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分析·护士长对护理部质量管理认可程度的调查分析周凯云金学勤刘琴胡乃民摘要目的:调查全院护士长对护理部质量管理的认可程度,持续改进医院的护理质量管理。
方法:自行设计问卷,对41名护士长进行调查。
结果:65.85%的护士长认为护理部质量检查的最佳频率为每季度1次;41.46%的护士长认为护理部质量检查的最佳方式是按项目检查,发现问题后进行针对性检查;73.17%的护士长得知护理部要检查的消息后告知护士做好相应的准备;65.85%的护士长认为护理部质量检查结果只能够反映一部分的病房护理质量;85.37%的护士长认为护理部的质量检查能够促进病房改进护理质量;53.66%的护士长认为护理部质量检查结果反馈的最佳形式是书面形式反馈;56.10%的护士长认为护理部质量检查结果与奖金挂钩对工作有促进作用;46.34%的护士长对目前护理质量管理满意。
结论:护理部质量检查应采取每季度安排1次,按项目检查,发现问题后进行针对性检查;护理部的质量检查得到了护士长的普遍认可;质量反馈应以提升护理质量为目的,采取护士长易于接受的方式,应以书面反馈为主结合个别反馈的方式,慎用公示的方式;全面提高护理部质量管理人员的质量评估能力,提高质量检查效能。
关键词护理质量;护理部;质量检查;质量控制;质量督导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2.24.084护理质量管理是护理管理的核心,不断提高护理质量是医院管理的永恒主题。
护理部质量督查是护理质量管理的重要一环,通过分析护理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发现护士长对护理部质量检查的认识直接影响到护士长的质量管理行为,关系到病人的安全和护理质量的提升[1]。
因此,为持续改进医院的护理质量管理,提高护理部质量督导的实效性,调研了我院41名护士长对护理部质量管理的认可程度,并对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1.1调查对象某三乙医院的44名临床护士长。
1.2研究方法自行设计问卷,内容包括:所在护理单元护理质量的自我评价、护理部质量检查的最佳频率和最佳方式及最佳反馈方式、检查前准备、检查的客观性和检查效果等。
调查采用无记名形式,当场发放问卷并回收。
共发放问卷43份,回收41份,回收率为95.35%,回收问卷均为有效问卷。
1.3统计学方法全部资料输入计算机,应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采用一般描述性分析。
2结果2.1一般资料调查对象均为女性,从事临床护理管理工作年限:﹤5年25名,占60.98%;5 10年14名,占34.15%;>10年2名,占4.88%。
2.2护士长对护理单元质量自我评价(表1)表1护士长对护理单元质量自我评价(n=41)项目人数百分比(%)认为护理单元质量好2458.54认为护理单元质量一般1741.46认为护理单元质量差00.02.3护理部质量检查效果(表2)表2护理部质量检查效果(n=41)项目人数百分比(%)认为护理部质量检查对单元护理质量管理有促进作用3585.37认为护理部质量检查对单元护理质量管理有促进作用,但作用不大614.632.4护理部质量检查的最佳方式(表3)表3护理部质量检查的最佳方式(n=41)项目人数百分比(%)认为需要进行全面检查921.95认为发现问题后进行针对性检查1536.59认为按项目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后进行针对性检查1741.46 2.5护理部质量检查的最佳频率(表4)表4护理部质量检查的最佳频率(n=41)项目人数百分比(%)认为应该每季度检查1次2765.85认为护理部应该每月检查1次1331.71认为应该半年检查1次12.442.6护理部质量检查前准备(表5)表5护理部质量检查前准备(n=41)项目人数百分比(%)护士长如果得知护理部要对病房进行检查会告知护士3073.17如果得知护理部要对病房进行检查不一定会告知护士1126.832.7护理部质量检查客观性(表6)表6护理部质量检查客观性(n=41)项目人数百分比(%)认为护理部质量检查结果能够反映护理单元的实际情况1229.27认为护理部检查结果不能反映病房的实际情况24.88认为护理部检查结果能反映一部分护理单元的实际情况2765.85作者单位:215300江苏省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护理部周凯云:女,硕士,副主任护师,副主任2.8护理部质量检查结果的最佳反馈方式(表7)表7护理部质量检查结果的最佳反馈方式(n=41)项目人数百分比(%)认为护理部质量检查结果反馈的最佳形式是书面形式反馈2253.66认为全院大排名反馈方式的反馈37.32认为在护士长会上点评存在问题大科护士长会上逐个反馈1639.02 2.9护理部质量检查结果与奖金的关系(表8)表8护理部质量检查结果与奖金的关系(n=41)项目人数百分比(%)认为护理部质量检查结果与奖金挂钩对工作有促进作用2356.10认为护理部质量检查结果与奖金挂钩对工作没有作用819.51认为护理部质量检查结果与奖金挂钩对工作有消极作用1024.39 2.10临床护士长对护理部质量管理的满意度(表9)表9临床护士长对护理部质量管理的满意度(n=41)项目人数百分比(%)对目前护理质量管理满意1946.34对目前护理质量管理满意程度一般2253.663讨论3.1护士长对护理单元质量自我评价过高41名护士长护理单元质量自我评价,24名护士长认为护理单元质量好,占58.54%;17名护士长认为护理单元质量一般,占41.46%;没有护士长认为护理单元质量差。
该项目调查与应菊素[1]专家调查结果有一定的差异性,原因分析部分护士长对制定的部门质量目标较低,导致质量评估时分值较高,因此,临床护士长应把握部门的护理质量现状,在充分评估的基础上制定高于现状10% 20%左右的质量目标,保证护理质量以PDCA 的循环持续改进,不断提高部门的护理质量,而不是对部门质量的盲目乐观。
3.2护理部质量管理得到护士长普遍认可护理质量是护理工作为病人提供护理技术服务和生活服务的效果及满足病人对护理服务一切合理需要特性的总和[2]。
目前,护理部主要通过既定的护理质量标准对护理服务工作的管理过程进行评价、判断来了解临床护理质量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35名护士长认为护理部质量检查对单元护理质量管理有促进作用,占85.37%,我院护理部健全护理质量管理组织设有专职质控成员,实行三级护理质量管理网络进行持续质量改进,第一层面科室人人自控,以护士长为组长的质量管理(QC)小组进行持续质量改进;第二层面为大科科护士长的现场护理质量督导层面;第三层面为护理部质量管理组织成员的质量督导,质控人员不隶属于任何科室,在检查中能做到公正、公平,专职质控人员能就质量管理问题进行专题研究,有助于促进质量管理水平的提升。
3.3护理部质量督查方式应符合临床需要调查发现,65.85%的护士长认为护理部质量检查的最佳频率为每季度1次;78.05%的护士长认为护理部质量检查的最佳方式是按项目检查或发现问题后进行针对性检查;根据调查结果调整护理部质量管理方案满足临床护士长需求,科室层面每月覆盖所有护理质量指标,有计划地进行持续质量改进;科护士长层面每周跟踪督导科室存在护理质量问题的改进落实情况,每月覆盖全部所分管部门;护理部护理服务组每月对所有科室进行满意度调查1次;病区质量管理督导和非病区质量管理督导每月对护理单元进行1 2项护理质量指标的考核或对存在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考核,采取不定期质量督导与定期质量督导相结合一季度覆盖每部门所有的质量管理考核指标;值班护士长每日对指定部门进行专项护理质量评估。
73.17%的护士长得知护理部要检查的消息后告知护士做好相应的准备,但不妥当的质量督查方式极易造成护士极大的逆反心理[3],护理部应更新护理质量检查的理念,以病人满意和护理安全作为质量管理的最终目标,创建无惩罚的安全文化氛围,采取提前通知与随机抽查相结合的方式,有助于了解各护理单元质量管理的特点,协助护士长制订质量管理长效机制,保证任何时段的护理质量和病人安全,使病人真正从护理质量管理中受益。
3.4质量信息反馈应以书面反馈结合个别反馈为主92.68%的护士长认为护理部质量检查结果反馈的最佳形式是书面形式反馈结合个别反馈;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护士长希望知道本护理单元存在的护理质量问题,但不希望本科室的护理问题在全院公开。
建立质量信息反馈是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针对护理部质量督导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以书面反馈为主,包括质量督导项目、数量、合格数及合格率、存在问题、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等内容;对存在质量问题与所在科室的护士长或当事人进行及时沟通口头反馈,需要时在科室质量跟踪本上及时进行即时书面反馈。
对存在质量问题做好双向反馈工作,科室层面QC小组成员质量评估存在问题及时向护士长反馈,护士长将科内质量考核汇总及持续质量改进评价情况递交护理部,同时护士长需通过科会或晨会将质量改进情况及时向全体护士反馈处理;科护士长质量督导存在问题并将大科内的主要问题向护理部反馈,同时需将大科内质量改进情况及时向科室护士长反馈,且在每月的大科护士长会议上将各科质量运行情况逐个单元反馈;护理部质控组成员每季度汇总分析全院护理质量存在问题讨论并提出整改意见,将全院质量运行情况向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反馈,同时将将质量督导情况书面反馈给临床科室并在护士长例会点评存在质量问题,由护理部质控组成员对不合格科室整改情况进行质量跟踪。
对于严重质量问题或个别反馈效果不好时,可根据反馈内容及护士长的不同心理特点,采取个性化的反馈方式,这样护士长才能完整接收护理部的质量反馈信息,才能根据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改进措施,使护理人员的业务行为活动、职业道德规范、护理服务过程各方面都符合病人的客观需求和病人的合理需求[4]。
基层医院外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调查钟晓兰摘要目的:了解我院外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状况,分析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为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
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10年 2011年外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状况进行调查。
结果:我院外科住院患者7067例,发生医院感染53例,医院感染发生率0.75%。
医院感染以呼吸道感染和泌尿道感染为主,呼吸道感染占62.26%,泌尿道感染占30.19%。
医院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
结论:外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同期医院感染水平,医院感染主要是呼吸道感染和泌尿道感染,患者的基础病、侵入性操作,抗菌药物的应用等是外科住院患者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
加强对危重患者的监控及开展目标性监测,合理使用抗菌素,严格无菌操作技术,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主要措施。
关键词外科;医院感染;相关因素;预防措施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2.24.085我院外科分为3个病区,分别为外一科(普外科、胸外科)、外二科(骨科)、外三科(神经外科、泌尿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