乡的自然美、人文美。
2. 培养学生搜集、筛选、归纳和利用资料的能力。 3.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共同
端午节
琼海人都摆设酒菜和焚烧五色纸祭祀祖 先。还将糯米或灿米或番薯干片磨成浆泥做 按粑。吃粑时扒掉包按粑的树叶,俗称“剥 鬼皮”。其寓意是祈求平安和吉祥。“七月 半”也是传统椰子节,祈求椰子丰收的节日, 当天晚上要煮传统的椰子饭,击打椰子或者 在椰树下祈求
“七月半”也叫“鬼 节”。
相声:民间俗谚
琼剧:张文秀· 游子何故不还乡.mp3
琼剧的传统剧目有三部分: 文戏(唱曲戏) 武戏(科白戏,后吸收“梆黄”曲调) 文明戏

琼剧曲调可分两个部分:前期是带帮 腔的曲牌体。后期演化成板腔体。琼 剧的乐器,有丝弦类、弹拨类、管吹 类、打击乐类等三十多种。
琼海文明园周末琼剧大家唱
琼剧,海南人的精神家园


(3) “农村民居篇”“历史人物篇”“民间 戏曲篇”和“旅游文化篇”这四组主要通过实地 调查,拍照,上网下载图片、资料等形式。
指导过程:
①在学生查找资料的同时,我指导学生怎样摘抄
和筛选资料,怎样使用搜索引擎,并为学生提供 了几个有关琼海的网站。展开调查活动时,指导 学生掌握调查的方法,整理分析信息的方法,统 计归纳的方法。 ②根据学生搜集到的资料,我定期和不定期地组 织学生举行阶段性交流。学生在共享搜集到的信 息的同时,找到了自己调查时的不足,并及时进 行弥补。 ③最后,指导学生把搜集到的资料进行汇总,并 制作成幻灯片展示作品。
况导入新课。 2、各小组展示课题成果。
琼海市是中国海南省的一个县级市。 位于海南岛东部,万泉河口。东线高速 公路经此。面积 1692 平方千米,人口 45万。旅游资源:以举世闻名的万泉河 为主线,包括万泉河、白石岭、官塘温 泉、沙洲岛、万泉河出海口、博鳌海滨 玉带滩与“博鳌亚洲论坛”国际会议中 心构成了海南东部大琼海的旅游体系, 被海南省列为全省重点旅游区之一对外 开 放 。
岁时节日

琼海每月都有传统节日。12个传统节日有:正月 春节、元宵节、正二月土地公节、军坡节、三月清明 节、“三月三”节、四月八节、五月端午节、六月灶 公节、七月半鬼节、八月中秋节、九月禾仙节、十月 丰收节、十一月冬至节、十二月做年(除夕)等等。 传统节日的产生和发展,源于“尊天亲地”和追 终思远的崇拜和信仰。除了受儒家思想影响外,还有 道家思想的影响。众多的传统节日,如春节、除夕、 元宵、土地公节、清明、端午节、灶王节、鬼节和中 秋节等,这些节日都来源于中原文化。而军坡节、 “三月三”节、禾仙节和丰收节则起源于乡土文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