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高三一轮复习-寻觅社会的真谛

2018高三一轮复习-寻觅社会的真谛

社会基本矛 盾运动及其 规律 社会历史发 展的总趋势
含义
辩证关系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
前进的、上升的,发 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社会历史 的主体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
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考点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1、基本含义
社会存在
含义 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 包括自然地理环境、 人口因素,但最主要 内容 最根本的内容是物质 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 △人类的社会生活
考点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辨证关系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2)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 力发展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 不适合生产力发展时,它对生产力发展起阻碍作用。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这是人类社
会发展的一个基本规律。
2、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考点三: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1、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与实现方式
(1)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 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2)实现方式: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 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在社会 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
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解 的矛盾 的矛盾
★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2、社会主义改革的根本目的 3、社会主义改革的作用
★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 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发展。 注意:~~~,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2.贯穿人类社会发展始终的矛盾就是生产力和生产 关系的矛盾。 注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 层建筑的矛盾 3.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 来实现的。 注意:在阶级社会里,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 是通过阶级斗争来实现的 4.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 美好生活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注意:~~~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 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5.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就是改变现在的生产关系。 注意:~~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 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考点四: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 人民群众的概念 (1)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既包括普通个人, 也包括杰出人物。 (2)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国家、不同历史时 期,人民群众具有不同的内涵,但不论怎样变化,劳动群众 (体力劳动者、脑力劳动者)都是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 (3)我国现阶段人民群众的范围: 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 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2、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 (1)人民群众是社会 物质财富 的创造者; (2)人民群众是社会 精神财富 的创造者; (3)人民群众是 社会变革 的决定力量。
[2014•山东卷] 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阅 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必 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 ,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 材料二 为进一步解决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环境制约问 题,改善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全国人大常委会贯彻落实党的 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将修改环境保护法列入了2014年立法工作计 划。结合材料,运用生活与哲学中“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知识 ,阐明修改环境保护法的哲学依据。 [答案]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进一步解决经济社会发展所面 临的环境制约问题要求对环境保护法进行相应的修改;上层建筑一 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要求对环境保护法进行相应的修改 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求坚持 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对环境保护法进行相应的修改是为了改善人 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
[关键词、句] “以人为本”;涉及到为人民服务、人民的作用等。
知识拓展
1.社会发展的动力问题 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 建筑的矛盾运动 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在阶级社会是阶级斗争,在社会 主义社会是改革 社会发展的主体动力——人民群众 2.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哲学依据 唯物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认识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要在人民群众的实践中认识 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辩证法: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 唯物史观: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
生产关系的调整
上层建筑的调整
13
思维拓展
正确区分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1.一般而言,涉及经济体制改革,如所有制结构调整、分配制 度改革等,体现的是生产关系要适合生产力的发展;涉及政治 体制改革、思想观念的转变体现的是上层建筑要适合经济基础 状况。 2.这两对基本矛盾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是并列的。其 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更为基本(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 生产力状况的规律,是最基本的规律),是一切社会矛盾的根 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制约着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 盾,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的解决,又依赖于经济基础与 上层建筑的矛盾的解决。 3.这两对矛盾共同构成了社会的基本矛盾,贯穿于人类社会发 展的始终。
马哲基本框架图
辩证唯物论 (物质意识运动规律)
马 辩证唯物主义 克 (整个世界) 思 主 义 哲 学 历史唯物主义
(人类社会)
(实践认识真理) 辨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唯物辩证法 (联系发展矛盾创新)
社会历史观
人生价值观
【本课知识归纳】
寻 觅 社 会 的 真 谛
社 会 发 展 的 规 律
社会存在与 社会意识
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的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 积极的推动作用。
方法论: 树立正确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反对错误的、非科学的社会意识。
知识拓展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物质与意识的区别联系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 地 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 区 位 义的基本问题 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 别作 用 心主义的基本依据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 义的基本依据
小结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人类社会的基 本矛盾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 人类社会发展 力状况的规律
的基本规律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 基础状况的规律
贯 穿 于 人 类 社 会 始 终
考点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两大基本矛盾运动及其规律的原理
【原理】(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 具有反作用(适应→促进、不适应→阻碍)。生产关系 一定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 规律。(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 础具有反作用(适应→促进、不适应→阻碍)。上层建 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又 一基本规律。 【方法论】(1)要尊重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2)树立改革创新的意识,不断调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 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和经济基础发展的方面和环节,推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
(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具有不完全同步性。 (有时落后于或先于社会存在) ( 3)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 意识可以正确的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 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原理内容:
3.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
社会意识 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
包括风俗习惯、社会心 理以及政治思想、法律 思想、道德、科学、艺 术、宗教、哲学等社会 的精神生活。
社会的物质生活 社会的精神生活
2、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 在的反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群众史观)【重点】 【原理】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是社会
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 力量。
【方法论】
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 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宏观题略答,微观题详答) 详答时: ①群众观点: 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②坚持群众路线: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A 生产资料公有制 ×(经济基础、生产关系)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C 国家政权 √ D 社会意识形态 √ E 按劳分配制度 × (经济基础、生产关系) F 大机器生产 × (生产力) G 人民代表制度 √ H 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 I 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相互关系 ×
(经济基础、生产关系)

阶级社会 阶级斗争 阶级社会发展 的直接动力
社会主义社会 改革 特点:非对抗性
2.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பைடு நூலகம்的特点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 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但是,这一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 可以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改革)加以解决。
社会主义改革:P92 1、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
联系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关 系问题在社会历史领域的具体表现。
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相互决定。 2、错误的社会意识不是对社会的反映,对社会存在不起 作用。 3、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就是社会意识促进社会存在不 断向前发展。 4、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为社会意识有时会 脱离社会存在而单独起作用。 5、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就是物质与意识的辩 证关系。
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 意识。 ②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相关主题