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学期《3.4 升华和凝华》 同步练习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学期《3.4 升华和凝华》 同步练习

3.4 升华和凝华一.选择题1.以下对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北方冬季外面冰冻的衣物也能晾干,属于凝固现象B.浴室的镜子变模糊,属于液化现象C.人游泳后从水中出来感觉冷,属于升华现象D.烧杯的日光灯管两端变黑,属于汽化现象2.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对应正确的是()A.冬天窗户上的冰花是水凝固形成的B.一瓶从冰箱冷藏室拿出的矿泉水,瓶外壁上会出现小水珠,是液化现象C.夏天从冰柜中拿出冰棒,周围出现的“白气”是水汽化形成的D.衣柜里的樟脑丸消失了是熔化现象3.下列关于物态变化及其吸、放热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北方冬天洁白的雾凇的形成是凝华现象,吸收热量B.衣柜里的樟脑球变小是汽化现象,放出热量C.阳光下的雪人“流汗”是升华现象,吸收热量D.用舌头舔刚从冰箱中取出的冰棒,冰棒粘舌头是凝固现象,放出热量4.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升华现象的是()A.春雨天晴,路面变干B.盛夏季节,天降冰雹C.深秋清晨,薄雾弥漫D.寒冷冬日,冻衣晾干5.下列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凝华的是()A.积雪消融B.湖面起雾C.瓦上结霜D.衣服变干6.物理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下列物态变化正确的是()A.北方冬天冰冻衣服变干﹣﹣汽化现象B.从冰箱中拿出来一根冰棒上面有白色粉末﹣﹣凝固现象C.冰棍冒出“白气”﹣﹣汽化现象D.冬季地面上霜的形成﹣﹣凝华现象7.冰雕是一种以冰为主要材料来雕刻的艺术形式。

当地气温持续在0℃以下,但冰雕作品仍会一天天变小,这是由于冰雕作品发生了什么物态变化()A.汽化B.液化C.升华D.凝华8.如图所示,水的三态之间转化过程所对应的物态变化名称,标注都正确的是()A.B.C.D.9.生活中炒菜时,加碘盐不宜与油同时加热,这是因为碘在高温时很容易()A.熔化B.汽化C.升华D.凝华10.下列自然现象的形成过程中,属于凝华的是()A.春天缥缈的雾B.夏天晶莹的露C.秋天轻柔的霜D.冬天凝重的冰11.水是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地球上的水在不停地循环,关于水的三态变化分析错误的是()A.阳光晒暖了海洋,海水吸热蒸发成为水蒸气上升到空中B.高空中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相互聚集结成大水滴下降成为雨C.冬天,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凝固成小冰晶,小冰晶聚集变成雪花飘满大地D.雪花熔化成水,和其他降水一样,汇入江河,又注入大海12.在冬奥会滑冰比赛中,为了消除冰刀滑行造成的划痕,使冰面恢复平整,常在比赛间隙进行“补冰”。

“补冰”时,工作人员在冰面上浇水,并向浇水处喷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在“补冰”时干冰和水发生物态变化的过程中()A.均吸收热量B.干冰吸收热量,水放出热量C.均放出热量D.干冰放出热量,水吸收热量13.如图是一冰雕作品效果图,家住哈尔滨市里的小明同学发现,当地气温持续在0℃以下,但冰雕作品会一天天变小,是由于冰雕作品发什么了什么物态变化()A.汽化B.液化C.升华D.凝华14.煌煌同学在看到南方雪灾报道中如图车上结起的冰柱现象和雾凇现象产生疑惑,请你帮助他解决两个现象产生的原因是()A.前者是由液化形成的;后者是由凝固形成的B.前者是由凝固形成的;后者是由凝华形成的C.前者是由凝固形成的;后者是由升华形成的D.前者是由凝华形成的;后者是由凝固形成的15.物理课上,老师设计了这样一个实验:先让学生观察盛有干冰(固态CO2)的容器外壁出现一层白霜的现象,接着学生用镊子夹取一块干冰放入装有常温水的烧杯中,令人惊讶的现象出现了:水立刻剧烈“沸腾”起来,内部有大量气泡产生,水面上方出现大量白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白霜是凝固现象B.气泡内主要是水蒸气C.气泡内主要是二氧化碳气体D.白雾是水蒸气16.利用干冰(固态二氧化碳)进行人工降雨的主要过程是:干冰在高空中直接变成气体,高空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冰晶,冰晶下落时变成雨。

以下分析错误的是()A.干冰直接变成气体是升华过程B.干冰直接变成气体是放热过程C.水蒸气直接变成冰晶是凝华过程D.冰晶下落时变成雨是吸热过程17.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相对应的是()A.灯泡用久了,灯丝会变细──熔化B.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变干──液化C.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干了──汽化D.水正在慢慢地结冰──凝华二.填空题18.如图。

是加热固体碘的实验。

在加热过程中,我们会看见杯内产生紫色的气体,这是因为固体碘吸热发生了(填物态变化)。

停止加热待冷却后,在干净的玻璃片上出现了黑色颗粒,这是因为气态碘又发生了(填物态变化)的原因,生活中(露、冰、霜)的形成与这一物态变化相同。

19.向云层投撒干冰是人工增雨是缓解旱情的方法之一。

投撒到云层中的干冰为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使空气中的水气为小水滴或凝华为小冰晶,下落而形成雨。

20.下列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填物态变化的名称)(1)放在箱子里樟脑球时间长了变小,属于;(2)冬天屋顶上霜的形成,属于;(3)洒在地上的水干了,属于;(4)煮菜锅里冒出的“白气”,属于。

21.如图是水的循环示意图,图中过程①发生的物态是,同时伴随着热;过程②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凝华和,同时伴随着放热。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解:A、北方冬季外面冰冻的衣物也能晾干,是冰吸热直接变成了水蒸气,属于升华现象,故A错误;B、浴室的镜子变模糊,是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水珠,属于液化现象,故B正确;C、人游泳后从水中出来感觉冷是人身上的水蒸发吸热造成的,属于汽化(蒸发)现象,故C错误;D、烧杯的日光灯管两端会发黑,是钨丝先升华后凝华形成的,故D错误。

故选:B。

2.解:A、“冰花”是室内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玻璃,在其内表面凝华为小冰晶;故A错误;B、从冰箱冷藏室拿出的矿泉水,瓶外壁上会出现小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瓶壁,在其表面液化为小水滴;故B正确;C、从冰柜中拿出冰棒,周围出现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故C错误;D、衣柜里的樟脑丸消失了是升华现象;故D错误;故选:B。

3.解:A、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凝华放热,故A错误;B、樟脑球变小是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属于升华现象,升华吸热,故B错误;C、雪人“流汗”是冰熔化成水,熔化吸热,故C错误;D、用舌头舔刚从冰箱中取出的冰棒,冰棒粘舌头,舌头上的水由液态变为固态,是凝固现象,凝固放热,故D正确。

故选:D。

4.解:A、路面变干,水汽化成为水蒸气,故A不符合题意;B、冰雹主要小冰晶下降过程中碰上过冷水滴凝固其上形成,所以主要是凝固过程,故B不符合题意;C、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C不符合题意;D、冻衣服晾干,冰直接升华成为水蒸气,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5.解:A、积雪消融,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属于熔化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B、湖面起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小水珠,是液化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C、瓦上结霜,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属于凝华现象,故C符合题意;D、衣服变干是由液态水变成气态的水蒸汽,是汽化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解:A、冰冻的衣服变干,这是固体变成气体,属于升华现象;故A错误;B、从冰箱中拿出来一根冰棒上面有白色粉末,这是水蒸气凝华而成的;故B错误;C、冰棍冒出“白气”,“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C错误;D、冬季地面上的霜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故D正确。

故选:D。

7.解:气温持续在0℃以下,温度低于冰的熔点,冰雕作品不会熔化,但是一天天变小,这是冰雕作品由固态直接变成了气态,发生了升华现象。

故选:C。

8.解:A、水由液态水变成水蒸气,叫汽化;冰变成水叫熔化;故A错;BC、水蒸气直接变成冰,叫凝华;冰变成水叫熔化;水由液态水变成水蒸气,叫汽化,故B错、C正确;D、水蒸气直接变成冰,叫凝华;冰变成水叫熔化;故D错。

故选:C。

9.解:炒菜时,固态的碘遇到高温的油时极易变成碘蒸气而挥发掉,发生升华现象。

故选:C。

10.解:A、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故A错误;B、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附着在植被表面;故B错误;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冰晶,附着在建筑物或植被表面,故C正确;D、冰是水凝固形成;故D错误;故选:C。

11.解:A、阳光晒暖了海洋,海水吸热蒸发从液态成为气态的水蒸气上升到空中,是汽化现象,故A正确;B、高空中温度高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小水珠相互聚集结成大水滴下降成为雨,故B正确;C、冬天,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凝华成小冰晶,小冰晶聚集变成雪花飘满大地,故C错误;D、雪花是固态熔化成液态的水,和其他降水一样,汇入江河,又注入大海,故D正确。

故选:C。

12.解:比赛间隙进行“补冰”,工作人员在冰面上浇水时固态额定二氧化碳会吸热迅速的升华变为二氧化碳气体,使水放热凝固成冰。

故B正确。

故选:B。

13.解:固态的冰可以直接变成水蒸气,使冰雕作品会一天天变小,属于升华现象。

故选:C。

14.解:冰柱是由水滴变成的,属于凝固现象;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

故选:B。

15.解:A、白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容器壁发生凝华形成的,不是凝固,故A错误;BC、由题意可知,“气泡”内主要是干冰升华形成的二氧化碳气体,不是水蒸气,故B 错误、C正确;D、水面上方的白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D错误。

故选:C。

16.解:A、B、干冰是一种非常容易升华的物质;当它升华时,会从周围空气吸收大量的热。

选项A正确,选项B错误;C、干冰升华过程中吸收热量,导致空气温度急剧下降,使周围水蒸气放热凝华形成固态的小冰晶。

此选项正确;D、冰晶在下落过程中吸收热量,由固态熔化成水,同时吸收热量。

此选项正确。

故选:B。

17.解:A、灯泡用久了,灯丝变细,是钨丝直接变为钨蒸气,是升华。

故A错误。

B、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变干,是水变为水蒸气的过程,是汽化。

故B错误。

C、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干了,这是酒精变为酒精蒸气,是汽化过程。

故C正确。

D、水正在慢慢地结冰,是水凝固成冰的过程。

故D错误。

故选:C。

二.填空题18.解:(1)在烧杯里放少量的固态碘颗粒,然后把烧杯放在酒精灯上微微加热,固态碘直接变成了碘蒸气,发生了升华现象;(2)过一会儿,碘蒸气直接变成了固态的碘,附着在玻璃片上,发生了凝华现象;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地面附近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花草上形成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小冰晶,附着在屋顶及地面形成的;冰是水凝固形成的;所以,生活中霜的形成与这一物态变化相同。

故答案为:升华;凝华;霜。

19.解:(1)固态的干冰在常温下很易升华为气态的二氧化碳;此过程中吸收大量的热;(2)由于气温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会遇冷液化为小水滴或凝华为小冰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