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分子结构 PPT课件

分子结构 PPT课件


0.0 D(-458)
++
-+
R0(74)
R (pm)
基态
排斥态
❖ 自旋相反的氢原子相互靠近:原子轨道重叠,两核间电子云密度
增大,体系能量降低,形成稳定的化学键(基态)
❖ 自旋平行的氢原子相互靠近:两核间电子云密度稀疏,体系能量 升高,不发生原子轨道重叠,无法成键(排斥态)
H2分子的形成过程:
由H2 分子的形成总结出共价键形成过程中的现象
(5)9-17电子型构:最外层有9~17个电子,电子构型为
ns2np6nd1~9,如
等。
三、晶格能
1、晶格能及玻恩—哈伯循环
定义:相互远离的气态正离子和气态负离子结合 成离子晶体时所释放出的能量。
注意:物态和能量及参考体系; 各过程的定义及在循环中的方向; 状态函数性质的应用。
玻恩—哈伯循环
7.2 共价键(Valence bond )
一、离子键理论的基本要点 二、决定离子型化合物性质的因素 三、晶格能
一、离子键理论的基本要点
离子键:正、 负离子之间静电引力作用而形成的化学 键称为离子键
-ne-
nNa(3s1)
+ne-
nCl(3s23p5)
Na+(2s22p6)
静电引力
Cl- (3s23p6)
nNaCl
以离子键结合的化合物都是以离子晶体的形式存在, 所以NaCl、KCl均为化学式。
r(F) r(F) r(Fe3) r(Fe2) r(Fe)
(2)同一周期电子层结构相同的正离子的半径,随离子
电荷增加而减小;而负离子的半径随离子电荷增加而增大。
例如:
r(Na+ )>r(Mg+ )>r(Al3+ ) r(F )<r(O2)
(3)同一主族元素的电荷相同的离子的半径, 随电子层数增加而增大。例如:
一、价键理论的形成和本质 二、共价键的特性 三、共价键的类型
7.2.1、价键理论
1、经典共价学说 (1916年,Lewis提出)
共价键:由共用电子对形成的化学键 (分子中的原
子通过共用电子对使每一个原子达到稳定的稀有气体
电子结构)
••
•• Cl ••

+

•• Cl ••
••
••
••
•• Cl
••
+ - + 负重叠(无效重叠)
+
+
零重叠(无效重叠)
-
3.共价键的类型
1、按原子轨道重叠方式分: σ和π键
σ键 ❖ 沿着键轴方向重叠 (“头碰头”重叠) ❖ 轨道重叠程度大,键较稳定
键 ❖ 沿着键轴垂直方向重叠 (“肩碰肩” 重叠) ❖ 轨道重叠程度小于 键,
键稳定性小于 键
2Np2x分-2子px,的2结py构-2:py , 2pz- 2pz 三重键
3、价键理论的要点
(1)自旋方式相反的未成对电子配对形成共价键。 (2)单电子数=价键数,这是共价键的饱和性。 (3)成键的原子轨道重叠越多,两核间电子出现 的概率密度就越大,形成的共价键就越牢固。这 就是原子轨道最大重叠原理(方向性)。
7.2.2共价键的特性
1.饱和性:一个原子含有几个未成对电子就只能 与几个自旋相反的电子配对成键
离子键的特征:
❖ 没有方向性:正负离子可近似地看成一个弥漫着电 子云的圆球体,电荷分布球形对称,离子能从任何方 向吸引带相反电荷的离子 ❖ 没有饱和性:只要空间许可,一个离子周围可同时 和几个电荷相反的离子相互吸引 ❖ 离子键的离子性大小取决于电负性差值大小
电负性差值越大,电子的偏向越明显,相互作 用越强。
•• Cl ••
••
理论缺陷:
为什么两个互斥的电子能结合在一起
不能说明共价键形成的本质
2、价键理论 (1927年,海特勒-伦敦提出) (Valence Bond Theory,VB)
E
Heitler 和 London 用量子力学处
பைடு நூலகம்
(kJ)
理氢分子形成的过程中得到氢分子的
能量与核间距之间的关系曲线。
y z
y z
N
x
N
4.按电子对提供方式分正常共价键和配位共价键
正常共价键:共用电子对由成键原子双方各提供一个 配位共价键:共用电子对由一方原子提供
形成条件:成键原子一方有孤对电子;另一方有空轨道。 CO分子的结构: CO
C: 2s22px12py13pz O: 2s2 2px12py1 2pz2
3、离子的电子层构型
(1)2 电子构型:最外层电子构型1s2,如Li+,Be2+ 等。 (2)8 电子构型: 最外层电子构型ns2np6,如 Na+,Ca+, Al3+ 等。
(3)18 电子构型:最外层电子构型 ns2 np6nd10 ,如 Ag+ , Zn2+ 等 。
(4)18+2 电子构型:次外层有18 个电子,最外层有2 个 电子,电子构型为 (n-1) s2 (n-1) p 6(n-1) d10 ns2 ,如 Sn2+ , Pb2+ , Bi3+ 等。
例如 CsF:离子性: 92%,共价性:8%
NaCl 晶体示意图
二、决定离子型化合物性质的因素
1、离子半径
离子半径:根据离子晶体中正、负离子的核间距测出的,并 假定正、负离子的平衡核间距为阴、阳离子的半径之和。 离子半径具有规律:
(1)同一种元素的负离子半径大于原子半径而正离子半 径小于原子半径,且正电荷越多,半径越小。例如:
单电子数=价键数
例:H·一个未成对电子, H2一个共价键 例:·O·····二个未成对电子, O2二个共价键 例:··N···三个未成对电子, NH3和N2三个共价键
2.方向性:轨道必须满足最大重叠——沿着原子轨 道最大重叠的方向重叠才能成键
重叠类型: 同符号部分重叠.
- + + 正重叠(有效重叠)
r(Li ) r(Na ) r(K) r(Rb) r(Cs) r(F ) r(Cl) r(Br) r(I)
一般说来,当离子所带电荷相同时,离子的半 径越小,正、负离子之间的吸引力就越大,相应化 合物的熔点也越高。
2、离子的电荷
当离子的半径相近时,离子的电荷越高,对带相反电荷 的离子的吸引力越强,离子键的强度就越大,形成的离 子型化合物的熔点也越高。
第七章分子结构
化学键:分子中直接相邻原子间强烈的相互作用 (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
AB电负性差>1.7,离子化合物 AB电负性差<1.7,共价化合物 AB电负性差=1.7,单键为离子化合物
HF例外,电负性差1.78,共价化合物
范德华力:分子间弱相互作用
分子空间构型:几何形状
7.1 离子键(Ionic bond)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